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社会发展,以后农村殡葬行业会有什么改变吗?

易传楷


2018年开始,国家对于丧葬,又将进一步深化改革。 1、 进一步推进火葬 虽然大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火葬,还是还有一些地方仍旧沿袭着土葬的旧习,以后随意土葬将被从严整顿。

2、治理农村的丧葬乱象

以后散葬乱埋是不允许的。很多农村人有白事,都在自家地里立坟冢,没规律也很乱,以后国家将会对此进行重点的治理,这样一是让以后农村的安葬更加集中和规范,二是节约土地。

3、 改变农村的丧葬风俗

以后倡导文明节俭、厚养薄葬。农村厚葬薄养不鲜见,生前不好好待养,死后反而花大钱把葬礼办的极其隆重,有句老话说“生前不孝死了乱叫”就是这个现象。这类乱象国家未来会大力整治。

4、 未来“生态安葬”将会流行

如今随着人口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减少未来“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的出现,节地环保,就必须用生态殡葬作为一种回归自然,节约资源的新型殡葬模式,推进殡葬改革。

"生态殡葬"也叫"绿色殡葬",是一种以树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将亲人骨灰和着鲜花瓣与泥土葬于树根四周、草坪之中,具体还可以分为树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骨灰撒入海里)等形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殡葬观念的更新,"绿色殡葬"时下成为引领殡葬发展趋势的新风尚。





陕西老夏


个人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殡葬有以下几点改变,一是以村为单位,建立公墓,国家对土地管控越来越紧,而目前农村土葬占用大量山地,影响美观,我记得我小时候后山可以捡菌子,经济林很多,现在过了15年再去山上,荒草丛生,林木基本都死了,满山都是坟墓,没有可利用的空地,要是不统一建公墓,再过十来年,估计也没有位置入土为安了。二是程序从简,现在部分农村办丧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有的甚至办一个月。三是火葬有可能被更环保的方式取代。


KM让心灵去旅行


全国农村的情况不知如何,仅江西的农村,都已实行了火葬,这是沿袭几千年土葬改火葬的根本情变化。

以前在农村,谈到火葬,那些老人听了以后,浑身打寒战,两脚抖个不停,想想自已百年之后,还得丢进火海,化成一片灰骨,装在一个火柴合子样的箱子里,人生的归宿难道就这样残酷吗?未实行火葬前,凡满六十岁的老人,都会千方百计去找好木头,做个像样的棺材,放到自己家里楼上,这就是为自己将来到另一个世界定做的安身之物。

实行火葬制度开刚开始,也确实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推进,首先,管你死没死,你家的那个棺材交出来,政府补贴两千元,这就清除了老人的归宿之物。随后就是划定一块土地,做公墓,火葬实行免费。

现在农村也习惯了,你想土葬,没那么容易,既使你土葬了,也得从土里挖出来再去火葬,谁家会愿意看到刚入土为安的老人再扔进火炉中去。现在农村人死了之后,也无须动员,都会自觉地把死人运到火葬场。


知秋144466680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以后农村殡葬也会改革进步。

原先,农村有人去世了,都请十几个吹鼓手,大摆宴席,用大棺材,还有扎彩等等。一场丧事下来,家主得花不少钱。其实,遇到家里有人去世,已经够倒霉的,再花那么多的钱实在不应该。但别人家都这么花钱,轮到自家了,不花钱怕别人嘲笑。

现在好了,政府提倡丧事简办。不准请吹鼓手,不准用大棺材,吃四菜一汤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总之,要求大家办丧事要节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后农村的殡葬会越来越节约,越来越符合民意,政策也越来越好。




农民草上飞


如何改变,决定权在政府。几千年的风俗就是人死为大,入土为安。农村人有土葬的风俗,火葬平坟农民很难接受。

人死了,邀请亲戚朋友举行个仪式,请班鼓乐,吹吹打打,送入墓地,入土为安。以后又三七丶五七丶周年祭奠。有钱人待客摆宴席,请班大戏,风光无限。这些风俗短时间内还很难消除。

现在政府提倡厚养薄葬,生前多多孝顺,比人死了哭的再痛,棺木再好,死者也不知道了。还就真有一些人,老人活着不养活,人死了不惜花钱,大讲排场。哭的死去活来,专给人看。这种人少不了乡邻倒他的脊梁骨。

老话说:活着端碗水,胜似死后跪断腿。活着端碗饭,胜似死后瞎叫唤。南北跑着去烧香,不如回家孝爹娘。

人要有感恩之心,儿走千里母担忧,母走千里儿不愁。一个母亲能养活几个儿女,几个儿女养不了一个母亲。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我们永远都报答不完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活着要尽孝,父母走后也不忘,逢年过节要祭奠,这是做人子的根本。



文长法wcf


从社会发展走过的路和一定程度的前瞻来看,农村殡葬行业肯定会改变。有一句话说,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

从大的方面讲,火葬是趋势,迟早要实行。

其实,早在2009年,民政部就发布《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推行火葬。2018年12月,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城乡统筹,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补齐殡葬公共服务短板。云南江西等地规定党员干部墓地不超过一平方,遗体免费火化。

有很多地方早几年就开始实行了,我们周边就有几个县是这样的,农民去世了拉到火化场火化,然后家属再弄个石板做的小型棺材把骨灰埋葬。以后,估计这个也得改,就是骨灰也不能再用棺材装埋了留坟头,现在国家开始引导提倡生态葬,就是把骨灰直接撒放到树下,也不用什么装。有条件的就向城市人学习,撒大海里了。这样来说,卖棺材和骨灰盒的,要提早准备做出改变了。

小的方面,实行厚养薄葬、白事简办。

厚养薄葬

的理念也逐渐在农村发展,这次疫情期间更是得到充分体现。这次疫情期间,有一些人家老人去世,家属就是简单的找几个人把老人掩埋,也“不办事儿”,就是不大操大办。村里人也没觉得这样不好,也没评论说这些就不孝顺。只要政策到了,大家都会理解并遵照执行。

白事简办估计也是今后的一个趋势。我们这里有些村规定白事不准请响器(响器就是指以前办事时敲锣打鼓吹拉弹唱的那些人),不准糊纸扎。这两个行业,其实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受到冲击了,后来有所抬头,近几年又萧条了。

禁止放鞭炮。今年春节前,政府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果然春节期间安静下来,没听到鞭炮响。到现在也没开禁,办事的也不放,人们也没觉得缺了什么。习惯成自然,慢慢就适应了,这个行业估计也要偃旗息鼓了。

解散埋葬队。这个行业不知道是啥时候兴起的。以前,谁家有白事,都是全村人去帮忙,几十个人抬着棺材去坟地,后来不抬了,换成车拉。又后来听说,有了专门的埋葬队伍,连人带车、埋葬工具,都有,多少钱承包。随着火化、生态葬的推进,这部分人也要失业了。

卖估衣的估计能保留,因为死人也得穿衣服这一点不好随意改变。


乡吧一佬


你好,我是巴楚农夫,很高兴回复你的问题!

改变如下:

1.祭奠形式多样化,传统需要吹吹打打,并设有固定小调,但是现在也开始引进城市的祭拜鞠躬的形式,而且还可以请现代化乐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吹锣打鼓,大师做法,肯定会取缔,逐渐演变成设灵堂祭拜!

2.墓地建设的改变,传统目的需要砌很高的坟墓,未来考虑到土地的重要性,可能会缩小坟墓用地!


巴楚农服


2019年,农村拉开了殡葬改革的序幕,这是本着农村“移风易俗、节俭办事、建设文明农村”原则框架下的一次重大改革,具体细节涉及方面较多,导致很多农民对殡葬改革的概念模糊,甚至有人认为,殡葬改革其实就是一种商业手段,这种说法还是对殡葬改革概念比较模糊的。

今年,笔者所在地的殡葬改革率先开展,并在5月1起全面实施,实施细节主要涉及“五禁一减”,具体是指什么?自殡葬改革实施以来,究竟起了哪些变化?对农民有何意义?

殡葬改革“五禁一减”的具体内容:

(一)禁止土葬,全面实行火化制度。

禁止土葬制度,在笔者所在地已实施多年,至今没有一例土葬的报道。火化的费用,除车辆运输费用外,进入火葬场后,死者一方无需承担火化费用,但需先到村、户籍管理处开具死亡证明。这点与很多人所说的火葬是商业化操作的概念大不相同。

(二)禁止“二次用棺”

在笔者所在的农村,虽然说火化制度实施多年,但二次用棺现象十分严重,自2019年5月1日起,全面禁止“二次用棺”,即火化后骨灰再放棺木内土葬的行为,是此次改革的重点。

(三)禁止修建豪华墓、“活人墓”

5月1日后,禁止修建、翻建、改建豪华墓,包括已经下葬了的墓地,并规定在主要道路两旁和人群密集的场所,已经修缮好的豪华墓地须用围墙遮掩;“活人墓”更是在禁止之列。

(四)禁止散埋乱葬

骨灰不得散埋乱葬,须统一进公墓或骨灰堂。在笔者所在地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公益性统一公墓或骨灰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先由村委申请,公墓建好后村民暂时无偿使用。

(五)禁止在葬礼举行中出现迷信活动

不准在葬礼过程中有迷信活动的现象,比如道士诵经、风水先生“看地”等。也就是说取消用道士这一主要环节,正常的葬礼活动不在禁止之列。

减少葬礼程序,节省殡葬费用支出

葬礼规定礼仪乐队只能邀请一组参加,取消唢呐、等不必要的程序,以及人去世后骨灰在家不得超过5天,至于酒席的桌数也有规定,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农民节省葬礼开支。

“农村“白事班子”面临无事干

由于葬礼程序大幅减省,相关农村从事殡葬礼仪行业的“白事班子”的工作将大幅减少,这个群体主要是指司仪主持、礼仪乐队、唢呐演奏、哭丧女、道士、墓碑制作等相关人员,因此这类人员要早作准备,以谋转型。

殡葬改革对农民有何意义?当地农民怎么看?

殡葬改革对农民最大的好处,是改革后由于去掉很多繁杂的葬礼程序,既省去了不少麻烦,也节省了不少费用,一般一场葬礼买棺木、请道士、乐队等,总费用在笔者当大概3-5万元之间,改革后大约可省去一半开支,这对农民来说是笔不少的资金,因此农民直接成为了殡葬改革的受益者。殡葬改革实际上是一个标准,大家都一样执行,也较好地制了农村攀比歪风。

很多农村老人对殡葬改革表示不理解,原因是千年的习俗突然改变,让很多老人不能适应,加之老人传统思想观念浓厚的原因,“棺木情结”特别浓重,因此,殡葬改革也对老人有特别的规定,那就是在改革方案出来之前,老人已经备好棺木的去世后仍可釆用棺木,没有棺木的不允许再买或再用。

与老人不同的是,农村年轻人表示支持,原因除了年轻人能够与时俱进外,其他也不用过多赘述。因为,年轻一代原本就是农村全面发展的主力军,





果瞳妈妈


殡葬服务牵涉千家万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死亡人口逐年攀升,殡葬行业飞速发展,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0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6 万人,以下是殡葬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殡葬服务牵涉千家万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死亡人口逐年攀升,殡葬行业飞速发展,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0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6 万人,以下是殡葬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殡葬行业由殡仪服务、遗体处理、墓地服务、其他产品销售及服务四大部分组成。殡葬服务行业分析指出,其中殡仪服务业务私营企业参与程度不高,且赚钱效应较弱。遗体处理业务目前主要由政府机构控制的火葬厂或殡仪馆提供服务,且价格受到严格管制。

  根据殡葬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数据,2011-2017年,我国死亡率有所波动,但是从死亡人数来看,除2015年略有下降以外,我国死亡人数保持着不断上升的态势,2017年已经达到993万人,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未来我国每年死亡人口数量还会保持小幅增长。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殡葬服务机构4132个, 其中殡仪馆1760个, 殡葬管理机构952个,民政部门管理的公墓1420个。殡葬服务机构职工8.1万人,其中殡仪馆职工4.7万人。火化炉6361台,火化遗体482.0万具,火化率48.9%,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

  不同省份火化率差异非常显著,辽宁、浙江、山东是中国火化率最高的三大省份,殡葬业龙头福寿园(01448.HK) 在这些区域均已开展业务。福成股份并购基金继收购宜兴龙墅和钱江陵园之后,逐步打开江浙沪市场。殡葬业服务 于周边群众,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殡葬习俗有关,区位选择尤其重要。墓园在同等条件下因土地获取方式不同, 进入盈利阶段的时间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外延扩张中选址问题尤为重要。

  2019年1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殡葬服务行业发展前景提到2020年,遗体火化率逐年提高,骨灰格位存放、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到50%以上。

  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墓地购买(租赁)消费情况和殡仪服务消费支出的差异,测算,2020年我国平均殡葬费用(包含墓地)每具遗体约为20000元,按照死亡人数993万人计算,2020年我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

  未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我国每年死亡人数也将呈现小幅增长的态势,这为殡葬行业带来了更大的需求;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人均殡葬支出也将不断提高,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考虑医疗卫生条提升下,按每年死亡人数1000万计算,假设年均消费支出增长8%,2019年人均殡葬价格约为2000万,及至2024年人均殡葬价格将提升至31700元,则我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170亿元。

  未来,我国殡葬服务行业未来会继续按照政府要求和政策,突出公墓公益属性,将会分别从增加土地供给、突出公益属性、强化价格监管、规范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所以殡葬服务一条龙服务发展在公墓方面将会更加重视公益属性,对公益型公墓、骨灰堂实行政府定价,以上便是殡葬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所有内容了。





小鱼头哟


1.禁止土葬,全面实行火化制度

禁止土葬制度,在我所在地已实施多年,但是还有土葬的存在,

2.禁止“二次用棺”

在我所在的农村,虽然说火化制度实施多年,但二次用棺现象十分严重,自2019年5月1日起,全面禁止“二次用棺”,即火化后骨灰再放棺木内土葬的行为,是此次改革的重点。但是在农村,这种现象很多,

3.禁止修建豪华墓、

禁止修建、翻建、改建豪华墓,包括已经下葬了的墓地在我这里的墓地没人管,都用砖修了很大的一片地方,

4.禁止散埋乱葬

骨灰不得散埋乱葬,须统一进公墓或骨灰堂。在笔者所在地每个行政村都建有公益性统一公墓或骨灰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先由村委申请,公墓建好后村民暂时无偿使用。

5.禁止在葬礼举行中出现迷信活动

不准在葬礼过程中有迷信活动的现象,比如道士诵经、风水先生“看地”等。也就是说取消用道士这一主要环节,正常的葬礼活动不在禁止之列。

减少葬礼程序,节省殡葬费用支出

葬礼规定礼仪乐队只能邀请一组参加,取消唢呐、等不必要的程序,以及人去世后骨灰在家不得超过5天,至于酒席的桌数也有规定,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农民节省葬礼开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