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二战后,英国丢失了那么多殖民地,为什么英国不愿放弃马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英国本来是想让出马岛的,结果,阿根廷等不及了先打了过去。。。你让大英国的脸往哪搁?!揍他丫的!

马岛主权之争,最初发生在英国和西班牙之间。后来,经过一系列斗争,英国先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撤出马岛。后来,阿根廷从西班牙手下独立,宣布拥有马岛主权。之后,英国又过来抢占了马岛。并在1892年建立对马岛的殖民统治,期间,一直遭到阿根廷反对。

等到20世纪中期,阿根廷当局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开始打马岛的主意。1981年,阿根廷执政当局暗示要占领马岛。此时,英国国内包括撒切尔都有意让出马岛。据说,时任英国国防大臣约翰·诺特已经起草了从马岛撤军的方案。而且,当年英国出台的《英国国籍法》已经对马岛居民入英国国籍进行了限制。

怎料,在1982年一次谈判失败后,阿根廷军政府总统加尔铁里忍不住了,派人直接上去强占!4月2日,阿军一举登上马岛,俘虏了岛上为数不多的一批英军。

加尔铁里成为了国家英雄,亲自登上马岛视察,全国人民沸腾了。。。

英国人一脸黑线。。。MLGB!这是侵略!竟然有人侵略“大英帝国”!

曾经的大英帝国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竟然被人入侵了!让英国人的老脸往哪搁?


两天内,英国组建了两艘航母在内的特混舰队,出兵2万人远征马岛,要收复失去的土地!在南大西洋的英国海外领地阿松森岛机场,英国火神轰炸机马上对阿国展开轰炸。

这下该阿根廷懵逼了,英国人玩真的了。

空战上:阿空军的主战装备基本从法国进口,法国肯定不敢得罪英国,断了军火供应。海战上:阿根廷的海军舰艇也是老旧型号,在英国这样的老牌海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陆战上:由于马岛是个小岛,又是以“英国人”为主,陆战规模很小。

最终,阿根廷理所当然的战败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不一样,我们看马岛这一块,英国人叫它福克兰群岛,而阿根廷方面叫它马尔维纳斯群岛。在英国人眼里,印度、巴勒斯坦、澳大利亚都属于是殖民地,而福克兰群岛则是英国领土。

马岛战争,并不是一场殖民战争,而是一场国家主权的战争,英国和阿根廷争夺的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不是殖民地战争。马尔维纳斯群岛在被发现以后,一直到二战结束,其实都是英国在控制的,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人只是控制这里,从1908年开始,马尔维纳斯群岛开始作为领土管辖的。而阿根廷在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群岛的主权问题,是在上世纪后半段才开始的。

这里其实很明显,阿根廷属于是后来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上的居民,大多数也都是英国人后裔,在两国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争议期间,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居民也跑到了英国议会去游说,要求英国政府表明立场。

而等到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英国预算缩减,加上对马岛的控制也要花不少钱,英国人这会儿其实在琢磨,把马尔维纳斯群岛交给阿根廷。也就是说,这会儿,战争开始前两三年,阿根廷是有希望拿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

但是谈判一直谈不拢,阿根廷这帮军政府的大老粗干脆直接派兵进驻马岛,而且顺带着武力占领了英国在南大西洋的领地。这样,才是导致武装冲突的原因,阿根廷这属于是玩的太过火了,军政府那些人脑子不大够用。
这些东西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的,但是直接出兵的话,在英国人眼里看,性质就变了,变成侵略了,而且一口气侵略好几个岛礁。这种事,英国就算再不济,也要去争一口气,那么针对马岛的战争也就打起来了。


军武文斋


自己送出去,跟别人抢过去,这可不是一个概念!二战后英国确实放弃了很多殖民地,但大部分都是主动放弃(当然也挖了不少坑,例如肢解印度),而马岛直接被阿根廷武力占领,驻军一个连和总督甚至被缴械抓捕,被阿根廷骑在头上侮辱,英国岂有不还手之礼?

马岛战争的尴尬在于,阿根廷动武之前英国在马岛的话题上较为暧昧,虽然坚持主权,但还存在商量的余地。但阿根廷受困于经济危机,困境之下却不得不提前出手,进而酿成了无法退步的战争。


可以说在马岛战争前,英国自己在有关马岛的定位上,也是处于迷茫的状态。

1、上世纪60年代,英国在马岛周边海域探测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石油储存量甚至高达600亿桶,天然资源的突然发现,让英国国内放弃马岛一派顿失失声,坚守马岛的信念在英国政治体系里进一步加强。

2、然而坚持的同时,一个尴尬的问题却在勘探和企图开采过程中被发现,尽管马岛拥有庞大的天然储藏,但此岛距离英国本土13000公里,海底油气资源距离本岛也有上百公里以上。超远程开采成本和生产维护耗费太大,甚至由阿根廷单独开采也需要负担高额成本。而马岛本身人口资源和其他产品发展薄弱,在全岛人口不足3000人的情况下也无力单独承担开采任务。马岛的资源完全是吃不到嘴里的利润。以至于60年代发现资源后,直到现在英国也只能保持少量开采,且此期间一旦遭遇油价下跌,开采工作往往要减产甚至暂停,以避免入不敷出。



3、尽管二战过后英国丧失大量殖民地,但从战略出发仍然企图在各大洲建立桥头堡,马岛是英国在南美洲为数不多的跳板,从国家战略来讲英国不愿贸然放弃。

因此从近代到现在,英国与阿根廷在有关马岛的问题上,展开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谈判,英国有放弃的想法,但又希望这块区域能在未来发生更大的作用和利益,因此反对的声音在任何一个历史节点都有出现。也造成了百年以来,阿根廷对收复马岛的和平解决诉求始终存在希望,却也从来没有实现。发生在1982年的阿根廷抢夺马岛行动,纵然有自身的仓促性,但也有着百年恩怨的积压。



近几十年英阿两国也多次商讨共同开发,然而主权问题谁也不愿退步,油气开采更形同于鸡肋,最核心的主权和经济利益都得不到解决,马岛问题也会始终悬而未决。


辽宁资深球迷


英国在二战之后丢掉的殖民地,不是简简单单的英国放弃,而是在于殖民地的反对殖民统治,主要就是在英国的殖民地还有着统治着大量殖民地人口,或者说,土著,他们与英国人有很大的差距,不愿意继续在英国的统治之下,才纷纷的造成独立。

马岛的情况就有所不同,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土著人口问题,马岛居民都是英国移民,他们只是从英国本土挪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还认可英国人的身分,不存在于想要从英国独立出去的问题,马岛的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地方很小,居民没有多少,独立对当地人来说反而有害,还不如留在英国之内,可以占便宜,这个问题就不存在英国想不想放弃的问题,而是不愿意脱离英国。


麦田军事观察


英国需要维持自己的强国地位

马岛战争,对于英国来说可不仅仅只是为了争夺一个小岛的控制权而已。

二战之后,大批殖民地的纷纷独立,英国从世界的主导者的位置上跌落。曾经的无比辉煌的“日不落帝国”日益衰落。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一流强国的地位也有点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英国反而必须要强硬,以雷霆万钧之势将阿根廷灭掉,让世人知道英国的厉害。

因为,英国一旦显露出软弱,将要损失的就不只是一个马岛了。

首先,环伺周围的“豺狼”就会扑上去,将英国身上仅剩下的一点 “肉”抢走;

其次,英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将会大降;世界强国的地位也将不保(试想一下,阿根廷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国家,都可以从英国身上割肉。英国最后还忍气吞声的话,那以后谁还会拿英国当回事)

马岛是小,可之后的多米诺效应是大。这对英国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政治需要

当时,英国国内矛盾尖锐,经济发展停顿。时任英国首相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改变局面。

可是,英国国内的反对派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通过各种各样手段,来掣肘撒切尔夫人的施政。

而马岛战争的不期而至,给了撒切尔夫人一场及时雨。

首先,可以利用战争转移民众的视线;

其次,利用战时管制,可以限制反对派的行动;

其三,率领英国获得战争胜利,撒切尔夫人的个人声望大涨,其首相位置将会更加稳固。

对撒切尔夫人来说,和阿根廷打一场,利大于弊,自然是要积极推动。

马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马岛虽然人口稀少,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位于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成为过往麦哲伦海峡和合恩角的船只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当巴拿马运河被封闭或停航时,经麦哲伦海峡或绕道合恩角的航线将成为沟通两洋的唯一海上通道,是扼守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南大门。

同时,马岛东控非洲的好望角,西抵太平洋南端的新西兰,北至南美洲,南达南极洲,东南面与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呈掎角之势,若以地缘战略眼光宏观角度来看来,马岛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连两洋”(太平洋、大西洋)、“控四洲”(非洲、美洲、澳洲、南极洲)。

此外,马岛靠近南极洲,又为大不列颠王国进军南极提供了完备的后勤保障基地。

而除了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外,马岛本身也蕴含着不小的经济价值,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以及近海有石油和天然蕴藏量较为丰富。

如此一块风水宝地,英国又怎敢轻言放弃。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东斯坦因


英国任何的殖民地都不肯放弃的,阿根廷打不过英国,英国肯定不会放弃了,如果把阿根廷换成是中国,你看英国会不会放弃!马上派首相为首的谈判团来中国谈判如何归还马岛事宜。


lanhuiping


一马岛的战略位置。二马岛居民都是英国后裔,没有独立革命的要求和行动。英国佬不会主动放弃的。


用户8444213600509


英国人气不过,虽然大英帝国已成昨日黄花,但还轮不到阿根廷这种三流国家骑到头上拉屎撒尿,要是不好好教训一下,再下去以后连非洲那些土著都要敢碰瓷了


朝之梦夜之歌


因为马岛周围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


林哲水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