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相信很多夥伴們都對易經比較感興趣,但是很多夥伴又看不懂,所以今天給夥伴們分享下關於易經的口訣,能簡單明瞭的看懂易經,也可以收藏起來慢慢看。

易經64卦口訣

(含卦名、卦義、卦象)

乾天剛建,自強不息。坤地方直,厚德載物。

水積雷響,屯積助長。山下流水,啟蒙德育。

水在天上,需等飲食。天升水落,訟興不爭。

地下藏水,師出有名。水漫於地,密交親比。

風行天上,小畜積雨。天下有澤,和悅慎履。

地天相交,和諧通泰。天地相悖,閉塞成否。

天火同燃,同人團結。火燃天上,大有收穫。

地中隱山,謹慎為謙。雷響於地,豫樂自警。

澤中有雷,隨機應變。山下有風,蠱惑橫行。

地高於澤,居高臨下。風拂大地,遍觀通達。

火閃雷鳴,噬嗑威刑。山腳火焰,賁飾文美。

高山附地,剝蝕去偽。地下雷鳴,剛陽復興。

天降暴雷,守道無妄。山中有天,大畜能容。

山下有雷,養志頤情。澤淹風木,大過之徵。

習坎為水,守信克險。附離為火,柔順亨通。

澤山相應,鹹感貞吉。雷響風行,識道守恆。

天下藏山,退遁避險。雷震天上,識禮大壯。

火出地上,晉升明德。地壓潛火,明夷避禍。

風熊火裡,家人同樂。上火下澤,睽違少和。

水漫山路,蹇滯艱難。雷鳴水降,解除旱象。

高山低澤,損下益上。風激雷蕩,益下損上。

澤與天上,夬決堅剛。天下微風,陰生姤合。

澤匯於地,萃英聚眾。地平風揚,賢能萌升。

澤中漏水,知困早悟。水盛風木,井收勿幕。

澤中起火,改制舊革。火燃風木,鼎新之物。

震雷壓驚,反思內省。艮為山止,知止當止。

風木依山,循序漸進。雷震澤上,歸妹依禮。

雷鳴火電,豐茂光明。火燒山外,旅途亨通。

巽為風順,大人齊物。兌為澤悅,修德和睦。

風行水面,離析渙散。水溢澤岸,節制禮數。

風吹澤面,中孚信誠。雷驚山上,小過無妨。

水火相融,既濟功成。火水離錯,未濟大江。

易經八卦歌訣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易經又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先天八卦序數的消長現象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卦象,它們的順序分別是“1、2、3、4、5、6、7、8”,在從1到8的循環過程中,其中的“陰陽”符號的對沖和消長是一個很耐人尋味、拍案叫絕的——

比如從乾卦到兌卦,乾卦有三個陽爻,兌卦有兩個陽爻,計五個陽爻,減去兌卦中的一個陰爻,還有四個陽爻;

用此四個陽爻和離卦對接,用四加上離卦中的兩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離卦中的一個陰爻,還有五個陽爻;

用五個陽爻和震卦對接,用五加上震卦中的一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震卦中的兩個陰爻,還有四個陽爻;

用四個陽爻和巽卦對接,用四加上巽卦中的兩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巽卦中的一個陰爻,還有五個陽爻;

用五個陽爻和坎卦對接,用五加上坎卦中的一個陽爻,計有六個陽爻,用六減去坎卦中的兩個陰爻,還有四個陽爻;

用四個陽爻和艮卦對接,用四加上艮卦中的一個陽爻,計有五個陽爻,用五減去艮卦中的兩個陰爻,還有三個陽爻;

用三個陽爻和坤卦對接,坤卦沒有陽爻,只能加零,還是三個陽爻,用三減去坤卦中的三個陰爻,於是“陰陽”的“總數”成為了零。

相對方向上的陰陽屬性是互補關係

天地定位—--—乾坤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雷風相博—--—震巽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水火不相射——坎離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山澤通氣—--—艮兌兩卦的陰陽爻對應互補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八卦卦象歌雲: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這個“歌訣”也反映了每每兩卦間陰陽爻的互補關係。

在相對的兩卦中,通過兩卦的爻象陰陽的互補關係,保持了八卦的圓形世界陰陽和諧的平衡關係。

五行生剋混合圖

老子說:“一陰一陽謂之道。”

這個“道”,必需是具備“陰陽”的雙重性,矛盾的“合化”與“統一”才可以體現。

也就是說,五行的關係必需要讓它的“生”與“克”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合化、共同存在,才可以體現出五行的從“相生、相剋、相制”再到“相化”的圓融模式。

我們不妨把“先天卦五行相生圖”和“先天卦五行相剋圖”這兩張圖進行一次重疊的演繹,看看是什麼樣的效果,看圖——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看到了嗎?

這是先天八卦的“五行生剋混合圖”。

這是一幅十分和諧、均衡、對稱與完美的能量分佈圖,真不敢想象,八千年前的伏羲是怎樣通過八卦的模式、五行的原理把宇宙的正負能量現象進行的歸納,並且通過數學模式進行了合理的碰撞與對接的!

我們通過認真分析這張圖可以發現——

在“震”、“巽”兩卦之間的場力連線在這張圖中因為沒有五行的生克關係,所以沒有得到描畫和體現。

在“艮”卦和“坤”卦之間,“乾”卦和“兌”卦之間,也有沒有連接上的線,也就是能量場在這裡沒有進行分佈與互換,而這正是五行生剋流轉過程中斷開的兩個“氣口”,這兩個氣口就是西北方的“天門”和東南方的“地戶”,也就是五行能量的來去之根。

但是無論怎麼說,正是由於缺乏了“震”卦與“巽”卦的連接線,“艮”卦與“坤”卦的場力連線,使這一幅如此平衡、和諧與美麗的場力圖有了一點點“白玉有瑕”般的遺憾,那麼怎麼辦呢?

後天八卦

“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後天八卦手指記憶法: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後天八卦”的卦,還是乾、坤、離、坎、震、艮撰、兌八個卦,可是圖案上擺的位置完全不同了。周文王的八卦,為什麼卦的方位要作這樣的擺法,這要特別注意。假使學《易經》學到需要在某一方面應用,而且用得有功效,就要特別研究後天八卦了。“先天八卦”等於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個大現象,“後天八卦”是說明宇宙以內的變化和運用的法則。

從圖可以看到,後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離卦在南方,震卦在東方,震卦對面的西方是兌卦,東南是賣卦,東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數是科學的東西,其中的道理非常多,不要輕視它。我們即使不管八卦,以這個數字排列的現象,以這個法則來領導人事、管理人事、處理家務、駕車,乃至打西洋拳都有用處,這是運用它的道理,不是迷信。

《易經》在中國的地位實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

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包括到後來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易經更是六經之首,歷代學術思想發展之契機亦多建基於“易經”。

而人們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就是說的《易經》。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但是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註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瞭然。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易經》的經典記憶口訣,簡單就記住64卦,建議收藏起來慢慢看

這本書56元,其實也就是相當於飯店的一道飯菜錢,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