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人在地里耕作呢?

冬日暖阳187603428


老人如果不种地,他们的养老如何来保障?如果他们不愁吃喝、不愁穿暖,又有哪个老人七八十岁了还会去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呢?我们农村人的苦城里人根本不懂,所以当我看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不能淡定。


草根38724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是最有资格讲的,因为我出身农村,也是最了解农村的。

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制度,每个家庭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的我还很小,根本不知道这个分田到户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不管任何时候,父母亲总是在地里忙活,风里来雨里去的,特别是农忙时节,总是来去匆匆一天见不到人,你想想那时候,为了养活几个孩子,父母亲承受了多大的苦累呀?尽管如此奔波劳累,但在那个年代,靠几亩田的粮食,仅够维持一家几口人的温饱而已,就谈不上什么小康生活了。

长大后,我们都离开家乡各自奔波在外地,有时候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家里就剩下两个老人在忙碌那永远也忙不完的农活,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家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父母亲的岁数也越来越大了,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好了,但依然坚持在田地里劳作,我也能理解,土地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他们已经离不开自己的土地,也太爱自己的田地了。

其实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曾劝过父母亲,叫他们不要做了,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就放弃了吧,但他们依然不听我们的劝说,后来想想,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已经习惯了一辈子在地里面操劳,如果真的闲下来,他们反而觉得无所事事。

于是我们也不再说什么了,直到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还在坚持了这么多年,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的风霜,如今已经80多岁的她,也仅仅是种了一小片玉米地和一片菜地而已,我也没再劝说,只能任由她去吧,我也终于明白,以前年轻的时候,在田地里忙碌那是因为生活所迫,如今生活好了还在坚持,却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只有这样遵循她的意愿,才能让她找到生活的乐趣,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壮族老三


我讲一个我村两老人种地的真事。我村里有个煤老板,听说年入千万,三天两头就会安排人给他父母送吃的,可以说是吃用不愁。就这生活水平你说高不高,那是绝对高,恐怕城里也没几个比的上。但是两个老人家,在家也没闲着。把门口别人荒了地,全部挖出来,一年四季种土豆、种玉米、种红薯…忙的不亦乐乎。施肥时,一个老人担不动就两个人就抬。他们儿子不让他们做,他俩就偷着种,还让邻里别告诉他儿子。别人说,你儿子那么多钱,种那地干嘛?两个老人家说:家里儿子啥都给买的有,我俩不种点地,会闲出病的。

从这两个老人种地的事实可以看出,土地对于他们具有非凡的意义,在现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农村,土地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他们维持生计的需要,而是他们给生活找乐子的手段,是他们发自骨子里对土地的那份热爱,是我们上一代人勤劳的一种提现。富人家老人尚且耕作于地,对于我们那些一般家庭的老人更会执着于土地,他们除了上面两位老人的消遣式耕作,更多还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对后代的爱。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是事实,但是提高不代表高,否则国家也不会搞什么扶贫运动,这个说明我国农村生活水平还是有限,还不足以让农村人放弃耕作。现在每年年一过,很多年青人被迫无奈,把孩子留给老人,两口子外出务工。老人家便承担起在家扶养孙辈的任务,所有的生活来源只能依赖儿子,踏实孝顺的儿子每月还会寄一部分钱回来,碰到那些不成器的儿子,老人家带着孙子只能自求多福了。这一农村社会现实,让不少老人不得不主动或者被动去选择耕作。一方面,他们无法外出打工,在家种点地,日常吃的可以自足,也可以帮儿子们分担点压力,自己也不用伸手问儿子要,吃的也舒心,硬气。另一方面,现在城里人都认为农村自己种出来的东西绿色健康,老人家种点东西,也是为了生活在城里的儿子孙子,自己也吃不了那么多,子女回来了全部给他们打包走,这完全是出于对下一代的爱。

对于现在农村老人耕作现象,是他们与土地的那份无一割舍的感情的产物,同时是生存的需要,也是自我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我希望,农村所有的参与耕作的老人,都是和我邻居那对老人一样的原因,不是生活所迫,而是无聊消遣,他们找乐子的手段。




帮不帮忙


我出身农村,也是最了解农村的。

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制度,每个家庭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的我还很小,根本不知道这个分田到户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不管任何时候,父母亲总是在地里忙活,风里来雨里去的,特别是农忙时节,总是来去匆匆一天见不到人,你想想那时候,为了养活几个孩子,父母亲承受了多大的苦累呀?尽管如此奔波劳累,但在那个年代,靠几亩田的粮食,仅够维持一家几口人的温饱而已,就谈不上什么小康生活了。

长大后,我们都离开家乡各自奔波在外地,有时候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家里就剩下两个老人在忙碌那永远也忙不完的农活,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家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父母亲的岁数也越来越大了,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好了,但依然坚持在田地里劳作,我也能理解,土地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他们已经离不开自己的土地,也太爱自己的田地了。

其实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也曾劝过父母亲,叫他们不要做了,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就放弃了吧,但他们依然不听我们的劝说,后来想想,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已经习惯了一辈子在地里面操劳,如果真的闲下来,他们反而觉得无所事事。

于是我们也不再说什么了,直到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还在坚持了这么多年,但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的风霜,如今已经80多岁的她,也仅仅是种了一小片玉米地和一片菜地而已,我也没再劝说,只能任由她去吧,我也终于明白,以前年轻的时候,在田地里忙碌那是因为生活所迫,如今生活好了还在坚持,却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只有这样遵循她的意愿,才能让她找到生活的乐趣,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董庆银A


这个问题个人谈一下自己的肤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指教!我是53后生,从记事开始慢慢认识了这个社会,小的时候生活很困难,和周边的孩子一样,衣服上带着多块补丁,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随着年龄增长进入社会,那时的生活水平比不了现在。六七十年代的口号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农村的生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富裕起来的,现在各家有的轿车比以前各家的自行车还多,衣服不时尚就不穿扔了。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任何时候生活水平个人之间都有差异。现在农村有些老年人还在地里耕作,关键是这部分人没有退休金,只有政府每月发放100元左右的基础养老金,可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所以他们还得参加劳动,多挣点钱来补贴家用,这是没办法的事。这些人当年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挖河、修路、植树、交公粮,只有政府提高基础养老金,才能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好转。


实言诚信为本158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特别的难受,我家现在还留有几亩地,对于我们年轻人的思想和现在社会的影响感觉种地不是一种光荣的事,可是对于小编我来说是一种伤。

农村的土地放到以前,这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我父亲种了一辈子的地,对于现在我也有的时候也不理解父亲的行为,为什么不把地租出去。现在我理解了,父母对地已经有感情了,地对于父母就像是孩子,你懂吗,哪一天如果真的没有地了,父母会感觉自己一点作用都没有,理解老人的行为你就会知道为什么现在农村的老人为什么还要种地,不是年轻的我们不孝顺而是感情



农村阿宝哥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谈我的看法。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现在农村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可是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只剩下老年人,老年人不忍看到土地荒芜,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依然在地里忙活。另一方面城里老人有退休工资,农村老人虽然有养老保险,却少的可怜,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种些粮食蔬果,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我的父母亲已年近八十,依然种了一些地,每次回老家,妈妈在我走的时候,装了大包小包的青菜,还给我们带一些玉米面和白面,回到城里我把青菜分给邻居,他们都羡慕我有个农村的家,有时候我怕父母累着,让他们别种地了,可妈妈说能干就干点,如果停下来身体就不行了.我也就不强求他们。


我爱我家emmmm


农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很多了,慢慢的很多人也就不喜欢种地了,我小时候也有下地干活:拔草啊,种棉花时帮大人们散散苗,浇浇水,用铁锹松土地等想想都是满满的回忆。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人在地里耕作呢?以我个人来看归纳了一下几点可以参考一下。

1.老人们一辈子劳动惯了,他停不下来,让他们闲着玩就会生病这里疼那里不舒服的还不如让他们做点事忙忙碌碌的过一天呢!我妈就是这样的人今年七十岁了还自己种菜自己卖,我哥,弟都是做生意的也不缺钱花我好多次回娘家都找不到人不是在这块地都是在那块地,把地看得像个宝。

2.他们没什么事干,总想着打理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俗话说,人勤勤地不懒,种地是祖祖辈辈农民的本行,经常听老人们讲以前纺花织布,所有吃的用的都是双手做出来的,现在不用做这些,所以很多时间他们就会去地里找点活干干。

3.很多老人都会给承包大户干活,和大家一起还可以说说话,聊聊天。还能挣点零花钱。

4.年轻人都做生意,或者打工去了,家里就有老人,自己家的地总不能不耕作吧!

看到电视上好多有钱人都说把父母接到城里享福去,可是也有很多老人不喜欢进城生活,他们怀念家乡的耕地,他们喜欢在地里劳动并快乐着。


张艺晨


与过去相比,或者说与30年前相比,农村的社会经济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个时间节点并不能作为一个唯一的衡量对象。但是笔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只能将时间放到30年前与现在,因为这一段时间是笔者真正亲身经历的几十年。从本质上来讲,现在的农村生活水平确实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小时候虽然家里不愁吃喝,但是兜里没钱。现在不管怎么说,家庭的生活状况,经济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物质也得到极大的丰富。

30年前根本没有人外出打工,所有人都在家里务农种地开荒,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但是30年后的今天,农村已经空空荡荡,很多青壮年劳动力早已外出打工,根本没有人在家种地。农村土地也处于大量的抛荒状态,仅有的一部分在家种地的农民还都是上了年纪的农民,还都是那一帮30年前就在土地上刨食吃的农民。为什么社会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而在农村耕种土地的还是那一帮人呢,这些人已经年纪很大了,有的都六七十岁了,他们为什么还要下地干活呢?其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考虑。

第一,老人年纪大了,没办法外出打工。

现在在外面打工的农民非常多,但主要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虽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50多岁60岁的农民外出打工,但是他们的收入比较低,而且不容易找到工作,如果超过60岁以上就更难寻求就业机会。坦白说,不是他们不愿意打工,也不是说他们不想出去打工,只是没有办法,只能选择留在老家。农村老家除了种地,也没有更好的机会来养活自己。所以它们就成了农村最后一批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

第二,老人种地给自己积攒养老金

中国已经逐渐的向老龄化社会,过度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大难题。现在生活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辛苦的挣钱养家糊口。对于农村老人来讲,只要身体许可,它们也不会待在家里不动,而是会继续的,下田干活挣一分是一分,尽可能的给自己挣一点养老钱。否则的话,到了年纪大了不能动的时候,伸手向儿女要钱,或者说有儿女来养活自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如果儿女孝顺这道问题不大,但如果遇到不孝顺的儿女,他们的晚年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第三,可怜天下父母心,老人为儿女攒钱

只有做过父母的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才能体会到父母一心一意为儿女付出的情谊。对于农村老人来讲,他们本身可能没有太高的文化程度,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却懂得人间的最朴素的真情真意,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更好一点。现在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它们没有办法外出打工了,但是还是希望能够给子女攒一点钱。或者说农村老家还有一些基本的人情往来和生活开销,它们也不愿意让子女来负担,而是通过自己下地干活来挣一部分生活费。

第四,身体康健,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闲不住

虽然作为晚辈,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下地干活非常辛苦,却是于心不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这些干了一辈子农活的农民来讲,它们根本就闲不住,只要身体没有太大问题,它们一定会夏天干活,如果让他们一直闲着,反而心里堵得慌,反而容易闲出病来。所以对于农村老人来讲,那就是尽可能满足他的自我意愿。老人只有自己生活在自己的节奏中,才会过得开心。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就好比很多农村孩子在城市奋斗拼搏取得成功之后,想把父母接到成人的生活,但是父母却不愿意去,即使去了也过得很不开心,最终还是想要回到农村去生活,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长期在农村,所有的生活习惯都已经养成,很难被改变。

所以总的来说现在农村老人下地干活,一方面是想多挣一点钱,为自己和子女,为整个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干了一辈子农活,根本就闲不住。生活条件再越来越好,但是真正对老人的关心其实是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尊重他们。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感谢您的阅读。


止茶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还在地里耕种,我觉得一是他们认为自己身体都还能干得动,多耕种点不仅自己有收入 能把自己养活的情况下不需要子女操心,还能为自己女减轻负担。二是,他们这些老人在农村没啥事,种地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了,都想自己种点地啊,菜啊,什么的,自己不干也闲不惯。

就说我自己父母吧他们都已经60多岁了,条件也蛮好的,哥哥家小孩从小没让他们带过,而且哥哥常年在外面做生意,开店。他们老两口一直在农村,他们一点也闲不惯,不仅养了好多家禽,而且他们还种了好多土地,我爸还在外面给人家做小工。每次回去打电话都在给他们说,叫他们少种点土地,年龄大了,种点够吃的就行了,他们也不听。我爸时常说现在我们还能做的动,不要你们拿钱,我们自己能保自己,你们不要操心,种点地嘛,你们过年回家有吃的,走时嘛你们可以带点上,米啊油啊在外面少买点,自己家种的又好吃,每次回去给他们拿钱,他们都不要,而且每年还到贴给我们拿。今年疫情年前回去也是,走时我爸他们给我拿肉拿米的,不要非要往车子里放,想想他们这么大年龄了真心疼舍不得要他们的。

当父母的都是为儿女操心一辈子,想想都心酸,希望我父母身体永远健康,也祝愿全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