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我是黨員,我站第一班崗!”

“我年輕,夜班我值!”

“我報上名了,啥時候輪到我值勤?”

“我沒事了來幫忙?行不?”

“我也有空”“還有我”

……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爭先恐後、不約而同,這是武安大同鎮北馮昌村黨員、村民在微信群裡報名參加疫情防控的火熱場面。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大同鎮北馮昌村自發組建了一支由108名黨員、村民志願者組成的防疫團隊,他們上至70多歲老黨員,下至小學生,分工協作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北馮昌村約有1800口人,由於外出打工者相對較多,經過鎮村幹部認真詳細地排查統計,從湖北地區返回和途經湖北返回的本村務工人員共有38名。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疫情防控任務刻不容緩,從卡口設崗值班到村內入戶摸排,再到每天的防疫消毒,各項人員信息的上報,重點人員的管控隔離,都成了支村“兩委”面臨的“大考”。這時候,村民們在群裡自發報名組成了防疫志願“百人團”。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從此,這個志願者團隊變成了宣傳的衝鋒隊、卡口的守護員、信息的統計員和志願保障力量……

志願者們成立了網上志願者團隊,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兩委”幹部帶頭,通過網絡和微信群等渠道,蒐集各種信息,宣傳正能量,首先穩定群眾的不安情緒和恐慌心理。同時,他們還成立了街道宣傳隊,在確保自身防護的同時,分組到各個街道宣傳防控注意事項和國家方針政策。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減少人員的流動和接觸是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在村口的防疫監控點,我們時時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是“父子兵”,她們是“母女陣”,他們是“夫妻檔”……他們對過往人員和車輛進行消殺、檢測,阻斷不必要的人員流動,為北馮昌村豎起一道堅固的安全屏障。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防疫工作,是一項全面的工作,需要走訪瞭解、監控布點、信息蒐集,更需要信息的記錄和彙總,以及各種記錄表格的製作以及彙總上報。青年志願者們在做好其他防疫工作之餘,主動擔任起了這項工作,他們不分早晚晝夜,總是能按時高標完成。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有啥活兒需要我做,我一定盡力完成。”73歲的老黨員韓栓的帶著自己的生活費200元捐給了村上支持防疫工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無情人有情。志願者們在做好防疫一線工作的同時,主動為這次防疫工作捐款捐物,秦曉輝捐款800元,秦曉星捐款800元,韓宏浩捐款500元,韓利民捐款500元,崔對芳捐款200元、捐手套150套,高金花捐款100元……

有38名疫區返鄉人員,這個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疫情不除,我們不撤!”這是北馮昌村防疫志願“百人團”簡短而堅定的口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