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抗击疫情”文艺作品:有了你,春暖花开的日子不再遥远

编者按语:新冠肺炎弥漫,但它所带来的阴影,远远掩盖不住平凡人的挚爱真情。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


有了你,春暖花开的日子不再遥远


2020开年,一场战“疫”悄然打响。中央领导紧密部署,上下联动,各地派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爱心人士、志愿者捐款捐物、紧急支援……料峭春寒中,中国人的心贴到了一起,暖成了一团。

1

因罹患乳腺癌,她的抵抗力差,每年都会患一两次肺炎住院,春疫袭来的日子,她着急上火,持续低烧。主动联系医院排查新冠肺炎,庆幸抽血拍片都没事,消除了心里的疑虑之后,她想就在家好好待着吧!好好在家待着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要随处走动给社会添乱。可是,社区的防疫工作者感动了她,他们每天对她嘘寒问暖,每天观测体温,直至体温正常,才解除了每天的电话慰问。

随着疫情的日益严重,社区管理越来越严格,人们出入都需要登记,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站就是一天,再加上那几天气温骤降,大雪飘飞,透过玻璃窗看着他们雪中的身影,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她想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党员,更是一个社区教育工作者,战“疫”中本应冲锋在前,身体不给力,那也要为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做点什么啊!口罩和防护服等物品已经成为急缺物资,又想到了驱寒常用的暖贴,可是打电话咨询药店也没有货,赶忙上网,通过网购,终于购得暖贴1200片。

暖贴收到这天恰巧元宵节,她把它们分别送到了新兴、新华、御兴,每个社区400片。想到社区工作者能用上这些暖贴,当他们再次伫立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他们的身上能感到一些温暖,她打心眼里高兴。

如若不是新兴社区的陶书记,为丰南电视台提供了她捐赠的素材,通过采访把她做的事情播放了出来,如若不是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后在学校党员微信群发布宣传,她的同事、她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她做了一件她自己认为极为普通却足以温暖整个春天的事情。

她叫薛媛,一名党员,一个罹患癌症却依然坚持工作普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

她说:我只是做了心里想做、力所能及的一点儿事情,一点儿小事而已。大疫当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最大的贡献。进出小区门口,换位思考,心疼社区工作人员,好好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佩戴好口罩,做好消毒工作,不随意走动,不给社会添麻烦,这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比起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这点儿小事不值得提起。

2

“陶书记!我是咱们小区的志愿者,您看我可以做什么,请吩咐! ”防疫战打响的那一刻起,她就第一时间到新兴社区报名参战。

新兴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她主动提出了去建安独体检查点。人手不够,她又发动亲戚朋友参与其中,从早上八点到晚六点,一天十个小时的工作都在寒冷中度过。为了应对寒冷,她找出了多年不穿的厚棉裤、棉鞋、羽绒服;考虑到同伴年龄大,她无偿为他们提供了围巾、坐垫;考虑到社区物资紧张,她自己购买了口罩、暖贴分给大家一起用。虽然想尽了抵御寒冷的方法,但还不足以应对零下十来度的气温,她不得以采用了物理增温法——在小区门口不停地走动,于是她的朋友都惊奇,不是居家隔离么,她的微信步数为什么每天都居高不下!

疫情发展日益严重,建安独体只保留了一个出口通行,工作人员24小时监控,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劝说出门人员尽量减少外出,在检查过程中,难免会遇上不配合检查的人,于是她拿出了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的劲头,结合当前疫情苦口婆心地劝说,直到居民能正确理解。她的做法,不仅安抚了群众因疫情日益紧张焦躁的情绪,更拉近了居民与社区的距离。可是没人知道,每次回到家,她都要喝下几大杯的水才能滋润一下干渴嘶哑的喉咙。

一次,一个从门口路过的大爷没有戴口罩,提醒后得知老人没有买到,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备的口罩儿送给他,并且为他受伤的手指做了消毒及简单的包扎,最后还送了一些消毒棉球,老人千恩万谢的回了家。

后来,为了方便检查管理,建安独体等几个检查站点儿取消,改成希望街路口一个大的检查站,于是她又以一个新的志愿者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利用晚上时间,为二机楼整栋楼居民分发通行证。一些楼道内没有灯,她只能用手机照亮;安全起见,敲开门后要保持一定距离;讲解要详细,以免居民在使用时出现问题引起矛盾。那一晚,她记不清自己爬了多少栋楼,敲了多少户门,说了多少声“我是咱们社区的志愿者,我来给您送出入大门的通行证,同时还请您注意——”只记得厚厚的一叠通行证被分发出去,而膝盖的疼痛越来越强烈。

“红马甲”是志愿者的显著标志,但长期穿着,很多马甲都脏了破损了,于是她就每天收集一部分,拿回家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清洗消毒,第二天早早起来,把破损部分手工缝好,当整整齐齐地马甲交到社区工作人员手中的时候,她们感动不已,但她只是微微一笑,说这只是做了一个志愿者该做的小事。

2020年2月14日,气温骤降,鹅毛大雪再次飘飞,但那些靓丽的红色,依然在驻立,依然在坚守,它不仅彰显了志愿者心中的责任与担当,更给了无数居家隔离的社区百姓信心和勇气。“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夺取抗击疫情阻击战的胜利。”她喜欢唱歌,是区百花合唱团的主力,她说:“待到疫情退去,我们要纵情高歌,唱《在灿烂的阳光下》,唱《我和我的祖国》。”

她叫李芸,是千千万万个抗击疫情志愿者中普通的一员。

3

又是清晨,她叫醒了两个孩子,开始了新的一天。已经过了开学的日子,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加重,她和孩子的生活节奏都被打乱了。

她的丈夫在区卫健局工作,自大年三十全省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开始,他就紧急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不分昼夜、24小时待命,早上一出门一直忙到后半夜回家,通宵值班、甚至连续几天都不回家更是家常便饭。

大女儿八岁,小学二年级,每天都要给她安排好学习时间,特别是“钉钉群”的教学,是学校老师在给孩子上课,必须盯紧孩子,严格听讲,并及时检查孩子作业。还有每天的英语、口才等各类课外学习。二女儿两岁,刚刚断奶,正是粘人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都会用奶声童音说一句“妈妈,我想你了”,她便低头使劲亲亲孩子嫩滑的小脸,牙牙学语的孩子才是她最柔嫩的一块心头肉,一秒钟都不想分离。

可心里,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丈夫。疫情越来越严重,各大网站充斥着的冰冷的数字不断更新、上涨,令人揪心的消息不时传来,无数医护人员不顾生死安危奋勇冲上一线,无数公安干警没日没夜严防死守——举国上下全民皆兵,大家都在为疫情防控战斗,又想到令自己骄傲的丈夫,她也迫切地想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听说社区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她什么都没想,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然而,冷静下来,她忽然想到,丈夫已经在疫情防控一线战斗,自己若是也去当志愿者,两个孩子怎么办?公婆的支持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些冲上前线的战士,哪一个没有家庭!家中的困难可以克服,疫情形势却不等人!舍小家为大家才是真勇士!

从那天起,她调整了作息时间,每天晚上陪伴大女儿学习,陪伴小女儿入睡;每天清晨提前两个小时起床,做好家务,拉起正在沉睡的大女儿,再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公婆,自己戴好口罩,穿上红马甲,到社区报到。志愿者的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时间安排,也并不强求所有人必须到岗,但她自觉主动,每天总是在第一时间奔赴到岗,领取任务,坚守至最后一刻,天天如此。

她的身影,有时出现在社区进出口,测量、登记进出人员体温;有时出现在每家每户门口,张贴公益公告,发放人员出入证明;有时出现在每个单元口,严冬雪天中,手拿电话,通知还未联系上的住户。她的工作,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需要细致细心,需要无尽的耐心和责任心,更需要一种在恶劣环境中的持之以恒。

小区里进出的有邻居,也有熟人,有些人表示不理解,有些人甚至当面质疑:放着家里的两个孩子不去照顾,却选择去做他志愿者,这不是傻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她都微微一笑,并不多言。她心里清楚:个人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只有所有人连心成网,才能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疫情防线。不到全面战胜疫情那一刻,决不能退却。

她叫魏文元,是一名普通教师,也是筑牢战“疫”防线最普通的一个点,并不闪光,却坚定。

4

寒假前,他的父亲重病,在市里住院,他每天学校医院两头跑。临近放假,他曾对母亲说:“期末学校工作比较多,等放假了,就把我爸交给我照顾,你也可以歇歇了”。1月17日,他将学校期末的一系列报表材料上报区教育局后,也觉得终于放假可以到医院去照顾父亲了。但1月23日,区教育局发布了全面阻击新冠疫情的通知,他深知自己的岗位与责任,虽然不放心,但还是立刻从医院回到了工作岗位,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七十多岁的母亲对他说:“你把学校的事做好就行了,这里有我呢,医院现在封闭管理,你也不要来回跑了。”他深知家人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也明白要舍小家、顾大家,要将保护师生健康安全的使命放在心上,将控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抗在肩上,一定要确保学校平安。

于是,二十四小时待命,全天候在岗。全校202名中专学生,86位教职工,40位离退休教师,要落实每一个人的去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与各班主任及组长密切联系,仔细摸排师生是否发热及外出信息,有时候个别班主任或组长未及时回复消息时,他都会打电话进行通知和催促,每天及时准确地完成“日报告”“教师流动台帐”“学生跟踪记录”“工作日志”“查岗记录”“外来务工人员及学生疫情排查”“发热人员和与湖北省、武汉市人员密切接触者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重症病例和发热人员登记台帐”“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一师一档”“一生一档”“事业单位因疫情未到岗人员情况”等等这些材料的上报及存档,每项工作背后,每一个上报的数据都要求及时准确,这些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腰椎的疼痛使他工作时不得不一会儿就得站起来,但是站着也不能停下,经常为一个数据的准确和班主任及组长们一遍遍核实,确保每个数据的准确可靠,他甚至经常连正常的午饭晚饭都吃不上。

他每天做的事情看似简单,只有做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繁琐。他说,疫情当前,我没有能力冲到一线,唯有将上级安排的工作一一做好,落到实处,尽职尽责。

他叫刘志勇,一所基层学校的办公室主任,一个普通的抗“疫”人。正是这些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的普通基层抗“疫”人,才能织就一张病毒无法突破的网,守护了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康。

“抗击疫情”文艺作品:有了你,春暖花开的日子不再遥远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此刻,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用行动诠释一个词语:众志成城!

加油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唐山,加油,我的丰南!

待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惠丰湖的碧波荡漾,凤凰台上风筝漫天,而我们都可以走出家门,自由呼吸,尽情拥抱,一起徜徉在人潮人海!

(芦笛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