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

宝宝最摇摆


在我国民间,夏朝和西周的存在感很弱。比如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夏朝的印象或许只有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姑且算是夏朝范围,其实是舜帝主政时期),少数人或许会知道太康失国;而西周,很多人只记得武王伐纣和烽火戏诸侯,至于昭王死楚、穆王西行、共和执政,都是不被关注的。

而商朝在我国民间的存在感却很强,归根结底,是因为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


而在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里,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几乎贯穿故事始终,这也让不了解商周历史的人,也知道商周时期,存在过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

那么,古代的西岐和朝歌,分别在今天什么地方?

岐山:西周兴衰的见证者

所谓的西岐,是以“岐山”而得名。岐山,指的是今天陕西省岐山县境内的凤凰山,在古代,这座山被叫做岐山。

西岐,可以理解成以岐山为中心的商代周国地区,大致范围,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

关于岐山,有“凤鸣岐山”的传说:传说周文王在岐山附近居住的时候,看到凤凰在岐山栖息。这一“凤鸣岐山”的迹象,被后人视为西周将要兴起并取代殷商的征兆。

中华先民自古以来对于堪舆风水之所较为信奉。比如满清之时,清朝封锁关外,禁止关内百姓前往关外,理由是关外的长白山为满洲的圣山,关系到大清国的气数,因此,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大清的气数,清朝封禁了关外。



同样,在周人的观念中,岐山是周朝的圣山,关系到西周的气数。西周的兴起,有“凤鸣岐山”作为征兆,而西周的衰亡,也让人在岐山身上看到了征兆:周幽王二年(西历公元780年),岐山发生了地震,当时周朝负责占卜、祭祀的官员认为,这是周幽王为人荒唐、为君不断,最终上天通过让岐山警告周幽王的结果,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收敛。

不料,周幽王对岐山——这座周人圣山的地震丝毫没有在意,并且继续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了西周灭亡,而之后虽然东周又延续了数百年,但这数百年时间里,周朝不过是以名存实亡的状态存在罢了。

朝歌:谜一样的都市

朝歌之谜,时至今日困扰着中国历史学界。

西历公元前1046年,周朝周武王率领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讨伐商纣王。关于商朝失败的原因,在当下众说纷纭——有认为这是商朝的内鬼勾结周朝密谋推翻纣王,最终过火导致商朝灭亡;也有认为这是商朝主力在东部征伐东夷,导致国内兵力空虚的缘故,而传统史观则认为这是商纣王不得人心的缘故。

总之,归根结底,商朝灭亡了,商纣王在朝歌的鹿台自杀身亡。

当代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认为,朝歌位于今天河南省鹤壁市境内,并且考古工作者在鹤壁市境内,发现了大量朝歌时代的遗址(包括鹿台遗址)。

而史书记载,商朝自从商王盘庚将国都迁移到殷都(后世的殷墟,今河南安阳境内)以后,商朝再没有迁都过,而周朝灭亡商朝的时候,商朝明显又是以朝歌为国都。

这就让朝歌成为了谜一样的都市,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

为此,历史学界、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并产生多种说法:有认为在商纣王之前的几代商王在位期间,考虑到殷都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而迁都朝歌的,也有认为朝歌本身也是殷都一部分的,总之众说纷纭。


藤树先生


古代的西岐,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而朝歌在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附近。

如今这两个地方大致相距有800公里,开车的话可能八九个小时就能到,而古代的伐纣大业则是从各项准备开始,一步一步推进用年来计算。而在小说里,则有封神演义的各种传说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神奇传闻。


河青文化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地名也发生变化,历史上中国各地有很多好听的地名,这些地名也都非常有名,不过后来,这些地名很多都发生改变,不在叫原来的名字,这不得不说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比如在商周时期,就有两个非常出名的地方,一个名叫朝歌,另外一个叫做西岐。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商朝与周朝的核心统治区,也是当时天下的核心,不过后来,这两个地方就在地图上消失,也没有以这两个名字命名的地方了。

那么在当时的西岐和朝歌,是现代的什么地方呢?

首先来看西岐,这里是周部落的发源地,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周人创立了自己的王朝,西岐位于岐山脚下,因此才有这个名字。在周朝建立之后,武王等人把国都放在镐京,西岐这个地方不在是国家的核心地区,后来当西周灭亡,西岐彻底就消失。

打那之后,再也没有关于西岐的说法,曾经的西岐,就是如今的岐山县,岐山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炎帝的发祥地,也是周人的起源地。

周人在这里孕育出发达的周文明,一开始他们是依附商人,可后来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强,周人开始向东发展,最终成功把商灭掉。不过周灭商之后,他们没有真正向东部发展,还是留在西岐等地。以这里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政权,可随着周的衰败,西岐也渐渐被荒废。陕西有很多出名的古地名,西岐在这里面也不算太有名的,最出名的就是西安,也就是当初的长安,其实西岐离着长安也不算太远,这也是当初周武王选择在长安等地建都的原因。

正如同商与周对立一样,西岐与朝歌,就是这两个政权对立的象征,朝歌位于中原腹地,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如今这里还保存着不少朝歌的遗迹。这里曾经是商王朝的都城,不过在商朝的历史中,他们曾经换了很多的都城,这里也是他们最后一个都城,后来著名的纣王,正是在这里被周人灭掉,商朝也就此结束。不过在商朝被灭亡之后,朝歌仍然掌握在商人的手里,周选择用分封制度拉拢人心,也给商人优厚的待遇,准许他们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可惜商人的辉煌,还是随着商王朝的衰败一去不复返,之后朝歌再也没有被当做国都,也渐渐走向衰败。根据后来的考古,在鹤壁等地也发现很多朝歌的遗迹,其中还发现著名的鹿台遗址,在这个周围,被认为是朝歌城的旧址。

和西岐不同,朝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商王朝创造了非常发达的文明,靠着这些文明,他们征服天下,朝歌也就此成为天下的中心,现在来到这里的遗址,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曾经商王朝的发达。

这两个地方都孕育出发达的文明,它们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一个是位于西部,一个是位于中原腹地。这俩处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也都与黄河有着很大的联系,古代的文明要想发展,必然是要围绕在河流附近,可在商周之后,这两处地方也就没有被重新当做国都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来的王朝有更好的国都,他们自然就不会考虑这些曾经的旧城。

当初武王在灭掉商朝之后,也会对这些地方进行一番洗劫,朝歌受到很大的打击,后来在春秋时期,还曾经发生过外族入侵的事情,宋卫这些国家都遭到严重打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乱,朝歌城也被彻底毁掉。西岐也是一样,在幽王时期爆发的犬戎入侵,彻底终结西周的统治,也把镐京和周边的地区都给摧毁,因此后来这两个曾经的大城,都已经没有办法重新建都,只能是被遗弃。


猫眼观史


西岐和朝歌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西岐是周朝的龙兴之地,朝歌则是商朝的国都,那么西岐和朝歌属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呢?




我们先来说说西岐,西岐是上古商周时代的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西岐是周朝的龙兴之地和发祥之地,从周太王公亶父迁岐,到周平王东迁洛邑,在长达近400年的时间里,西岐一直都是周朝的中心。

商朝末年,周氏族的部落领袖公亶父(周武王祖父)率领族人由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山,岐地成为周人最重要的发展栖息之地。周灭崇(今西安市鄠邑区)之后,周文王姬昌又将都城迁至镐京,西周建立后,西岐被一分为二,东部属周公旦所辖,西部属召公奭所辖,由周王朝直接管辖。



(周公故里,凤鸣岐山)

关于西岐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凤鸣岐山,也是当代一个著名的京剧剧目,西周晚期著作《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讲的是有一次周文王在岐山,遇见一只凤凰落于附近的山上栖息鸣叫,文王心喜,以为是瑞兆,将山命名为“凤凰山”,将山下的村落叫做“凤鸣镇”,如今岐山县的行政驻地就在凤鸣镇。

西岐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便很快没落,而朝歌则在商朝时期繁华了上百年。



(图援引头条作者地图帝)

朝歌,是商朝的国都,由商朝杰出的君主武丁呕心建立,朝歌原来叫沬邑,纣王时期扩建殷都,大兴土木修离宫别馆,改名为朝歌。朝歌最鼎盛繁华的时候,就是在商纣王统治期间,史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是上古时期最大的城市。

朝歌,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是商朝的国都,城池极尽繁华奢靡,周武王率领大军从西岐攻打朝歌城,纣王在牧野与周武王展开决战,结果兵败回到朝歌,纣王看到城外旌旗飘扬,周军密布,知道大势已去,但又不想被俘受辱,就在后宫穿上镶满珠宝的衣裳,一把火烧了鹿台,然后在鹿台投火自尽,商朝宣告灭亡。



商朝灭亡后,武王以商朝国都朝歌封给纣王之子武庚作为他的封邑,以承殷商之统,但是武庚后来走上了叛乱之路,被周武王毫不犹豫的派王师消灭了,朝歌被攻下,武庚身死,不仅宫殿被焚毁,连百姓都被迫迁离,昔日繁华的商都朝歌,至此就成为了废墟。

西岐和朝歌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城市,西岐的兴盛和朝歌的衰败,代表着两个朝代的更迭,西岐在西,朝歌在东,正好对应着西周和殷商。


大国布衣


朝歌和西岐这两个地名,看过《封神榜》系列小说和影视剧的朋友们应该不会陌生,它们代表的是两个相互敌对的政权,即商政权和周政权。武王伐纣中,两大政权在牧野展开激战,最终周武王胜出,商纣王自焚于鹿台。而属于朝歌和西岐的辉煌也在这次政权更替中逐渐没落。

时至今日,我们从地图上已经再也找不到这两个名字了,取而代之的是别的名字。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地理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地名的更改、地域的划分、人们的迁徙、环境的改变等等都对地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现在在古籍中看到一个地名,很多时候是很难判断它究竟在什么地方,又在现在叫做什么名字的,所有这些只能依据高山、河流、历史记载等等做出可能的推测。

这里我们就来看看朝歌和西岐这两个商周时期著名的政治中心到底在现在的什么地方。相对来说,西岐还是比较好判断的,它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并没有什么异议。周人与西岐扯上关系始于古公亶父时期。

当时戎狄部落经常攻打周部落,而古公亶父不愿意和戎狄对上,因此古公带着周部落中的亲近重要之人离开了居住的地方,而迁到了岐山脚下,这里就是著名的西岐,《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

而《诗经·大雅·绵》详细记载了古公在西岐带领周人建造宫室房屋的过程。古公在西岐定居,原先并未跟来的周人也陆续来到了西岐,人们歌颂古公的德行,越来越多的人归顺于周部落。自此之后,西岐就成为周人最重要的政治中心。

古公死后,其幼子季历成为周部落的首领,说起季历的继位,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季历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太伯和虞仲,兄弟三个其实论才能是差不多的,但是季历父凭子贵,他的妻子生了昌,即历史上著名的周文王,也被叫做西伯昌。古公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这一句话一出,太伯和虞仲就相约“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然后季历继位,再后来其子昌继位,是为西伯昌。西伯昌是古之大贤,贤明的不得了,所以很多的部落都跑去西岐投奔西伯昌,随着时间的流逝,西伯昌俨然成了诸侯头子,这自然是在挑战商王室的权威,于是帝辛将西伯昌给囚禁了起来。

但是囚禁的时间并不长,西岐送上丰厚的礼品,帝辛不仅将西伯昌给放回起了,更是将象征着征伐大权的弓箭斧钺赐给了西伯昌,这给了周人扩大地盘的机会,所以越来越多的部落臣服于西岐,然后西伯昌迁都了。

周文王晚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也就是说,周武王时期,周人的政治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丰邑,也就是后来与镐京并称为丰镐的丰京,属于西周的都城。所以从武王伐纣开始,西岐这个地方逐渐不再是周人的政治中心,繁华不再。

与西岐相对的另一个繁华都城也在悄然走向灭亡,即朝歌。朝歌是帝辛时期的都城,也有一种说法是陪都,但无论如何,在帝辛时期都是商最重要的政治中心。朝歌之前,商王朝有过不少都城,据不完全统计,商王朝时期至少有过八次迁都。

之所以会出现频繁迁都的想象,与两个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其一就是商王朝大部分时期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混乱的继承制度会引发内乱,而新帝登基之后要想加强王权,迁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另一个原因则是恶劣的生存环境,商朝时期很多时候,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有些地方不适合继续居住了,只能迁都。

所以我们会看到商朝时期迁都很频繁,而商王朝的最后一次迁都发生在帝乙时期,帝乙迁都沫邑,其子帝辛将其改名为朝歌。说起来,朝歌这个名字是真的很好听,迎着朝阳放声歌唱,这可不就是大好盛世吗?但是这样好听的名字却没有延续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惜。

帝辛继位之后,大肆扩建朝歌,真正繁华无比,帝辛在其中设鹿台,建宫苑,搜集奇珍异宝连带着美女野兽充斥其中,让朝歌的天空染上了躁动不安的因子。

结果就在帝辛大肆征伐四方的时候,周人悄悄崛起,开始威胁商王朝的统治,然后最终周人列兵于朝歌的郊区牧野,开始了武王伐纣之最重要的一战,即牧野之战。牧野之战中,帝辛败得很彻底,以至于“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然后商灭周兴。

朝代更替,朝歌的繁盛也不复从前,遭到了一定的毁坏。后来,周武王将帝辛的儿子武庚安排在了朝歌,算是“不绝其祀”。当然为了防止武庚作乱,周武王也是将朝歌周围都封给了自己弟弟们,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围绕在武庚周围。

但后来周武王去世,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代掌国政,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管叔、蔡叔等人联合武庚作乱,史称三监之乱,而周公旦迅速平定了叛乱,将武庚杀死,商朝遗民被一分为二,其中有一部分跟随康叔成为卫国子民。

《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以武庚殷馀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这个商墟指的就是商朝故都朝歌。具体地址就在黄河和淇水中间,即现在的河南省鹤壁市新区(也有一说是在鹤壁市淇县)。卫国以朝歌为都城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延续了整个西周时期,但到了东周时期,卫国曾几次迁都。

齐桓公时期,卫国由爱鹤成痴的卫懿公执政,当时北方的狄人南下攻进卫国,卫懿公战死,卫国差点灭国。后来许穆夫人为祖国奔波,得齐桓公帮助,将狄人赶走,复国成功,然后在楚丘立都,朝歌从此成为历史。

时至今日,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名字早已经不复存在了,遗址也在战火和时间的洗礼中变得模糊不清。我们只能从陕西省岐山县和河南省鹤壁市新区窥一窥它们过去的荣光。


尚宫女史


我是正史风云,我来回答!

一、朝歌的具体位置

朝歌,在古代称“沫邑”(图中蓝色部位),位于今河南鹤壁市淇县,是商纣王时期的都城延伸之地。

商朝的都城变更的很频繁,大致顺序是亳(山东曹县南)——嚣(河南荥阳东北)——相(河南濮阳北)——邢(河北邢台)——庇(山东郓城北)——奄(山东曲阜)。(图中红色标注部分。)

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于殷(河南安阳西),由此,商朝的国都趋于稳定,一直至纣王死,再也没有迁都。纣王执政时期扩大殷都至朝歌,大修离宫别馆。史书记载朝歌非常繁华,“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史记》中有关牧野(图中绿色标注部分)之战的记载,确证了朝歌作为商朝都城的具体位置。

二、西岐的具体位置

西岐,就是如今的岐山县(图中蓝色标注部分)。

西岐,是周国的发源地。周的始祖是后稷,尧举用他为农师,后来舜封后稷于邰(图中紫色标注部分)。后稷死后,夏后氏废弃农官,后稷的儿子不窋失去官职,逃奔戎狄中。到了不窋的孙子公刘即位以后,虽身在戎狄之中,但是公刘致力于农作,深受人民敬仰,周人治道的大兴自此开启。公刘死后,他的儿子庆节即位,建都于豳(图中绿色标注部分)。

经过几代发展,到达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爷爷)即位后,戎狄部族经常袭扰,古公亶父不想与戎狄部族开战,于是,带领家眷和亲近左右离开豳,来到岐山脚下定居,由于古公亶父仁慈,周围国家人民都来投奔他。古公改变戎狄的习俗,开始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设立官职管理国家。周人逐渐强大起来。

正所谓“以百里之地而王天下”!周人的崛起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西岐位于岐山脚下,因此才有这个名字。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把国都放在镐京,西岐这个地方不在是国家的核心地区,后来当西周灭亡,西岐彻底就消失了。打那之后,再也没有关于西岐的说法,

西岐与朝歌,是两个政权的象征。

纣王被周人灭掉,商朝也就此结束,朝歌也逐渐衰落。

西周灭亡以后,西岐也逐渐衰落、消亡。

两大古都就此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真是可悲可叹可惜!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我是正史风云,致力于正史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了解一些历史人文知识。期待着您的点评!啥?关注了,啥也不说了!眼泪汪汪滴!

正史风云


答:现在大家对西歧和朝歌这两个地名感兴趣,主要是受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

您看,该书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就提到了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因力大无穷,在帝乙游于御园飞云阁塌梁之时,托梁换柱,得立为太子,并在帝乙死后继承其位,都朝歌。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朝歌就是商纣王的都城。

但这是错误的。

商朝历史长达五六百年,期间曾多次迁都,有史料可查的有亳,敖,相,邢,庇,奄,殷这七个地方,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

不过,殷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竹书纪年》在讲到商代中期盘庚迁都于殷的时候,是这样表述的:“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也就是说,从盘庚到商纣王被周武王伐灭时,商朝始终都是以殷为都城,时间长达273年。

也正因如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这殷就是现在河南安阳的殷墟所在。

那么,许仲琳在著作《封神演义》时,为什么会把朝歌写成商纣王的都城呢?

许仲琳并不是乱写,要知道,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是始于在牧野决战的。

这场牧野大战的战场在哪里呢?

经考古专家考证,古牧野就在今天河南新乡境内。

《史记》写,“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纣王兵败后在一日之内就退回了朝歌,然后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古朝歌城遗址就在现今河南鹤壁市下辖的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因城西朝向歌山,故称“朝歌”,据牧野才70多里,而安阳在古朝歌城遗址往北120多里。

要满足纣王兵败后一日退回,似乎朝歌更符合史实。

并且,现在经过考古研究,古朝歌城遗址附近有纣王建造的摘星楼遗址,还有纣王墓。

所以,纣王就是死在朝歌。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何纣王不待在都城,而在朝歌抵抗周武王大军呢?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对殷墟进行大规模考古挖掘之后,考古专家证实:殷墟没有城墙!

殷墟没有城墙,显然不利于直接的军事防御。

而朝歌城墙遗址至今犹存,其部分遗存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

朝歌城垣既然这么巍然壮观,纣王当然会选择驻守在这儿进行抵抗了。

即从这一意义上说,朝歌也可以算成商朝的“陪都”。

那么,许仲琳把朝歌写成了商纣王的都城并不奇怪。

说过了朝歌,再来说说西岐。

“西岐”的叫法,其实是个不确切的称呼。它的正确叫法,应该叫“岐山”,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附近。

之所以被叫为“西岐”,只因其位于中原地带的西面而已。

岐山不仅是周人的起源地,也是炎帝的发祥地。

商人信鬼神、好占卜,周文王崛起,抓住了商人这一特点,编造出“凤鸣岐山”的传说,说自己在岐山看到了凤凰。

“凤鸣岐山”的谣言越传越广,得到了很多人的相信。

这样,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得以顺利与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共讨纣王。

不过,周朝建立后,建都在镐京,后来又在周平王时代迁都洛阳,岐山渐渐不为人所知。


覃仕勇说史


导语:商朝在我国民间的存在感却很强,归根结底,是因为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而在姜子牙封神的故事里,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几乎贯穿故事始终,这也让不了解商周历史的人,也知道商周时期,存在过西岐和朝歌这两个地名。

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商朝与周朝的核心统治区,也是当时天下的核心,不过后来,这两个地方就在地图上消失,也没有以这两个名字命名的地方了。

首先来看西岐

历史上的西岐可不简单,它是周王朝的发祥之地,对周王朝来说意义非凡!据历史考究,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周人的祖先是皇帝曾孙帝喾,本来他们的祖先居住在姬水一带,因此以“姬”为姓!后来,周人受到西边的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周人迁徙到岐山之后,此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国力迅速恢复壮大。并且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周与中原王朝的老大商建立了同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周就是商的小弟,受商王朝的保护,但也要给商王进贡以及听从调遣。当时,周的政治中心在岐山,又在商的西边,因此岐山又被称为“西岐”。

关于岐山,有“凤鸣岐山”的传说:

传说周文王在岐山附近居住的时候,看到凤凰在岐山栖息。

这一“凤鸣岐山”的迹象,被后人视为西周将要兴起并取代殷商的征兆。

中华先民自古以来对于堪舆风水之所较为信奉。比如满清之时,清朝封锁关外,禁止关内百姓前往关外,理由是关外的长白山为满洲的圣山,关系到大清国的气数,因此,为了防止有人破坏大清的气数,清朝封禁了关外。

在周朝建立之后,武王等人把国都放在镐京,西岐这个地方不在是国家的核心地区,后来当西周灭亡,西岐彻底就消失。

古代西岐: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岐山


我们在来说说朝歌

朝歌:谜一样的都市

商王盘庚时期,将商的国都迁于殷,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殷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扩大殷都至于沫邑,大修离宫别馆,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达到鼎盛,历史记载朝歌非常繁华: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西历公元前1046年,周朝周武王率领数百个诸侯国组成盟军,讨伐商纣王。关于商朝失败的原因,在当下众说纷纭——有认为这是商朝的内鬼勾结周朝密谋推翻纣王,最终过火导致商朝灭亡;也有认为这是商朝主力在东部征伐东夷,导致国内兵力空虚的缘故,而传统史观则认为这是商纣王不得人心的缘故。

总之,归根结底,商朝灭亡了,商纣王在朝歌的鹿台自杀身亡。

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完成了政权更迭!战争结束后,周武王姬发以纣京师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宫室里。后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百姓被掳,顽民被迁,从此朝歌成为废墟。

朝歌现在位于今天河南省鹤壁市境内,并且考古工作者在鹤壁市境内,发现了大量朝歌时代的遗址(现尚有纣王宫遗址、淇园、三海子、摘星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三仁祠、箕子庙等历史遗迹)。

总结:这两个地方都孕育出发达的文明,它们的位置也很有意思,一个是位于西部,一个是位于中原腹地。这俩处都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也都与黄河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是和西岐不同,朝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商王朝创造了非常发达的文明,靠着这些文明,他们征服天下,朝歌也就此成为天下的中心,现在来到这里的遗址,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曾经商王朝的发达。


路之意


当代的许多姓氏都起源周朝的分封,西岐可以说是很多姓氏的起源之地,譬如周吴郑王四大姓,都与周朝姬姓有关。周朝,兴起于岐丰之地,岐在如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而丰大约在如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至于朝歌,在如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地区,即鹤壁市淇县,商朝统治中心一带,是古代所谓的河内地区。

一、武王伐纣,召合天下八百诸侯,从孟津渡河而攻商朝都城朝歌,牧野之战也在黄河以北,在朝歌郊外。商朝中心一带,古代所称的河内地区,是后来刘秀的龙兴基地和司马懿的老家。

历史记载,商朝建国之初,都城本在黄河以南,很有可能在河南偃师附近,后来屡次迁徙,直到盘庚迁到黄河以北的殷,因此商朝又叫殷商。殷就在如今河南安阳,洹水从这里流过,商朝在这里一待就是两百多年,经历了商高宗武丁最繁盛的时期。大概就是武丁,奠定了朝歌的基础,殷和朝歌相邻,离宫别馆绵延相属,商纣王就在朝歌掌控天下。商纣王有强大的势力,但信仰巫鬼的商人流行着活人祭祀的风俗,在当前看来,这种风俗是极为残暴的,再加上商纣王穷奢极欲,终于导致了武王伐纣。武王攻入朝歌,纣王自焚,武王和其弟周公旦逐渐改变了巫鬼统治的文化,变而以礼教约束四方,因此在后来的孔子(孔子却自认为是商人的后裔)等人看来,周朝是礼仪之邦。

黄河以北的商朝中心地区,被古人看做河内之地,长期看做殷商故地。在这里,后来的著名封国是卫国。秦末,司马卬起兵反秦,被项羽封为殷王,这就是司马懿的祖先,司马家在温县住了下来,称为河内司马氏,一直在汉朝担任重要官员。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又以河内为基地,再兴汉朝,建立了东汉,直到三国时期,河内司马家最终窜了出来,统一天下,建立西晋。

二、周朝先祖古公亶父从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周人开始在西岐兴盛,到其孙周文王时期,已经有与商朝争雄的趋势。需要说明的是,西岐一带其实也是秦朝的兴盛之地。

西岐,在陕西省岐山县,周朝建立后,建都在镐京,在如今西安附近,是为丰地,所以说周朝兴盛于岐丰之地。到了西周末年,周平王被西戎所逼,被迫迁都洛阳,许多原本封在关中的重要封国(如郑国等),也一起东迁。周平王把抵抗西戎的重任交给了秦国,许诺秦国,他们若能打败戎人,周朝故都岐丰之地,秦国可占而有之。于是,秦国从千阳一带(从甘肃秦亭一带已经东迁到千阳)往东攻击戎人,逐渐占据了岐山一带,建都于附近的雍城。直到秦孝公时期,终于在咸阳建都(丰地一带)。由此可见,周、秦,都兴起于西岐。


星火辰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西岐是西周的一个发源地之一,而朝歌是商朝的一个重要的国都。

西岐就是周原,在今天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县、扶风县和眉县的一部分。朝歌城在今天的河南鹤壁市区南部。

这两个地方,在上周交替之时,可谓是一对冤家。

周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崛起于商朝的西边,今天的陕甘区域,周族兴起的过程是很曲折的,因为西边靠近蛮夷之族,草原民族是不种地的,并且没事了就要来骚扰这些安生种地的族人,因此先周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公亶父带领族人,迁徙到了岐下这个地方。

《史记 周本纪》有记载: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孟子 梁惠王下》同样也有记载: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西岐和岐下,其实都指的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叫周原的地方。《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周原膴膴,堇荼如贻。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富饶的周原

肥沃的周原,成了周族兴旺崛起的一个福地。

所以周人很感激这片沃土。

而西岐这个称呼,应该是远在东方中原的商朝对这群西方人的称呼。

西周崛起之时,位于黄河北边今天新乡鹤壁区域的朝歌城,是商朝最繁华的地方。

一片歌舞升平,商纣王还有点不满东边夷人的不听话,于是就派兵去征服东夷,结果被西边的周族趁乱夺了天下。

武王伐纣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商周鼎革之际,朝歌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纣王自焚之后,商朝名义上就灭亡了,武王于是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侯,就继续掌管着朝歌这座城。之后武庚被灭,朝歌城被毁,这也是可以想见的事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