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太子朱标为救老师宋濂而跳河,他身边的侍卫们也赶紧下去救,为何侍卫却被朱元璋处死?

不吃甜豆腐脑怪


先说说太子朱标为何会跳河?

话说当年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连太子老师,大文豪宋濂也被牵连其中。说来宋濂也是命苦,当时他已经告老还乡数年,但其长孙宋慎被牵连进了胡惟庸案,家族因此蒙难。宋慎与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而宋濂本来也是要被连坐的,但好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求情,家族得以饶下死罪,最终被流放茂州。

而太子朱标就是因为想给老师求情而跳河,因为当时朱标求情,朱元璋根本就不搭理他,朱标只能效仿效仿赵德昭以死明志,跳了金水河。好在侍卫们救的及时,朱标捡回一条命,但事后朱元璋却将这些侍卫处死。

关于此事,其实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

第一、惩罚侍卫们失职之罪。

从事情的发展来看,朱标的行为是有点不顾个人安危的,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为了救人而跳入水中倒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可是当时的朱标已经位居太子,他身上担负的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这种以身冒险的事情他还是不能去做的。

朱元璋当时安排了这么多优秀的侍卫在太子身边,目的就是保护他,可是这些侍卫没有一人拦住太子跳水,而且太子从水里出来以后就患上了忧郁之病,朝中很多的太医都没有任何解决办法,眼看着太子的活力一点点丧失,朱元璋就将愤怒转移到了侍卫身上,并以保护不周的罪名将他们全部处死。

第二、并没有将侍卫全部杀害。

这种说法看起来更加人性化一些,在这种说法之中,朱元璋并没有不由分说的将所有侍卫全部杀死,而是根据侍卫的具体反应给予了不同的奖罚制度。根据朱元璋本人的调查,当时的这些侍卫之中,有一部分人在太子落水以后马上就跳入水中开始营救,可另一部分人却是脱了鞋袜以后才下的水。这样的细节虽然不那么起眼,但是却能看出侍卫们对太子的重视程度。

这样的“报告”呈交给朱元璋以后,朱元璋马上采取了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是针对那些没有脱衣服就跳入水中的侍卫,他们不但没有因此事收到惩罚,反而被朱元璋赐予了爵位。

第二种是针对那些脱了鞋袜再跳水的侍卫,朱元璋认为这些人根本没有尽到侍卫的职责,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能第一事件保护主子,所以就给他们都定了死罪。

第三、本次事件纯属捏造,目的就是为了确立朱标“宽仁”的形象。

集权政治的传承又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现任君主在世之时不能给未来的接班人奠定稳定基础,那么对于国家来说是很不利的。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想要持续发展根本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国家的稳定也需要人才来支撑。朱元璋在继位以后就不断的给太子“拉人脉”,而这种拉人脉的方法也是非常巧妙的,他会在国家中故意“处罚”一位大臣,然后由太子出面求情化解,这样大臣就会对太子有感激之心,未来也会忠心辅佐太子。

这样的“剧本”并不是只此一家,当年的唐太宗也和太子演过这样的“剧本”。

根据史料记载,本次太子劝谏(替宋濂求情)是跟随其母马皇后一块去的,这位皇后在朱元璋的心中极具分量,她提出的要求朱元璋几乎没有不满足的,朱标也正是借助母亲的面子,才将自己老师找了一条生路。

这样的做法本质上也是让太子收买人心,“宽仁”的形象一旦确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大臣愿意归附,毕竟和太子相比,朱元璋还是有点太“残暴”了。

综上所述,本次的事件看似是一次意外事件,可它的背后却蕴藏着众多的利益关系,不过这件事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它只不过是一种抹黑朱元璋的手段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