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王铎书法真的就能超越王羲之吗?

用心书艺


应该说王铎的书法在技艺层面超越了王羲之,但在书法史的地位和影响力永远超不了王羲之。

一、王铎的笔墨技巧比王羲之更丰富。王铎的涨墨、浓墨、淡墨、枯墨等运用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涨墨的运用独树一帜。王铎的结字造形方法手段更胜一筹,字形更灵活,更具动感和力量感。王铎的章法布局的节奏感更加强烈,浓区、淡区,重区、轻区,密区、疏区等错落有致,呈现出明显的音乐节奏感。

二、王铎开拓了中国书法的审美新境界。王铎之前的书法只有点和线的概念,没有面的概念。王铎把面的概念和手法运用到书法中,用涨墨等手段在章法布局中制造墨团、墨块,打破点、线的单调构成,使书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有人说,王铎的书法审美领先了他的时代500年。

虽然无法考证王铎是不是首先使用涨墨制造“面",但王铎是真正成功运用的大书家,按照国际上科学发明归属的惯例,发明权可以归王铎。

三、对书法家评价要事实求是,要把历史地位和技艺水平相对分开来评价。王義之是书圣,历史地位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但不并意味着他的技艺也是至高无上,不可超越。从书法技艺层面讲,随着历史的发展,后人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不断有新发现、新理念、新技法。

所以说,书圣的历史贡献、历史地位很难超越,甚至不可能超越,但书圣的书法技艺水平完全可以超越。单从技艺层面讲,颜真卿、王绎、米芾、黄庭坚等都不亚于王羲之,很多人,包括本人在内都认为王铎的书法技艺已超越王羲之。日本书坛也有“后王胜先王"的说法。其实,历史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王献之的评价也高过其父王羲之。

中国书法要再创造辉煌,首先要破除祖宗崇拜和迷信,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如果我们审美和技艺永停留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水平,甚至葡匐在古人跟前,不敢抬头,又何谈发展。








洣水闲情


问题:王铎的书法真的能胜过王羲之吗?为什么有“后王胜先王”之说?

先来看看这个说法的出处吧。这一说法来自于日本,日本书法家们更喜欢王铎,书法比赛上也大量充斥着王铎风格的作品。

他们认为“后王胜先王”,这一说法其实也影响了中国书坛,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王铎热”,他的源头就是日本,好在现在中国书法正逐渐摆脱日本影响,走出自己的路子。

注意,是日本书法家认为“后王胜先王”,他们喜欢王铎风格和他们的见识以及性格有关系,但是,中国书法家肯定不会认为王铎比王羲之厉害。

王铎自己也不会认为自己比王羲之厉害,他知道这事,估计能气活过来。他连米芾都未能超过。

当然,王铎作为一代大师,在行草书上的用笔和用墨的创新,对于书法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

1、章法上,大尺幅竖轴的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影响,一直到现在。


2、笔法上,草书里多用顿笔,快速而有停顿,开创了另一种节奏的草书。

3、用墨上大胆创新,使用涨墨法,增强了书法作品的块面感,和视觉冲击力。


不二斋


王羲之是后世笔法的永远的典范!


虽然王铎的书法在结构与章法,墨法上有所发展,可是在笔法上依然没有到达王羲之的十之六七。


王铎的笔力雄强,线条淋漓刚健遒劲,而且王铎也是书法历史上有数的几个把方笔演绎成功的书法大家之一。然则,笔力方面与王羲之比起来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因为没有真迹流传,我们不能看出王羲之真迹的笔力,所以只能从书写的角度看笔力,而王羲之又是擅于把笔力隐藏起来的人,所以,评王羲之的书法的笔力都会用不急不厉这个词汇,这是是其从容不迫,力不显与外而著于內的表现!但是,真正的说到笔力的强,王铎还是输于王羲之的,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能有所理解王羲之,学习过王羲之并有所心得的人才能体会到。至于方笔的比较王铎显得粗糙多了,王羲之却能在精致的基础上做到笔力强悍,真的不是王铎能比的。


字的结构上,王铎似乎有的更远,然而王羲之在结构上的独特处理是巅峰级的,而王铎只是发展级别的,究其原因是王铎在基本功的方面输的太多了。

我们不能否认王铎章法与墨法的进步意义,这是王铎独特的地方,就像颜真卿的独特意义一样,都是对书法的发现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开拓出了一片新的方向,但是,综合王羲之与王铎的成就来看,王铎虽然成就斐然,但比王羲之还是差挺多!


一笑貫长天


把千多年前的原创跟千多年后的继承者作品比划。真的,这个事已没什么意义!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已经定论,是艺术殿堂里坐正殿大堂的人物,其它人都是坐偏殿的!

惊世骇俗的《兰亭序》,文思蹁跹,书法流美,是文学书法的最强组合,作者王羲之从一件简单的踏春行修禊之礼的盛况,抒发其“放浪形骸”的人格高妙境界,再联想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以道玄的学领悟人生,将“天人合一”的至臻妙境抒发得痛快淋漓。

再看其书法,外行看“点横竖撇捺”,内行看他对艺术的理解把控,首次将文字从实用功能转问书法艺术的把玩欣赏,这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改变了书法表达的空间,缩小了艺术的欣赏距离。

把隶书、魏碑、章草几种风格的字体糅和成为更有表现力的行书,使行书成了千万年来影响书坛的主打字体,其书写的笔势更加流畅,表现的姿态也是千变万化,这又是一“革命性”的进步!

王铎的书法老实说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有发扬和突破,其笔法的纯熟、墨法的把控以及章法的更新都有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其肆意纵横的笔墨,使其书法具有无限天机,在感观刺激上超过了王羲之!

很多人老是纠结这些无意义的争议,很难争出结果,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我们当今用“LED”跟人家比划啥?技法或者说技艺上的进步,只能就事论事,“超越”一词慎用,因为没有可比性!








潇湘彩虹


王铎胜过王羲之,这个说法最早是日本人提出来的,从书法演进与书法时代性这个角度,这种说法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

在现代书法学习者的眼里,如果单以王羲之书法为蓝本,无论怎么学习都无法以王字风格获得书法比赛的大奖,而学习王铎的,却比较容易在大赛中取得名次。

这一现象的确值得深思。

明朝中后期,书法已经从案头走上墙头,装饰,悬挂书法成为时尚,当时大尺幅作品成为常态,书法艺术也从规规矩矩的贴学进入到了轰轰烈烈的创新变革时期。

而处于明末清初的王铎赶上了书法变革创新的好时代。他在精习二王法贴的基础上,将魏碑笔法融入其间,还大胆创造涨墨法,充分运用浓淡枯湿的墨色变化,丰富视觉感官,章法上又大胆运用雨夹雪,乱石铺路的形式,给人动感十足,视觉冲击力极强,而自成风格。

正因为王铎的这些大胆创新,所以,当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时,就把日本书法界给震撼了,他们将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并声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事实上,这种认识一直在不少书法研习者中间广泛流传。他们还认识到,如果要想在当下的书法展览中脱颖而出,学习王铎的书法更容易获奖,王铎风格更适合发展成展览体。

究其原因竟是,王羲之的字体更适合写尺犊,信笺,一经放大就缺失了力度和视觉冲击。

而王铎书法相反,更适合当前流行的展览体,这种现象孙过庭在书谱中也有过论述,意思是,书法的审美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说王铎胜过王羲之,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但并不能因此而认定,王铎超越了王羲之!


布谷公社


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生于魏晋,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在长期书写过程中,其风格逐渐形成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之气。

曾有人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从流传碑帖来说,王羲之楷书有《孝女曹娥碑》《黄庭经》《坲遗教经》等;其行书有《兰亭序》《圣教序》(集字)《洛神赋》(有人认为是赵孟頫临摹)等;草书有《十七帖》等。尽管他留世真迹少之又少,但仅从被大家认可的碑帖来看,足以证明王羲之诸体兼善,被称为“书圣”当之无愧。

网友提出王铎书法真的超越王羲之吗?

其实,这个问题跟前几年社会上流传的“后王胜前王”异曲同工。大家都知道,王羲之真迹很少,而王铎恰巧可以用来进行商业炒作,恐怕这才是一些人的目的。

历史已经证实,王铎推重“二王”,在学习“二王”书法上下了极大的工夫,王铎和“二王”是书法前贤和继承者之间的关系,王铎书法里就有王羲之的影子,王羲之的书法里,却不必有王铎的影子。

崇祯十三年,王铎被派往南京,任命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清兵威逼南京,福王逃命,王铎与礼部尚书钱谦益率文武大臣数百人,冒雨跪迎降清军。从此,背上了“贰臣”的耻辱罪名,并在耻辱、空虚、悲哀、颓丧心灵的折磨中苟活,直至病逝。

作为政治家的王铎在政治上是失败的,然而,政治的失意恰恰成就了他诗书画艺术的成功。正如他自己早已预料的“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

王铎的行草书帖凝重沉郁、酣畅淋漓、纵横豪迈的气势所形成的书法风格,一扫赵孟烦、董其昌清秀典雅的甜美书风,在徐渭独抒性灵、萧散脱俗的行草书基础上,以恢弘雄强、掷腾跳跃、跌宕起伏的草书将晚明书法推向了历史的新高潮。

在王铎学习的过程中,他自己都承认,其书法上“独宗羲献”。他认为“唐、宋诸家皆发源羲献,人自不察耳”。王铎一生虽然真、行、隶、草皆能,然而他最擅长的还是行草,成就最大的也是行草。他的书风以“二王”笔法为主,“参用颜真卿、米芾、李邕诸家法,不止入山阴之室也”。从此可以看出,王铎书法风格以“二王”为核心,糅以米芾及唐人诸家法。所以王铎的行草既有“二王”的晋韵,索靖的高古,米芾的险绝痛快,又有唐人的开阔宽博。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铎在书法造诣最深者当属行草书,与王羲之的“诸体兼善”还是有一定差别,倘若王铎在世,有人称其书法超越了王羲之,恐怕王铎也不会认可。

我是头条号“豫碑记”,说的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也欢迎朋友们关注我,一起学习书法,传承经典。


点墨堂主


王铎的书法,近十来年风头甚劲。一股“小王胜大王”的议论如潮水般席卷书法界。

书法的认识,感性会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观。当认定了一种风格后,往往会对其它风格产生不公正的观点。甚至把他的优点看作缺陷。昨天我还遇到一个朋友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完全是在卖弄笔法。缺乏恢宏磅礴的气势。



书法风格,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可能所有的优势都占尽。王羲之书法不激不厉,中和的风格,使观者恬淡安宁。符合传统文化谦让的君子之风。所以王羲之的书法厉千年而不衰。在传统的礼乐文化氛围中,没有人会认为王铎的书法能与王羲之较高下。


现在兴起了王铎的书风,这也符合当代人的思想。认为王锋书法胜过王羲之。这也很正常。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多元的社会,如果全部人都喜欢王羲之书法风格,这才不正常。就像有人喜欢牡丹的雍容华贵,有人喜欢兰花幽雅素洁,有人喜欢桂花的浓郁芳香……何必要分高下优劣呢!


子衿书法


不行!王铎学二王是成功的,但王铎的草书很多字是不正确的,本人学王铎多年,学王铎的涨墨法是有用的,草书学王献之的比较好!王铎行书在老家石刻是最好的,可以学,特别是草书不管学那一家,临帖最像但在实际书法创作中它的作用只是零,怎样写好草书?读帖,找出各大家的结字章法,王献之的上下字缠绕方面…王铎的涨墨法…祝技山的下字凸上上字的方法…毛主席的落款,王铎的多字落款方法…潘天寿的二撇有区别,刘洪彪的三角章法!王镛的古拙脱俗的书法不得不学。不管古代今人在结字章法都要学习,古为今用,他为我用,重要的是学他对你有用部分,启功先生说把写好的字挂在墙上自己看是最好的老师!










江南书院


我们首先肯定王铎的书法水平,这一点要实事求是的说,王铎的精于,楷,行,草,尤善行草,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快,戴明皋在《王铎 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 米芾) 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但话又说回来,你要说超越王羲之

这就有点过了,先不论艺术水平的高与低,这一点说不清楚,学王铎一路的,当然说王铎高于王羲之

那学二王一路的呢?又说王铎不如王羲之,这里我们不做争论

我今天只说两个字

书圣

从唐大宗李世民开始就确定了王羲之,书圣,的称号

后世追随者有多少,别的不说就一个赵孟頫就够我等书法从业者学上几辈子的

而反观王铎的追随者又有几多?得享大名的又有几位?

当然现在由于想参展,获奖,有学的,但获了奖出了名,他自已嘴上把王铎吹上天,躲到书斋里没人的时候还不是偷偷的翻开二王法帖,认真研习


醉墨轩主人李文龙


不可能胜过

原因如下:

我们首先肯定王铎的书法水平,这一点要实事求是的说,王铎的精于,楷,行,草,尤善行草,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快,戴明皋在《王铎 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 米芾) 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但话又说回来,你要说超越王羲之

这就有点过了,先不论艺术水平的高与低,这一点说不清楚,学王铎一路的,当然说王铎高于王羲之

那学二王一路的呢?又说王铎不如王羲之,这里我们不做争论

我今天只说两个字

书圣

从唐大宗李世民开始就确定了王羲之,书圣,的称号

后世追随者有多少,别的不说就一个赵孟頫就够我等书法从业者学上几辈子的

而反观王铎的追随者又有几多?得享大名的又有几位?

当然现在由于想参展,获奖,有学的,但获了奖出了名,他自已嘴上把王铎吹上天,躲到书斋里没人的时候还不是偷偷的翻开二王法帖,认真研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