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感覺自己很矛盾,有點極端怎麼辦?

旅行詩人安安的大舅


我認為這就是代溝問題。

老一輩習慣了省吃儉用,勤儉持家,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給兒孫。我家的老人也是如此。一開始我也不理解,也很不習慣,也和題主一樣對父母發火。

但我後來體會到一句話:讓人舒服的給予和關心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強人所難,迫人受之的給予和關心並非真正的關心和愛護。

人生在世,有很多道理我們可能都懂,但是潛意識裡總似乎有個惡魔一般的存在著,只有別人認同了我們的價值觀才叫正確。尤其對待自己的親人,父母更加是如此的。

當我意識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開始,我也很不理解,現在又不是過去吃不飽穿不暖,幹嘛父母還要吃剩菜剩飯?當我明白上面的道理後,我嘗試著改變,主要做了下面幾件事情:

1,和父母吃一樣的,這是求同心理。

2,週末或者有空的時候和父母一起去外面的飯店吃飯。

3,從外面買回來一些水果,要多一點,告訴他們都是別人送的,抓緊吃,要不然會壞掉。

4,最為重要的是做兒女的要能接受他們慢慢改變的過程,別指望一下子就能夠改變過來。

現在我的家人基本都能和我的習慣一致,甚至他們有時候都自己安排著採購。

其實,老人是最不容易的,仔細想想,他們年已花甲,還要背井離鄉跟隨兒女去新的地方生活,語言不通,習慣不同,沒有朋友親戚,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重新來過。這個社會變化又太快,很多他們都不懂,沒接觸過,沒見過,還要學習新知識,還怕給兒女增添負擔。所以我們做晚輩的,一定要換位思考,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佛之大者


嘿,你和我以前是一樣的。

我的脾氣出了名了,當然了是對我媽。我媳婦說我,我姐夫說我,我丈母孃說我,我老丈人說我。

其實我很疼她,她就是老思想,有好東西給孩子吃,準備了她的她也留著。我爸就想得開,讓吃就吃,也不是說不疼孩子。我兒子讓他倆管的時候,溺愛的不行。

我媽一不聽我的,我就想生氣,因為這生了好多氣,她也委屈,嫌我吼她。

說我的人多了,我也就自己反思了,確實也是疼父母,但是方式不對。

後來我就改變方法了,吃東西問她吃不吃,不吃我們就吃,然後回剩下好多。再問吃不吃,要是還不吃,我有一句屢試不爽的話。

那我得扔了,放時間長了就不能吃了。

這句話百發百中,她可不會浪費,吃的比誰都多。

從哪兒以後,我再也沒吼過她,吃啥也少不了她。

所以要找對方法,疼孩子是她的天性,勤勞節儉也是。換個思路,其樂融融多好!


星塵的夜空


我覺得自己是個有主見的人。奈何性格軟弱,有時候陳述自己的意見都唯唯諾諾不敢理直氣壯。搞的本來我有理卻變的沒有理起來,而且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更是雪上加霜。不知道為什麼,工作我覺得有件事我處理得還可以,可是領導和同事都有意無意得說我看不出人情世故,而且有意無意得表現出不尊重我。我的確缺乏自信,但是有時候卻很有自信,比如我有壓倒性優勢的時候或者別人捧我的時候。其實我也挺喜歡搞氣氛的,順風的時候我可以滔天大論逗大家開心,但是一旦有人反駁我諷刺我的時候我就消停下來了,不知道怎麼處理,氣氛就尷尬起來。而且越急就越不知道如何應對,搞的灰頭土臉。跟同事喝酒,別人來敬我,要我一口喝,我知道這東西喝下去胃很不舒服,就拒絕,同事就會覺得我很膽小,專門欺負我。我知道自己內心敏感,而且是個完美主義者,有些事物不需要計較那麼多,但是如果不去計較別人就會認為你是個軟柿子,繼續捏下去。



伴讀小生


我今年六十三歲 ,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小老太太。雖然沒有文化,可是,想寫作的慾望特別強烈。為了練習創作,我有過一天一夜,不吃不喝不睡。不認識拼音字母的我,拿著孫女的卡片練習打字,寫著寫著字不認識了,趕緊去查字典。奇了怪了,明明沒文化,我非得班門弄斧。感恩!


草根一蓮


我覺得你這樣不算極端。天下的父母都一樣,總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給自己的孩子。我們老家農村的,家裡三個孩子。每次回家父母都準備好多吃的,媽媽總是吃的很少,大多時候吃飯都是我們吃完了她才吃。給她買衣服,也總是說她有,讓我們不要亂花錢。姐姐的脾氣比較倔,加上媽媽經常過去幫她帶孩子。因為吃飯的問題和媽媽吵過很多次架,媽媽總是在他們在家的時候做豐盛的飯菜。等他們上班走後,自己就是怎麼湊活怎麼吃。姐姐生氣,覺得媽媽活的太小心,而且不能明白做兒女的心意。我想我們的父母這一輩可能都是苦過來的,生活掙錢都不易,養成了這種勤儉樸素的習慣。我們做兒女的還是試著多去開導,但是儘量控制自己別發脾氣,因為父母是因為愛你才這麼的。


老紀家的薇薇


其實針對你的問題,我更覺得你不是矛盾也不是極端,而是有點無奈。

其實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才華你就可以得到施展,只要你肯努力你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你想讓父母多吃一點,但是他們想要的,也是你多吃一點,這正是雙方都在互相給予互相想要為對方付出的表現,這個從本質上來講都是沒有錯的。

其實以前我媽媽也是會這樣,總是要我們多吃,總是覺得這個時代變得很快很多東西感覺都不是很能跟得上,比如微信、廣場舞。但是當週圍人的氛圍起來了,或者是我們家先有的東西別人家沒有,我媽媽還是會很開心的,雖然她還是會罵罵咧咧說我浪費錢,但是我可以感受到她其實是在慢慢接受的過程。

雖然您可能不喜歡,但是我想就您分享的案例跟您提兩個建議:

①在您覺得快要發火的時候,你的腦子想著一句話“我要冷靜三秒鐘,”這句話非常管用,因為以前我脾氣很爆但是我因為這句話好了好多。因為在我們發脾氣的時候,父母的心裡也是不好受的,而且發脾氣也並不會改變什麼。

②在您決定要做三份的時候,也可以多問問爸媽要不要和您一起吃,也是可以避免浪費。當然如果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父母,其實可以知道父母的更多脾性的。比如我妹妹就比我瞭解的多,我買奶茶想要買爸媽的份兒,我妹妹就會阻止我叫我買別的因為爸媽不喜歡,我妹妹就比我瞭解我爸媽。

人家說老人都是越長越回去的,父母其實也是需要哄哄的。其實您也知道父母都是老一輩,他們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節儉的品質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我有兩招還算是比較百試百靈的,可以跟您分享:

①做好的或者是買好的東西像哄小孩一樣送到爸媽的嘴邊,撒嬌似的哄著,這個我媽媽還是很接受的,雖然起初會很不好意思,但是久了就接受了。我大學的時候開始叫我媽為媽咪,現在她也習慣了。

②多給時間給雙方。你希望父母多吃沒錯,父母希望你多吃也沒錯,不必為了這個發脾氣,因為他們知道你不喜歡,但是他們會莫名其妙。

愛的基礎就是相互給予,彼此都可以收穫最美好的親情。


yu魚魚先生


嘿,你跟一樣年紀,朋友你這個矛盾是生活的問題。可以從4個方面來做,首先你理解上一代的生活基礎的困難,但是老話說的好啊,吃慣了北方的潑油年,吃不慣南方的早茶點。你可以先試著改變長輩的一些飲食健康的觀念,一個是給講解一下健康快樂的飲食,二呢可能是長輩懷念以前的生活,或是某些人,事之類,都是長輩的故事。可以主動和他們聊聊,但是開頭的很關鍵。

第二,也許你該處對象了,把對象帶回家,讓你媽做頓好的。但是呢這裡要注意愛情是一輩子的,孝心也是一樣;但是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別搞混了。

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說一下就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加給別人,他們是你的父母,不是你是他們的父母。你的矛盾是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他們總是想著要把最好不過給自己的孩子,這是天性,孝、也是孩子的天性,這矛盾的沒理由。

最後,可能你們的父母覺得你有什麼壓力呢?你自己也不說,所以把好吃的給你,讓你吃飽了努力奮鬥;也許你的父母覺得幫不上你什麼的,覺得你在外面委屈了,吃的也不好,又沒有營養。回家了啥委屈都自己抗,所以你回家了,想讓你在家的時候,多吃點吃好點。(家庭最重要的是和諧,不要為了吃而發脾氣。不值得)





緣萊入痴1314


我們總是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

陳奕迅在《紅玫瑰》中寫道:“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在當今社會,往往家裡可能就只有一個小孩,可謂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在蜜罐里長大的我們,接受著父母的偏愛。對同事,客戶發脾氣可能會有損我們之間的關係,而親人特別是父母對我們的包容,卻讓我們“有恃無恐。”

領導的責罵,客戶的刁難,甚至於女朋友的吵鬧,讓你身心俱疲。回到了家中,你好比是回到了池塘的魚兒。在這裡,你可以卸下所有的偽裝,享受最好的待遇。以至於可能只是母親今天菜裡少放了點鹽,父親抽菸忘記去陽臺,又或者是弟弟妹妹看電視的聲音大了一點,你就會大發雷霆。

其實,這不能完全怪你。工作的壓力讓你過得很狼狽,心中過高的期望家人能理解你,卻遲遲沒有得到響應。有時候你也在想,他們不能理解我就算了,為什麼爸媽都無法理解我。

但是,我還是會怪你。怪你忘記父母看你吃飯時,期待你露出滿意的眼神;怪你在父母嘮叨時,被你粗暴的打斷;怪你在明明很孝順的情況下,只記住了孝,忘記了一個順字。

簡簡單單算上一筆,如果你是留守兒童,父母在你五歲之後去打工了,那麼你這一生陪伴父母的時光,除了五歲之前,每年不會超過20天。如果你很幸運,父母從小伴隨你的成長,那麼從你成年開始,每年陪伴的時間也不會超過20天。當你有了你的家庭,你想想還有多少時間陪伴著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願與諸君共勉!


LV五級


首先說一下;你的行為是錯誤的。子女教敬長輩有多種方法 ,可以用關心身體去感化她。可以這麼說;錢財雖然賺得不多,但是你也不能為了省錢這也不吃那也不吃,身體容易缺營養,免疫系統下降了,到時候生病咋辦了?你不為自己身體著想也要為我們著想啊!生病了進了醫院不是幾十或者幾百就能醫好的——會傾家蕩產的。俗話說:打工一輩都不夠住幾天醫院啊!所以該什麼吃就什麼吃。

好了大概就是這麼說了 ,我都經常這樣說我父母的,想吃什麼就買,千萬不能節約出毛病,身體健康才是我們巨大的財富。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勤奮不怕沒錢花


人都有交流、宣洩、歸屬的需要,哪怕是身處荒島,也會自言自語或向花草樹木鳥獸傾訴。因此大學生抑鬱症治療的方法中,也有一種宣洩療法。宣洩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家人,也可以是知交好友,或者也可以在網上傾訴給陌生卻又熱心的網友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