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清水橋夜景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清水河橋

張家口清水河水利風景區貫穿張家口市主城區,景區林草覆蓋率100%,環境空氣質量為一類,水質Ⅲ類,景區規劃總面積3.8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1平方公里。景區是依託清水河蓄水工程而建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由31道橡膠壩、溢流堰、明湖及20個文化景觀園區組成的地域文化長廊組合而成。景區以水域生態、地域文化特色為主題,植被良好,文化建築風格各異,休閒旅遊資源豐富,呈現出一幅“水面寬闊、兩岸翠綠、岸上有景、景中有園”的城市水生態景緻。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張家口堡子裡

同中國的很多城市一樣(例如“羊城”廣州,“牛城”邢臺),張家口市在漫長的歷史中同樣被賦予了一個歷史的特殊符號,這就是“武城”張家口。

張家口堡是長城防線宣府鎮(宣化)的要塞,有明朝為阻止蒙古軍隊的進犯中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在明朝末,期間三百年曆次大小戰爭中從未失守過,故以“武城”之譽而雄冠北疆!(現今,張家口市仍有“武城街”有五百餘年曆史,為中國著名商業步行街之一。)

張家口即為“武城”城堡內建築佈局也不就同於一般城堡。小小的城堡內當時就以建有守備署、協標署、中營署三處屯兵營房及軍用糧倉、草場等。而現存的玉皇閣、文昌閣及大批民居,均建於明中後期及清代,而且像玉皇閣等還有著明顯防禦功能。

歷史的演化足以說明,明、清時期的張家口堡就是長城防禦體系的組成部分,張家口堡就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武城。

武城未必就意味著硝煙戰火,刀光劍影,更重要的是威懾作用。張家口堡武城建成後的數百年間,雖偶有驚擾,卻從未失守,究其緣由並不費解。簡單地說,就是備而無患。武城保護了這方山水,庇佑了這方安寧。武城名垂青史,功蓋千秋。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水母宮雪景

水母宮

水母宮位於張家口市區西北3.5公里的臥雲山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其四周榆柳環合,松青柏翠,草木繁茂,因此也稱為森林公園。

水母宮依山就勢,碧瓦朱門,宮前為青磚牌坊,上書“水母宮”三個金色大字,宮兩側有大型壁畫《出入回宮圖》。水母宮臥雲山下有一股噴湧清泉,水流清澈甘美,終年不涸,被稱為“大水泉”。此泉水為含鍶與偏硅酸的優質礦泉水,長期飲用,對身體極為有益。


水母宮是張家口皮都形成和興旺的見證。張家口歷來為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貿易互市的重要場所。特別是清雍正年間以後,張家口成為張庫大道的貿易集散地。張庫大道是指張家口通往蒙古高原庫倫城(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貿易運銷路線,是繼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另一重要商道。張庫大道的繁榮,使張家口成為我國最大的毛皮集散地,被稱為“皮都”。大量的毛皮在張家口加工鞣製,必須有充足的優質水,於是人們發現了臥雲山下的這股泉水。經這泉水浸泡、洗鞣的毛皮,皮板柔軟,毛色錚亮,毛皮商因此財源茂盛,於是紛紛集資,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跨泉修建了這座水母宮。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通泰大橋夜景

通泰大橋

通泰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下承式鋼結構懸索拱橋。通泰大橋主跨190米,而國外同樣橋型結構的2座大橋跨度僅為90米。

國內第一例主樑為下承式鋼結構懸索拱橋。此種受力方式的大橋世界上僅建成2座,一座在英國境內,一座在巴西境內。

結構新穎別緻,造型優美流暢,剛柔並濟,極富韻律。主樑位於半徑600米的曲線上,弧形拱肋橫跨大橋兩側,形成平面和立體兩條相互纏繞的優美曲線,宛若二龍相戲,意趣盎然;28根高強度鍍鋅鋼絲吊索把兩條曲線別具一格地銜接起來,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既體現了科學的嚴謹厚重,又體現了藝術的雋永飄逸。

設計標準高,規格高。設計道路等級為雙向6車道城市快速路,行車速度60公里/小時;設計載荷為公路I級;設計洪水頻率為百年一遇;結構設計基準期為100年;抗震烈度為7度;設計安全等級為一級。

採取工廠化生產方式,體現了建設方式的集約化。鋼箱梁、主拱等主要部件採取工廠預製、現場拼裝成形、支架安裝的方式,充分體現了建設方式的集約化。

工藝複雜,材料規格要求高,技術含量高。主樑和拱肋材料規格要求嚴格,錨箱用高強螺栓連接,吊索採用高強度鍍鋅鋼絲成品索,冷鑄錨錨固體系;為保護吊索,除採用PE保護層外,在橋面以上2.5米高度內設不鏽鋼管,上、下錨頭採用防腐油脂處理,並設置減震器,在索管內注入發泡材料;拱座施工為一次澆築混凝土,並降低水化熱;鋼橋面噴砂除鏽後,再塗富鋅漆,橋面板上焊剪力釘;橋面鋪裝材料採用C40聚丙烯纖維混凝土、FYT-1型防水層和厚瀝青混凝土;鋼箱梁外表面採用電弧噴塗防腐技術,內部設置抽溼機,保證內部溼度小於40%。

與周邊建築和景觀相映成趣,渾然一體,將成為我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泰橋下流水潺潺,橋上車流不息;晴天如綵帶飛舞,霧天似彩虹鎖河。北行數百米,即為張家口最具標誌性的建築大境門,以及隨山蜿蜒而行的古長城。在這裡,自然、歷史、人文、藝術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展覽館夜景

俯視冬奧城市最美的五大美景
展覽館

1968年9月28日,在國慶節前夕張家口市“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提前建成。張家口地區革委會舉行大會,全市8萬軍民集會,熱烈慶祝展覽館建成。整個工程建築面積(含地下室)共12329平方米,耗資251.42萬元。展覽館大樓是“凹”字型,外身著墨綠色,長162米,寬48米。主樓3層,序幕大廳高2.3米,樓頂上立著“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9個紅色大字。主樓正面和兩翼側樓正面都有高大柱廊,整個樓藝術裝飾講究,樓簷下嵌著代表中國革命各個歷史時期戰鬥場景的白色浮雕,樓內共有8個大型展廳和一個可容500人的會議室。樓前面臨清水河,建有用混凝土塊鋪裝的可容3萬人集會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5.16米高的毛澤東主席立姿揮手全身雕像。白玉蘭燈柱環繞廣場周圍,兩側植有松樹和柏樹樹牆。展覽館在建築規模上、工程技術上、藝術造型上和工程質量上都是我市建築史上最好的。全部施工僅用87天,創下了我市建築史上的奇蹟。它是張家口市人民,特別是建築工程技術人員和建築工人勞動智慧的結晶和驕傲。

展覽館建成後,配合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建設需要,舉辦了不少展覽活動。如1969年2月,舉辦了張家口地區工農業展覽,展出了210個工礦企業和270多個項目,介紹了全區農、林、牧、副、漁等各方面的典型經驗。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的噩耗傳來,全市人民頓時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張家口地、市委在展覽館設立了中心靈堂,全市有43.2萬人參加了弔唁,並送花圈。從1968年展覽館的建立到1981年間,這裡成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場所和標誌性建築。由於全市人民為興建展覽館所付出的艱苦勞動和做出貢獻的特別經歷,展覽館始終寄託著張家口市人民群眾的特殊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