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放羊,還是當國王?

說起楚義帝,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一個人在放羊和當國王之間選擇,估計誰都會選擇後者,楚義帝也正是如此。

那麼,故事還是從頭講起。

放羊,還是當國王?|楚義帝的如戲人生

楚義帝,壯志未酬身先死。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項伯和項羽叔侄兩個從一開始造反,就自帶光環。這沒辦法,世家子弟,自古如此。他們不是第一個造反的,但卻是成長最快的,至少是之一。

最早揭竿而起的陳勝,沒聽張耳和陳餘的話,自立“張楚”,很快就糊里糊塗的死在了自己的專職司機手下。在他死之前,跟他一起選擇的吳廣,已經被身邊人假傳他的命令給殺了。

生逢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人命如草芥,局勢波譎雲詭,一天一個反轉。

項梁和項羽比較走運的是遇上了范增。公元前208年,范增已經七十歲了,自己去找項梁,先講“歷史”。

在范增眼裡,秦始皇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不知道這個定義從何說起。說楚懷王無能倒是真的,因為他沒聽屈原的話,致使後來中國人民每年要藉著屈大夫名義吃粽子。但懷王倒也算有骨氣,不肯答應秦國要割地的不平等條約,被軟禁了三年。這三年裡,兒子在家自立為王,其他諸侯更是覺得這跟自己沒什麼關係,所以就是沒人理會的狀態。

三年後楚懷王客死於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要不怎麼說人民才是最可愛的,人民也總是偏愛失敗者和弱者,大家都覺得楚懷王很冤,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范增接著說,陳勝不立楚而自立為“張楚”,所以不能長久。你們項家“世世楚將”,那麼多人願意跟著你,是希望你能“復立楚之後也。”

放羊,還是當國王?|楚義帝的如戲人生

“亞父”范增,間接改變了楚義帝的命運。



那時候項梁離膨脹還有兩個月時間,聽了范增的話,“乃求得楚懷王孫心於民間,為人牧羊。夏,六月,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望也。”

一個羊倌,歷史當然不可能給他留下出生年月,他是不是真的是楚懷王的孫子或者後人,也沒辦法做DNA檢測——考慮到楚懷王公元前296年就死了,所以羊倌和楚王的輩分確實不好排——但是項梁認了,大家也就都認了,並且也把他叫成楚懷王,也叫義帝。

義字,既可以理解成“正義”,也可以認為是“假”的。

不管怎麼說,歷史上記載下來的第二個楚懷王(為了方便,我們還是叫他義帝),羋姓,熊氏,名心。前一秒還拿著鞭子趕羊,後一秒就呼啦啦跪下一地人,叫自己“王”,這比後來趙匡胤被黃袍加身還刺激。可惜的是,史書沒有記錄他當時的表情,我們更無法刻畫他內心究竟是波濤洶湧還是幾萬只什麼馬飛過。

之所以會有後一種情緒的猜測,是因為這位義帝在之後不到兩年的生命裡所留下的簡短記載裡,既不膿包,也沒膨脹,所以推測他身上原本就留著王侯的血液和胸中有一點丘壑,應該沒錯。

但是項梁卻膨脹了,所向披靡之際,有個叫宋義的人勸他,驕傲使人落後,項梁不聽。所以在這一年的八月,項梁就死了,死在章邯手裡,死在自己的驕傲之下。由於宋義準確的預言了項梁的失敗和死亡,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推薦了給了義帝,義帝封為上將軍,統轄其他諸將,被稱為“卿子冠軍”。其他人是誰呢,不說別人,次將就是項羽。

放羊,還是當國王?|楚義帝的如戲人生

從羊倌到君王,這是坐了火箭的飛昇,卻不一定就是好事。


造反的隊伍繼續打勝仗,這時候義帝提出一個口號:“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這應該是他人生裡最偉大的一項計劃:同仇敵愾於秦國,化解項氏集團的威脅,給自己爭取空間。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個計劃裡,要給各支力量選擇進軍路線,義帝集團的選擇是劉邦。但是一開始,項羽想著報叔叔的仇,也要和劉邦一起西進。對此,義帝手下的老將們紛紛給出差評,都說項羽太過殘暴,總是活埋人。同時都給沛公點贊,“天下苦秦久矣”,這會兒應該派個忠厚長者去,秦國的父老鄉親們可能更適應一些。

於是事情就這麼決定了。如果不是宋義不爭氣,義帝一定可以活的更久一些。

公元前207年,宋義帶兵至安陽,四十六天不進兵。項羽急著打仗,宋義說不行,等等吧,秦趙鬥法,我們漁利。而且最不應該的是他很看不起項羽,“被堅執銳,義不如公;坐運籌策,公不如義。”這就是自己作死了。更過分的是,宋義送他兒子宋襄去齊國當國相,不僅親自送,還“飲酒高會”。與此同時,“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這徹底惹怒了項羽。

十一月,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出來後就跟大家說,宋義和齊國一起謀反楚國,楚王私下給我命令,“誅之。”對此諸將只能是又一次“懾服”,但是也說了句“春秋筆法”的話:楚國都是你們家立的,“誅亂”當然也隨你。項羽又派人追上宋義的兒子,殺了。再讓桓楚去給義帝報信,義帝把項羽立為上將軍。

放羊,還是當國王?|楚義帝的如戲人生

項羽嗜殺,史上有名。



宋義的死,應該是徹底打亂了義帝的戰略部署。緊接著,劉邦雖然打下了關中,可是“鴻門宴”項羽佔了上風。之後燒咸陽,毀宮殿,收女人,聚財寶,項羽在當時簡直就是最最大號的IP明星,誰也惹不起。他自己也覺得天下大定了,一定要帶著這些榮耀回老家接受眾人羨慕的目光朝拜,讓自己身上的戰袍飄蕩的更鮮豔一些。

接著分封諸侯,順便把說自己壞話的韓生給水煮了(“烹”),然後就來找義帝,說你看怎麼辦吧——項羽是要臉的人,當時的契約還在,誰先入關,誰稱王。

義帝這時候並沒有退縮,他表現出了自己的骨氣,只說了兩個字,<strong>“如約”。那就是說咱們還是按流程辦事。劉邦應該當老大,你不行。

這下項羽怒了,跳著腳的罵,你是我家立的,你又沒什麼功勞,當初是為了“假立諸侯”,才好伐秦。後來披堅執銳,辛辛苦苦三年,是我們的功勞。

罵完了,可能覺得自己有點過分,就說雖然這樣,我還是封你個王。

人嘴兩張皮,怎麼說都行。<strong>名義上的臣子給名義上的國君封王,這就是典型的倒行逆施,項羽根本也不考慮這裡的邏輯。有意思的是底下諸將的反應,“善!”用大白話說就是太好了,太棒了,好主意啊,項王真英明啊!

嗯,鍵盤俠總是什麼時候都存在,起鬨架秧子、看熱鬧不嫌事大,是我們的優良傳統。

放羊,還是當國王?|楚義帝的如戲人生



項羽又找了個神奇的理由,“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幸好,當時還沒有發現長江的源頭,否則義帝就得去唐古拉山了。

於是,楚義帝就到了湖南的郴州,那時叫郴縣。現在這地方山水風光極好,兩千多年前,估計還是原始風貌吧。

壞事要做絕,斬草要除根,項羽對於劉邦估計不足,對於義帝卻是死不放過。到了公元前205年,冬,十月,“項王密使九江、衡山、臨江王擊義帝,殺之江中。”也就是說,讓三位王爺沿路追殺,最終得手。

<strong>歷史就這樣開了個玩笑,屈原在汩羅江畔一直沒能等到自己心愛的楚懷王,倒是讓第二個楚懷王也和他一樣葬身魚腹。考慮到兩地並不遠,相會於地下,不知作何感想。

想想,讓一個人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裡,從一個放羊的坐火箭到了國家領導人位置,摧枯拉朽滅了一個王朝,但是卻與自己無關,還要被流放、被追殺,最後身死。這樣的過山車式命運,不知道如果能夠重來一次,面對著那些來找他的人,義帝能不能淡定的轉過身去,揮一下鞭子,和自己的羊群漸行漸遠?


放羊,還是當國王?|楚義帝的如戲人生

孫中山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時代的洪流裡,人的選擇有時候身不由己,而歷史,也會留下公正的評價。蘇軾在《范增論》裡順便提了義帝一筆: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

可惜,時代給予他的時間太少,再賢能,也還是沒辦法,這可能就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