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写春雨的诗词当中,以意境夺先的是哪首?《春夜喜雨》及自写除外?

久住青山Lee


雨是自然界很平常的现象,但它却成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不同的诗人写出来的雨也是不一样的:我喜欢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民生的关怀之情;也喜欢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喜欢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哀怨清愁;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雨打声》,因为他表达的是不惧风雨、不畏坎坷、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的精神气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叙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穿林打叶声’,渲染了当时的雨骤疯狂。驴友们都雨中狼狈不堪,急忙躲雨,而诗人却泰然处之、冒雨‘叙行’,这种不惧风雨,不畏坎坷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体现了诗人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豪迈情怀。苏轼这样的情怀是和那些悲天悯人、消极颓废的人不可同日而语的。

下阙着眼于雨后的情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诗人眼中,风也好,雨也好,晴也好,阴也好,都是无所谓的。总观这首《定风波》,充分表达了苏轼‘人生所遇无不可,生死祸福久不择’洒脱无畏、超凡脱俗的进取精神。

人生之路不光是笔直的平坦大道,还有沼泽泥潭,如果有谁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那可真是‘善莫大焉’了!



yangyucheng这就是我


《春雨的笔调谁更美》

写春雨的诗,能与孟浩然《春晓》杜子美《春夜喜雨》的名篇比美的,应当数李商隐的《春雨》了。不过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是五言句,是正面写。而李商隐的《春雨》,则是七言,从反面写。下面对比一下一一

《春晓》一一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風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一一杜甫

好雨知時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土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一一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祫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白袷衣,作夹衣解。白门,指江苏南京。意多违,许多事与自己愿望相违背。珠箔,即珠帘之意。畹,太阳落山样。玉珰,玉做的耳饰。缄札,密封过的书信。

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图,杜甫的《春夜喜雨》是纯景物的素描,那李商隐的《春雨》就是一首情诗了。它抒发的是作者因一夜春雨引起的感想和情素。全诗表达了眼下的窘境,从而引发对情人的追怀。由于情人远去,只能梦里依稀相见的惆怅,要想与她相见却又音信难通,显现出自己孤单漂泊的悲凉。而这万般情思结合飘洒迷濛的春雨,不是更显得悱恻缠绵吗?而后满是华灯珠帘的街巷与黯然离去的情景,设色与孟浩然《春晓》,杜子美的《春夜喜雨》的意景。就都可以入画了!




李老根2017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三月末的雨,已经没有了初春的柔情,就像是美人迟暮,没有了少女心,无情的狂风刮着骤雨横向屋内,含着眼泪问花,如意郎君何时归来,花无语回答,只见得雨打花落,春已去。

欧阳修的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迟暮的美人在深宅大院里,生活很优越,但是精神孤单,郎君留恋章台那种地方不归家,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韶华已逝。


沁香对月


古人写春雨的诗极多,有意境的名句也不少,比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宋代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朝杜枚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比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些描写春雨的诗,以景抒情,情景相融,读来就好像一幅清新的水墨画缓缓在眼前展开,美不胜收。

但个人认为最具意境的一首,是唐代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诗中描写的画面极美:

居所远离喧喧嚣的闹市,门前的庭院开阔敞亮;四周没有村庄遮挡,景色一望无边

远处澄碧的江水与江岸齐平,似乎要将江岸淹没;岸上树木葱郁幽静,其间开满美丽的鲜花。

蒙蒙细雨中,鱼儿竞相浮出水面;微风中,燕子斜身轻快的穿梭。

城里千户万户,熙熙攘攘;而这里却只有两三农家,优然自得的独享着自然美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成都西浣花溪畔。在经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杜甫终于有安定的居所,身心得到休憩,心情愉悦,这时候面对着绮丽的春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咏景小诗。

作者由门前的庭院开始写起,由近及远,再由小及大,就像拿着一个长镜头,从门前慢慢拉到远处的江岸,将岸上的树木繁花和江中的鱼儿、空中的燕子一一定格,最后再将镜头放大,将眼底所见的画面框选成一幅生动活泼的春景图。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遣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闲适欢欣的心情和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用语简单质朴,却“自有天然之巧而不雕琢”,能将春天的景致刻画得极其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将雨中鱼儿和风中燕子的形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一个“出”字,一个“斜”字,境界全出。叶梦得曾夸此句“殆无一字虚设”,而王国维则认为此句的意境不输作者的《后出塞五首》之二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此诗曲调明快,景色意境优美,让人沉醉和向往。


俞木榆


不止于春雨,

最爱是雨巷,

最爱戴望舒。

雨可以是寂寥的,

可以是忧愁的,

可以是彷徨的。

可我们总会期待,

那丁香一样的色彩,

和丁香一样的感动。

雨巷

[ 现代 ]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Rutian2018


唐诗多有写春雨

李杜杜牧白居易

及至宋朝苏东坡

常写诗词寒食雨

在此我要提一位

诗篇丰富数陆游

春雨一首写七律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遥想当年临安成

南宋御街多繁荣

陆游此时临其境

杏花春雨赏不成

因为诗人心报国

忧愤家国待出征

告己勿贪此美景

自我安慰思乡情


古砚古墨斋主


好长一段时间不曾回答了,因前面问答题是专门专攻,吸人眼球,相互尊重,畅所欲言,不受牵绊,当前笼统要求,不知可选?今天一早打开头条,亮如眼睑的是《春夜喜雨》这么个诗词,不回答那其不是情犹未尽吗?这还用说吗

正如标题那样

唐: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管城








温暖人间16


宋代史达祖的《绮罗香·咏春雨》也是写春雨的作品。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

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名作,咏物即为咏怀,咏春雨,只因词人自降生以来曾多少次见过春雨,感受过春雨,心有所悟,则将雨声化为诗声。作者多角度穷形摄魄地刻绘春雨。先写近处雨景,除“尽日冥迷”两句正面着墨外,其余多借花、柳、蝶、燕,侧面显示。妨碍“佳约”,则从影响游春方面说。下片为远处雨景。春潮、远山、断岸、一处一景,无不是春雨风光。收拍剪取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暗含雨字,巧妙点题,咏雨隐寓惜春情,“惜花”、“困柳”、“催春”、“落红”云云,均将情思融入描写之中,不露痕迹,下字精美。“和泪谢娘眉妩”,以眉黛与泪合写雨中远山,美妙入神。无一字不切“雨”字,却全文不见“雨”字,结尾始出“雨”字,而又不露字面。绮合绣联,巧夺天工。



秋叶凌风25361


古人写春雨的诗多如牛毛,在此选一首妇孺皆知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将“春雨”巧妙地融入诗中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自然景象是非常迷人的,人间处处皆是美好,不仅有醉人的花香,有缠绵的雨丝,还有北归的春燕……当人们在春梦中乍醒,尚在睡眼朦胧时,只听得耳畔传来一阵阵的鸟啼声,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孟浩然用一首《春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画卷: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意绵绵是睡觉的好季节,不知不觉地天就亮了;酣睡中猛然醒过来,四周到处是鸟儿的啼鸣。

回想夜里睡得迷迷胡胡时,似乎就伴有丝丝的风声雨声,不知那些花儿又被吹落了多少呢?

《春晓》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地优美别致。此诗并没有采用直接叙写春景的手法,而是通过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与联想,去捕捉春天特有的气息,以此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怜惜。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春夜梦沉,天色已大亮尚不觉醒。当醒来时,只听得屋外处处是鸟儿的欢鸣声,诗人立即抓住此瞬,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描绘充满了活力的春晓景象,而读者由此可知,正是这些鸟儿的鸣叫把春困中的诗人唤醒,可以联想到此时窗外早已是春光明媚一片,在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由衷的热爱与赞美。

趁着这美好的春晓景象,诗人随即转入了由第三、四句所引发出来自己的联想:哦,想起来了,昨夜我在睡意朦胧中好像曾听到过沙沙的风雨声,此刻庭院里盛开的那些花儿究竟被吹落了多少呢?

回看诗的前两句,昨夜里这一阵风雨并非暴风骤雨,而是春天里的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到了香甜的梦乡,又把春晓清洗得更加清澈明亮,这明显是可爱的柔风细雨。然而它终归也会摇落那些春花,带走那些春光,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又深含了诗人对春光渐去的淡淡忧伤与惋惜之情。

这首惜春诗,诗人紧紧抓住春晓的一刹,将人、鸟、风、雨以及花巧妙地粘连在一起,描绘了大自然的精髓与生活的情趣,抒发了自己对醉人春光与勃勃春意的酷爱与不舍,言简意浓,景美情切,使人读来感觉深沉香醇,韵味无穷,真是唐诗五言绝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流传千古至今,永久光彩照人。


老武小侃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走在京城的街道,天空下着如乳汁般细密而滋润的小雨。远远的看去路边有轻轻的草色,走进了去却发现都才刚刚发芽,稀疏零星,暂时还不成气候。这才是春天最好的时候啊,万物生长,生机暗发。比起烟柳成荫,绿色布满全京城的暮春好多了。

前两句将早春最美的两种东西和在一起,春雨滋润,青草萌芽,凸显出了无限的生机。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了春雨的滋润,细嫩的草芽饱含着水分。小草虽然细微,却是春的使者,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有什么比这还让人欣喜的呢。

这首诗是韩愈在56岁高龄的时候写的,身在暮年,是什么让他如此欣喜呢,肯定不止有春雨。前不久,镇州藩镇叛乱,韩愈做为兵部侍郎受命前去宣抚,经过一番游说,叛乱竟被平息,唐穆宗大悦,特将其调任至吏部侍郎。此时正值春风得意,就邀请时任水部员外的好朋友张籍一同春游,张籍因年高体弱推托,他就写了上面这首诗去诱劝张籍。

不知最后这春游是否成行,但我们知道了那年斜斜密密的细雨和似有似无的嫩草,在京城呈现出最美的早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