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搬得動氧氣瓶,拿得穩針頭,抱得動病人……劉西焱和潘永建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兩名90後男護士,如今,他們奔走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3號樓8層危重症病區裡,並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武漢早日恢復昔日的光芒。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劉西焱 1994年出生

重症醫學科 護師

患者表示疫情後到四川看看救她的醫護人員


劉西焱是獨生子女,父母之前並不知道他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的事情,1月28日下午接到要去武漢的電話時,母親知道後就哭了,父親則比較鎮定和支持。經過父子倆一晚上的勸說,母親接受了這個事實,並叮囑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兒行千里母擔憂。到了武漢之後,上班前、下班後,劉西焱都會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因為實行輪班制,劉西焱下班時間並不固定,“晚上只要在凌晨一點之前,基本上我打電話過去,他們都在。”劉西焱的房間也被母親收拾得乾乾淨淨的,以便於他無論什麼時候回家都可以放心安睡。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雖然工作辛苦,但也常有令人動容的事情發生。病區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因為沒有家人陪伴,除了維持身體機能運轉,還需要特別關心他們的心理問題。有一位50多歲的阿姨,精神極度緊張,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安撫之下,阿姨漸漸克服了恐懼,病情好轉之後,還會幫著照顧隔壁床90歲高齡的婆婆,由於婆婆行動不便,阿姨還會幫她按呼叫鈴,充當翻譯,告訴醫護人員婆婆需要什麼。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阿姨告訴劉西焱,他們就是她的恩人,等她病好了,疫情結束了,要帶著家人到四川旅遊,看看救了她的醫護人員長得什麼樣。

劉西焱說,長這麼大,還沒有和父母出去長途旅行過。等這次平安回家之後,一定要帶上父母來一趟家庭旅行,好好陪伴一下父母。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潘永建 1992年出生

重症醫學科 護師

患者表示疫情過後 再到瀘州故地重遊


男護士並不多見,幾年前,潘永建從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專業畢業時,班上26個人,只有兩位男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潘永建第一時間請戰報名馳援武漢,終於在醫院選派第二批援助醫療隊時入選了,他很高興。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大家剛進倉工作的時候,都不是特別適應,穿上防護服之後採血、輸液、採集咽拭子等操作都變得比平常困難許多、危險性也更高。工作不一會兒裡面的貼身衣物全溼了,再經走廊的冷風一吹,特別難受。”潘永建說。不過,經過初期的磨合之後,如今潘永建已經習慣了穿上防護服操作,“感覺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好”。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工作半個月,潘永建從一開始對患者不熟悉到現在能熟練地叫出每位患者的名字,清楚瞭解他們的病情。患者親切地叫他小潘老師,還知道他是從四川瀘州來的。他們還時常問潘永建吃飯了沒,並熱心地向他推薦武漢的好吃的,比如熱乾麵、周黑鴨等。

閒下來的時候,潘永建會和患者聊聊家常,談談家鄉瀘州。其中一位患者告訴他,自己曾經到過瀘州,但是比較匆忙,等康復了一定要再到瀘州好好看看。

「西南醫大附院“90後”男護」呈遞給武漢人民的一張四川名片

雖然畢業後就一直在重症醫學科工作,見慣了生離死別,但病區患者在遠離家屬陪伴時,表現出的堅強,還是讓潘永建感覺生命的可貴,他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早點讓武漢恢復昔日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