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对于父亲角色缺失的单亲家庭,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来应对这个问题?

岳祥聘


送给单亲家庭必须给孩子说的话

首先:奥巴马也来自单亲家庭。

第一:孩子,爸爸妈妈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当年因为相爱而在一起,今天因为不爱而分开,但是孩子,你跟我们不一样。你跟爸爸妈妈是有血缘关系的,你是有爸爸,有妈妈的;你永远有爱你的爸爸,有爱你的妈妈。你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别人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而你的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而已。把事实告诉他。

千万不要这样说:

很遗憾有的妈妈是这样对孩子说的:孩子,你千万不要像你爸,他不是人,我这辈子都是他害的。为什么讲这些话?我们希望孩子同情我们/理解妈妈的难处,听妈妈的话。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你知道吗?孩子听起来是不会这么理解的。爸爸妈妈分开,孩子就很消极,经常听到爸爸妈妈在讲他的名字,他认为爸爸妈妈分开,跟他有关系,是他不够好,本来自我价值不高,这样就增加焦虑,他总想成为拯救者,拯救这份关系,他不会快乐。

第二句:

你应该怎么说:孩子,有空给爸爸打个电话,他会想你的,我知道爸爸很爱你。爸爸妈妈没有学会相处,但是孩子,你不需要为爸爸妈妈没有学会相处来买单,你是可以快乐幸福的。

第三句:

孩子,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学会跟别人相处,好不好?我们跟孩子讲话就是要给孩子力量。

如果夫妻分开,孩子跟谁生活比较好呢?谁可以说对方的好话,就跟谁在一起比较好。一个焦虑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焦虑的孩子;一个有信心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有信心的孩子。

记得关注我告诉你更多的育儿知识。


卓越家风家教


父亲角色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单亲家庭中的母亲带着孩子生活,的确需要应对父亲角色缺失的问题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如果婚姻关系已经破裂,那么抚养孩子的母亲不妨接受现实,看到这种情形下特有的缺点与优点。一般观点是,孩子从父亲和母亲双方比单从父母一方得到的教育更加的全面和完善。可是如果父母感情不和谐导致家庭关系濒临破裂的边缘,那么在这种关系脆弱的家庭中,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不太健康的,反而是单亲家庭中母亲或父亲一方能给予更为积极健康的教育。

想要解决问题不妨先把解决问题的手段分析清楚。例如,孩子需要的是父亲的陪伴和教育,那么如果有可能的话,让孩子和父亲定期见面,得到来自父亲的关怀和帮助;如果不能与父亲见面的话,母亲也可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一些来自男性长辈的建议和指导;另外母亲应当注意尽量不要在扮演母亲角色的同时扮演父亲角色,这样的角色混乱只会让孩子弄不清楚应该如何与母亲相处,从而很难对母亲打开心扉,得到正确的教育。

家庭的改变对于孩子来说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母亲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去正确面对它。在单亲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因为家庭不同的模式感到不安和自卑,母亲应当引导孩子正视现状,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影响孩子。引导可以是,尽管母亲和父亲离婚了,但是两个人都还是爱护他的,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应有的支持;单亲家庭中虽然孩子只有一个家长,但是他们同样是一个正常的充满爱的家庭,不比其他有父母的家庭差。

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正反两面的,也许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相对于双亲家庭中的孩子少了父亲角色的参与,但是相对的他也能得到一个消失了吵架和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益处的。


宋少卫


对于父亲缺失的单亲家庭,作为大人可以尝试这样教育孩子来应对这个问题:

一、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表现出理解。

我的同事和她丈夫离异了,她自己带着女儿。可是这并不影响女儿和他爸爸、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女儿想他爸爸啦,我同事会打电话给老人家让他来接女儿过去。如果男方的家人想孩子了,他也主动把孩子带到他们家。

离婚,并不是孩子犯的错,所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那才是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正确做法。


二、不要在孩子面前说那些让另一方丢脸的事儿。

隔壁班有一个男孩子,他是单亲家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人离婚我们不太清楚,但是孩子奶奶总会在他面前灌输“你妈已经死了,你妈妈是坏人,你妈妈不要脸,嫌弃我们家穷。”由于奶奶的这些灌输,孩子五岁了也不能够自主说话。并且不能自己正常如厕,需要大人帮忙擦屁股。

虽然我觉得这个例子与题目是相反的,但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父亲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造成夫妻离异。而大人在孩子面前这样灌输,那也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希望孩子心理扭曲,所以即便是离婚了,也不应在孩子面前说那些让另一方丢脸的事儿。毕竟孩子是男方和女方共同孕育出来的,虽然有一方会体验到离婚的巨大伤害,可是如果大人在孩子面前这样说会引诱孩子寻求报复。


暖心秋妈


我觉得事物好坏都是一分为二的,单亲家庭教育孩子也有完整家庭没有的好处。单亲家庭因为以一个人为主,其教育理念始终如一,不会因父母意见不一致而引起争吵。

单亲家庭中的父亲或者母亲,会更多的体贴孩子,会尽量多陪伴孩子成长,不会因为负气而对孩子不闻不问,因为他(她)知道,自己是孩子的唯一。

有很多单亲妈妈一样教育出阳光的孩子,一样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为什么人们通常意识会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有心理问题,因为确实有单亲家庭的孩子,因父母疏于管教引起孩子的各种问题。只是在正常家庭中一样有问题孩子,并且,由于父母爱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因此,我认为单亲家庭,只要父母能够和平分手,公正对待对方,在孩子面前不说对方的坏话。同时告诉孩子,我们是因为我们不想爱了离婚,不是因为你做错事情。

对于孩子和另一方的来往不限制,不阻止,在孩子面前不指责对方,温暖的对待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孩子是会健康成长的!


妞妞妈妈


6岁时父亲去世,对于父亲的去世,年幼的我没有太过悲伤,但在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痛。长大后总觉得生命中缺少点什么,但又不明白是什么,后来看了武志红老师的书,才知道,我缺的正是那份稳如磐石的父爱。虽然母亲在10岁时改嫁,继父对我也不错,但那时我的性格基本形成,那份父爱已弥补不了内心的缺失。以致在寻找恋人时,总会以理想父亲的模型进行寻找。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来应对这个问题呢?

用平常心对待缺失父亲的这件事

很多人总喜欢用同情的目光看待当事人,也许他们想的只是“这个小孩从小就没父亲,挺可怜的”,但他们从没想过那个可怜的小孩,根本就不需要他的同情与怜悯,他的好心只会徒增小孩的伤心。

用平常心面对,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特殊的,让孩子明白父亲的缺失是由不得已的原因造成,我们和别人一样,我们要从容接受它。

父爱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于那些离异的家庭,不能因为离异就阻止孩子亲近父亲。

如果不是婚姻走到尽头,谁也不想离婚。既然离婚已成事实,孩子总会归一方抚养,不管归哪方抚养,都不能阻止孩子与另一方亲近。假如孩子归母亲抚养,就更不要阻止孩子与父亲亲近,父亲是天生的教育家,很多问题和事情由父亲来解决效果会更好。

由于父爱的缺失,更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与爱。

尹建莉老师曾说“自由的孩子更自觉”,单亲妈妈不好做,所有的压力一肩挑,身心疲累,这时候孩子不听话,很容易奔溃。所以在孩子的教导过程不能有些微马虎,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与爱,让他自由成长,当然家长要在大方向给予指点,毕竟孩子阅历还浅,有些事情做得还不成熟。


敏珠妈妈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比较敏感、想法容易偏激,与人相处也是显得有些不一样。当然也有一些被引导得比较好的孩子,所以,如果一个家庭父亲角色缺失,做为母亲的,应该好好地引导教育孩子。

一、离婚不等于成仇人

离婚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出了问题,与孩子无关,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所以无论孩子归属哪一方,都不要刻意去阻拦孩子与另一方的见面相处。让孩子知道,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对孩子依然爱如初。

二、不说对方的坏话

很多单亲孩子随着成长,会越来越恨那个没有和自己生活的一方,如果离婚后,孩子归妈妈所有,妈妈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前夫的不是,甚至加倍夸大。不要把自己的苦痛、怨恨转嫁给孩子,让孩子心理充满仇恨与不满。

三、多带孩子参与活动

离婚了,没有了丈夫,但并不代表着生活就必须灰暗。妈妈要尽力过好曾经的日子,带孩子多走走,多接触一些美好的事,分散孩子的心结,让孩子病不觉得父母离婚,日子就没有了指望。



诺妈家有男宝


面对现在的社会,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前几天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聊天,她说我离婚了,净身出户,房子,孩子通通归对方。我说,为什么不争取一个孩子在身边呢。她说,为了让兄妹俩在一起长大,家庭破碎已够凄苦,如果没有手足相互扶持,那不是更惨吗?

面对家庭的解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对于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传递给孩子一些正面的信息,而不是抱怨和仇恨。教会孩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要顶风冒雨前行。而实际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努力,更愿意再艰难也拼命向前。只是难免有时脆弱有时敏感,所以不管是父亲的一方带孩子还是母亲带孩子,请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爱,但不要因为家庭解体而愧疚,想拼命去弥补孩子,这真的没有必要。然后,如果可以的话,重组一个家庭,给孩子更阳光的爱,有爱的浸润,孩子才能看到风雨下也有蔷薇静静开。



凌儿妈妈


我很反感那些给单亲家庭贴标签的言论,说实话,如今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人在将就,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伤害,可是远远高过单亲家庭的。我看过那些曾经幸福的一对,最后变成怨偶,在婚姻里相互伤害,让孩子夹在中间,两头为难。这样没有爱的家庭,只会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加可怜,更加没有安全感。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喜欢把婚姻的存续作为幸福的标准,这种直男癌思想害了多少孩子,也害了多少女人。单亲家庭的孩子,引导好了,同样不比那些凑合在一起的差,恰恰相反,反而更加坚强乐观,也更加幸福。


认识一个阿姨,她三十岁和前夫离婚,自己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如今孩子在BTV工作,娘俩的日子过得比诗歌还要美丽。她说,单亲家庭不可怕,可怕的是单亲妈妈自己放弃自己,不愿意为了孩子和自己勇敢一点。


小王子爱上狐狸


不管说什么我们都无法切身体会单亲妈妈带孩子的艰难,只是希望这样的家庭越少越好,但是并不意味着单亲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差,只要妈妈用心带,孩子照样很优秀。

我希望单亲妈妈更积极乐观,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是要让阳光照进孩子的心里。如果是和孩子爸离异,可以定期让孩子和爸爸在一起,让孩子感受到父爱,不在孩子面前诋毁爸爸。让孩子每个成长的重要时刻都有爸爸的参与,不留遗憾。平时妈妈可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单亲妈妈确实需要付出更多。


源源和皮皮妈咪




有的父母,尽管离婚了,却仍然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努力让孩子得到应有的爱和尊重,给予孩子成长必需的心理营养。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绘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讲述一个父母离婚后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孩子,跟久未谋面的爸爸共同度过愉快的一天的故事。第一次给三岁的小儿子读这本书时,读到“火车终于来了,它‘唉——’地发出一声好像叹气的声音,‘哐当’一下停了下来。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累坏了呢?”,我们俩被作者的幽默所感染,忍不住笑了。可是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却一下子涌满了眼眶,没法继续读下去……    

这个叫狄姆的男孩,在站台上等到了从另一座城市赶来看望他的亲爱的爸爸,他们一起去卖热狗的小店买热狗,去电影院看动画片,去餐馆吃比萨饼,去图书馆借书,去咖啡馆喝饮料……不管在哪儿,狄姆总是很自豪地告诉遇到的每一个人:“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到了晚上,爸爸就要回去了,与爸爸并排坐在图书馆椅子上的狄姆心里想: “现在几点了呢?要是时间能够停下来就好了。”“火车要是不开就好了。”他的日常生活中缺少爸爸,跟爸爸在一起的时光多么美好,多么宝贵!    

在返程火车出发前两三分钟,爸爸把狄姆抱上了火车。火车里已经坐了好多人,爸爸找到自己的座位后,突然大声叫道:“大家听一下好吗?”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回头望着爸爸。爸爸一手抱着狄姆,一手高高挥着,大声说:“这孩子,是我的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这是一个父亲给予儿子的真挚的肯定。这样的一句话,它的分量是特别重的。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虽然爸爸不能每天跟他生活在一起,但爸爸的肯定却会让他骄傲地认可自我,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并努力做得更好。    

不能拥有完整的家庭是不幸的,拥有父母完整的爱又是幸运的。但愿天下的父母都能给予孩子完整的爱,所有的父亲都能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充满自信的人,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