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我是党员,我站第一班岗!”

“我年轻,夜班我值!”

“我报上名了,啥时候轮到我值勤?”

“我没事了来帮忙?行不?”

“我也有空”“还有我”

……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争先恐后、不约而同,这是武安大同镇北冯昌村党员、村民在微信群里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的火热场面。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大同镇北冯昌村自发组建了一支由108名党员、村民志愿者组成的防疫团队,他们上至70多岁老党员,下至小学生,分工协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北冯昌村约有1800口人,由于外出打工者相对较多,经过镇村干部认真详细地排查统计,从湖北地区返回和途经湖北返回的本村务工人员共有38名。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疫情防控任务刻不容缓,从卡口设岗值班到村内入户摸排,再到每天的防疫消毒,各项人员信息的上报,重点人员的管控隔离,都成了支村“两委”面临的“大考”。这时候,村民们在群里自发报名组成了防疫志愿“百人团”。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从此,这个志愿者团队变成了宣传的冲锋队、卡口的守护员、信息的统计员和志愿保障力量……

志愿者们成立了网上志愿者团队,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两委”干部带头,通过网络和微信群等渠道,搜集各种信息,宣传正能量,首先稳定群众的不安情绪和恐慌心理。同时,他们还成立了街道宣传队,在确保自身防护的同时,分组到各个街道宣传防控注意事项和国家方针政策。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减少人员的流动和接触是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在村口的防疫监控点,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父子兵”,她们是“母女阵”,他们是“夫妻档”……他们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杀、检测,阻断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为北冯昌村竖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防疫工作,是一项全面的工作,需要走访了解、监控布点、信息搜集,更需要信息的记录和汇总,以及各种记录表格的制作以及汇总上报。青年志愿者们在做好其他防疫工作之余,主动担任起了这项工作,他们不分早晚昼夜,总是能按时高标完成。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有啥活儿需要我做,我一定尽力完成。”73岁的老党员韩栓的带着自己的生活费200元捐给了村上支持防疫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无情人有情。志愿者们在做好防疫一线工作的同时,主动为这次防疫工作捐款捐物,秦晓辉捐款800元,秦晓星捐款800元,韩宏浩捐款500元,韩利民捐款500元,崔对芳捐款200元、捐手套150套,高金花捐款100元……

有38名疫区返乡人员,这个村的防控是咋做的?


“疫情不除,我们不撤!”这是北冯昌村防疫志愿“百人团”简短而坚定的口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