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父母马上就要去外地复工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怎么由爷爷奶奶完成?

江湖游侠34507472


工厂复工后,大量的农民工开始走出家门,走上了打工之路。那么作为农村孩子,父母走后,就成了留守儿童,孩子的教育和学习谁来负责呢?这自然就落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上。爷爷和奶奶成了孩子的监护人,负责监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爷爷奶奶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监管存在好多问题,值得各位农村孩子家长的重视。

一、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孩子很容易学坏,因为孩子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娇惯长大的,根本就不害怕爷爷奶奶,孩子要什么就买给什么。不管爷爷奶奶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听话,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爷爷奶奶除了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其他的基本管不了。有时候孩子跟不学好的孩子一起玩,期间不长可能就会沾染上各种不良习惯甚至恶习。

二、爷爷奶奶没有文化,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农村孩子的爷爷和奶奶大部分没有文化,不识字。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学习上根本无法辅助和帮助孩子学习。只有到学校才能向老师求教,时间一长,孩子在学习上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养成不动脑筋,在学校照抄别人的作业,到家不写学业,爷爷奶奶一问作业,孩子就说作业已写完或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甚至编谎话说作业忘在学校里。爷爷奶奶拿孩子没办法,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干气无奈何。

三、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爷爷奶奶无法真正对孩子实施教育管理,农村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和自卑心理,甚至对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回到学校和家里没有心理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了解只能通过电话进行,只能通过给孩子和家里汇款的方式表达对家和孩子的爱。由于孩子缺少足够的父爱和母爱,当孩子心里有什么委屈时,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轻易告诉爷爷、奶奶,也不会告诉老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其正色


我是一名从事家庭教育的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分享的是每个人的角色定位是不同的,爷爷奶奶永远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必定会造成孩子的童年有缺失。

爸爸妈妈能做的就是在仅有的时间里多和孩子交流互动,让孩子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加入外地复工了,爷爷奶奶能做的就是告知爸爸妈妈经常回家看孩子或者通过网络的方式多和孩子交流沟通!


枣花一朵朵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家庭需要不得不面对的很无奈的问题。很多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外出打工,不得不留下自己的子女给爷爷奶奶带,一年到头就回来一次两次,有些年纪小的孩子,等年底再见自己的父母的时候,都自己认不出来了。我们老家隔壁有一个邻居,出去打工两年多才回来,回到家的时候,由于天色很晚,又是大包小包的扛在身上,小孩子见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吓得往屋里,边跑边说叫花子来了,说的小两口哭笑不得。看的也让人非常心酸。

个人觉得,现在的情况和以往不一样了,很多人留在农村,照样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很多的年轻父母出去打工,一年到头回来,也不见得能够有多好,所以小两口要出去打工,我建议,最好是留一个在孩子身边照顾,毕竟孩子年纪还小,在他们最需要父爱母爱的时候,多给予他们陪伴和温暖,不要让小孩子心里留下残缺的阴影。


Emma老师的英语课堂


这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

在中国取得世界工厂称号的背景下,是几乎所有的底层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一个月的工资能抵得上在老家刨地一年的收入,可能还没那么辛苦。外出务工人员,绝大部分都凭借自己的劳动,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给老人和孩子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

但与此同时,付出的家庭成本也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受限于收入、消费、房价、户口、学位、融入当地困难等原因,绝大部分离家务工人员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陪伴,尤其是妈妈从孩子降生到3岁前的陪伴对孩子的心理发育至关重要。迫于各种不得已的原因,有的孩子刚满月,妈妈就外出打工了。没有妈妈的乳汁、没有妈妈柔软的乳房、没有妈妈温暖的怀抱、没有妈妈的气味、没有妈妈的声音,婴儿会觉得整个世界崩塌了。这个时候,家里老人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上,代行妈妈之责。但老人在心理(再亲也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激素(妈妈从排卵,到受孕、怀孕、生产,哺乳这个过程,身体激素也相应变化的,老人只是旁观者,照顾者)、体力、精力等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妈妈那样的水平。有的老人带孙辈带的非常好,孩子身体、心理都发展的很好,但是婴儿期妈妈缺失留下的空虚还是在那里,只是自己意识不到而已。更多的情况是,老人辛辛苦苦,可能能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孩子心理方面的需要很难关照到,孩子身体长大了,心理上有创伤,心理发育不健全、不健康。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思高(Scott Douglas Rozelle),在中国做了约40年的科研,他的课堂围绕如何缩小城市跟农村教育的鸿沟。(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可谓当代白求恩。)他觉得真正的留守儿童问题,就是0到3岁期间,父母把孩子给奶奶带,自己出去工作。罗思高教授提倡让妈妈留在农村,同时让她们学习如何教她的孩子。

我非常认可他“让妈妈留在农村”的观点,因为0-3岁,有妈妈陪伴,孩子的心理、智力都可以获得正常的发展;如果妈妈不在身边,孩子会陷在分离焦虑的痛苦中,影响TA发展出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能力,心理和智力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入学后,问题会浮出水面,越来越突出。妈妈外出这3年顺利的话,能攒几万块钱,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余生无法弥补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美国经济学家、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mes Heckman的研究发现,对孩子0到3岁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在0-3岁,你投资1块钱,有18块钱会回来;3到4岁投资1块,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是3块钱;大学里投资1块钱是1块钱的报酬;成人是负的。

这个研究结论既符合心理发育规律,也佐证了我们民间的一句俗语“三岁一看,到老一半”。

借此机会,我强烈呼吁年轻的父母、正在打算生孩子的父母,如果必须外出务工,尽量考虑丈夫出去挣钱,妈妈留在老家把孩子带到3岁再考虑是否要外出务工。这3年妈妈务工能挣到的钱再多也是一个确数,而这3年妈妈投资在孩子身上,投资回报无可限量。当然到孩子3岁后,妈妈能把孩子一直带在身边是最好的,哪里有妈妈,哪里就是家!

我是姚杰,探索个成长可能性20余年,最终发现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决定因素,欢迎关注我,为家庭教育排雷


姚杰说家庭教育


你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每年因外出打工而背井离乡的父母很多,同时留守儿童也就产生了,其中的心酸我想为人父母肯定都能想象到,如果说长期分开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的第一硬伤,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便是第二道硬伤。

首先,不得不说现在的教育变得多元化,线下作业,线上作业都有很多,举个最最常见的例子连每天的作业都是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老师布置的什么作业?作业格式有什么要求老师都可以通过校讯通传达给家长,来监督孩子完成。而许多老人根本不太会操作这些软件,有的老人甚至连手机都是老人机,这样给孩子的教育就会造成很多不利因素,有的老人甚至不知道作业是什么?不知道孩子完成作业没?

其次,对于教育而言,现在的好多科目及课程都发生了改变,好多新型题目老人未必会做,辅导起孩子来就非常困难,久而久之孩子成绩就会收到影响,

第三,孩子的性格,没有父母在跟前,孩子们的性格可能受到影响,孩子有可能因为老人的娇惯变得任性,也可能因为爸妈不在身边而变得内向胆小,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发生。

总之,个人认为,每个家庭都不容易,如果可以,最好把孩子带身边亲子教育,或者留父母中的一个在家带孩子,另一个出去打工,尽量陪伴孩子,当然各家有各家的不容易,这只是我个人意见,望能采纳[微笑][微笑][微笑]





薄荷微凉雨


疫情总要过去,复工总会开始。农村家庭有的孩子的父母将要赴外上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由爷爷奶奶正确地进行,才是最重要的。

1、千万别娇惯。

爷爷奶奶管理孙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娇惯。孩子的要求,不能随便满足,一定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娇惯小孩,就等于造就任性、倔犟的小孩。

2、把住安全关。

爷爷奶奶是小孩的完全责任监护人。小孩在家玩或上学,都应绷紧安全防范之弦,时时处处要有预见,做到实处,不能侥幸。

3、控制玩游戏。

爷爷奶奶要说一不二,坚决不准小孩在街上玩游戏。这一条不管好,全功尽弃。小孩游戏成瘾,就等于培养失败!

4、全面讲卫生。

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必须有卫生要求。坚持勤洗手、科学洗手,防止病从口入。食品安全是大事,爷爷奶别忽视。

5、作业定完成。

爷爷奶奶坚决督促小孩完成作业,并指导如何向老师请教,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

6、指导讲礼貌。

家庭教育如不重视礼貌、道德、守纪律类的培养,是家长培养小孩的失误、过错。说严重一点,就是“埋祸”!

7、培养关爱心。

爷爷奶奶要特别注意培养小孩关爱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注重纠正小孩的自私自利言行。

8、不沉溺手机。

从严控制现手机、看电视的时间,不能放任牵就。做到这一条,既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学习。

9、按时作息好。

该休息、睡觉时坚决休息,该起床时一定起床。特刻是节假日时间,也不放松,照办不误。

10、带头做榜样。

爷爷奶奶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也是强悍的。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一言一行,大小过程,时时处处都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这是铁的要求,是培养方法的高招。

总之,爷爷奶奶责任大,家庭教育有方法,贵在坚持不松垮,管好孙子显才华!


育人有方


作为一个20年前的留守儿童,也许生活环境变了,但孩子们的心理程度应该一样。小时候父母在外地工作,爷爷奶奶去世的很早,我妈都没见过我爷爷奶奶。我2岁被送到外婆家,在外婆家待到了8岁。

在这里我要说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外婆家我们有六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小舅舅在读初中!大家一起玩其实挺开心的,夏天去山里采药,帮着家里做事挣零食吃。这也是我们六个兄妹之间关系很好!可能有些事不告诉爸妈,但一定会告诉我们。留守儿童有兄弟姐妹在一起不会孤单。但现在都是单亲家庭,孩子都不多特别是不住在一起。孩子会产生孤僻心理,特别是在我们老家现在住在家里大多是老人了,孩子很少而且大多离的很远。城市里留守儿童也有很多,孩子们的玩伴大都是手机和电视。

其次是安全教育,我老婆家旁边读五年级的小朋友都可以骑小电驴上学。每次看到他我都会想起五年级时,一个同学骑车摔了一跤磕了脑袋最后病逝。还有我读小学三年级时,虽然每年开学都会讲安全知识,但危险还是会发生,跟我通报同班的姐姐带着弟弟去河里抓鱼,最后弟弟淹死了。回家她也不敢说,最后弟弟被打捞上来,小鱼把耳朵都啃了,最后她转学走了。这里我还想起和她弟弟一起玩弹珠的事。这是留守儿童在安全问题,爷爷奶奶管不住,或者放心的管。父母在外只能提供一些物质,但还是关心不足,我现在在社区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社区对留守儿童虽然有照顾,组织活动关心留守儿童帮助辅导作业,定期家访等。但也不能完全代替父母的陪伴。

还有就是对异性的认识过于模糊,有一个朋友的女儿,两人离婚后都在外地工作,孩子作为留守儿童在家六年了耍了个小男友。被老师发现了让请家长,回家就说不读书了,家长问就要跳楼。他爸爸从杭州工作放下,马上赶回去。其实她不是耍朋友,只是男孩子对她好,她分不清异性的认知。父母的离婚和对她的生理教育不够让她有这种行为!

其次就是学习问题我留过级,外婆能做好吃但读书不多,外公因为脑溢血半瘫痪虽然不卧床能走动,但也需要外婆花很多时间照顾,虽然能写一手好字,也不能教我们!一年暑假我爸妈把我们六个兄妹接到城里玩,一起做暑假作业,我什么都不会。回去我妈就留在了外婆家,我妈多年以后说那时候看我成绩差害怕我以后长大走她们的路。她和我爸商量照顾我学习也同时照顾老人。她也放弃了她的工作来培育我!我从3年级降到了1年级!她在老家一直带我们几个到外公去世!那年我姐高考在县城,为了让她不知道外公去世,瞒着她考完才告诉她的。那以后我们全家都搬到城里。我是结婚后才回去过,因为老婆和我是小学同学在同一个镇上。

留守儿童在家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和学习是一个问题!在这里我想说留守儿童都是不得不出现的情况。离开孩子多多联系,多多关心,不能只说提供优质的物质基础,还要提供心理身心的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社区教育志愿者我也在努力!


late袁


1、父母外地复工,儿童留守应当是无奈的选 择,理解;

2、言传身教,监护人的责任转嫁到上一辈,相信爷爷奶奶会尽心尽力,但是代替不了父母,特别是对6~12岁的儿童;

3、责任担当,习惯的养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特别重要,虽然学校、社会、老师、同伴会对孩子有一定影响,但都没有父母的作用大。幸运的是手机、网络发达,可以事事、时时与家庭联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愿如此!假如在这个过程出现“风吹草动”,那么你们应该随时调整工作和家庭的排序,最后祝福你们吧!


莱阳西


按理说教育的责任在父母不应在爷爷奶奶,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爷爷奶奶的无论从能力到精力很难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能有一个家长在孩子身边最好,如果不能也要尽力时常回来看孩子或其他方式保持和孩子沟通互动。再做不到那就得接受因为父母缺失造成的后果。


C妈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