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現在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

用戶64412053794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您這個問題。

首先,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及家長的難題,很多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一旦談及到教育孩子就很頭疼。今天我想說的就一點,那就是榜樣的作用。

一個孩子的生活中和學習中總會經歷家庭,學校和社會。那麼在這三個環境中的影響,家庭是最重要的。家長的說話方式,辦事風格和一些行為,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這不可避免的影響。家長的一些影子就會在孩子身上體現。所以,教育孩子的本身就是家長的自我提升。只有家長做的到位,孩子自然也差不了。

學校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第二位的,這是我認為的。出了家庭進去學校,接觸的人多了。孩子學習的事情也多了。看見的也多了。孩子在進入學校的時候,教師就是孩子領路人。好的學習氛圍,好的活動環境也很關鍵。但是也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良好溝通。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社會,一旦步入社會孩子,自身就有了一定的意識和自己選擇的能力。但是這些能力基本上都是家長和學校階段的潛移默化的培養。

因此,歸根結底,家長的榜樣教育,家庭的環境是有著很大的因素的。

無形的榜樣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歷史教師講故事


兩個孩子的寶媽來談一下怎麼教育孩子,也許不全面,與君共勉:

首先,一定要記住一點,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定是榜樣教育,你是什麼樣的原件,你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複印件。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先讓自己變成那個你希望他(她)變成的樣子吧。因為你的樣子,潛移默化中就會影響到你的孩子,比如說,我的老公,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父母的屋子,跟父母聊會天,然後我兒子觀察到了,就會問,為什麼?然後奶奶就說,爺爺年輕時也是這樣的,然後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兒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媽媽聊會天,這就是榜樣的力量,不知不覺中,他就成了你的樣子!當然,壞的榜樣影響也是一樣的,比如我的脾氣不是很好,一著急就會大喊大叫,兒子現在大點了,也是一樣的習慣,這樣 做父母的就該檢討,是不是壞習慣被學了去,積極改正,及時止損才是正道!我的做法是,趁他心情好時跟他好好聊,告訴他是什麼原因造成媽媽大聲喊叫,同時,告訴他,不管什麼原因,這樣的表現都是不好的,媽媽會注意並改正,也希望他一樣會改正。一個從來不讀書的媽媽不要奢望你會養出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同樣,一個總拿著手機不撒手的父親也就不要總在責怪你的孩子一直玩手機遊戲,因為,他會反問你,憑什麼你可以玩,他就不可以?所以,身為父母,謹言慎行吧,不要讓他給你吃個癟,你還在感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不好管。

第二,從小的時候開始就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有人覺得孩子太小,說三觀太早,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您,從小就陪養一個三觀正的孩子太有必要了,因為這直接影響著他以後的人生。不管他有多小,當他能懂得你說的話的時候,就用他能理解的方式 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教給他要善待別人,樂於助人,他會收穫很多好朋友;教給他要遵守規則,他在上課時就會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交頭接耳,不會影響到聽課效果;放學時會主動排隊,安靜走路,不會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你教給他從小要勤儉節約,要明白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他就不會亂花錢,亂攀比,過度追求享樂………總之,當你的孩子已經被培養成一個三觀正的孩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跟這個社會主流的三觀一致,且不論將來的他能力如何,成就怎樣,起碼,他是個人品合格的人,那你從此以後就不用太過操心,人品過硬的孩子將來過的肯定不會太差,而你從小對他細緻入微的正能量影響才是伴隨他一生最大的財富!雖細微繁瑣,卻著實值得!

第三,把你的孩子當一個“人”而不只是一個孩子。現在的孩子成熟的都早,他們又身處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手機,電視,網絡都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尤其是身處青春期的孩子,很多事情,他們甚至懂的比你還多,對人對事的看法,很多時候比你都透徹,給他一個跟你一樣,平等的機會,讓他去實踐,去體驗,聽他傾訴,像朋友一樣給予建議而不是強加指令,即便是很小的時候,哪怕是去超市 讓他幫忙去找理貨員稱一下菜,對他來說,這樣的參與感會讓他信心倍增並且特有成就感,諸如此類,積累久了,他會擁有一些你想象不到的技能,比如,我姑娘四年級開始在外上輔導班,我只是在她上的課比較晚沒有公交車的情況下才去送和接,其他情況下,都是她自己坐公交車來回的,有一次,下課晚,沒有車了,比平時晚了半小時還沒到家,沒帶手機也聯繫不上,家裡老人都著急壞了,結果,46分鐘的時候,接到了,著急的問她怎麼回事,她若無其事,一臉輕鬆,說錯過末班車了,沒辦法,多看了幾個站牌,自己倒車回來的,著實是把我們這些長輩給驚呆了!那年,她才10歲而已。當然,放手的結果有可能是把雙刃劍,本著他早晚要自己去體驗人生的想法,早一點,不是更好?

第四,你可以無限地寵愛你的孩子,但是一定要讓他有敬畏之心。這一點,我認為很重要!沒錯,現在每個家孩子都不多,作為家長,愛自己的孩子無可厚非,人之常情,但是,過分的溺愛是不可取的,它反而會害了你的孩子!這樣的例子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為什麼說要有敬畏心,你的孩子,他敬畏自然,他會知道人類的渺小,自然界的強大,這會激起他的好奇心,興起征服的慾望;敬畏社會,才懂人情世故,世間冷暖;他敬畏父母,才懂孝順,知禮儀;敬畏師長,才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敬畏心不是束縛,它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在他魔性大發時讓他有所收斂,讓他知道界限在哪。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他們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與其說是家長在教育孩子,不如說是我們在陪伴他們成長,成長於我們跟孩子來說是相互的,我們可能教會了孩子一些東西,孩子有時候也會讓我們意識到一些問題,最重要的是愛和陪伴,及時觀察他們的變化 ,及時跟他們溝通,及時解決一些問題,不要積到一起,攢的太多再去解決,那樣是給自己找麻煩,也不容易解決。

家應該是孩子們的避風港,父母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孩子是船,必將遠航,我們用愛相隨,安心守候就好!



梓墨0216


對於現在的社會環境而言.現在的父母.都總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長大成人有出息.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所以這是個錯誤的教育方式.這樣出來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個人認為現在對於孩子的教育分為以下四點.

第一點.不要採取過激的行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能心平氣和的跟他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在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他心裡留下陰影,性格也容易變的偏激.

第二點.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正,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可能說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所以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第三點.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愛好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所以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時,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第四點.大人的意見要統一.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情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千萬不要你說東我說西,更不能當孩子的面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迷茫,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在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以上四點純屬個人觀點。


影評小跟班


大家都知道啊,現在的孩子思想都比較早熟,因為見的多了,聽的多了。現在兩三歲的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們每個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有差距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時候,怎麼跟別人 的孩子差距這麼大呢,實際上不可見的時候是三歲以前,那個時候差距就逐漸被拉開了。

我們不要等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跟別人的差距大的時候,你才去反思做一些改變,我們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做一些改變。從本質上來說,大腦發育的核心在於寶寶與一位有愛心、能做出積極回應的成年人之間的互動。

有一本書叫《父母的語言》,作者薩斯金德醫生經過大量且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和數據收集後,發現了早期語言對孩子的決定性的影響,也就是說,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並不能影響孩子學業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1. 孩子早期的語言環境,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先天潛能的發揮。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這是決定特定神經元迴路的優勢、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經元迴路的必要刺激因素。根據父母對孩子說的詞彙量和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父母的語言會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自身行為約束和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2.培養成長型思維。孩子難免受到周遭環境中不利於他們成長的語言影響,這是作為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幫助他們克服的。“成長型思維模式”便是一項利器,即幫助孩子形成“努力是獲得成績的關鍵因素,而缺乏能力並不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放棄才是”的觀念。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力能通過各種挑戰得到提高。它能幫助孩子在面對社會中的不良定性或偏見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3.自我調控和執行功能。自控力也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孩子自我調控能力的發展依靠的是照顧他們的人。看護人在日常互動中向孩子們傳達文化規範,教導孩子從“環境的奴隸”變成“自我行為的主人”。而語言技能則在這一轉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實驗證明,即使孩子還處於不理解語言內容的嬰兒時期時,只要聽到自然的聲音序列,就可以培養他們的自我調控力。當父母鼓勵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教育孩子不要感情用事時,孩子的自我調控能力就會得到提升。因此,父母應避免“命令型”語言,比如訓斥和要求等;而應該採用“建議提示型”語言管教孩子,引導孩子提出意見或選擇。比如採用“因果思維”的方式與孩子對話。

4,數字時代,屏幕正在搶佔人們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電子產品不能替代父母給予的互動和回應。電子產品,包括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遊戲機。它們不能關注孩子,也不能與孩子交流,更不能和孩子輪流談話。即使電視中有看似益智的互動環節設置,也是固定不變的。美國兒科協會也認為,不能讓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或使用科技產品,兩歲以後的孩子才能在監管下每天享受一兩個小時的屏幕時間。對於孩子來說,與父母和看護人進行語言上的你來我往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要素。社會互動才有利於開發孩子的大腦。

最後,如果父母只顧往孩子的腦袋裡塞入簡單的單詞,裝得再多,它們也無法跟大學水平相提並論。沒有強大的執行功能和自制力,單靠“智力”因素孤軍奮戰是不科學的。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怎麼樣陪伴孩子成長


現在的教育到了進退維谷的兩難境界。把自己的傳統教育優點弄沒了,把國外的教育搬過來變了味了,現在的局面尷尬了,邯鄲學步,弄得不倫不類。全民浮躁,只重視物質,輕視精神,教育有點功利主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把樹木的心態用在教育孩子上,只會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德智體教育各有所屬,教育不是隻在學校,而是無處不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學校教育以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等智為主。家庭教育以德為主,社會教育以體為主。學校教育屬於術的範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道的範疇。道以術為顯,術以德為基。輕道重術,捨本逐末的結果就是孩子考試成績好,待人接物一塌糊塗。

國家提倡,全民參與,營造和善的氛圍。通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結合。弘揚正能量,讓孩子懂得為什麼接受教育,為誰接受教育,怎樣的教育是必須接受的,才能教育出振興中華,以國人為榮,以我為榮的新一代接班人。




易茗易心經


針對孩子各學齡階段可分為以下階段教育:

中學生心理特點:初中教育階段,初二是關鍵時期,是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發生鉅變的時期,是教育的重要時期。由於多種原因,一些學生會出現不良的品德行為,這些勢必增加學校的管理,教師教育教學難度。要抓好這一關鍵時期有必要對初二,初三學生心理,生理進行剖析,研究出對策,以矯正不良的心理和行為,當然不同學齡階段的身心特點都不同。


白馬王子和巫婆


多與孩子互動

經常鼓勵

遇到問題幫他分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6426c1757214d36918bcbe4b78341c8\

電影隨心講


讀書苦幾年,不讀書苦一輩子。好好讀書是希望孩子們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希望孩子們永遠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永遠不要對父母有任何埋怨,父母已經盡力給予孩子一切。將來的日子裡,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輩子,要學會獨立。自己不努力,別人不會幫我們,這就是生活!


半壁先生


1、心理教育,走進孩子的內心,和孩子成為朋友。

2、有效溝通,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3、增加孩子自信,多讚美、多鼓勵、多掌聲。

4、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讓孩子把優勢發揮到極致!


768626GH


不同年齡段,教育方法不同。小學更多讓學生感受,體驗,在做中學。初中,則需要加強規則教育,理性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