02.07 在家無聊宅著不如學點消費心理學

新冠肺炎已經進入決戰的關鍵時刻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場戰爭中可以做的最大貢獻或許便是在家宅著,而在家無聊地宅著不如趁機看看書,學習一下,充一下電。下面不如跟木須君一起學點消費心理學。

一、心理賬戶

例如一塊很貴的巧克力,你在購買的時候如果是買給自己的話你會覺得太貴,不如買其他好吃的,但是如果是要送給你“喜歡”的那個“他”(她)你便願購買了,這便是消費心理學的一種邏輯,我們稱之為“心理賬戶”。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這句經典的廣告便是精準地捉住了顧客的關於愛情的“心理賬戶”,雖然大家都知道鑽石只是一種石頭,但是為了心愛的她你還是願意花大價錢去購買它。

二、沉沒成本

人們往往會陷入這樣的一個誤區:前期投入越大,後期就會忍不住投入更多。

例如你在逛街買衣服的話,你為了一件衣服和店主講價說了很久但是店主就是不願意降價,但是反過來如果你不斷地讓店主介紹很多衣服,你一件件地試,她一件件地介紹,這個時候你再和店主講價,她便會答應了,因為店主在你身上花費了很多時間,這個沉沒成本會讓店主不自覺地讓利。

收取顧客訂金也是利用了沉沒成本這個概念。

三、比例偏見

找到一個小的價格基數,展現一個大的優惠比例,會讓消費者獲得巨大的價值感。這就是“比例偏見”。

如一個商家買一個1000元的鍋送一個價值50元的勺子和買一個1000元的鍋外加1元便送50元的勺子,通常情況下你會覺得後者更划算,這便是一個典型的比例偏見,第一個是50元和1000元作比例比較,第二個是用50元和1元比較。

四、損失規避

一個人因失去帶來的痛苦,比等量得到產生的快樂,強烈2.5倍。

如有個老人非常喜歡家門口的那塊公共綠地,但一群小孩來這裡玩非常吵鬧,老人想了一個“損失規避”的方法去趕小孩:他對小孩們說明天過來玩每人發10元。第二天小孩便開開心心領了10元,幾天後老人只給5元,然後再過幾天只給1元。這時這群小孩便非常生氣說:“1元太少了吧,誰還會再來。”從此以後小孩就沒再來了。

五、價格錨點

早在1992年託奧斯基便提出了價格錨點這個概念,他認為當消費者對商品價格不確定的時候,會用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來判斷商品價格是否合適:一個原則叫“避免極端”(不選最便宜和最貴,選擇中間價位的)第二個原則叫“權衡對比”,如一個體檢產品的廣告詞:您願意每年花6000元的價格來保養汽車,為什麼不願意花600元來保養自己?

在家無聊宅著不如學點消費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