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二成!浙商银行调降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对此你怎么看?

琅琊榜首张大仙


浙商银行率先将非“限购”城市的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为20%,对撼动房地产市场是杯水车薪,毕竟浙商银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受地域和规模限制。

浙商银行将非“限购”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20%,有可能是为了盘活信贷资金,实现银行、开发商共赢格局。银行房贷基本是支持银行贷款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也就是说开发商用拍得的土地向银行作抵押贷款,银行发放贷款,开发商用于房屋建设,开发商售房还银行贷款,非“限购”城市相对来说工业欠发达,就业前景不太好,人口流动性差,房屋需求增长不大,并且在这种城市工作收入不高,开发商难以售出房屋回笼资金偿还银行贷款,银行降低首付款比例,目的是被首付款门槛限制的购房者如愿贷款买房,开发商售房款偿还银行贷款夲息。如果开发商不能售出房子,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归还,还得承担贷款利息造成亏损,银行贷款有可能呆滞,降为20%首付款是银行和开发商共赢策略,实质是开发商银行贷款转嫁给了购房人,开发商减少了利息支出,银行保障了利息收入来源。


淡然1704253


大家好!我是“借借技巧”,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专注于银行贷款、存款、信用卡、理财等问题的解答。关注我,便于查看更多专业回答。

浙商银行调降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将3成房贷首付款调低为2成。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看法:

一、不能误读为国家释放信号

今年以来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极其冷淡,许多地方出现了零成交的情况。2月20日,央行又调低了LPR贷款定价基准。针对这一情况,有许多人认为国家会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

但事实上,国家不可能放松对房市的调控,也不会将房地产做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浙商银行调降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只是一个银行方面一厢情愿的信号,不能作为国家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管控的信号。

二、对房市的影响十分有限

一方面,浙商银行是一家极小的地方性银行,它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浙商银行调降首付款,只是针对非“限购”城市,而且是首套房,因此,受此影响的人群和市场十分有限。

因此,只要不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降低购房首付款的比例,都不能视为国家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一些规模极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政策,不足以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借借技巧


美国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就是在不断进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下,可又在找不到优质的实体经济为依托的情况下,于是找到了巨大的房地产资产为寄养。并且还对低收入人群进行大量的房地产贷款,甚至给予了零首付的拎包入住式促销。此后再把这些低质贷款进行衍生品打包销售,摇身一变成为了优质资产。可是,到了后来出现了大量按揭支付违约,造成了整个金融体系出现问题。这个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千万不要步人后尘!

至于说浙商银行近日下发了个人贷款政策调整的通知。要对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个人住房的首付贷款比例从原来的三成(30%)调降至二成(20%)。初始一看吓一大跳,其实想想也就是跟着恒大屁股后搞营销而已,其广告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有胆量来一二线城市试试!

不过,不论是具有限购特性的一二线城市,还是不限购的三四五线城市,对于浙商银行都是极具风险的运作方式。

在一二线城市的资金规模消耗量大,浙商这点钱还不够填牙缝;而在三四五线城市却是这一轮房产调整可能最厉害的区域,要是在高位茫然低首付进入,一旦下跌就会是断供的第一个吃螃蟹的。凭借着浙商银行这几个亮晶晶的大字,也不会成为被吃的猪,更不会步入雷曼兄弟的后尘。

浙商银行本身在上市之时就差点破发,这已经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次还敢于天下先,而且还要在房价摇摇晃晃之时。要是碰到一些刚刚按揭20%的楼盘,突然再来一个75折促销,拿不让购房者直接进入房产不抵按揭的尴尬境界。这是在玩火呀,还是在玩忽悠,还要看后期的真正资金投放的规模。相信其广告促销作用大于实际操作意义!


鞅论财经


首付由三成下调到二成这种举措给人的明显感觉是措施相对地宽松了,再结合最近不断有城市针对房企出台扶持措施的这种背景,预示着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房地产业正出现调控边际放松的趋势,这种趋势虽然给市场带入了积极的预期,但从其力度和内涵、范围来看都只属于“因城施策”这个方针的表现,并未偏离“稳房价”和“房住不炒”的调控主基调。

一、新冠疫情的冲击使房地产业的调控正出现边际放松的趋势。

新冠的突然出现,给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房地产行业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新冠对房地产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为了保持行业的稳定,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对调控进行一定程度的边际放松有形成趋势的迹象。

1、新冠的突然出现使房地产业陷入了短暂的冰点,行业的稳定出现了挑战。

所谓有果必有因,最近出现的包括某商业银行降首付在内的针对房企和购房者进行扶持的消息,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新冠事件对房地产行业稳定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自1月下旬以来,直至目前2月份将要结束的时间段内,由于新冠的影响各大城市的楼市销售都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以现的情况来看,3月份继续受到影响将是不可避免的。据克而瑞对全国百强房企1月份的销售跟踪报告,虽然新冠只在1月下旬才开始产生影响,但也导致整个1月份的销售同比下降了12%。

而进入2月份,虽然还没有整个月的销售数据,但以各地房企大部分的销售现场都关闭的情况来推测,这段时间的楼市销售肯定是非常不理想的。而即使新冠被消灭后,市场信心也需要一个修复过程,所以对楼市销售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而销售不畅,对极度依赖现金流的房企影响是非常大的,假如不断有房企扛不住压力,很容易会造成行业的动荡而影响经济的稳定,所以为了缓解房企的压力,在不违背大方向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出台扶持措施也是必要的。

2、为了维持行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根据本地情况放松调控边际有成为趋势的迹象。

为了缓解新冠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影响,从之前不少城市出台了为房企纾困的措施,到现在出现有商业银行传出降首付的消息,表现出调控边际正从供应端到需求端出现放松趋势的迹象。

从早期的承德、嘉兴到最近的衡阳、驻马店,在2月份就陆续有超过20个地方为了应对新冠对房地产行业造成的影响而出台了为房企纾困的措施,其中主要的措施包括放宽预售条件、预售资金监管放松、缓缴土地出让金或者允许分期缴纳出让金等等有利于房企资金周转的领域。而从时间上来看,这样做的城市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多,这也揭示扶持房企正成为一种趋向。

而到最近,相关的放松措施从房企扩展到购房需求端,驻马店原本需要3成首付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下降为2成首付,某商业银行更是把范围扩大到商业住房贷款领域,在非限购地区把3成的首付降为2成,如果后面这种做法没有被干预,不排除会有更多的商业银行和城市跟进,试探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

以上这些都是新冠影响下表现出来的短期趋势迹象,对市场无疑会传导出相对积极的预期,不过这些都是“一城一策”的表现,依然没有离开楼市调控这个大框架。

二、调控的边际放松是“因城施策”的表现,并未改变“稳房价”和“房住不炒”的方向。

虽然最近调控措施出现了边际放松的迹象,但以高层的态度来看,楼市调控的大方向依然不会改变,边际放松是在“稳房价”和“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下“因城施策”式的调整,目的是维持和引导行业发展的稳定,不会改变调控的大方向。

1、边际放松的力度和范围暂时还有限。

以现在被调整的措施看来,所涉及到的力度和范围暂时还是比较有限的。这次楼市调控中,无论是对房企还是购房需求都有比较严格的措施,在供应端的房企普遍都要接受融资管控,金融机构的水已经不能再以各种名目违规进入到房地产,同时还有对于房企的项目的限价措施,限制房企随意变动价格。

而对于需求端的购房者来说,诸如限购、限售、限贷、提高利息和首付等措施在国内重点的一二线城市中都得到了比较到位的实施,而这些城市的房价正是整体房价走向的主要影响力量,正是得益于这些综合的调控措施,“房住不炒”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现在所出现的调整,主要还是一些边际的变动,针对房企出台纾困措施,降首付也只是个别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并没有在重点城市出现,因此并未触及到楼市调控的根基,所以至少在目前看来这种调整的力度还是有限的。

2、行业稳定很重要,也是“因城施策”的目的。

有关城市之所以会出台一些边际宽松的措施,其主要的目的还是出于“稳房价”的需要。新冠对房地产行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潜在的影响也需要关注,如果任由这些影响放大而使大量房企出现经营困难,并不利于整体的稳定,同时房价也可能因此而出现大的回调波动。

如此一来就会背离原来楼市调控的初衷,所以为了消化新冠带来的明显影响以及化解对未来的潜在影响,各城市是可以根据本地的楼市运行情况发挥“因城施策”的重要作用的,目前的这些边际宽松措施正是属于这种情况,是根据市场运行的情况作出的局部调节。

3、“稳房价”和“房住不炒”的方向并未改变。

对于调控措施的调整,有人会认为可能会由此而终结连续了几年的楼市调控,但其实根据最近高层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看来,目前“稳房价”和“房住不炒”的方向并未改变。

也就在本月,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就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样的观点同样出现在最近其他高层所透露的信息中。

所以总的来说原来的调控方向还是不会改变,但新冠所带来的影响还是需要消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出现相应的阶段性的宽松措施、可以让大家共渡难关而又不影响大方向是一件好事。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新冠事件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为房企纾困,还是局部地区的个别银行降低首付吸引需求,为了保持行业的稳定而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宽松措施来缓解房企的压力和提振需求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这些边际调整还没有触及原来楼市调控的根基,所以“稳房价”和“房住不炒”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


CA红叶


大家好,我是勇谈。记得前不久疫情发生后,勇谈就做过这样一个判断“未来几个月或出现首付比例降低或者房贷利率下浮的情况”,果真这几天不少非“限购”城市,已经开始下调首套房首付比例为20%,加上央行最新LPR贷款利率5年以上贷款报价利率为4.75%,可以说降低首付比例和下调房贷利率的情况都已经出现了。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非“限购”城市降低首付比例和降低房贷利率是必然,疫情对于这些城市房企的打击更大

为何说疫情对于非“限购”城市的房企打击更大?这是由这些城市的房企多数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性质决定的。大家需要明白的是目前存在限购、限售等调控的城市主要还是在一二线城市,也就是说非限购的城市基本都是以三四线甚至四五线为主,经历过2016年卖地收入的“瘾”后,过去几年这些城市把土地财政也利用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何很多三四线城市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房产问题的原因。几点观察:

第一、非限购城市本身就以三四线为主,2016年左右房价的飞速上涨已经使得当地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此次疫情加快了问题曝出速度。关注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其实从2018年10月份后已经有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出现了问题,二手房严重供过于求,新房成交率低等。而过去的2019年二手房市场最难受的其实还是三四线城市,挂牌半年甚至一年无人问津的情况很常见。

第二、以中小房企为主的三四线城市,本身房地产行业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弱。区域性房企跟全国性房企最大的区别就是抗风险能力,简单理解就是中小房企的融资实力极其有限。因为本身市场范围很少出省(或者多数在本市进行房产开发),一旦市场出现问题,销售不畅融资不顺利那么停产、烂尾、延期交房等问题就会出现。这也是为何浙商银行调降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的主要原因,毕竟降低首付后会一定程度上刺激购房者,增加购买量。这也算是因城施策调控的一部分吧。

浙商银行等作为地方银行肯定是要受到当地的某些指示的,地方银行跟进概率大,全国性银行未必

第一、浙商银行无疑是地方性银行,其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解决本地区的经济问题,而房地产不能出问题或许就是地方给这些银行的“政治任务”。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帮助其解决好资金问题无疑就可以保证多数的房企不在此次疫情中遭受重大打击。销售端收入占据房企收入来源30%左右无疑是一个大头,通过放松、放款贷款条件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购房也是经常采用的办法之一。


第二、全国性银行比如:中工农建等,本身是国家金融政策的执行者,国家层面不发话调低首付比例的概率很小。其实距离我们最近的例子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个时候因为保经济、保就业的需要,房地产行业被寄予厚望,于是低首付、低利率的销售方式吸引了大量的购房者。结果就是从2008年之后房价开始新的一波上涨。不过因为此次高层对于房地产“房住不炒”的定调没有变,所以全国性银行跟进降低首付比例的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

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下调都是鼓励大家买房的标志,那么大家要不要买?

可以看到的是此次率先进行降低首付的城市多数还是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未来会不会蔓延到省会和二线城市很难说。不过从个人判断来看,这对于刚需来说是一次比较不错的购房机会。几点愚见:
第一、对于刚需和有需求的购房者来说,此次是一次购房机会,可以下手。20%的首付比例可以说降低了很大的购房门槛,按照房价均价1万来看,90平米的房产首付不过20万左右,绝对是一次机会。还是秉持过去的一个观点“鼓励你购房的时候,尽早买不会亏”。

第二、尽量选择品牌房企,大房企的房产,哪怕贵点起码交房时间有保证。上面已经讲过了非限购城市的房企都是中小企业为主,本身融资能力何资金链就紧张。虽然说地方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挽救这些企业,但是这些房企后期出问题的概率还是比较大。说的直白点,三四线城市的不少房企在2019年前后就已经出现资金问题了,之所以没有倒闭破产只不过是在死撑而已。哪怕是五证齐全的中小房企后期也不能排除烂尾、延期交房的可能性,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大家选择品牌房企。

综上,浙商银行调降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到20%绝非一个区域的情况,相信这段时间不少中小城市都会出台类似规定。大家可以理解为“救市”不过究竟有多少效果?还得看老百姓买不买单。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壹贰叁


这样的政策,救市的姿态大于救市的实质。

首先,浙商银行出台房贷新政下调首付比例,对低迷的市场而言,会有一定的宣示作用。目前,浙江、上海等多地都有出台一些楼市新政,比较集中于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减缓房企拿地的资金压力。

其次,浙商银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是针对非限购城市。非限购城市没有楼市调控政策的介入,楼市基本处于放开状态。这样的城市,人口流出及产业基础薄弱,是极大可能的。在这样的城市进行房贷政策的调整,不会对房地产稳健格局造成冲击。

第三,房贷调为二成,一为刚需福音,二有政策依据。原来首套房首付三成变为二成,这当然是刚需所期待的。从政策角度,央行与原银监会在2016年2月曾发布《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原则上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按这个规定,首付两成是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这条政策直指购房者群体,同时也算是回应了一些房地产协会期待降首付的呼声。自2016年9月30日以来,这一轮楼市调控降去了房地产的虚火,“房住不炒”成为楼市指挥棒。相信,疫情之下的“救市”,一定不会演变为“救房价”。


波士财经


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房地产行业,正在迎来边际放松。

2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浙商银行近日下发调整个人贷款通知,对非“限购”城市,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限购”“限贷”和监管政策情况,将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个人住房的首付贷款比例从原来的三成(30%)调降至二成(20%)。

房地产实行“因城施策”,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原则上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银行仍执行首套房首付比例三成的政策。

浙商银行回应称,始终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关于限购和非限购城市差异化信贷政策,同时符合各分行当地房贷调控措施,与银行同业执行要求基本相当。

浙商银行是12家股份制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开业,总行设在浙江杭州。2019年1-9月,浙商银行营业收入344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15.3%。

央行2月21日召开的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目前,已有20余个省份发布维稳房地产政策。2月21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率先降低了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的首付比例。



行政总厨


我住广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