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大專生有什麼出路?

陽光與酒吧


首先第一個專科,並不是代表你已經無藥可救了,前途一片渺茫,畢竟中國不是一個按學歷分配的國家。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那坎坷不平的石子路後必然會有平坦的大道的。

其次要擺正自己的心態。須知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始端。不要怨天尤人,要重新給自己定位,重新給自己樹立一個新的目標。在最好的年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無論是將來統招的專升本還是跨專業考研,還是從此走上職業生涯,都要很好的規劃。都要拿著超強的意志力去完成,須知你已經浪費了很長的時間,你要拼了命的迎頭趕上。

一般而言來說專科學校的風氣並不是很好,周圍大部分的學生也有在上課玩手機,聊qq的,打遊戲的。這時候你就要增強自己的意志了去躲避這些誘惑。自己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工作而且要做好一個人去圖書館看書,做筆記,認真聽懂老師們講課的所有內容了。

讀專科,千萬不能因為自身的學歷低而自暴自棄,一定要想辦法去改變自己,只有通過嘗試改變,才能夠提升自己的未來發展空間。

具體的改變方式其實有很多。比如說通專升本考試去提升學歷,通過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去獲得就職的砝碼,還有就是去企業實習,給自己增長相應的經驗。

總體而言,只要你想努力去追求改變,就一定沒有問題的。

有這樣一句話送給你:“其實不合群的你挺好"能在自己一個人默默地享受著孤獨,自己一個人學習。那麼風雨過後的彩虹就會向你走來。


交大升學小博士


我也是大專畢業,學的工程專業,很好就業,畢業後在施工現場工作。我幹過技術員,現場管理,自己創業還做過民工,這一路走來一路的心酸苦楚自己知道,經歷過成功的喜悅,也體驗過失敗後的無助,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感謝我的母親和我的妻子一起陪我渡過難過,同是大專生,以我經歷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提升學歷。有個別大專生混得不錯,畢竟是少數,很多大專生畢業後進廠做普工,還有就是回到當地事業單位混日子,在這樣環境中工作,時間久了一點激情都沒有了,機械化工作,升職加薪遙遙無期,視野狹窄,時間久了,和世界脫節了。求職中很多公司會告訴你只看中能力不看重學歷,這樣的公司大都不咋樣。要想待遇高,工作環境好,很多大公司要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去大公司不但學到工作技能,還有完善的福利待遇做保障,還有機會繼續深造,能夠接觸比自己優秀的人,和優秀同事在一起共事,學習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還能開闊視野。有機會一定嘗試考個專碩研究生,給自己創造機會。如果自己不創造機會,永遠很難改變自己。

二.學一項技能。本科生和研究生比大專生有優勢,經常聽到某個重點大學的本科生月入過萬,除了羨慕,還是羨慕。利用下班期間學習一項技能,短時間就能夠學會,還能夠快速變現,掌握一項生存技能。比如說寫文案,自媒體時代,只要你喜歡寫,愛寫,你會找到你的伯樂。

三.讀書。大專生基本上愛學習讀書的很少,所以,你回想一下,圖書館裡面的書你讀過幾本?為什麼你和重點大學本科畢業生差距那麼大,為什麼他們那麼愛讀書,視野開闊,你的視野狹窄。下班時間和休假時間不要忘記讀書,隨身攜帶一本書,讀書讓你浮躁的心慢慢穩定下來,能夠早日認識自己不足。讀完書以後學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杯中酒8998:用文字記錄生活的85後工科男。


坦然


同位大專生,目前已經報名了自考本科。雖然大家說繼續教育,不被社會認可。不過沒關係,自考是繼續教育最難的考試,我記得我去教育局說報名自考,那裡的老師讓我去轉函授,說自考根本過不了。既然這麼難,就有它的發光之處。自考,是真的可以學點東西,而且還培養強大的意志,因為一般都是工作了去自考,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學習。這個時候,其實對學習的渴望是很大的,會很珍惜點點滴滴的時間,我覺得這樣挺有意義。不管將來是否真的能用上,起碼我們又一次體驗一次學習的樂趣。就我親身經歷,在學校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出身社會了,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才知道後悔,又想去學校學習。

只要頓悟的時候,什麼時候都不晚。從現在開始去學習,對以後的影響或多或少地會有作用。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以後的質變。量變引發質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管是大專生還是本科生,說白了大家都是為了掙錢,當今利益的天下,我想很少有人像上個世紀幾十年代那樣有一群甘心奉獻祖國的人,他們就像雷鋒一樣,不為金錢利益,再苦再難也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努力。我敢說現在很少了,幾乎沒有。我想說的一句話,也是很多大學教授常說的這個意思,就是:人際關係都是利益的相當。只有資源互等,才可以融入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就決定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命運。這就是現實。

加強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閱歷,才是當下需要做的事情。


北狼小磊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問這個問題。這麼問,代表了你對大專生就業的憂慮。但事實上,大專也罷,本科也罷,研究生也罷,海龜也罷,都有可能面臨同樣的憂慮。

我身邊有兩個海龜,都是日本。一個在日資企業做行政,一個自己在家辦了個語言培訓班。兩個人都沒有走向原本期望的道路,雖然日子過的小資,但當年花大筆錢送他們出去的父母不知道會不會覺得物有所值。

我經歷過的這麼多同事,有不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奮鬥,而能否出人頭地,和學歷關係不大。確實學歷是個敲門磚,決定了你在職場的起點。但就像我曾經對一個屬下說的:假如我讓你管理辦公室綠植,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活,你能做好嗎?一般人就是及時聯繫供應商更換和澆花罷了。而如果你能自己把綠植研究透,在什麼季節擺什麼花,什麼適合放在吸菸室,什麼植物有什麼寓意,然後能夠反過來像個專家一樣指導和監督供應商,那你就在這個平凡崗位上出彩了。你能把這麼個小活幹出彩,我自然會看到你的能力,給你更大的空間。

明白嗎?公司裡這麼多人競爭,只有幾個人可以突圍出來,爬上去,為什麼是他們?當你坐公交打瞌睡的時候,他在背單詞;當你自認完成任務時,他在想怎麼才能做的更好一點;當你逃避任務時,他主動迎難而上。步步積累出你們的不同。哪怕他是個馬屁精,竟然都比你拍馬屁的本事強!

不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要記住一點,完成工作是本分。做的更好,才能體現價值,體現價值才有可能成功。學歷沒關係,你有本事在卑微崗位上發出光芒嗎?




晨曦初曜


學歷在剛畢業時候確實有用,很多用人單位篩選光本科就夠篩選了,何必用專科生。但出路還是有的,我覺得一是努力深造,專升本,雖然比不上統考本科畢業,但好歹也是本科;二是可以找起點相對較低的工作先幹著,等到有一定經驗和閱歷之後再謀求,畢業三五年之後就會發現影響最大的不是學歷,而是閱歷,人脈,專業技能等。


寒木瀟


先擺個事實在這裡講道理吧,

我在某211讀碩士期間,我隔壁寢室同學大專以後通過專升本再考研,成我同班同學,然後畢業的時候被荷蘭某大學錄取讀博士,學校是有份工作給他的,所以邊工作邊讀的那種,不用家裡掏錢的。

大專有沒有用?

第一,我需要你自己問你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要用來幹嘛?用來光宗耀祖恐怕是不夠的😂,用來找工作肯定是有用的,用來為當老闆做準備也是有用的,其他還有很多。所以是想清楚想用來幹嘛。如果不能滿足你的目標,對,那就是沒用的。

第二,能用來幹嘛?如上例子,可以專升本上一個臺階,可以學專業技能找對口工作,可以為了下一代在深圳或者強二線城市落戶,等等。

道路千萬條,行動第一條。


克里斯托弗說


我覺得你應該選好一個行業,不怕開頭難。幹什麼開頭都難,選對了行業以後會慢慢變好的,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要想一口吃個胖子!一旦入錯行了,以後想要一個好的出路會更艱難!現如今我已經畢業四年了,就感覺自己入錯行了,換了好幾個公司都是那樣不死不活的,看到辦公室的那些老員工,已經看到了今後幾十年的工作情況。想轉行,又猶猶豫豫不知道出路在哪裡!真是愁人…


動漫之鳥


繼續學業。

大三的時候可以參加只有一次機會的統招專升本,考上了接著在本科院校繼續上2年學。大一、大二的時候你就可以著手準備,開始看書學習。2017年的安徽專升本還是院校自主招生,對考生還是很有利的。


精英專升本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大學生求職的衝刺階段,然而招聘單位幾乎清一色地寫著"只招收本科以上學歷",看著和我一樣學歷的專科生在招聘會上底氣不足小心翼翼地遞上簡歷,最後在用人單位的漠視或白眼中訕訕地離開,我彷彿看到當初找工作時自己的影子。

  這促使我關注和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說找工作是一場戰役,需要畢業生付出相當大的心血和代價,那麼對於出身寒微的大專生們來說則無異於一場殘酷的近身肉搏戰。

  在如此慘烈的戰役中,能僥倖存活的大專生還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兩年後還沒就業。遠的不說,以我所畢業的那個專科班為例,三十多個專科生,他(她)們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到現在只有三四個人的就業情況比較好,其他人多半暫時就業且不斷地換工作,生活也基本都處於餬口階段,掙的錢只夠自己日常開銷和租房費用,存的錢只夠再找份工作。在求職市場飽受令人寒心的冷遇,專科生畢業找工作的起點已經是相當的低,個人將來的發展自然很成問題。

  我對大學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初衷和動機的良好表示理解,但對其所走向的方向很是懷疑。本科注重的應該是培養理論型研究人才,而專科注重培養應用型的技術人才,這是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

  從人才的類型來看,這應該是一個金字塔式的平臺,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位於塔尖,然後是專科生,高職生,中專生等則在下面,越往上走人數應該越少,社會普遍需要的是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因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才都來搞研究。從我國大專生招生人數與本科生招生人數所成比例來看,本科生和大專生比例嚴重失調,本科生和專科生的人數幾乎對等,而在其他很多國家,專科生的比例遠大於本科生,甚至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我國大專生的就業形勢怎麼樣呢?一個又一個例子說明,專科生就業率不僅不能與本科生相提並論,相反"畢業就失業"的大專生隨處可見。另外的一個既成事實是很多追求高學歷的人不是用來搞研究,而僅僅是為了增加找工作時的籌碼,這對國家的教育資源、人力資源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還有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在我國大學畢業生當中,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究竟有多大的區別?專家解釋大專生就業難的慣常說法就是,專科畢業生既缺乏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又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能。我不否認,但這只是現象,而不是根本原因,我要問的是,什麼造成了專科生缺乏知識的深度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呢?

  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不少大學都在不斷地擴招,卻並沒有認真考慮專科和本科的根本區別所在,在培養模式上專科往往只是本科專業在內容和學時上的簡單壓縮。很多大學裡同專業專科生和本科生前兩年半開設的課程和教材完全一樣,平時也都是在一起上專業課和公共課,甚至考卷也相同,惟一不同的是本科生畢業前半年增加三到四門課程,時間上比專科生多學五個月。所謂的知識廣度就在這裡吧,但知識深度值得懷疑,稍有學習常識的人都知道,五個月學三四門課程並不是件容易事。

  在大學呆過的人也都知道,大學老師講課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串講,而串講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將課程中的重點(也是考試重點)挑出來講講,然後大家自己回去看,到時參加考試就行。可見,專科生和本科生的能力相差其實並不大,但就是這短短的五個月,造成了本科生和專科生在找工作時所受待遇的天壤之別!

  找工作時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不管能力區別大不大,本科文憑就是一道門檻,沒有一切免談。教育部門還有些說法如先就業後擇業,專科文憑不行可以繼續深造等,但實際情況是勉強就業後的專科生還是在不停地找工作換工作,這對個人發展未必有利,同時對用人單位來說也是個相當令人頭疼的問題,而專科生升本面臨指標限制,讀研則有更為苛刻的規定(如大學考研基本上都規定專科必須工作兩年,加試幾門專業課,不得跨專業報考,必須在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過論文)。

  在我看來,這些說法都是捨本逐末,迴避了最根本的問題,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教育中理論和實踐的完全脫節,直接導致專科生日後的就業困難,這才是專科生為什麼找不到工作一切源頭之所在。解決教育體制存在的弊端,才是解決大專生畢業即失業的問題根本辦法,否則一切談如何就業治標不治本的話全部都是扯淡!

  如今的用人單位幾乎無一例外地聲明不招專科生,甚至相當偏僻經濟欠發達的地方也是如此,難道國家的大專生真的非常多嗎?如果真是大專生非常多,那為什麼國家要不斷的擴招?我國的大專生在國家人口所佔的比例其實是相當少的,我國還急需大批具有一定動手能力和掌握一定技術的專科層次人才,這才是為什麼不斷擴招的原因。

  這裡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不少國內用人單位不是從崗位的實際需要選配人才,而是盲目相互攀比,本來專科生可以勝任的崗位,卻非要招聘本科以上畢業生。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許多私營企業,沒有真正從市場經濟角度來考慮如何有效地使用人才,更沒有把人才使用納入其成本核算之中,因而普遍存在人才使用的浪費現象。各級政府機關甚至於街道、鄉鎮一級,只要招聘就要本科學歷,許多高校行政機關包括後勤管理人員,全部都要本科以上學歷,從而導致了人才高消費。

  有些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則不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吸納人才,而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或招聘一些離退休技術人員,或廉價僱用一些打工仔、打工妹。更有些經濟欠發達的地方,招學歷高的人不是用來人盡其才(他們也不具備這個條件),而是宣傳自己裝點門面。綜合種種原因,社會上存在對專科生的種種歧視,這使得專科畢業生的就業之路困難重重,荊棘叢生,並因此而飽受令人寒心的待遇。難怪有人一臉憤懣和無奈地說:"專科身份就是刻在我臉上的字"。

  經常看到某些專家說大專生找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不願意到農村、廠礦等基層去工作。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在找工作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專科生找工作的要求和標準都是一降再降,許多專科生的工作也僅僅是滿足正常的日常生活開銷,也就是養活自己,不讓父母操心,還遠談不上個人將來的發展。不要埋怨專科生不願意到農村廠礦等基層去,在如今家裡孩子全都出去打工這樣的一個農村大環境下能讓一個專科生有個好的發展嗎?廠礦少得可憐的工資能收回十幾年讀書父母在自己身上教育的投資嗎?

  現行的人事制度戶籍管理等也限制了大專生的就業,而且這些方面的束縛很是讓人無可奈何。大專畢業生在決定之前往往要考慮的是去了以後還有沒有回到大城市的希望,將來自己的子女讀書就業怎麼辦。從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看,一旦戶口落到基層,以後要改動無疑難於上青天。我所認識所知道的專科生幾乎都是留在城市裡面,他們中絕大多數是從農村來的,因為了解農村,所以不願意再回到農村去,儘管他們呆在大城市同樣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但依然樂此不疲,因為城市的崗位資源和相對寬鬆的用人條件更有利於自己專業和目標的發展,而且在這裡,他們至少還可以看到一些希望。

  比如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武漢,最近就看到一條很是令人振奮的消息,那就是對專科畢業生實行准入制度。其實,專科生找工作時追求待遇的平等,不是在追求結果的平等,而是追求起點和遊戲規則的平等,併為此付出學習的代價和競爭的代價。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對專科生的歧視性行為顯然違背了公平性這一原則,導致他們的就業之路越走越窄

大專生啊,你的路在何方?

我很想對和我同樣學歷的專科生們說些話,上帝已經死了,但我們還必須生存,而且希望生活得更好,儘管專科生處於一個很尷尬的生存環境,但為了個人將來的發展,我們必須自救和自強。在任何時代,對任何人來說,生存並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真正困難的是個人的發展,也就是前途問題。

  在就業形式相當嚴峻的情況下,專科生所找到的工作往往與自己的專業和初衷相去甚遠,工作的目的也僅是掙錢餬口,但專科生不要就此放棄,並且要儘可能爭取每次跳槽能佔在一個比原來更高的起點。那種從基層幹起,慢慢往上爬的觀念表面上看十分正確,但實際情況是,從底層看到的景象並不是很光明或令人鼓舞的,它反而會抹殺一個人的進取心,許多從基層幹起的人,從來不曾設法抬起頭,以便讓命運之神看到他們,所以他們永遠停留在底層。許多專科生因此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並就此淹沒在生活的底層洪流中。

  彼得原理有個重要推論,那就是職位越低,鬥爭越激烈,機會越少,人的消耗也越大,越往上,人的路越好走。所以,專科生找工作要儘量爭取從基層的上一步或上兩步走,從而免去底層生活的折磨,尤其是避開低層次的競爭,避免形成狹礙的思想和悲觀的論調。對此,我深有感觸。工作兩年後,我曾跳槽去一家公司面試,招聘人員提到大家可以寫上自己的薪金要求,我毫不猶豫地填上自己期望的薪金和福利,但和我同來面試的另外七個大專生沒一個敢於寫上自己的待遇要求,甚至還有個人一臉諂笑地對負責人說,只要被錄用就行,工資不在乎。

  我和其他人談起我要求的待遇,他們都說我提這樣的要求太高不可能實現。其實我以前的收入絕對比我所寫的高得多,只是因為工作換行了重新開始不能填高,而這在我看來較低的收入在他們眼裡居然很高,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要求都不敢填,我很是感到悲哀,但也理解他們,因為他們的生活圈子沒看到什麼令人鼓舞的景象,他們所要求的只是滿足最基本的生存,但如此缺乏自信如何讓用人單位錄用你?即使錄用了又怎麼談得上發展?

  我的一個同事(也是大專生)在一家著名外企工作,收入豐厚,他非常自信,在和我談到自己找到工作的經驗時說,那家公司也是說招本科以上學歷,但他發現招聘條件的五個條件中有兩條適合自己,且自己有該方面工作經驗,於是就投了簡歷,結果被錄用了,在這裡信心起了不小的作用。可見,大專生千萬不要因為學歷低而底氣不足,不要因為一次兩次多次找不到工作而失去信心(儘管找工作是最打擊人自信的時候),不要因為生活黯淡而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只要努力爭取依然有機會,當你站在一個比原來更高的層次上,你會發現自己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誰說大專生沒出路,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人才濟濟的社會,大專生怎麼啦,在中國,大專生創業的優秀企業家還少嗎?

大專生,是專科,在學校專攻一門課。比喻,英語專業,護理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橋樑工程,等!…都是無人能比的,因為他們是專業,

至於有沒有出路,就靠自己,但還是有機遇,人生的好壞,機遇很重要,

總之。在國內很多專科生比哪些自任為夲科生強。有的讀了夲科,在讀專科!

嘿嘿嘿!專科生比夲科生好找工作。因為夲科生放不下自己的臉面,他們寧願在家,也不願意找到不體面的工作,這就是社會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