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上学读书给你带来了什么?

michelle蒙蒙


首先我立刻想到了一张图片,就是企业家最强饭局,也是关于读书能给人的一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个问题很好的回答。同时,这张图片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抨击目前一些家长的读书无用论。下边上图!

下面较为接地气的就跟大家聊一下,上学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

进入国企或公务员的资格和机会

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这个非常一般的211大学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格。

因为刚毕业的时候北漂做设计师耽误了几年,所以我也就耽误了做公务员的机会,但是上学真的也提供了我考公务员的资格。

后来回到自己的家乡,进入了一个国企,做安全方面相关的工作。当时的招聘要求是大学本科学历,这是上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因为一纸学历,很多人就被挡在了国企之外。

考各种证书增加收入。

大家都知道的,较有含金量的证书都是有学历要求的。所以上学读书给我那报名的资格。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你考取了一些证书,同时也增加了收入。我简单赛几个证书,大家别喷我。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和心胸

我通过读书能够让思想更加的开阔,跳出自己的生活圈来思考问题。

在大学毕业后的五六年,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读书,心胸和视野极度狭窄,这里关于人的思想我就不展开说了,因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打个比方来说,我在一般亲戚的聚会中,还是会主动示弱的。普遍的人的心里不知为什么都会有见不得别人好,不看别人的努力付出,就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所以我还是把自己放的位置低一点,这样他们开心,我也开心。

我非常有幸读了很多的关于考试以外的书籍,让我开阔了视野和心胸,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活的比较豁达和快乐。

读书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和我一起长大没有读书的发小,业余时光基本上就是打麻将,喝酒,吹牛。

我虽然逢年过节也会和他们走动,但我的业余时间多半会花在健身和读书上。我经常打乒乓球,也交到了一些乒乓球的球友,我发现经常打乒乓球和健身的人,往往也是比较自律,有一定学识的人。同时获得乒乓球冠军也使我很开心。

我拜了中国画虎大师汤彰铭老师学习绘画,一共学了四年。有时候有大块儿的时间,在家的时候也会画上一两张画。最主要的是我可以看懂一些画的意境和水平,对于文化艺术品也是一个我的乐趣。

结束语

可能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选择创业,但我并不认为我是失败的人。

我是一个平常的工薪阶层,但是,读书使我和我的家人衣食无忧,使我懂得工作中要刻苦钻研,生活中自律知足,使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


大试界


说到上学给我带来了什么?我略微一沉思,实在找不到一个或者几个比较明确和准确的答案,比如:金钱、财富的累积和地位的提升……这些我都没有,或许是因为我读的书真的太少吧!

三年可以成就很多事,但我却选择了颓废

这些往事我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源于自卑,因为羞于启齿。

2002年,我初中毕业,进入了一所私人职校学习,后来才知道,这学校有问题,即使拿到毕业证也是“假本子”。这学校的校长不过是沿海城市工厂招工的“托儿”罢了,我们花大几千的学费就读,声称一年左右就让我们南下去厂里上班实习,然后再缴纳一笔工作分配费用,我们就可以和这学校说拜拜了。

虽然我们知道了学校的猫腻,但我们还是选择继续,小小年纪的我们,那时心比天高,憧憬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幻想着将来也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想为父母分忧,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后来,当我们来到梦寐以求的深圳,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 枯燥而严厉的流水线工作,黑白颠倒的两班制生活,没有周末也没有娱乐,当然也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爱好,要问我当时的梦想是什么?除了挣钱还能说什么?

即使若干年过去了,有些画面我仍然历历在目。夜班中途下班的0点,厂工们蜂拥而至厂门口,那里有很多卖夜宵的小贩,他们出售各种冒着腾腾热气的盒饭或者煎饼。虽然味道欠佳,但大家还是饥不择食的吃得津津有味,我常买的一种盒饭,满满一盒白饭,上面铺着几乎是水煮的绿豆芽,再外加一个煎蛋,吃起来没啥感觉,只知道能填饱肚子。

如果要是那个时间段遇上可恶的城管出现,我们就可怜了,什么也没得吃。那些深更半夜冒出来的执法者特别暴力,上来就抢小贩面前的饭菜,然后把它们扔得满地,气不过的小贩还会上前去和那些人发生肢体冲突……

无数个雨夜,我就那样端着盒饭,和大多数人一样,狼狈的躲在商铺的屋檐下,大口大口的咀嚼着难以下咽的饭菜。

是的,我可以选择辞工回家的,但我不愿意,因为我不知道回到家里我能干什么,也不愿意再上学了,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也许从我走进职校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我也不想再去挽回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甘心随波逐流……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5年8月底,距离我来到深圳已是足足三年了,我妈在电话里对我说,让我回去读书,开始我是拒绝的,到后来我还是妥协了,听了妈妈的话。

又一个三年,恍如隔世

用打工攒的钱,我又回到了陌生而熟悉的校园生活,和那些应届毕业生们一同端坐在明亮的课堂,遥想三年前,我也如她们的年纪,只是,没有学习的天赋,腼腆而敏感。

所幸的是我还是迅速的融入了这种集体生活,在同一个宿舍也结交了几个知心的朋友,她们开朗活泼,对人真诚。我喜欢和她们待在一起,那样我似乎就能忘记自己的年龄,小姑娘们也会好奇我的过往,我也会轻描淡写的对她们讲述。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我竟然在班上排名第三,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从此,班上的同学开始对我刮目相看,潜意识里也都把我归入了“好学生”的行列,但我知道,读书并非我的强项,我只是在同学们玩耍的时候选择了看书或者背诵。我读的是医学专业,除了化学比较深奥难懂之外,别的科目还比较OK。

2008年,我们开始去医院实习,在那里我结识了亦师亦友的Miss李,她知道我的经历,和她在一起感觉特别亲切。

她是一个特别耐看的靓女,说话时口齿清晰还特温柔,业务水平也有口皆碑,那时她还只是主治医师,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我们闲聊时,她总会说起她的那些甜蜜过往,她和先生是高中同学,大学也挨得很近,他老家在农村,成绩优异但比较自卑,因为她是城里人,但她丝毫不介意他的所有顾虑。

后来,先生回到县城进了国土局,她也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很多年以后,当我和Miss李再度重逢时,她已坐在了内科主任的位置上,我知道,她一直都是那样的积极向上。我们像阔别已久的老朋友,彼此仍旧亲切的问候,她微笑着夸我越来越漂亮了,我也直言不讳道: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直到写到这里,我仍然没有意识到上学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让我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良师和益友。所以,综上所述“上学读书”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途径”,有人通过这条途径披荆斩棘直达了成功的彼岸,但更多的人却是欣赏了这条途径中的各种秀丽风景,最后各自开始生活的颠沛流离。

我拒绝顺从的过完一生

在医院实习结束以后,我又回到了家里,这时,我已经22岁了,也是最佳的婚嫁年龄。我已记不清村里的媒人给我物色过多少相亲对象,都被我一一回绝了,我不甘心,我想再次走出这重重大山,我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再后来,我去了城里,在一家连锁药店里上班,掐指一算,到辞职的那天不多不少又是整整三年,呵呵,多么疼痛的巧合。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个三年来折腾?特别是一个女生,经历过若干个三年,但最后却还是一无所有一无是处,多么滑稽的领悟……

就在我辞职前的一个月,同事里的一位大姐向我“介绍”了她的高中同学,那是一个让我感觉到安心和温暖的男人,最后我们幸福的走到了一起。

叙述到这里,我似乎才开始懂得上学读书具体给我带来了什么?没错!给我带来了一个老公,呵呵。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逻辑上它完全正确,如果当初我不继续上学也就不会有眼前的工作,也就不会遇上我的同事,更不会再遇上这个暖男了。

所以,上学读书即使暂时还未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馈赠,但它起码会让你变得更加优秀,让你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通过这条途径慢慢的向自己的目标不停的靠近。

我是梧桐兮兮雨,一个喜欢写故事的女子,欢迎您的倾听或者倾诉。


梧桐兮兮雨


先说结论:带来了机会,平台和相对舒适的生活。

我85后来自农村,父母长年靠种庄稼或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家里的基本情况是父母打工半年,家里干农活半年。收成好或者打工工资稍高一年能多少攒点钱,总之是维持在温饱少有结余的状态。

记得高中三年,因家里原因没有钱,靠着每月从仓里卖一些存粮拿点生活费读书。当时住校,每周只吃两餐肉,几乎没买过零食。暑假很多时候父母在外打工不回家,和奶奶一起生活,要干不少农活,身体单薄挑不起井水,下雨天用桶接瓦水煮饭,饭菜一股碳灰味……

三年后,高考身体原因发挥不好,平时理综一般260以上的成绩,高考200不到,但总成绩超一本三十读了普一本。

来到大学,同样家里经济没有好转,08读书一个月生活费两三百管一切,因为瘦同学笑称人体标本。后来熟悉环境了卖手机,发传单,做家教,培训机构,必胜客各种兼职,加上学校贫困助学金,一个月起码生活有了保障。穷人家考上的孩子往往比较踏实,不止是我一个人,即使这样,大学四年年级成绩排名也保持在前20/250。因高考发挥不好一直是个心结,通过努力考上985学术研究生,那年考研成绩年级第二。

考上了研,22岁,农村观念觉得人大了,应该自立了。所以很多时候即使父母会打些生活费,但很难启齿。13年左右在新一线城市读研生活费四五百,好在学校有点补贴,同样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兼职,找实习。导师问我为啥随时往外跑,有时批评我,但我不想说。即使这样我也获得了研究生免学费奖学金。

毕业至今三十了,在新一线娶了妻,有了房,有了车。家里依然几乎没有帮助,房子从头到尾购房装修家具电器入住和媳妇一手搞定,连婚礼从头到尾也是和媳妇亲手布置。

我从来没有怪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有时候很羡慕城里孩子,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业了可以留学深造,成家了有家人帮衬。有时候看着城里小孩报各种兴趣班还不愿意学,我自己小时候在土墙上涂涂画画也别有一番滋味。我在想:要是我有那么好的条件,可能我这些兴趣还会更进一步。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生活给了我荆棘,也因此给予我力量。[加油][加油][加油]

ps:附鄙人字和手机软件画一副,聊表慰籍。




土木哥老徐爱泡菜


二十多年前,我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村里不读书的伙伴们都说我读书没有一点用处,还不如搬砖、放羊或者种田。

但我确信:我读的书必有用武之地!我开始在村小学教书。那时我工资很低,甚至不够糊口;工作最辛苦,几门功课一肩挑;生活最寂寞,三尺讲台是我的活动场所。我曾经悲观地想:这得混到什么时候才能混出名堂啊!生活,似乎总是给人一种遥遥无期不可企及的面孔。

然而,没过几年,我由于工作努力,在教学方面,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被教育主管部门频频表扬,在本地教育界小有名气。我更加勤奋地钻研教学方法,并笔耕不辍。我的文章经常见诸报端,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我又通过自学,获得了本科学历。现在,我受聘于市区一所知名度很高的民办学校,拿着不矮的薪金。周末,我可以到白河边闲庭信步;假日,我也能到山水名胜去寻找灵感。以前嘲讽过外地人,生活得还不如我,再也没有嘲笑我的本钱。

一个人读的书,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必定能起到作用。请相信我说的话。


乔国立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喜欢学习,但是家境不好的原因,我初中毕业不敢上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一所中专院校,早早就挣钱补贴家用了,但是我依然自学拿下本科证,读书的时候是快乐的时光,书籍给了我正确的三观,教会我热爱,爱亲人,爱朋友,爱生活,爱工作,爱祖国。通过读书让我对民族充满了自信,相信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国人通过读书,素质会越来越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步步攀登,实现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孔京明老师的物理课


书中自由颜如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上学的时老师经常念叨!

那时候没有把这句话当回事,现在已是追悔莫及!

我高考分数四百多分,不是很好,但上个全日制专科还是没问题的,09年那会被很多专家忽悠了,说什么学历不如技术,于是毅然决然的报了个技校!

本想学个一技之长,可是事实证明技校不是学技术的地方,学历永远比技术重要,最起码你技术没那么高超的前提下!

已经工作了快十年了,同事们也都学历不高,我还是很感谢自己上过高中的,也庆幸自己参加过高考,最起码以后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建议吧,咱也不是了不起的人,但是确实是上过学的比没上过学的,那种差距,眼界,格局,那是天壤之别的!

曾经可以上的大学没有去,或者那种看不上眼的大学毕业的,现在成了你的顶头上司。这种感觉就是现实给你的最响亮的耳光,好在自己读过几年书,读过书的人往往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比较强,想象力丰富,学历越高这种能力越明显。

我们有时候也写一些工作总结,也发言啥的,同事们就明显没有我做的好,我感觉这就是读书的原因吧,当有新事物出现,接受能力又没有我快,当去学习时,学习能力又没有我快,当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想象力有会略微差过我,我不是强调我厉害,而是在我的周边比较,当然比我厉害的人很多!

上学读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不懂得就要问,不会的就要学,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学的慢不要紧,要沉下心认真对待,因为别人能学会的你也可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或者个人原因,只要你肯学,没有办不到的!





萍常鑫


这个问题本人深有体会,我是高二去选择参军当兵,当兵两年后退伍在深圳一家企业做保安,每天8个小时生活非常的枯燥,当时公司里面办公室的职位。但是当时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当时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后来痛定思痛选择回家继续学习,后来通过自己考试参加高考,在一所技术学院取得大专文凭,三年的大学生活不但让我的眼界得到了开阔,同时也是我个人的技能得到了提升。拿到大众文凭之后,我所找的工作,比原来的工作要高了几个层次,同时个人对社会的理解也强了许多,目前从事的是培训类的工作,应该来说真的要感谢后面三年的继续学习,为我目前的工作创造了一个基础,所以后来又报考了成人本科,继续学习这个社会,没有高的文凭,就不可能有好的工作,当然家里有矿的除外。


邵阳雷先生


带来了快乐,学习到知识的喜悦,当我拿起书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书是有书香的。

我爱学习,我要让我身边人都爱上学习,已经给我侄女报五门辅导班了,那天她哭着对我说谢谢,我知道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加油攒钱给她继续报。


刚帅帅


我虽然当年读的大学是个普通二本院校,但是到底也是个本科学士,虽然说现在大学生一大把,但是如果在大学里的几年,我还是开了眼界的,毕业后明显和那些没念过大学的高中初中同学没什么好聊的了。

而且好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打拼,他们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他们更愿意为了幸福而不断奋斗努力!


苏州小遇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过的书总会忘记。即便是一开始发誓要记住的情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或许有人会觉得既然会忘记为什么还要去看?之前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但是最近似乎有了答案。

小时候不怎么喜欢背古诗,但是当时老师会要求我们每周背一些古诗词。当时也背了,毕业后便再也没有背过。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学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师。最近这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会接触到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当有人问我某句诗句的时候,会下意识说出这句诗的下一句。虽然诗的名字和作者都已经忘记了,但那些诗句还是存在记忆中。

所以,看过的书究竟能带来什么?从短期来看的确没有什么用处,在以后的日子里甚至也不会出现特别大的用处,但曾经看过的书似乎已经跟血液融合到了一起。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会冒出来,给你一个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