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预防糖尿病眼病及肾病?

薇健康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肾病?

  1、合理饮食,饮食对于我们身体有很大的影响。少吃过咸、高嘌呤食物,均衡饮食,摄取各种营养对我们的肾是很有益处的。

  2、多喝水,水是能够促进身体代谢的,通过尿液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减轻肾脏的负担。

  3、适当地锻炼,锻炼后身体会出汗,也会排泄出一部分身体废物。

  4、别乱吃药,生病服药一定经过医生的指导,不要盲目的吃消炎药、止痛药以及对肾脏有害的抗生素。

  5、定期体检,保持愉悦心情。肾病通过常规检查就能判断出来,所以我们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平时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


医护有约


我是肾病医生王伟,10余年肾病临床经验,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肾病。有问题随时评论或者私信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适量的运动,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三低一高的饮食习惯,并且我们要注意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我们身体的素质,改善代谢紊乱等等。


2.其次是要控制好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高血糖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


3.并养成自己监测血压血糖的习惯,还有糖化血红蛋白应该尽量控制在7.0以下,然后是严格的控制血脂,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而脂代谢紊乱,它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从而加重肾脏损伤,因此我们也需要积极的治疗。


4.最后就是要避免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比如像感染,还有对肾有害的一些药物,造影剂以及脱水等等,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针对各个危险因素采取综合的治理,才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我是肾病医生王伟,10余年肾病临床经验,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肾病。有问题随时评论或者私信


肾病主任王伟


糖尿病的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就是糖尿病肾病,约20%—40%的糖尿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约占所有尿毒症的10%。有30%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直接转归为糖尿病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分5阶段。第一阶段:肾功能,肾脏完好,没有蛋白尿,肾脏彩超没有肾脏体积增大。需要定期检查尿常规、尿白蛋白、血清肌酐浓度,及时发现并发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尿毒症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第二阶段:间断微量白蛋白尿。Ⅰ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Ⅱ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正常,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注意调整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阶段: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此时肾脏已经出现实质性的损伤。如果不注重治疗和保护,肾功能损害的进展是非常迅速的。


第四阶段: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ACR>30mg/mmol,部分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这一期的肾功能损失已达到70%,肾功能的进展也比前两个阶段要快很多,稍不注意可能就直接进展到尿毒症,如感染、创伤、药物等均可加速肾功能损害。



第五阶段:肾衰竭期。尿毒症期,当血肌酐超过300ummol/L以上时,必须透析治疗,透析方式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有条件的糖尿病患者可行肾移植或胰-肾联合移植。



糖尿病一旦发现就要认真对待,血糖控制好的话并发症就不会这么容易发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乳腺科王医生


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又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就需要首先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合并症之一,往往同时合并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标志。所以,只要对肾小球血管产生损害以及导致其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因素就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

对肾小球血管壁造成损害的【血液中物质】和造成肾小球【通透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

糖尿病肾病,顾名思义,其发生肯定与高血糖有关!

高血糖主要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引发肾脏损害,其代谢异常除参与糖尿病肾病【早期高滤过】,致使【出现尿蛋白】外,同时可以促进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细胞外基质蓄积,随着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导致氮质血症和肾功能衰竭。但是临床糖尿病肾病的特点,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蛋白尿】,【不因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而减少】!

临床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都【伴有高血压】,在发生糖尿病肾病之前,就已经有高血压的存在!

血压的升高,使肾小球【球内压增高】,【滤过压增高】,从而导致和加重【肾小球硬化】。使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逐渐增加,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血压控制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糖尿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呢?

作为糖尿病病人,除了控制好体重、血脂、血尿酸外,最重要的是【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控制!

1.高血糖的控制,以达标,减少血糖波动为主!

⑴降糖药物的选择:

①第二代磺脲类口服药【格列喹酮】和【胰岛素】为首选。【格列喹酮】大部分代谢产物(95%)通过【胆汁】在粪便中排出,仅有【给药量的5%通过肾脏排出】。多次重复给药后肾脏排泄仍然极少。格列喹酮最适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

②双胍类药物,因其主要通过肾代谢,糖尿病肾病患者【禁用】!但肾功能【正常者可以应用】。

③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不论肾功能如何,都可以服用。

⑵血糖控制目:

①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

②如果以①为目标,没有低血糖发生,可以更严格些,争取使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6.0mmol/L,饭后2h血糖<8.0mmol/L,同时注意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血压控制方面:

⑴降压药的原则: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沙坦类)降压机制:

①降低肾小球滤过压,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

②抑制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

③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和增生

④改善滤过膜通透性,减少尿蛋白排出。

以上两类降压药,以其良好的作用机理,既可以控制血压,又可以减少尿蛋白的丢失,成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降压的首选。

⑵血压控制目标值:是130/80mmHg以下。

糖尿病肾病患者要以【延缓肾功能减退】为目标,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谨记科学用药、规范用药!




大内科冯医生


我是肾病医生张全乐,有11年肾病临床工作经验,有问题欢迎随时评论或者点我头像私信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高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吸烟以及高蛋白饮食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糖尿病肾病重在预防,强调早期干预。


1.限制蛋白摄入

蛋白质摄入过量会使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肌酐、尿素氮等)增高,加重病人肾脏负担、增加尿蛋白排泄,故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当低蛋白饮食,且以优质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为主(占2/3),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尽量减少植物蛋白(“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热量,以避免自身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并导致营养不良。另外,患者还要低盐饮食(尤其是伴有肾病综合症时),戒烟,适当运动。

2.严格控制血糖

<strong>

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损害的重要因素,无论是2型糖尿病还是1型糖尿病病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使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减少一半,使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降低1/3,显著减少微量白蛋白尿。

<strong>

3.严格控制血压

高血压可引起肾脏血液动力学异常,促进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升高肾脏毛细血管内压力,导致肾脏损伤,其危害性丝毫不逊于高血糖。因此,严格控制血压对于保护肾功能极为重要。大量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白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恶化。

普通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20/80mmHg以下。尤其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即使体重轻度下降对于血压控制也十分有益。


4.严格控制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脂代谢紊乱,而脂代谢紊乱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及加重肾损害,故也需积极治疗。在饮食上,要少吃富含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脂肪等)。

5.避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尤其泌尿系感染)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恶化,因此,一旦有感染,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抗感染治疗。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患者因各种原因脱水时应尽早补充水分。


有部分患者认为,糖尿病人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确保不出并发症,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才能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我是肾病医生张全乐,有11年肾病临床工作经验,有问题欢迎随时评论或者点我头像私信

誉美医生张全乐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47.66%。如果没有很好的预防,糖尿病是很容易转变成尿毒症糖尿病的,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预防肾病的发生呢?

1、适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在生活中应该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有些人糖友以为多吃蛋白质是好事,其实不然,蛋白质虽然好,比碳水化合物升糖慢,对糖友好,不过过多摄入的话反而对肾有影响。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而氨基酸的代谢主要就是脱氨基过程,这些氨基(也就是含氮化合物)必须通过肾脏以尿素的形式排出,所以,蛋白质摄入的越多,肾脏的代谢负担就越重。

蛋白质最好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每天,占一天总热量的20%以下。且以优质蛋白为主,主要包括一些豆类,奶,鱼类,禽类,畜类。容易消化,且与人体氨基酸比例非常接近,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2、应该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现在很多食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钠,钠主要是通过肾脏泌泄,约有80%的重新吸收,肾小球和肾小管对钠离子的泌出和排泄均是通过上皮细胞以钠—钾、钠—H的信使传导机制交换的,第二信使的活跃带动机体内各种细胞代谢调节机制,增加机体负荷,促进了细胞衰老调亡速度。

摄入钠盐量高会促使肾脏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肾脏功能。食用的食物要尽量淡点,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6克以内。

3、控制血糖水平

血糖长期处于高低血糖会使血管内壁变“脆”失去弹性,易发生破损,血管内壁一旦出现破损,血小板、胆固醇、脂质更各类物质就会附着,进而堵塞血管,造成周身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粥样动脉硬化。

随着主动脉的粥样硬化不断发生,患者周身的微血管也逐步出现硬化,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是因为患者肾脏的微血管发生了病变。所以平时要控制好血糖,勤测血糖,控制在标准内。

4、控制血压水平


血压升高不仅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患者心血管病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加突出,收缩压超过140mmhg的患者,其肾功能下降速度为每年13.5%,而收缩压小于140mmhg者每年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是1%,因此积极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控制高血压要注意平时锻炼,以及要懂得缓和心情,保证良好的心态。年轻人应该尽力使血压控制在130到80mmHg以下。

5、尽量避免对肾有危害的药物

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应尽量避免使用,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碘造影剂也可加重原有的肾损害。糖友应尽量避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

6、摄入充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平时多食用一些微量含量较大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C和锌、钙、维生素B、铁等,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冬瓜、胡萝卜、西红柿、柑橘、牛奶、坚果、海带等。

7、戒烟

吸烟引起的动脉管壁的变化,它分泌吸引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生长因子,这导致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到供应肾脏的血液。吸烟同时带来了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发展。吸烟不仅危害个人,还危害到身边的人,所以吸烟的糖友,请赶快戒掉。


章教授讲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指以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为基本病理特征的病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早期常规尿检很难发现糖尿病肾病,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生命。

医学界通常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逆转的可能性,因此越早发现糖尿病肾病,越能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糖尿病肾病都有哪些早期诊断方法:

1. 检测白蛋白尿

:目前认为尿白蛋白值≥20μg/min或者≥200mg/24h,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应及时治疗。

2. 检测β2-微球蛋白:尿中β2-微球蛋白浓度升高,提示肾小管功能受损;血清中β2-微球蛋白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 检测α1-微球蛋白:尿中α1-微球蛋白浓度升高,提示肾近曲小管受损。

4. 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中NAG升高,提示肾小管损伤。

5. 检测尿微量转铁蛋白(TRF):尿中TRF升高,提示电荷屏障受损。

6. 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中RBP升高,提示肾近曲小管受损。

7.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TGF-β过度表达,提示肾脏受损。

综上所述,医生可通过以上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实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为了家人学点医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担负着代谢排泄、分泌激素,生理调节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会由于高血糖而引发微血管的病变,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众多并发症中的一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病程发展过程中,与其等发生了并发症再去治疗和控制,尽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和其他疾病影响,做好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根据文献统计,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0~40%的有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情况,这个数字让人惊心,也更说明了糖尿病肾病预防的重要性。与不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死亡率更高,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因此,做好早期预防,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是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面。

预防糖尿病肾病,定期筛查很重要

我们常说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也不例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是病程超过5年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强调每年进行尿常规检查、尿白蛋白和比值检查以及血肌酐的检查,通过这三项检查,可以明确的了解肾脏的肾功能情况,对于出现蛋白尿以及评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情况,尽早的给予早期治疗和控制,通常可以有效的减缓疾病发展。对于糖尿病出现微量蛋白尿的情况,在10年内30%左右转变成大量蛋白尿的情况,而还有30%的患者会转变为了尿白蛋白阴性,因此,定期进行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是控制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面。

预防糖尿病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控制糖尿病要注意生活上的调理干预,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也同样重要。预防糖尿病肾病的生活干预,控制肥胖、低盐饮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问题的朋友,在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高蛋白的摄入,可以控制每日摄入的蛋白质总量不超过日常摄入总热量的15%为宜。另外,对于运动,虽然在运动后可以一过性的导致尿蛋白的升高,但规律的,与心肺功能匹配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够有助于改善血糖和体重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也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糖尿病肾病,控制好血糖还不够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当然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控制好血糖水平,不管是生活调理,还是合理用药,做好血糖调节,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以下,通常是很理想的血糖水平,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情况,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可以适当放宽至8,高龄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8.5。临床上的各种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等,都可以根据情况,合理应用,具体的用药就不多说了。

但是对于肾脏造成危害的因素,绝不仅仅是高血糖这一个方面,除了血糖要控制好以外,另一个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就是血压的控制,对于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问题的患者,控制好血压与控制好血糖同样重要,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应该首选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类的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来控制血糖,这类药物对于保护肾功能,改善微量蛋白尿方面有显著的疗效,是糖尿病人控制血压的首选降压药,但用药初期,建议监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控制好用药风险。除了沙坦或普利类药物以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类药物,也是没有肾脏应用禁忌症的药物,可以在联合用药控制血压方面应用,对于难治性的高血压,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如螺内酯等药物,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率。通常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可以有效的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但对于舒张压,一般建议不要低于70,而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也建议舒张压不要降的低于60。

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控制好血压血糖以外,如果存在高血脂的问题的朋友,也要注意控制好血脂水平。除此以外,在用药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在有可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有肾脏毒性的药物,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都有可能引起肾脏的急慢性损伤。

糖尿病患者通常感染风险也比较高,因此,在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感染,这也是避免因感染而发生肾脏损伤风险的重要方面,预防感染,也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面。

最后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想要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应该从早期监测、生活方式调理,慢病控制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进行,如果能够注意做到上述几个方面,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完全保证肾脏健康,降低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发病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谈到糖尿病,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这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更是一种“流行病”,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 1980 年的0.67%飙升至 2013年的 10.4%,且存在男性高于女性(11.1%比 9.6%)、城市高于农村(12.0%比 8.9%)、肥胖人群患病率更高(15.4%比7.8%)的特点。

很多患者确诊糖尿病后因为无相关症状,并未予以重视,殊不知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是它的并发症!

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非常严重和棘手的并发症之一。数据表明,我国约 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严重者可发展成肾衰竭,需要终身透析或肾移植。但目前我国糖尿病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就更低了,忽视治疗往往造成糖尿病肾病的快速进展加重,很多患者对糖尿病肾病的认知存在众多误区。今天我们列举四个常见认识误区,聊聊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保护好肾脏。

误区1:糖尿病患者每年检查血糖是否达标就够了

其实不然,筛查血糖达标仅可以评估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而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需要其他专科检查来评估的。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在诊断出来时,可能血糖升高已经很久了,这种情况下糖尿病肾病可能已经产生了。因此,建议各位患者,如若确诊 2 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这些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非常重要。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也需要听从医生建议规范筛查。

误区2: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病,只要吃药就够了

确实,一旦确诊糖尿病肾病,将面临长期用药问题,药物控制很重要,但在药物控制之外,糖尿病肾病的综合管理也尤为重要,尤其是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或超重的患者需要积极减重。坚持糖尿病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保持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如若出现肾功能下降,提倡优质低蛋白饮食,其中优质蛋白占 50%以上,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优质蛋白。运动方面推荐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评估下进行,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如果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慎重运动治疗。吸烟与肿瘤、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都有密切关系,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建议积极戒烟。

误区3:已经出现肾脏损伤了,再积极控制血糖血压没什么意义了

糖尿病肾病确诊时往往会在尿中发现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如果尿蛋白的水平持续增多,提示糖尿病肾病进展加重了,此时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仍然非常重要,可有效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避免或延缓进展为需要透析治疗的地步。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需要优选从肾脏排泄较少的降糖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采用胰岛素治疗。因为肾脏受损时胰岛素灭活减慢,因此提醒各位患者使用期间需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发生低血糖。血压方面推荐成人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 以下,对伴有白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 以下对身体的好处更多,老年人可适度放宽。在优选降压药物方面,临床常用“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在降压同时也可以协助降低尿蛋白,但需结合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误区4:可以吃点保肾药丸或护肾偏方,对保护肾脏总归是有好处的

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不明成分的药丸、偏方更不可取,鼓吹“偏方”等具有“逆转肾病”或“治愈肾病”等神奇疗效的,均是误导公众。不仅对治疗无益,还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偏方多成分不明,出现不良反应反而更不容易被识别。

有些不良商家鼓吹全中药成分,宣称安全无毒,殊不知某些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等有明确的肾毒性,故不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西药方面,一些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以及部分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等)由于存在一定的肾毒性,必要时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总之,糖尿病患者或已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都需要充分重视,纠正错误的治疗观念,在正规医院就诊,听从医生或药师建议,生活中给予控制血糖、血压、饮食治疗、运动锻炼等综合治疗,才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或延缓其进展。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循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您有具体的用药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问药师”上向专业药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问药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且,目前无法完全治愈,犹如“慢性癌症”。

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上的病人,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常伴有高血压、肌酐清除率下降,如不经治疗,一般四年内发展至慢性肾衰竭。

这2个指标过高,易伤肾脏,诱发肾病

1、血糖

血糖太高会造成血液流动减缓甚至血管阻塞,会影响到肾脏血液的流动,而且血液中糖分过高,会加重肾脏的滤过负担,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会导致肾脏缺血缺氧情况发生,损害到肾功能,造成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医生提醒,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若发现血肌酐超过445μmol/L,就要小心肾脏功能了。

2、血压

长期血压高,会促使肾功能衰竭的发展,增加肾小球、肾小管的负担,促使肾功能减退,诱发肾病。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最好在90/140mmHg以下。若血压控制得当,其微血管病变可降低近30%。

肾脏,是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

糖尿病者,身体出现这3个表现,要小心糖尿病肾病

表现一:蛋白尿

这是因为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到大量蛋白尿,就非常难控制。而长期无法控制的大量蛋白尿必然会造成无法逆转的终末期肾病。

当肾小球过滤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时,会出现大量的蛋白尿。

表现二:水肿

糖尿病人浮肿是因为肾病所导致的,糖尿病肾病常在病程较长的患者身上出现,引起肾脏肾小球的受损,继而导致浮肿或轻或重的出现。

表现三:肾功能下降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表现四:贫血

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如何预防高血糖、糖尿病及并发症?

一、喝茶稳血糖

多喝水是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预防糖尿病,多喝代茶饮效果更佳!

蒲公英菊苣苦荞茶:

蒲公英菊苣苦荞茶由蒲公英、菊苣、苦荞组成。

蒲公英水提取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动物餐后血糖的作用。

菊苣提取物对葡萄糖摄取有促进作用,其提取物能降低血液中血糖水平,胰岛素对脂质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

苦荞能增强胰岛素功能、改善糖耐量、控制血糖平衡。苦荞中含有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功能性抗性淀粉,可抵抗酶的分解、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可降低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快速升高。而苦荞里的黄酮类物质对α-淀粉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54.05%,与双甲二胍相当。

二、避免外伤

而对糖友来说,一旦发生外伤,则很难愈合,甚至还会诱发感染,造成糖尿病并发症。

所以,预防是关键,尽量避免各种磕磕碰碰,出行更应小心提防。

提醒:糖友最好穿宽松的鞋袜,鞋子,因为紧身鞋造成的反复创伤可能是一个触发因素。还要避免光脚走路。

三、合理饮食

控制好血糖,饮食上必须控制,选择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多吃些蔬菜、水果和一些粗粮,同时控制钠盐的摄入量。

日常远离零食、腌制类食品等,控制甜食、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尤其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

四、合理运动

有一句谚语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所以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

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控制饮食,再加上增强锻炼,有利于控制体重。

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走35分钟的路,糖尿病患病风险减低80%。

中国的研究也指出,高血糖者多走路,发展成糖尿病的风险减少40%。

五、定期检查

有超过3年以上的糖友,建议每年定期复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等项目。

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大于30mg/dl即可表现为阳性,证明已产生了糖尿病肾病。

若是到了肾病中后期,再检测出大量的蛋白尿,此时肾病已经不能完全逆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