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县管校聘”为什么仅仅只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和校长?

罗代国国国


关于县管校聘,可以上溯到2014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出了全面部署,第一次并提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部署,该项工作将于2020年在全国铺开。

2020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要全面推开“县管校聘”工作。很明显,这是一种前后呼应的关系。

我们先探讨一下什么叫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其实说的就是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政府的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交流或轮岗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县管校聘的目的,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基本是稳定的,一个老师可能会终身在一个学校干到底。在这所学校从初级职称一直到高级职称,再到退休。

一个老师如果想从这所学校调动到另一所学校,需要调入学校同意、调出学校愿意放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才能成功。

按照职称评聘制度,职务调动之后,职称方面要重新聘任。一般是要低聘,比如副高6级调到新一个单位的时候,要从副高7级重新聘任。有的地方是直接降为中级聘任。这还得调入单位有相应的岗位才行,如果没有,只能按照最低岗位聘任了。

由于职称的限制,老师们大都不愿意随意调动的。

实行县管校聘之后,教师不再是学校人,而成为了系统人,不会因为到不同的学校任教而影响到职称聘任方面的变化。这对于有些老师来说,特别是想动一动的老师是个好消息。

县管校聘的目的是想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去强制促进教师和校长的流动,使弱校和强校之间的差距缩小或拉平,来达到均衡。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一个集体不能没有凝聚力

一个学校的所有老师都不认为这所学校是自己的单位,没有了凝聚力,没有了向心力,你说这个学校还是个学校吗?学校是铁打的营盘,老师是流水的兵。学校的管理我想会非常难的。

其次,竞聘岗位让优秀老师会更集中

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县管校聘之后,老师可以跨校间流动,在一些强校竞聘岗位的时候,全县的优秀教师可能都会去竞聘,校长自然也会择优录用,这样,不但起不到均衡作用,反而会更不均衡。

第三,教师调动会涉及到很多问题,不是想象那么简单

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家在一个地方安居乐业挺好的,你一下子把他调动到另一个地方,会涉及到很多问题。涉及到两地分居、孩子读书、养老、住房、交通等很多问题。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为什么只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教师和校长,是因为县管校聘解决的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至于民办教育,体制不一样,没法去和公办学校均衡,而且人家聘任老师是董事会聘任,与县里没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