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皇帝石勒大败向冰于枋头

石勒(274-333年),羯族,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 。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晋书·石勒》载:石勒“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喜欢汉族文化。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后投靠汉赵刘渊。重用名臣汉人张宾,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消灭王弥、幽州王浚、并州刘琨、冀州邵续、辽西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割据势力,占据幽并冀州之地。靳准发动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光初二年(319年),自称赵王,定都襄国。

永嘉二年(308年)正月,汉王刘渊派遣抚军将军刘聪南占据太行,派辅汉将军石勒向东到赵、魏地区。二月,石勒进犯常山。西晋安北将军王浚,命其大将祁弘,率十余万骑兵来攻打石勒,八月,大败石勒于常山的飞龙山。石勒退据黎阳(河南鹤壁市浚县)。随即进攻信都(河北冀县),杀晋冀州刺史王斌,并连败晋将。刘渊授石勒为镇东大将军。永嘉四年(310年),汉王刘渊死,刘聪称帝,加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一月,汉镇东大将军石勒渡过黄河,攻克白马(今浚县善堂镇马村一带),王弥带领三万人与石勒会师一同进攻徐州、豫州、兖州。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五月,破洛阳,俘晋怀帝,石勒屯兵许昌。后用张宾之计,北上拟取襄国(河北邢台县),以定基业。

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在葛陂修筑营垒,向农民征税修造舟船,打算进攻建业。赶上天降大雨,三个月不停,军队饥乏并流行疾病,死人超过大半。六月,闻晋军将至,乃听从张宾之计,引师北上,图谋河北。一路上地方百姓坚壁清野,军中非常饥饿,士卒相食。到达东燕(今延津县北30里),闻汲郡人向冰聚集几千人坚壁于枋头(今浚县西枋城)。石勒要渡黄河,担心遭到向冰阻击。张宾说:“听说向冰的舟船停泊枋堰下河渎中,应派遣轻兵抄小道偷袭,夺取其舟船,用来渡大军过河。大军渡河后,定能擒获向冰。”秋季七月,石勒派支雄、孔苌从文石津(今延津东北)绑扎木筏偷渡,夺取向冰船只。石勒率大军从棘津(今延津北)渡过黄河,攻打向冰,向冰大败,得到向冰的全部物资储备,军队士气重振,长驱直入到达邺城。进而占据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以之为都城,东攻西伐南征北战,于晋元帝太兴二年(319年),建立后赵国,即后赵王位。

枋头,一名枋城,古地名。石赵时期枋头属司州汲郡朝歌县,今属河南浚县,位于东、西枋城。《水经注》卷九淇水条:"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并引卢谌《征艰赋》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可见枋头是一处连通黄河、淇水、白沟和清河,为河北漕运的交通枢纽。枋头一带,也是黄河渡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隔河相对有灵昌津(又名延津)、棘津、文石津和 硗津等重要渡口。

《资治通鉴》卷八十八载:石勒自葛陂北行,所过皆坚壁清野,虏掠无所获,军中饥甚,士卒相食。至东燕,闻汲郡向冰聚众数千壁枋头,勒将济河,恐冰邀之。张宾曰:“闻冰船尽在渎中未上,宜遣轻兵间道袭取,以济大军,大军既济,冰必可擒也。”秋,七月,勒使支雄、孔苌自文石津缚筏潜渡,取其船。勒引兵自棘津济河,击冰,大破之,尽得其资储,军势复振,遂长驱至鄴。刘演保三台以自固,临深、牟穆等复帅其众降于勒。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奴隶皇帝石勒大败向冰于枋头

枋头之战示意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