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晚高峰時段,南北向橫穿天通苑社區的立湯路雖不像以往那樣擁堵,但車輛也不少。立湯路是市中心通往天通苑的主幹道。


天通苑,共有16個分區、645棟樓。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2月16日,北京市6例新發病例活動過的小區或場所中,有3例位於這座“巨無霸”社區。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晚高峰時段,地鐵五號線天通苑站,戴著口罩的出站乘客。


疫情之下,天通苑的街道上瀰漫著消毒水的氣味。道路兩旁,紅色防疫條幅“連綿”。行人看似三三兩兩,但一到早高峰,地鐵站旁還是攢起了密密麻麻的共享單車。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社區立水橋北路,一名商家購進了幾箱消毒液在路旁售賣,路過的市民駐足打量。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西三區外,一家藥店門前的到貨通知。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社區的防疫標語。


為防控疫情,有的小區封住大小通道,只留一個出入口供居民通行。出入口旁統一立起帳篷,用作返京人員登記及辦理出入證。附近另劃小區快遞統一收取點,待取包裹排列近百米。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中苑西區,一個被臨時封閉的出入口。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北一區出入口,晚高峰時段,保安舉著牌子維持車輛秩序:“請您停車出示人員出入證,請您伸出一隻手測體溫。”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北二區,進小區的車主向保安出示臨時出入證。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北三區,小區外的快遞點。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北一區,出小區拿快遞的居民。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北一區,“全副武裝”取快遞的居民。


被通告有病例的小區顯得較為緊張,出入口,人們行色匆匆。防疫工作者依次為出入的住戶測量體溫,“全副武裝”的居民大步走到快遞點,取完快遞又火速進了小區,外賣員交餐後立馬啟動摩托車離開……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北三區出入口,返京人員登記處。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北三區外,兩名抵京住戶(右一與右二)。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西三區,一名拖著行李箱的返京住戶剛辦完臨時出入證。


因出租房源多,三個地鐵站點貫穿其中,天通苑社區成了北京外來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一邊需嚴查和嚴控病毒攜帶者的傳播,一邊又需保證返京人群的正常生活,這是擺在天通苑社區防疫工作者眼前的難題。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社區,行人提著行李箱走過人行天橋。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社區立水橋東一路,一名長租公寓保潔員經過十字路口。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社區,在天通北苑二區南公交車站等車的市民。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社區,一名剛上751路公交車的市民調整口罩。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社區太平莊中二街,停靠在路旁的車裡,原本掛吉祥飾物的位置掛著口罩。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社區太平莊中街,路邊戴口罩的老人。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北三區,由於附近沒有理髮店營業,小區住戶自行修剪頭髮。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8日,天通苑社區太平莊東路,路旁一排餐飲店均未營業。


居家防疫生活帶火了生鮮配送生意,疫情期間,比起外賣員們在三餐時段的寥寥幾單,生鮮配送員的摩托車後架總能疊滿三個大箱子。一名生鮮配送員表示,租住在天通苑的他因疫情停業在家,最近看到商機,才兼職做起生鮮配送,他經常忙到凌晨一兩點才能下班。


沒法進入小區,快遞員們需要花成倍的時間與住戶電話溝通,“小區外沒廁所,多說話還不敢多喝水。”一名快遞員自嘲。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中區商場附近,等單的外賣員。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北二區,一名生鮮配送員剛配送完準備離開,另一名生鮮配送員接踵而來。疫情期間,天通苑的生鮮配送需求很大。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中苑一區,蔬菜配送員將蔬菜舉過圍欄,遞給小區裡的住戶。由於天通苑各個小區的面積較大,疫情期間只留一個出入口,不少小區住戶會請配送員將物品送至離自己家較近的地方,透過圍欄取東西。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北二區外,一名快遞員將未被取走的快遞重新收回快遞車,依次打電話告知客戶:“您的快遞我先幫您簽收了哦,您明天如果出門就順便過來拿一下吧。”該快遞員表示,部分習慣了快遞到家的住戶懶得出門拿快遞,他每天都會攢下不少。


天色漸暗,小區出入口車輛排起小車龍,通往天通苑的大路也被一排排車燈照亮。並行於馬路的地鐵中,座位已基本被坐滿,有了往日屬於天通苑的感覺。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晚高峰時段,到站旅客們通過人行天橋。他們身後,地鐵列車呼嘯而過。


地鐵站旁商業街,零星幾家快餐店亮著燈,麥當勞暫不提供堂食,店內的椅子整齊劃一地扣在桌上,下班的人點完餐,在店內分散開站著等待。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地鐵站旁,麥當勞暫時只提供外帶,不讓在店內就餐。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北地鐵站旁,到站乘客在地鐵便利車前買烤腸。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 2月19日,天通苑北一區出入口,等待住戶出門取餐的外賣員。


夜深,地鐵旁的單車群又消失了。快遞員將積壓的快遞搬回車中,生鮮配送員依然在一趟一趟地來回,小區出入口的防疫工作者換了一批人,他們將站崗到天亮。


-The End-


攝影、文字: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校對:翟永軍

疫情之下的“亞洲第一大社區”





歡迎朋友圈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