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郑州企业复工碰上最强人员隔离!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1

如果说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在为多了几天假期而窃喜,那么进入2月中下旬,所有人就只剩被信用卡催帐支配的焦虑。

复工,赚钱,刻不容缓。

但是,上班延期容易,想复工却没那么简单,疫情爆发至今,复工时间已经从2月2日延长到2月10日,又推迟至2月17日,从最新的复工数据来看,郑州的复工率为21%,仅为全国平均复工率的一半。

郑州企业复工碰上最强人员隔离!


复工率倒数的背后,是横在郑州众多员工与企业主面前的两道难题。

2

第一道,人的问题。

2月15日,张自力再次敲开村委会的门,这是一天内张自力第三次来办“通行证明”。

张自力家住豫南某村,2月14日接到工厂发出的复工通知,拿着开工证明提着大包小包赶到村口,结果被告知,“小张,你这可走不了”。

走不了的原因,是张自力不符合出村规定。

防控当前,想要出村,需办理一系列的“通行证”:

开工证明→村委会签字→村干部陪同到乡卫生院体检→体检合格到乡政府盖章→提交县指挥部审核。

为了尽快复工,张自力差点“跑断腿”,一大早就赶到村委会,办理外出申请、填写外出务工登记,接着去乡卫生院办健康证明,整个过程花了将近7个小时,光签字盖章的文件加起来就有十多个。

好不容易拿到通行证,本以为能走的张自力又突然被告知,县里到火车站的大巴车全部停运,想出村还要等待进一步安排,张自力顿时傻了眼。

像张自力这样被困在老家不能复工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问题除了出村手续冗杂,还有返城交通困难,从河南高速最新发布的高速管制图看,仍有部分豫南地区呈现红色,即禁止车辆上站或通行——

郑州企业复工碰上最强人员隔离!


高速封禁,大巴车停运,网约车、拼车又叫不到,像张自力这样的无车人士,只能在家里等待公共交通进一步恢复后,再坐车去火车站。

和张自力相比,陈洋幸运一些,她早在封村之前就开车返回了郑州租房内。

陈洋的合租房位于金水区,她是三个租客里第一个回来的,在小区门口填写资料的时候被物业告知,她需要在家隔离14天,期间物业会送菜上门,要求她隔离期内不得出门。

10天中,陈洋数完了家里145块地砖,吃完了一箱泡面,自创了三个新菜,每天在窗边数着中州大道越来越多的车,无聊的封禁日子眼看就要过去,直到第二个合租人的回来。

第二位租客的回归清零了陈洋一个人挨过的10天,按照规定,

为防止交叉感染,合租的封禁起算时间要从最后一位租客回来那天开始,陈洋心态瞬间崩了,本来以为2月下旬就能出门,现在最后一位租客还没回来,她的解禁时间一下子被无限期延后。

目前,郑州对于陈洋这样的外地返郑人员隔离规定:

从信阳、南阳、驻马店、周口、商丘以及省外所有地市返郑的人需隔离14天,从省内其他地方返郑的人需隔离7天,上街、巩义、荥阳、登封、新密、新郑六个郊县的返郑人员只需提供居住证明,无需隔离。

动辄14天的隔离期同样阻隔了复工率的恢复,从百度迁徙图上看——

郑州企业复工碰上最强人员隔离!


目前的返城水平远不及往年同期,2月15日起返郑趋势才开始抬头,这意味着大部分返郑人员的解禁日期,最早也到3月1号以后了。

3

第二道,企业的问题。

凌晨4点,王春打开微信,一个口罩头像的微商消息跳了出来:

哥,我这能给你找到8000个口罩,一个7块,没发票,你要不?

王春是新郑市某机械生产厂的经理,本来2月份有两批设备要发往印尼,但受疫情影响,厂里过半的员工都被封在老家回不来,现在只能临时招工恢复生产。

复工的第一关是要备齐防护物资

,测温设备和消毒液还好说,2周的口罩王春各种托关系花了一个多星期都没凑齐,好不容易联系上一个有货的微商,开口就要7块钱1个,8000个口罩就是5万6。

但王春管不了那么多了,如果不复工,员工的工资、社保、利息都要付,而且再停工下去,不仅要丢失客户,还要赔偿违约金。

复工第二关是要等待批复,王春买齐了物品,上报了资料,等了一个星期,多次打电话询问依然是同一个结果:暂无批复,让王春等月底再看。

这边王春在焦急等待复工,另一边的白酒经销商李亮却选择主动停工。

李亮的公司主营一款酱香白酒,公司有十名员工,过完年部分客户开始要货,李亮面临着复工或继续停工的两难选择。

李亮算了一笔账,如果复工,每个月工资支出是5万元,再加上车辆油杂费等,固定开支近10万元,由于疫情影响物流不畅,公司1月份的销量仅不到8万元,一旦员工在厂区内进货、存货出现感染,公司可能整个上半年都要停摆。

如果不复工,顶多再熬几个月,一直熬到肺炎疫情过去,账上现在的现金还能再撑一段时间。

李亮同样也是郑州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缩影,从智联招聘发布的公司办公企业占比来看——

郑州企业复工碰上最强人员隔离!


郑州在公司办公的企业占比仅为35%,远低于其他几个中部城市,对于郑州众多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当下首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其次才是复工和发展,毕竟只有活下来,才有机会。

4

人的问题,企业的问题,共同拉低了郑州的复工率,但疫情面前复工也绝不能简单的一刀切。

对于个人来说,生命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就在2月20日,当当网某员工复工三日后被确诊新型肺炎,导致当当所有员工重新居家办公。

虽然全国疫情步入拐点期,但病毒的高传染性、长潜伏期,谁都无法保证大规模的复工是否会带来大面积的传染,我们不能在这样的关键期为了钱去赌命。

对于企业来说,供应链恢复及时或家底丰厚的,可以按需复工,目前郑州部分区域已经由审批改为报备制,只要符合规定就能复工,对于人工或供应链跟不上的企业,可以放慢脚步等一等。

希望为企业提供补给的政策“定心丸”能够早些出台落实,也希望这场疫情的终点早日到来,只有疫情结束,才是全面复工的最终号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