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联合国再发警告,东非、印巴分别爆发蝗灾,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么

1.本次虫灾起源

本次虫灾主要是沙漠蝗虫,沙漠蝗虫顾名思义主要是在沙漠地带,喜高温,本次的虫灾起源是在2018年,台风梅库努(2018年5月)和鲁班(2018年10月)意外地袭击了红海两岸的沙漠地带,使得在那里的沙漠蝗虫迅速发展,大概3个月蝗虫的数量就变成原来的20倍 ,显然越来越少的植被,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蝗虫族群,所以迁徙成了决定蝗虫种群生存的关键,而散居的蝗虫是不能够完成长途的迁徙的,所以它们需要形成一个庞大又紧密的集群来保护个体,即使在长途迁徙有些损失,还能到达目的地后有足量的成虫能够产卵发展族群。

蝗虫可以变成僵尸蝗虫,这个是蝗虫可怕的地方,散居的蝗虫是没有多大危害的,而蝗虫为了能够顺利集结在生物进化上采用了气温的方式,在蝗虫的后足上节部分,有许多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接收器,当越来越多的蝗虫不可避免的肩摩接踵起来时,腿部的相互碰撞打开了这个危险的开关,神经的冲动让沙漠蝗释放苯乙腈,气味的集结号飘荡在空中。

这时的蝗虫也有不成气候的散居蝗虫变成了逢绿便咬的僵尸蝗虫。

联合国再发警告,东非、印巴分别爆发蝗灾,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么

后来的蝗虫分为了两个派系,一部分蝗虫顺着风向飞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一部分飞到了非洲东部。

联合国再发警告,东非、印巴分别爆发蝗灾,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么

2.非洲虫灾危害程度

在东非和中东,也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阿曼、伊朗、沙特阿拉伯均遭到蝗灾影响。肯尼亚遭遇了70年来最严重蝗灾,索马里已经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联合国已在本月10日发出警告,呼吁国际社会立刻行动起来,防止沙漠蝗虫在非洲之角酿成“灾难”。

早在中国古代先人就有描述蝗灾的词语赤地千里、遮天蔽日、声如风雨,蝗虫过后寸草不生,如果任由虫灾发展下去,可能会在非洲国家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粮食紧缺会有大量的人吃不饱肚子,甚至有饿死的危险。当科学家们继续探索东非的气候发展时,援助组织已经开始行动,并开始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蝗灾。

联合国再发警告,东非、印巴分别爆发蝗灾,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么

3.亚洲虫灾危害程度

在非洲的一只蝗虫种群泛滥的时候,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也处在水深火热中,而且情况比东非还要严重,蝗虫的数量比东非还要多。据媒体报道巴基斯坦遭受了自1993年来最严重的蝗灾,中国专家也排除了专门的工作组,为巴基斯坦对抗蝗灾提供技术支持,据专家们分析,如果这些蝗虫再得不到控制,那么到了4月份,也就是粮食成熟的时候,这些蝗虫的数量就会再次进行扩张,扩大到当前的500倍之多。一旦蝗虫形成了这样的规模,那么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为了控制局面,巴基斯坦已经动员了所有的力量,投入到了灭虫行动之中,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无疑是一场决战,一旦他们失败了,不仅自己要遭殃,就连亚洲多个国家将遭殃。而印度学者预测,此次蝗灾将造成印度粮食减产30%-50%,印度也是人口大国,粮食的减产对印度的社会稳定也有很大的影响。

联合国再发警告,东非、印巴分别爆发蝗灾,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么

4.会不会影响中国

沙漠蝗灾这么严重会不会飞到境内对我国造成严重影响呢?现在的大部分观点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沙漠蝗虫又不喜欢寒冷和湿润,所以对我国的影响应该不大。但考虑到本次蝗灾潜在的破坏力,将对全球三大细分农业领域和国内的两大农产品造成深远影响。

5.如何治理

蝗虫的特点是繁殖力强,食量大,迁徙能力强,非常难以对付。

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飞机喷洒农药,生物控制和人工捕捉。

联合国再发警告,东非、印巴分别爆发蝗灾,会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么

飞机喷洒杀虫剂是最有效的大规模杀伤蝗虫的方式,比较推荐使用此方式,但是在经济不太发的地区,飞机比较难找,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有多种方法,比如推行粉红椋鸟等生物治理,也可以使用鸡鸭等禽类来吃蝗虫。

人工捕捉,蝗虫是高蛋白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据《印度时报》报道,在受灾最为严重的拉贾斯坦邦,除零星地区外,该邦灾情已完全可控。如果印度方面真的将沙漠蝗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显然对于巴基斯坦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印度的大街上,在不断的售卖蝗虫,看来这种消灭蝗虫的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巴基斯坦方面借鉴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