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農村大面積拆遷,集中居住,新建標準化樓房,有房產證嗎?還是集體產權?

終將消失的村莊


第一,配套於農房拆遷的還建房,都能進行確權,都會頒發房屋產權登記證書。

第二,拆遷所用的還建房的土地性質主要為兩種:集體建設用地,國有建設用地。就不少地方的拆遷政策來說,還建房大多以國有土地為主;但也不排除個別地方有可能修建還建農房,以安置部分拆遷群眾。

這是曾從事過多年徵地拆遷工作以及村建國土管理工作的筆者,結合本地的農房拆遷安置政策和收集了解到的其他地方的拆遷安置政策,給出的答案。下面,就擇其要點說說相關情況。

一、關於拆遷還建房是否有產權的問題

農房拆遷中,群眾配合政府進行了拆遷,按規定應對獲得相應的住房安置,拆遷還建房是政府對農房拆遷對象的住房補償。所以,拆遷是政府行為,政府也必須按相關法律法規為拆遷群眾辦理安置房的產權登記。

筆者在工作中也積極推進了拆遷安置房產權辦理的問題,而且還必須是合法地辦理產權。當然,在具體的辦理中,群眾也需積極配合。

需要注意的是,因還建房建設的週期比較長、涉及的各類情況也可能比較複雜,可能會導致部分安置房產權辦理存在滯後現象,一些安置房拆遷群眾已入住多年,但房產證遲遲未辦下來。

二、關於拆遷還建房土地性質及其相關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不少群眾關注的重點。土地性質不同,還建房的價值可能就存在較大差異,且影響以後的轉讓交易行為。

(一)在國有土地上修建的還建房(安置房)。這類房屋不少地方就叫它“限價商品房”,這類房屋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其土地為國有建設用地。這類房屋相對於用集體建設用地修建的還建房而言,區位條件、環境配套都較好。

筆者所在地的“限價商品房”全都位於城區,區位、交通、環境再差也差不了哪兒去。拆遷群眾入住後,就是從鄉旮旯搬到了城區裡,實現了大家所說的從“糠籮篼”到“米籮篼”,居住、出行條件大為改善,且房屋升值的可能性較大,以後轉讓交易也方便。

在國有土地上修建的還建房(安置房),按商品房進行確權登記。在房屋產權完成初始登記達到一定的年限後,就可以同市場上的商品房一樣,自由進行轉讓交易。

(二)在集體土地上修建的還建房。這類房屋往往就規劃建設在被拆遷村的其他區域,主要有集體修建還建房進行分配、重新劃分宅基地由拆遷戶自建等兩種形式,也是大家所說的“還建農房”。但不論是哪一種,修房所佔用的土地都是集體建設用地,獲得此類房屋的對象往往仍是本村的農業戶口人員。

從前年到上個月,筆者都在負責還建農房的建設,雖涉及的拆遷農戶不多,但工作量較大,矛盾糾紛也較多,目前仍在抓緊推進這一批農房建設審批的相關工作。

在集體土地上修建的還建房,其本質仍是農房,產權人必須是農房拆遷所在村的農業戶口人員,以後轉讓交易的對象也是本村的農業戶口人員,且還需符合“一戶一宅”的條件。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到現在為止,農村因拆遷政府給配套的安置房還是集體產權,個人不可能擁有產權的,因為不管是用宅基地還是其他的方式(比如買賣)得到的農村安置房,其所有權還是歸集體所有制,自己只享有使用權和居住權而不可能擁有所有權,所以就不會有人給你辦理房產證。至於題主講的老宅證件齊全,那是可以使用老宅的確權認證書,也只是確認了你擁有了宅基地的使用權而不是私有權,這個得弄清楚。



駱駝草的吟唱


沒有房產證,只有集體土地使用證,不屬於大產權,不能上市交易。


大唐 小林


應該是更換居住環境,和原來一樣吧,不可能和城鎮一樣有房產證吧,還屬於集體性質的房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