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贪财好色,认真做人

”朋友孩子一岁多,牙牙学语,人见人逗:

“你爸干吗去了?”

孩子郑重其事:“班儿。”

“上班儿干吗呀?”

娃儿面不改色:“钱。”

“挣钱干吗呀?”

小朋友莞尔:“又又”

上班,挣钱,买肉肉。

贪财好色,认真做人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短短一生的主要任务,寥寥数字,孩子交代的清清楚楚——吃饱穿暖,呼吸睡觉是活着的基本需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论,第一层次是生理上的需要:空气,食物,水,住所等,其中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重要的驱动力。只有这些需求被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程度,其他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个人要跳槽,很可能是因为第一,工资待遇太低;第二,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第一需求基本满足,想在更高层面实现人生价值,活的更有尊严。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物质需求的满足肯定需要钱。有人接受不了“钱”,觉得它俗,那换成“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能够买到一切商品。

贪财好色,认真做人


古人更甚。从这个世界去另一个世界,人去了还不算,还要带东西,有条件的恨不得把家都复制搬去。由此还间接产生了摸金校尉,发丘将军,搬山道人,卸岭力士等非法职业,给后人的博物馆事业做了巨大贡献。

但凡有人说无所谓,自己不看重钱的,八成儿是钱太多了,如马爸爸王爸爸之类,是真的无所谓。要不就是自身能力局限,感觉大局已定大势已去,又不想面对,无法自我提高,不想改变,生怕万一努力了也挣不来钱,岂不是连意淫都没得意了,更绝望?因而把钱称作阿堵物,故作无所谓。

清高,不甘于同流合污,又要独善其身,更需要物质的丰裕,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和从容,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沦为穷酸和笑话,那么生活不止剩下眼前的苟且,还会有将来的苟且,永远的苟且。诗和远方,永远在遥不可及的远方。

朋友小枬,人在厦门,三十岁多一点,她的人生目标之一:此生至少有十份收入,之二:周游世界。目前有四个收入来源:本职工作,做微商卖老家土特产,业余打理公众号,营养师。已经实现周围若干国家的深度游,且资助着四个贫困地区的孩子,是本地民间慈善组织的核心成员。

彩票中奖,赶上拆迁,含金钥匙出生,继承巨额遗的,毕竟概率较低,这世上普罗大众,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无不需要付出成本,熬过时日。

贪财好色,认真做人


财富积累需要本领,管理财富更需要能力。那些来自底层的一夜暴富者,后来过的并不好,很可能是因为财富来的太快,缺失中间环节,上述本领和能力没有机会得到与日俱增的提升,最终迷失在物质的蛊阵。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故,贪财的贪,真不简单。

好色,即为喜欢美好的事物。

春草,夏荷,秋云,冬雪,仰首俯身便能见到,它们不说话就已经很美,是世界送给每个人的礼物,是我们忙碌日常间的呼吸,只是有的人不曾签收。

澄澈的眉眼,干净的手指,做菜的色香味,心灵的真善美,大方的服饰妆容,得体的言谈举止,李清照和李子柒,肖战和高仓健,其中有更私人化的审美。

原始社会的姑娘去摘一枚野果,大抵是因为熟透的果子都有美好容颜,它们借此昭告天下:我熟透了,快来把我带走。孔雀等动物们卖弄身姿吸引异性也情同此理,它们的基因都深谙此道。

往最狭隘了理解,色,即使单单指美色,女色,漂亮姑娘都爱多看两眼也是人之常情,在内存双商相同的情况下,外在美绝对是加分项。

喜爱美好的事物是本能。

尤其是人类,更乐此不疲的赋予事物以审美意义。像吃饭,动物吃饭是为了活着,但对人来说,吃饭则具有更多社会属性,比如社交功能,比如审美需求。

满汉全席或法国大餐现场,桌上铺着塑料薄膜的一次性桌布,蜗牛、鹅肝装在批发来的不锈钢盆儿里,开饭了,凑着二十瓦的灯泡儿着急忙慌掰开连体的漂白筷子,用散发着化学药品气味的粗糙纸巾擦掉嘴边的淋漓汤汁……请自行脑补。

人间烟火的熏炙和琐碎生活的磨砺,钝化了一些人对美的感知,使其长期处于无意识状态,审美渐渐变成审丑,最终内化为一种“凑合”的态度。

凑合是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我潦草,我懒散,我迟钝,我太匆忙,我配不上。

处世太难,人各其道,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自然是自愿主义至上,如果自己觉得一切都还好,那也没什么不好。

但这辈子凑巧投胎做了一次人,将来大概率是有去无回的,来一次不容易,可以在第一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换一个不同的纬度做一下尝试,不要辜负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充足的食物填饱肠胃,漂亮的碗碟喂养精神,实用和审美本来可以和谐并存。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和美好的事物共处,生命会被拓宽,延长,因此丰盈,活一辈子顶三世。人间值得,你也值得。来源:清风拂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