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爱喝酒的作家写作是不是更厉害?

最美635


喝酒只是一种让自己达到的状态,有可能说喝酒能容易达到一种心流。李白喝酒就能写出很好的诗句。但是有另外一个反面,就是你如果酗酒的话,我估计也写不出好的作品。可以尝试喝一些酒,让自己达到一种状态,那种有些话平时说不出来和感想。喝酒之后写出来说出来,我觉得这只是一种手段。比如有的人可能说他在安静的环境当中,他写作很厉害,有的人在喝茶的状态中写的很厉害。有的作家是固定在早上写作,有的作家是固定在半夜深夜里创作。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慢慢养成固定的写作状态也可以,但是喝酒少量吧。





夏飞读书


我是一个不太有成就的作者,也发表了一些小说,出版过一些作品。但我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和喝酒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要因人而异。历史上是有过喝酒更能创作的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千古佳话。在李白的诗作里,通过对酒描述、赞美,抒发了作者的浪漫情怀。像“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这样的诗句。像武侠小说作家古龙一生酷爱饮酒,在他的小说里主人公大多是酒中客,李寻欢、楚留香、郭大路、王动、陆小凤等莫不如此。众多饮酒情节的描述,极大的丰富了书中人物形象。

也是古龙,若不是过于沉缅于酒,也会有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说实话,古龙早期的小说并无多少特色,只是跟随大多数作家创作的路数走,像《孤星传》、《护花铃》。后来,古龙主动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受海明威等作家的影响,小说的跳跃性更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时间涌现了像《小李飞刀》系列、《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绝代双骄》系列、《七种武器》、《欢乐英雄》等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但是后期,古龙因为酒,因为女人,他已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小说创作,甚至出现了有人代笔的情况,其小说的成色有了极大的下降。如果不是酒色的耽误,古龙会为我们奉献更多的优秀小说,也更多塑造出丰满的武侠形象。

所以说,喝酒既能帮助作家创作,也能损害作家的创作,说喝酒的作家写作是不是更厉害,没有迹象可循,我们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个问题。


章异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觉得首先要从“写作为什么要喝酒”,“喝酒对写作有什么影响”说起。

△有些作家为什么喜欢喝酒呢?

这里面笔者举一个人尽皆知的例子,那就是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古龙。古龙爱喝酒,可谓嗜酒如命,他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龙喝酒是出了名的。还是较早的时候,他住在台北郊外瑞芳镇,每次领到稿费,便买几瓶好酒,一大叠新书,返回乡下过他隐士的生活。成名以后,他的酒柜美酒纷陈,市面上没有的酒,他也尽量想法搜罗来。他喝酒,头一仰,酒碗必干,自得其乐,有一次是5个人喝了28瓶白兰地,平时无酒不欢,唯一不喝酒的时候,是坐在地上以黑板当桌子写稿。虽然无酒,却又左手拿了平时从来不抽的烟,一个晚上可以抽掉两包“555”。

古龙因酒而思如泉涌,创造了好酒的大侠楚留香、陆小风、李寻欢、沈浪,使他登上武侠小说艺术的巅峰。同时,他也因酒消耗掉了他自己。因为酒,被送进医院。出院,再喝,再进医院。然后由酒精中毒而肝硬化,脾脏肿大,胃出血,导致了古龙的英年早逝。

在葬礼上,朋友们带来了他生前最爱喝的XO,一共48瓶,象征他48岁。对于古龙,真是成也酒、败也酒。

△古龙为什么嗜酒如命,难道仅仅是为了写作吗?

离开尘世,返回本来,他在人间只逗留了四十八年。古龙成名很早,但死得也早。有人说他死于酒色,但他明知是慢性自杀,为何不加以节制呢?一个人如果沉溺于酒,必定有他伤心的事,而伤心的人必定是多情的人。

或许是因为古龙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长大,他的心有着浪子一般的孤寂,也是一种自我放逐,同时又是英雄自爱,侠士自重,携美酒伴美人醉卧山村的那一种浪漫。

因此笔者认为写作与喝酒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一不能说明喜欢写作的人就喜欢喝酒。二也不能说明喝酒就一定会对写作有多么大的作用。对于作家喜欢喝酒,那便有深层次原因。

一个作家能不能写出好的作品,与他的文学修养,眼界见识,思想敏感细腻有关,与喝酒大多关系不大,喝酒只是起到催化作用。


高山磊磊


这里我们只谈喝酒适量,喝得恰到好处。喝酒能使大多数人变得兴奋,但也能使少数人变得木纳。我本人喝酒不多不少时说话就比不喝酒时要多,而且说话更加谨慎了。我见过有的人喝酒后也和我一样,话多但谨慎;也见过有的人喝酒后话多了,同时说话也随意了;也见过有的人喝酒后变得不爱说话了,同时反应也迟钝了。

喝酒后表现如何主要与身体条件有关,特别是与神经系统有有关。酒就像是一种调节剂。我曾开玩笑说,可以发明几类药,如果想变成这种性格就喝这种药,如果想变成那种性格就喝那种药。甚至一种药如果服用剂量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即出现不同的性格。

因此说,喝酒对作家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喝酒后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激情四射,这种情况对创作应该有好处;另一种就是喝酒后神情呆滞,这肯定会影响创作。


东方清风


爱喝的作家不一定厉害。作家喝酒的原因是职业压力的结果。 就算作家们最初滴酒不沾,巨大的压力也会让他们爱上酒精。海明威(Hemingway)、福克纳(Faulkner)、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和爱伦·坡(Poe)等许多作家都嗜酒如命。相关的研究表明,作家们普遍有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滥用药物被他们当做情绪问题的自我药疗。通常来说,诗人和剧作家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小说家较轻。


XG图文


作家写作也是文化艺术的创造,不仅对于作家,酒对于任何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人,都有作用,西方承接古希腊文化,其中酒神文化对于写作就十分重要,尼采的《 悲剧的诞生》里面就有详细的阐释。

张光直先生在他的《中国青铜时代》里直接提到过巫师用酒致幻,严格的说,巫师就是上古时代的文化艺术的创造者,需要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三大象里,幻象尤其重要,其实中国造型文化的源头在幻象。

在致幻的状态下,产生幻视,幻听,产生飞升感,这一方向很重要,不但决定文化艺术,还决定了原始宗教,也就是萨满教的天地原则,神和祖先在天上。其实都是酒喝高了之后的幻觉。

在幻听和幻视里面,声音是美妙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所以人类最早用什么标准去检验文化艺术呢?就是它们能不能在幻觉中运动起来,灿烂起来,我们读庄子,读屈原,读李白,读莎士比亚,读但丁,可以发现,他们都是遵循的这一标准。



芥子藏龙


喝了酒之后就放开了。想说的说,想写的写。少了一种束缚。

那么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是不是人的潜意识里的才华、思维也在不知不觉得打开了呢?(比如有些人喝了酒,有说不完的话)

其二,写作要有感情,(不一定是亲身经历的,可以是想象、假设出来的)而喝酒之后,感情放大了。生气变为愤怒,伤感变为悲痛。有了强烈的感情,文字有感而发。(比如李白的各种酒诗)

其三,喝酒可以暂时消愁。其实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的感情可以暂时摒弃。而自己假设出来的感情便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样的假设出的感情一般刺痛不了自己,可以大胆用。(比如先喝点酒忘却自己生活上的不顺,因为要写一篇比较幽默的故事)

至于滋味的,俺真打不上来。或许有与我的答案有相通之处吧。先想这么多,以后参考一下具体的资料,或是证明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再补。


原极


早在东晋,诗人陶渊明就发现了。陶渊明、李白的孩子全是呆傻、弱智,他与李白都爱喝酒。陶渊明说我的孩子怎么那么傻啊?我做什么缺德事儿了?后来他总结出:“盖因杯中物也”。可叹一代文豪,其大气之境界艳羡多少后人,甚至被推崇为一种‘生活方式’,却是以呆傻弱智的后代作为代价。真不是一般人敢于企及呵。“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现在想想,真是五味俱全......

《黄帝内经》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句话就是说,你当时是很亢奋,但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把你的肾精都给透支光了。而这个肾精是人体炼精化气、化出元气的根本,没有肾精,你的元气,也就散发掉了。

不管你是用喝酒的方法,吸烟的方法,甚至吸毒的方法来激发灵感都是很危险的,那是杀鸡取卵。还不如品品茶,听听经典音乐,练练太极桩,八段锦五禽戏,静极生慧,这是激发灵感的正确方式。


凝视明天的世界



被击飞的石头


男人的爱好你算算其实不多,而喝酒是大部分的男人的乐子之一。

人在高兴时喝酒,不高兴的也喝酒,酒是男人的精神慰藉品!

作家是搞什么的?搞文学创作的,内心要比普通人的感情更为细腻丰富,当他们的喝酒的时候,有时候酒成为创作激情的助燃剂。

比如古代文豪李白,苏轼等等文豪都是喝酒的。

所以爱喝酒的作家不厉害,而是作家喝了酒更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