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在武漢的重慶支援隊裡有群“90後”腳踩“風火輪”救人拼速度

在武漢的重慶支援隊裡有群“90後”腳踩“風火輪”救人拼速度

“九零後”護士鄧乾素(右一)和同事們。(受訪者供圖)

重慶日報消息,他們,出生於1990年代。

他們,隨一批批重慶市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出征,奮戰在抗疫一線。在目前重慶市支援湖北的醫療隊中,“90後”約佔總人數的近1/4。

他們,有著“90後”的鮮明特點,活潑有朝氣,愛用短視頻等互聯網產品。他們也懂得承擔時代的責任。近日,記者走近幾名“90後”醫護人員,記錄他們的工作。

猜方言與患者聊天的“霸氣妹”

“我年輕,身體好,不是獨生女,沒結婚沒小孩。”如此“霸氣”申請上一線的理由,出自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中年紀最小的護士翁雨。

個子高挑、皮膚白皙的翁雨出生於1996年。她愛好攝影、美食。別看年紀小,疫情暴發初期,院裡號召大家支援武漢,翁雨第一時間就報了名。不過,她是候補成員,“眼看前三批隊員都出發了,心裡急呀!”

2月13日凌晨,翁雨終於接到命令:去武漢!“我父母、妹妹都知道,都挺支持。”翁雨說,自己讀初中時媽媽得過一場重病,有位護士每天都悉心照顧、關懷媽媽,下班後還要來看一眼,“所以,我立志做一名醫護人員。”

目前,她被安排進入醫療隊的臨時ICU病房。

ICU病房的風險大,操作的難度也更大,“比如為一位病人翻身做俯臥位通氣,因為病人渾身插滿管道,得五六個人花一個小時才能完成。”翁雨說,七八十歲的老奶奶脈搏跳動很微弱,我戴著護目鏡和3層手套,抽血等操作很大程度要靠經驗。令翁雨感到驕傲的是,目前她“一針見血”的準確率是100%。

翁雨性格開朗。進入病區的第一天,病人們都不願意開口說話。有位婆婆,飯都不願意吃,翁雨一口一口地喂她,下班後還去跟婆婆拉拉家常。後來,病房裡便出現一幅有趣的畫面,“婆孫倆”各自用方言聊著天——全靠猜!

用短視頻等“花招”鼓勵病人的男護士

“來!大家一起比賽吹礦泉水瓶!看誰用的時間最短哦!”2月25日上午,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綜合一病區,一位男護士正帶領大家練習肺部功能。

吳豪傑,重慶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中唯一一名男護士。他出生於1994年,工作3年多了,畢業於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的他陽光帥氣。

“最初想參軍,報效祖國。”吳豪傑說,後來陰差陽錯進入護理行業,“真正瞭解護理行業後,我才明白護理工作的重要。”

吳豪傑擅長做短視頻等互聯網產品。

《69歲重症大爺出院,用視頻鼓勵病友》,這是吳豪傑發佈在梨視頻上的短視頻。“我大概2月1號開始發燒,站都站不穩。6號來金銀潭醫院,就像進了‘保險箱’……我一直給病友們說,聽醫生就好得快,大家心態一定要穩。”69歲的郭大爺是重症患者,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下,郭大爺出院了。臨出院時,郭大爺和醫護人員錄下這段點擊量頗高的視頻。

吳豪傑工作之餘還拍了不少視頻,比如隊員們是如何消毒,乘電梯怎麼自我保護等;偶爾,他也會曬曬盒飯裡的剁椒魚頭等,不少網友看到他們在前線的生活,紛紛在留言中評論:“看著看著就哭了!”“請一定要平安歸來!”

在向醫院遞交的請戰書裡,吳豪傑這樣寫道:我是一名急診部護士,也是一名黨員,願意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有信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腳上像踩了風火輪的“小宇宙”

重慶市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市中醫院護理科護士鄧乾素出生於1990年。

第三批醫療隊進駐的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抵達武漢後,鄧乾素進入管理組,配合護士長規劃病房等。鄧乾素說,對病區進行明確分區才能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比如哪個房間作休息室、緩衝間,必須按站點式清晰地寫出流程圖,就連病區裡的過道,也利用起來作了護士站,廢棄的紙盒也寫上標籤,便於存放東西。

到武漢一週後,有同事手部受傷,鄧乾素便主動請戰去了隔離病房。“剛開始不太適應,缺氧差點暈倒。”腸胃不好的鄧乾素有些瘦弱,平時飯後上廁所比別人次數多。上一次廁所就要多用一套防護服。“這可不是我的性格。”有“小宇宙”之稱的鄧乾素第一天就硬生生把飯後想上廁所的毛病憋回去了。

閒不住的她,沒事就會去巡查病房,“一查就有各種事幹,病人們都說我腳上像踩了‘風火輪’。”鄧乾素笑說,自己是ICU病房的護士,做什麼事情都是“ICU速度”——得跟死神搶病人。

5月份將迎來鄧乾素三十而立的生日。每天,她都會跟自己1歲半的兒子視頻,鼓勵他做小小男子漢,“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疫情快點過去,願祖國昌盛,百姓平安。”

重報集團武漢報道組記者 李星婷

原標題:在武漢的重慶支援隊裡有群“90後”腳踩“風火輪” 救人拼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