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很多人兴趣决定工作完成质量,但我觉得工作要与兴趣分开,大家觉得呢?

老李拍北京


很高兴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内在的潜能。但是当前有多少人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呢?又有多少做着和自己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呢?又这样一句话“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兴趣决定工作的质量是不对的。我想从以下几点说下,希望多大家有参考价值:

1.工作原本就是自己事业的一部分,事业的成功决定自己的生活质量。每个人都追求者更好的更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如果因为兴趣而影响工作的质量,我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认。其实我们可以做好,为何要因为兴趣而打折扣呢?

2.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工作的分配是公司对我们的信任和肯定,我们完全可以从任何一份工作中找到它的乐趣,更大潜能的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从而提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3.兴趣和工作是要分开,很多人对篮球感兴趣,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拿起篮球,挥舞自己双手讲球投入篮筐之中,?每个人向往高大尚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兴趣我们可以作为我们业余的爱好,在业余时间发挥兴趣爱好,使自己在另外方面得到自我肯定。

4.回头想想,我们是否常为过去发生的事而后悔,让那些已过去的,已做过的事使现在更难受?我该何时开始这么做?下个礼拜……明天……还是今天?

4.行动起来,不要因为兴趣而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兴趣不是我们影响工作质量的因素。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那些年的无知


1.我个人认为找工作还是要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然而很多人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之下,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当然这也与个人能力有关。但是不管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都要认真对待。认真的去做。积极面对。因为求职的路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不会按照个人意愿而改变。所以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只要兢兢业业安心去做,那也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2.还有就是每个人的兴趣很多。难道都会成为自己的职业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这个话题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也是否定的,工作和兴趣的关系并不大。如果你的工作和你的兴趣偏离了,只要你觉得有价值就要去坚持。只有坚持才有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对于频繁换工作的人来说,技术和资源积累不够,所以很难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是不利的。只有持之以恒,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才可能慢慢成为行业精英。

3.所以说,如果有幸遇到一份自己喜欢的职业,那样工作起来不会感到累和有压力。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努力,提升个人能力,认真负责,长久坚持下去,会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职业也就成为了专业。一份感兴趣的工作,会决定你的态度,态度决定工作质量的高低。那也就决定着生活质量。

所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将是自己一生的幸福。




8记录生活品味人生8


肯·布兰查德把“不同情境,不同管理”的方法论,叫做:情境管理(Situational Leadership)。他认为,同一个员工,面对同一项任务,因为意愿(Desire)的高低不同,和能力(Ability)的强弱不同,就有四种情境:

D1,热心的生手。刚接手一项新任务的员工,通常意愿高,很想干,但是能力弱。

D2,憧憬幻灭的学习者。工作了一段时间,能力有提升,但未达到胜任的程度,员工开始迷惘甚至沮丧。这时他的工作意愿降低,能力在弱到一般的水平。

D3,能干谨慎的执行者。员工继续进步,有较好的工作能力了,但信心还不稳定。这时,员工的意愿不定,能力中等到强。

D4,独立自主的完成者。员工终于完全胜任工作了,很兴奋,这时,他们的意愿最高,能力最强。

Ken说,员工的情境,通常是从D1到D4的不断发展的。情境管理,就是第一,识别员工所处的情境,第二,运用这个情境的管理方法。

运用:不同情境 - 不同管理方法

知道员工处于哪个情境非常重要。他是钉子,你用锤子;他是螺丝,你用改锥。Ken说,箱子里有四把管理工具:S1指令,S2教练,S3支持,S4授权,可以分别在D1、D2、D3和D4阶段使用。

对于D1,热心的生手,应该用S1,指令。

管理者应肯定员工的热情,但在工作上,尽量给出明确的目标,和做好工作的标准,说明工作范围、权限和责任,期待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并让他明确,只有你能做出决定。一句话:我决定。

对于D2,憧憬幻灭的学习者,也就是韩梅梅处于的状态,应该用S2,教练。

管理者应经常给员工反馈,允许犯错,进步表扬,失败一起分析原因,鼓励员工多思考,自主地提出方案,允许参与讨论和决策流程,但依然由管理者做决策。一句话:我们讨论,我决定。

对于D3,能干谨慎的执行者,应该用S3,支持。

员工已具备很强的能力了,管理者要尽量成为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帮助其建立信心,认可其高超能力,和员工一起讨论问题,鼓励他做最终的决定,训练他对决定的结果负责。一句话:我们讨论,你决定。

对于D4,独立自主的完成者,也就是李雷处于的状态,应该用S4,授权。

这个阶段,员工的能力和意愿都不是问题了,李雷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很多问题,其实都来自于管理者自己的失落。这时,管理者要懂得给员工自主权、信赖,和由衷的感谢。在对结果负责的前提下,充分授权。一句话:你决定。

再回到开始的案例,这位管理者的问题是:用同一种方法,S3支持,管理韩梅梅的D2情境,和李雷的D4情境。Ken调查过,70%以上的领导者都只会用一种的管理方法,用过三种管理方法的人数不足1%。




十八线学霸日常


刚看到有人分享刘慈欣的经历,和这个题目倒是有点儿匹配

1. 一份稳定的工作

2. 在工作和工作之余努力写作

《三体》、《流浪地球》等书火了之后,刘慈欣就把兴趣也当做了工作

无独有偶,著名历史书作家二月河和《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也是如此。

在选择工作的初期,我们往往身不由己,由于家庭的关系,父母的决定,自己的专业,我们无法依据兴趣来找工作。

像梁静茹这样因为喜欢唱歌就成为一名歌手的人,并不多见。即便如此,你发现,她也需要以一名歌手的名义出席各类活动,以及进行各类采访工作,这并不是都在唱歌。

工作与兴趣分开是在职场初期,我们需要完成一些自己不想完成的事情,才可以追求更大的自由,先自律后自由。

刘玉玲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她在工作中就是努力赚一笔“Fuck you money ”这样就可以在你的工作失去乐趣的时候,潇洒的回一句“我可去你的吧”

工作和兴趣分开,就像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一样自然,我想说“去享受你的工作吧,就好像你在做你最热爱的事情一样”!



Coco英


很多人兴趣决定工作质量,但我觉得工作应与兴趣分开,大家觉得呢?异天视频为你独家揭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650004149139eba40b\

异天新视角


没必要分开的。兴趣是工作的话我们会投入更多的心力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192453a89ea45f39f3e1b38abcadec6\

西西


也不要刻意去分开,工作固然重要如果能有兴趣去工作那可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人就是机械式的工作,迟早会产生厌倦的情绪,就是越做越累最终跳槽换工作。如果能让他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兴趣,那他会越做越好并自觉的去研究怎样做会更好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会觉的累。



寨主的传说


兴趣要是能成为工作那最好,工作也有热情。要是不行的话,还是应该对工作有一定的责任心,毕竟工作做不好,收入就会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这份工作既没有什么能让你感兴趣的,有没有什么好发展的话,倒不如找个机会去换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王者归来2


最好是将兴趣变为工作,实在不行,就给别人讲一千次“这工作就是我的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