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欧阳修(1007—1072),江西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官至参知政事,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诗、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和写实的诗歌传统,使得宋代诗文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取得很大的成就,欧阳修成为公认的文坛领袖与宗师。但在词坛,阳修却继承多于创新,不是一个开派的人物,只能算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是晚唐五代以来温、韦、冯、晏词派的一个总结。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欧阳修雕像

他与柳永大致同时,但柳永以慢词的铺叙展开了一个新的境界,欧阳修却成为传统词学的一个结束。这与当时上流社会的风气与欧阳修本人的地位以及他的词学观念有关,他仍然是以词作为“娱宾遣兴”的工具,他说“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颖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采桑子·西湖念语》)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欧阳修雕像

就在这样的词坛背景与词学观念下,欧阳修词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小令的韵胜固守着最后的壁垒,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全宋词》收欧词200多首,其中以女性声口写男女情事或以抒情口吻写女性情怀的不下140余首,可见欧词不同于晏词多男性声口,而仍然继承了五代冯延已的词风。薛砺若说:“他的作品含带的女性色彩很重。我们可以称他为女性词的作家。”(《宋词通论》)欧阳修虽为一代儒宗,私生活上并不是坐怀不乱,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赵令畤《侯鲭录》等都记载了欧阳修的一些艳事。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欧阳修作品水墨画

这些在他的词中也时有表现,如其《临江仙》词: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据《钱氏私志》:“欧阳文忠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先文僖罢政,为西京留守,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同在幕下,惜欧有才无行,共白于公,屡微讽而不之恤。一日宴于后圃,客集而欧与妓俱不至,移时方来,在坐相视以目。公责妓云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着,觉而失金钗,犹未见。公曰:‘若得欧阳推官一词,当为赏汝。’欧即席云:(即上引词,略)坐皆称善。”钱氏所记,容或有个人意气在,但欧阳修此词写女人情事,“水精双枕”云云,极富暗示意味,则是不争的事实。前人为尊者讳说欧阳修词中那些“鄙亵之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谬为公词”(曾慥《乐府雅词引》),其实大可不必。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欧阳修雕像

从欧阳修词作中看,他是一个极富情感的人,我们看他的《玉楼春》词: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只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写离别,所别之人当是一歌妓,写出两人的深情缱绻。词人为了告慰情人,想说出一个“归期”却见对方猜中自己的心事而“春容惨咽”,因为这实际上是一次永别的别宴。短短两句,写尽了两人的深情与相知。既已无话可说,词人转而深沉地感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有情痴”用典,《世说新语·纰漏》:“任育长……尝行从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闻之曰:此是有情痴。”人是可以称为“有情痴”的生命,这种丰富的情感与外在的风月本来毫无关系。在这里,欧阳修朦胧地感觉到人生的痛苦根源在于生活与情感的矛盾冲突。而“有情痴”可以说是欧公的夫子自道,说明了他的词中男女相思相恋的内涵。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词人作品中的女子

下片接写眼前的离别,离歌一曲已经令人肠断,不须再唱第二曲了,这都源于人的情感丰富,那么怎么才能满足情感的要求呢?词人在最后旷达地提出“只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首词在欧词中十分典型。从本处的思路看,我要说明的是欧阳修是“有情痴”,他的词表现出他的多情。所以欧词不同于晏词,更多地继承了冯延已词的内容。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北宋初期百年无事、歌舞升平的环境造就了宋词“应歌”的特点其次欧阳修的秉性多情适应了宋初词坛的特点,使他在当时词坛的地位与影响超过了晏殊。第三,婉约词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写男女相思离别的题材,正如清代张惠言所说:“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回要眇,以喻其致。”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宋代歌女形象

(《词选序》)后来沈祥龙解释道“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回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论词随笔》)剔除掉其中强调比兴寄托的牵强处,张、沈的论述十分准确地说出了词体低回要眇地表达心中幽约怨悱之情的特点清末况周颐也指出了词体窈渺写心的特点,他说:“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蕙风词话》卷一)这“万不得已”的“词心”正是欧阳修所讲的“有情痴”词作为表达人的情感,尤其是幽约怨悱的生活情感包括爱情)是诗不能代替的,这也许是词体能够与诗并驾齐驱的生命力之所在,五代以来的词值得肯定之处也在此,欧阳修正是在这一点上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五代以来的词的成就。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词人情感表达

宋代不少人强调词“别是一家”,也正是看出并肯定这一点。欧阳修《玉楼春》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是表现了哲理,这应该说是晏殊词的特点而不是欧词之所长。但哲理、思致与情感其实也是不可分的,当感情发抒到极致时,必然会议论,议论必有思致,欧阳修此词所议论的道理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议论表现了他的达观,这才是他词的另一特点。所以王国维说:“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人间词话》)2.“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婉曲层深的表现。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意境

欧阳修自承“有情痴”,他还自认“情多”,在另一首《玉楼春》词中,他写道:“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王国维认为此词是冯延的,而“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人间词话》)。欧词常与冯词相混,不管是自所作,还是专学此种,都可以认为是欧阳修词的“情多”。而欧词怎样表现多情呢?我认为是婉曲层深,试看他的一首名作《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意境

这首词是代思妇言,写闺怨。上片写景,写思妇所处环境;庭院深深,帘幕无数,烟雾笼罩,阻隔了内外,而思妇的丈夫在章台游冶,她登楼远眺,却望而不见。下片抒情,写美人迟暮之感。三月春暮,雨横风狂,摧残着天地万物,她感到春归的悲凄,黄昏掩门,却留不住归去的春天,于是泪眼问花,花却飞过秋千去。用一系列的悲凄意象层层渲染春归,衬托人的孤寂,尤其结尾两句最能表现婉曲层深的意境,清人毛先舒说:“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愈浅而意愈人,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王又华《古今词论》引)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中唯美意境

欧阳修词大多具有婉曲层深的特点,再看他的另一首名词《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离别,上片写游子,下片写思妇。上片以春水喻愁,写游子征途的感受,草熏风暖,时物暄妍,本应得意,却为离愁牵绊,离家愈远,离愁愈长,如同春水。下片以春山喻远,写思妇怀人,不敢登楼远望,其实登楼远望了,望的结果是春山挡住视线,行人还在春山之外。体会游子思妇情感十分细腻婉切,所以明代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说:“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欧阳修词正是用这种婉曲层深的手法表现人间“有情痴”的“情多”,从而巩固了婉约词的基本特点前人对此多有论述,如刘熙载说:“冯延已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艺概词曲概》)冯煦说:“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中春意境

(《蒿庵论词》)这些论述说明了欧阳修词的深婉特点,作为婉约词的基本特点,正是上承冯词而又下启秦观词,这正是欧词在宋词中的地位所在。还要指出的是,欧词的这种深婉使得词作表现出咀嚼不尽的韵味,因为韵的基本特点是:“

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欧词并不以深奥的哲理取胜,也不以繁富的词采争长,不事铺排,重在叙事抒情,语言简易,气度闲澹,从平淡中让人体会出内在深厚的情感。大家知道,在诗歌理论上,欧阳修是极力强调“平淡”的,在《六一诗话》中,他引用梅尧臣的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并且称赞梅诗“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他的诗歌主张同样影响到他的词作,使得词作以婉曲层深表现出深远不尽之意,表现出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的韵味。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中赞梅意境

3.欧词在题材内容上的开拓。欧阳修词以男女恋情为主,但也有不少其他方面的内容。这些词或学习民歌,或表现士大夫的情怀,同于诗,是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的重大开拓,在这一点上超过了同时代的晏殊(晏殊词以士大夫伤逝内容为主,还有不少恶俗的寿词)。他以词表现身世感慨,宦途坎坷,记述都城盛况,岁时风俗,至朋友酬答,甚至怀古咏古,可以说,能入诗的内容也都可以进入他的词中了,这实际上开启了后来苏轼的“以诗为词”。尤为可贵的是,他在这类词中表现出疏放旷达的精神,如“白发戴花君莫笑(《浣溪沙》),白首相逢。莫话衰翁。但斗尊前语笑同”(《采桑子》)。“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思当年醉里声”(《采桑子》)。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意境

尤其他的《朝中措·平山堂》词: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在庆历八年出任扬州太守。叶梦得记:“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避暑录话》)这首词是欧公送刘贡夫出守扬州所写,表现自己“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的豪情,今天虽已衰老,尊前却不肯输与少年。这首词可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先声。苏轼十分看重,曾两次写词郑重拈出,一次在赋“快哉亭”之《水调歌头》中说:“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次在《西江月》词中记:“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璧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中杨柳意境

欧阳修对题材的开拓尤可注意的是晚年退居颖州(今安徽阜阳),所写十首《采桑子》词咏颖州西湖,一首一景,为“分题联章体”,表现游览西湖的雅兴与流连光景的人生态度。试引三首于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栏杆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惊心。谁识当年旧主人。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中春天意境

这种联章体的组词在形式上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在敦煌曲子词中就有《五更转》、《十二时》等词,欧阳修亦有两组《渔家傲》词每组十二首,分咏十二个月的景色物候,明显看出受民间词的影响。这种联章体词还受到五代以来韦庄、延已词的影响,韦庄词已经有联章体,我们前面论述过,其词受民间词很大影响。而冯延已词也有联章体,欧阳修《采桑子》词尤其受冯延十四首《采桑子》的影响,试举两首冯词: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朱帘挂玉钩。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州。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中唯美意境

像“双燕归棲画阁中

”,“一半朱帘挂玉钩”,“笙歌放散人归去”等语直接为欧词采用。欧词从词牌、韵脚到用语、意境都酷似冯延已这组《采桑子》。而这种联章体在唐诗中尤其唐七绝中也很多,如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永王东巡歌》,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刘禹锡的《金陵五题》,到晚唐甚至出现大型七绝组诗,如曹唐《小游仙诗》,罗虬《比红儿诗》,胡曾《咏史诗》等,说明这种形式的渊源有自。值得注意的是,欧阳修这类词的题材内容在于表现士大夫的情怀,风格清疏高洁,已经脱去了词的脂粉气息,更接近唐代七绝的风神韵味了。作为宋初文人词的代表与结局,欧阳修词开拓了新的局面与境界,为宋词的全面繁荣,包括题材内容的扩大、表现手法的丰富、境界的开阔、风格的多样等做了必要的准备。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唐代诗人李白绘图

以上我们论述了宋初词从冯延已词发展而来的过程与特点。冯延已词不脱五代风格,以男女相思为题材内容,于女性声口中时露士大夫的情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词的题材,诗的表现其词对宋初晏殊、欧阳修有很大的影响。晏殊词发展了冯延已词的士大夫思致,已变女性声口为男性声口,直接表现士大夫伤春伤逝的情怀,七绝化加强了,诗的意味更浓了,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词的形式,诗的表现。但晏词题材范围显得过于狭窄,情感表现也不够浓至。到了欧阳修,强化了词的情感表现,他强调“有情痴”的“情多”,这既坚持了文学作品的情感特质,又突现出词体尤为强调窈渺写心的特点,所以他的词尽管仍然是大量男女恋情的表现,却不能认为是五代之余绪,而应看作是北宋初年词对情感的要求,使得词体更加纯情化了、更加审美化了。

宋代欧阳修的词具有词的特质,诗的渊源

诗词中男女情感

​尤其欧阳修词在表现上的婉曲层深特点,更使得词既继承了诗的抒情性,又有别于诗,形成了词特有的表现特点,为词体的发展占据了地步。同时,欧阳修在词的题材范围上做了有力的开拓,这是晏殊所不能望其项背的。到欧阳修,词体既有了广阔的诗一般的题材内容,又有了曲折言情的词的独特表现,也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为:词的特质,诗的渊源。到欧阳修,可以讲词的小令终于烂熟了。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进一步开拓词的意境、题材与作法了。随着小令的烂熟,新的形式——慢词也就可以徐徐出场了,于是,一个新的人物柳永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