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传世书贴有哪些?

云1987


1.现存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

由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绘画馆。

画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合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2.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平复帖》

为晋代陆机作品。有“法帖之祖”的美誉,更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该帖形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兼带有隶书笔意,全文共九行八十六字。

《平复帖》除了晋人特有的古朴、自然、淳厚的气质外,还略带竹木简章草书的意味。以秃笔枯锋为之,笔随势转,平淡简约,奇崛而古质,评者云“非中古人所能下笔”。结构上随意洒脱,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的自由状态。《平复帖》通篇是章草的古意盎然,散发着古朴、深沉、凝重的气息。


3.现存最大的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现的存世精品,属于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公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4.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三希帖》

《三希帖》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

现今王献之的《快雪时晴帖》收藏于台湾国家故宫博物院,是仅存于世的王羲之的真迹精品。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帖长23厘米,宽23厘米。行书四行,二十八个字。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中秋贴》帖长27厘米,宽11.9厘米。行书三行,共二十二个字。卷前得乾隆皇帝行书所提“至宝”两字。

《伯远帖》帖长25.1厘米,宽17.2厘米,行书五行,共四十七字。卷前得乾隆皇帝行书所提“江左风华”四大字,更有“乾隆御笔”一玺。


5.阎立本传世名画——《步辇图》

《步辇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名作之一,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步辇图》所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反映的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6.诗仙李白唯一存世书法——《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李白于天宝三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亦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

《上阳台帖》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共25字,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帖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易经传播小助手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先说一下我国最著名的十幅传世名画:

1,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2,《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3,《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4,《汉宫春晓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5,《百骏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6,《步辇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7,《唐宫仕女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8,《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

9,《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10,《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传世书帖:

《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欧阳询《仲尼梦奠帖》、怀素《自叙帖》、米芾《蜀素帖》、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頫《前后赤壁赋》、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祝允明《草书诗帖》。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艺统华夏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中国的山水画是从青绿开始的。而浅绛山水在黄公望时到达繁盛。一幅古画几经易手,会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的文化痕迹。每个收藏过它的人都想刷一下存在感,虽说不难从中看出一副画的历史,但不喜这些文人雅士直接提拔盖章,特别是乾隆,要是喜欢某幅画,会拼命地给画盖戳、题诗、题跋,用甜俗的书法占满每一个空白的角落,有时还拉着大臣一起,简直就是盖戳狂魔...欣赏四幅

《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千里江山图》北宋 王希孟

《富春山居图》元代 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明代 仇英

《百骏图》清代 郎世宁






文博迷


中国著名的多了!要数书法还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过至今没见过珍本!下面是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











止儿文学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画家、书法家,他们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何其幸哉!

一、中国最著名的传世名画(按时间排序)

1.《洛神赋图》: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组成的类似今天连环画的长卷,可惜原画卷已经遗失。

这幅画,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之祖”。其传世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2.《步辇图》: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事,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3.《五牛图》:唐代韩滉的作品,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该画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描述的是五种不同形态的牛。值得一提的是,该画曾在1900年八国联军时流落至国外,直到20世纪3年代,才由周恩来总理在香港花钱购回。

4.《千里江山图》:宋朝名画家王希孟之大作,18岁的王希孟才华横溢,画笔一挥,便是一副千古名画。此画纵51.5厘米,横119.5厘米,气势不凡,辽阔超远,层峦叠嶂,有山有水、有楼有台,人物形象逼真,生动活泼,表现了大美河山的壮阔与美丽。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5.《清明上河图》:宋代画家张择端仅存世的一幅精品,一级国宝,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该画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是当时社会繁荣昌盛的象征。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的城市风貌和人民生活。

此外,还有《富春山居图》、《百骏图》等名画,篇幅有限,故不一一赘述。

二、中国传世名帖(按时间顺序排序)

中国有十大传世名帖,分别是:

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贴》、王珣《伯远贴》)

王羲之《兰亭集序》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帖》

欧阳询《仲尼梦奠贴》

怀素《自叙帖》

米芾《蜀素贴》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宋徽宗真是有才的帝王)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结语

中国绘画,画法众多,题材丰富,有山水画、文人画、花鸟画、风俗画、宗教画等。每一件绘画作品,就像相机一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中国书法,历经甲骨文、青铜文、小篆、隶书、楷书等过程,每一中书写方法都各有特色。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也让汉字发扬光大。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著名传世名画和传世名帖的介绍,只是粗浅的一点意见,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江侃文史


(一)——中国十大名帖

名帖之冠·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晋唐心印·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神写天成·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雪堂余韵·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临池模范·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狂僧醉笔·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至美至真·天下第一美贴:米芾《蜀素帖》

天下一人·艺术皇帝绝世墨宝: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俊彩星驰·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俯《前后赤壁赋》

草圣遗风·书法奇才草书极品:祝允明《草书古诗帖》

(二)——中国十大名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阎立本《布辇图》

张萱、周昉《仕女图》

韩滉《五牛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张择瑞《清明上河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仇英《汉宫春晓图》


颜玉文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国的传世名画、书贴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孰优孰劣也众说纷纭,很难评判。

不过,对于画作曾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榜单,是在综合历史学家、艺术及收藏多方面专家的评估意见之后,评选出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包括: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洛神赋图》

《清明上河图》

《富春山居图》

《汉宫春晓图》

《百骏图》

《步辇图》

《唐宫仕女图》

《五牛图》

《韩熙载夜宴图》

《千里江山图》


喝着汽水看着书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二、唐——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三、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四、唐——韩滉《五牛图》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韩滉 (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睢。

五、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7.9cm 横69cm。《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六、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七、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八、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历时多年方始告竣。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这卷名画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流传有绪,历尽沧桑。从画上题跋看。此画最初是为无用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的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得。至明万历年间,又归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但不久就转手为宜兴吴之矩所藏。吴又传给其子吴洪裕。吴洪裕特意在家中建富春轩藏之。吴洪裕爱此画若宝,临终之际,竟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例,嘱人将此画投入火中,焚以为殉。幸得其侄子吴子文眼明手快,以另一卷画易之,将《富春山居图》从火中抢出,才免遭“火殉”。但画的前段已烧去寸许,从此分为长短两段。

画的后段(长段)从吴家流散后,曾历多人收藏,于清乾隆十一年流人清宫。有意思的是,号称风雅的乾隆皇帝居然不识宝,认定它是赝品,而对另一卷他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大加赏赞,又是题跋又是钤印。但也幸而如此,那卷真迹倒借此得以“全壁”,后运往台湾,归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九、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装饰性绘画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十、清——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青奢国潮


中国最著名传世名画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中国最著名的书法是《兰亭序》,它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思想性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却是一致的,也许王羲之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人们。但悲叹并不等于悲观,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他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是他对抗人生虚无执着努力的最好印证。




红叶翩翩


书法,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艺术,古老悠久而生机勃勃。只有含蓄隽永、机敏睿智的炎黄子孙,才能将这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演绎的如此风姿俊秀。

中国传世法书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通过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题跋和历代印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它们极富传奇的身世与经历。这些历史的收藏家、鉴赏家留下的迹痕,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和作品本身融为一体。

1.《三希宝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2.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兰

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3.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4.苏轼《黄州寒食帖》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5.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中华第一楷书)

欧阳询传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碑刻为主,其行书墨迹却极为希少,不易见到。笔者这里所选他的一幅行书《仲尼梦奠帖》卷,是现传世下来的欧书惟一真迹,十分珍贵。

6.怀素《自叙帖》 (中华第一草书)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被认为是怀素晚年代表作的草书,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作者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7.米芾《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8.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北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无能,但在艺术成就,尤其是书画上造诣极深,堪称历代帝王第一。其瘦金体可称天下一绝。《千字文》是我国六朝以来盛行最久的一种字书,用以教授学童,是读书识字的启蒙读物。

9.赵子昂(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

赵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浙江吴兴人,为宋皇室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钣谠猎十三年应选入朝,一生为官,逝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作为开宗立派的人物,虞集谓之“楷法探《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谐《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同时对篆、隶、章草等赵皆苦心研习,晚年又着力李北海,因此深厚的传统积淀成就了赵体的辉煌。《前后赤壁赋》一文为苏东坡贬谪黄州,在人生最为失意、最为灰暗时所作的名篇。

10.祝允明《草书诗帖》 (明代奇才草书绝品)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明祝允明所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允明的代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