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魏蜀吴都是中国的,为什么要争自己的天下,不去向外扩张呢?

鹏学天下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在中国远大于分裂时期

历来的中国统治者把统一天下为己任

因为得中原者得天下,偏安一隅在中国只能算是一个地方政权,可以称王。如果称皇帝也最多也是自欺欺人,所以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历来有志君王把统一中国视为终身的目标。

魏蜀吴的统治区域基本覆盖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基本盘,无论人口,经济都远非,西藏,草原匈奴区域,西北等等…可比。

不是不想奈何实力不允许

魏蜀吴三分天下与统一的汉朝相比实力大减,向外扩张除了劳民伤财消耗自身实力外基本捞不着一点好处,那时的西藏,西北,蒙古高原可没什么战略资源,空间换时间也行不通。

魏蜀吴之间互成犄角也互相攻伐,各国的重兵集团都在防备对手,根本无力向外扩张领土。

当然魏国算是三国中最强的所以魏国一刻也没闲着,曹丕死后,魏明帝曹叡收复辽东地区,不过其重心还是蜀汉和东吴。

蜀汉向云贵地区扩实在太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云贵高原以及西藏地区比蜀地更难有些地区还是部族时代。

东吴南边就是大海,南亚基本野人时代,航海技术除了在长江,黄河的内海还可以出海基本直接喂鱼!

结语

历来的中国统治者,发兵必出师有名,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统一中国才是王道是帝王,才能号令天下,


外太空的首富


第一个原因,就非常的现实。因为在古代,中原地区才是资源丰富的富裕之地,而国家的周边其实还没有经过开发,所以是非常的荒凉的。再加上周边地区地形地势的原因,向外扩张建国其实是不现实的。

而且历史上有很多周边的游牧民族侵扰中原的边境而导致的战争。他们侵扰中原就是因为他们那里的物产资源太不丰富,生活太艰苦所导致的。在汉朝的时候,有匈奴作乱;宋朝的时候,有蒙古、辽国等等。正是因为周边地区资源不丰富,所以他们即使建立了国家,还是要依附于中原大国,成为中原国家的藩属国,不能获得自由独立。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统的观念所导致的。造反的诸侯都认为逐鹿中原才能够成为天下的霸主。所以中原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一直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例如后来的楚汉相争、三国魏蜀吴等,他们都是在争夺中原这块宝地。

因为在他们看来,占据了中原才算定鼎神州,平定天下。而攻打周边国家,在外地重新建国,则没有如此强烈的存在感,也不会是天下霸主。自己一番折腾,竟然不能够掀起点水花,未免太没有成就感了。

第三点原因,这就和传统的儒家精神相关了。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内敛的民族,所以这也使得他们在造反的时候,都是向内扩张和发展,选择在中国的版图内反叛。从这一点上看,所以古代就是很多的反叛其实就是内斗。


诗雨花魂


大家如果摊开世界地图的话,咱们中国仅在东方,中国属于欧亚大陆的最东边,大家是不是很好奇?欧亚大陆那么大啊!中国每一次战乱都是要在内部打,都要在内部争夺天下。三国时期亦是如此,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没有突破东亚这个地理范围,没有去其他地区扩张呢?

看来我就分析一下,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从这三个方面,我来分析一下。

第一个因素,经济因素

大家想一想,古中国的边界是不是北抵长城,南至南海,东至东海,西到荒漠。我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农耕民族。

以三国时期为例子,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成为三足鼎立态势北边有曹操,南边有孙权和刘备。大家想一想,曹操的北边是什么?是草原,是荒漠,是戈壁,中原王朝即使再有能力,军事能力再强,即使将北方的草原给占领了,把北方的游牧民族给赶走,那又有什么用呢?蒙古高原地区上面覆盖着草原,戈壁和荒漠。在草原上面又不能种庄稼。北方草原的环境又如此恶劣,除了草,什么都不长。中原人作为农耕民族,北方的草原不能用,那为什么我还要去占领它呢?

除了曹操的北边是如此。咱们再看一看南方,大家可能都知道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孟获,是当时的西南夷的首领,西南夷当时占领的地区被当时的中原人称为不毛之地,当时的西南地区是不会生产出大量粮食,土地上覆盖着大量的山林石头。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不能种地的地方都没有经济价值。虽然现在咱们去云南,贵州等地旅游,看当地的喀斯特地貌,看石笋,看溶洞。但是你放在古代这些东西既不能吃,又不能喝,那为什么古代的人要花大价钱去征服这些无用之地呢?

第二个原因,环境因素

中国的老祖宗已经将东亚地区最好的土地全给占了,东亚80%的平原都在中国境内,中国拥有一片巨大的华北平原,还有关中盆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两广丘陵。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是产粮的大区域。反观在中国周围地区的地形地势,大家看一看长城以北是什么?是草原,是戈壁,是荒漠。是大片的蒙古高原,在这片高原上,冬天气候严寒,寒风凌厉。中原人在这些地区是生活不下来的,被当时的人称为未开化的地区。

咱们再去看一看南方,就以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为例,在当时的生产力的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再往南走,这些地区遍布着高山密林,沼泽密布,雾气缭绕,并且长江以南的地区是属于气候更加的湿热,对于当时的中原人都认为这些地区是属于不毛之地,再加上南方地区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就被当时的中原人称为蛮荒之地。

第三个原因,文化因素

三国时期,其实就是东汉末年,当时虽然天下大乱,但是大家的认同感依然是属于汉朝人,中国的儒家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扩张性,内部转化问题对这种特点。不管是北方曹魏还是南方的蜀汉和孙吴政权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己读的都是圣贤书,在他们的概念中,没有向外扩张的这种概念。

总结

以上三个原因,就是三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向外扩张。第一个原因,中原人本身是农耕民族,我们这个民族是种地的,要北方的草原地区和要南方的山林地区是没有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原外部地区环境太过于恶劣,第三个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向心力。这三个原因促使着中国是一个很内向的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擅长扩张的国家。


经济战略


从公元220年开始,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由此开启了中国著名的三国时代。至于魏蜀吴三国为何相互争斗而不向其他区域扩张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当时人们的认知有限,魏蜀吴三国相互征伐,鼎足而立,其目的皆是希望吞并对方,统一全国。在当时看来,只有能够占领中原并吞并巴蜀和江东才能意味着实现全国的大一统,三国所辖的区域才是华夏文明的区域。

其次,三国时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曹魏以北皆是草原大漠,属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带,中原农耕民族统治者对此并没有扩张的欲望与需求,更多的是处于防守状态,没有游牧民族的骚扰是他们想达到的状态。而地处东南的孙吴则是希望依靠长江天险以及魏蜀之争实现偏安一隅的统治,同样也没有海外扩张的需求。地处西南的刘蜀向来已汉室正统自居,一心希望收复中原恢复汉室,在北伐之前诸葛亮已七擒孟获平定了南方蛮族,稳定了后方,至于西藏、印度等地,一是地理阻隔,二是扩张价值不大。

总之,综合文化传统、经济发展需求及技术发展状况,魏蜀吴三国并没有向其他区域扩张。



老袁讲历史


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天下一统,指的是中华文化所到之处的地方。秦汉时代,四川已经属于蛮夷之地,广东还要在汉武帝时候才纳入中原王朝,云南还要在与夜郎大战多少年后,才由汉朝收复。东瓯也是平七国之乱之后才正式归附。这些地方在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后经过百多年,才真正被文化驯服,认同汉礼。三国时代,过了陇西,便是茫茫大漠,北面是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西南诸夷平定让诸葛亮折寿,东面大海之外,台湾还叫夷州,航海技术也难以让军队大批量出海开疆拓土。

也就是出了中原文化圈,到处都是荒凉之地,占了也没用,而且也还不一定能打过那些少数民族。

所以古时候每个王朝都是在国力鼎盛的时候才有能力从中原向外拓展,毕竟那些不毛之地,土著难以驯服,占了地又种不了田,打赢了是万国来朝,但那些都是面子问题而已,何况在自己的地盘还有其他两个大国虎视眈眈。这样的战略环境,谁会跑去抢骨头,而让别人来踹自己屁股呢。


铁乌龙


除了青州冀州并州幽州益州荆州江南西凉。其他地方不是荒无人烟就是尚未开化,根本没有掠夺价值,就算是占领了,路途遥远,还需要派人把手,空耗钱粮。其实也有一些扩张,比如七擒孟获,曹操西征,袁绍北伐等等,与三国战事无关的,就一两句带过了。


马栏山福尔康


我是宇烨涂夫,我来回答:

用一句话说,“攘外毕先安内”。

首先一点:对外扩张,物力条件严重不足。俗话说得好:外行看装备,内行看后勤。打仗是特别消耗物资的。汉武帝当年干匈奴,是倾全盛时期帝国的全部物力来赌。他把高祖、惠帝、前后少帝、文帝与景帝等六世积下的所有物资几乎打没了,漠北决战只战马一项,就死了十多万匹,才换来一个惨胜。所以武帝晚年才要下罪己诏,因为国力打空了,百姓怨声载道。再回头看三国,东汉末年,诸侯四起,战乱频仍,生产活动被严重破坏,物资被内耗精尽。农业文明比不上马背上的民族那般疾风闪电,对外扩张,会把战线拉得过长,因此,贫弱的三国再也无力开疆。想当年曹公仅仅北征个乌丸,尚且没占到多少便宜,更别想什么大力扩张。

其次,人口太少,开疆扩土也守不住。同样以汉为例,西汉元始二年,人口实有人口6300多万人,所以可以打匈奴扩疆土。之后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初全国也仅余2224万~2361万人,更何况还分成好几个独立的阵营。曹魏人口最多,灭蜀之前人口也只不过1300万人。战争打的就是人,即使真的向西北扩张,也分不出人去占领、经营。

其三,群敌环伺,后院不稳。对外扩张,要求己方政权内部环境必须稳定。同样以汉武帝为例,武帝用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他大权独揽,国内不存在任何势力可以与之相抗,所以他可以全力抗击匈奴,西进西域。反观三国,魏蜀吴三家相抗,任何一方向外扩张都会招至己方内部空虚,到时,另外两方必会群起而攻之。到时即使打下新土,那大本营一丢,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当时,我们周边那些异族的土地,其利用价值真的不高,并不适合农耕时代的汉人,打下来完全就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综上所述,三国时期,各路英雄因四库不实,人丁不茂,内政不宁,而无暇四顾。只得专心争霸。

有趣的是,三国时东吴孙权方面确实有过东出大海的试探。据《三国志》记载,公园230年,即孙权登基做皇帝的第二年,派了军卫温、诸葛直等人率领舰队万余人,乘战船百艘以出东海。寻找夷洲和亶洲,“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夷洲”,指的就是今天的台湾。这是我们与台湾宝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宇烨涂夫


额,举个例子,孙权晚年迷信仙人,让卫温、诸葛直带上万甲士寻到夷洲找仙人,官兵染疫死去十之八九,最后只带回几千蛮人。气的孙权直接杀了这两个人。这就是原因,得不偿失,中国可以说是当时开发程度最高的几个地方之一,其他地方大多都是蛮荒之地,人都没几个,没有什么价值,获得的回报远远低于成本。


百胜军节度使


事实上,三方都开疆拓土了。

曹魏北征乌桓,打通西域。

孙吴进取夷州(台湾),吞并士燮交州(包括安南即今越南)。

季汉南扩云贵。

两汉前的中国领土可不是现在的这样

现中国的概念那是也是没有的

开疆扩土这个事儿你要看怎么说了,这对于两汉的版图而言,可都是在扩大中华的版图。


不动堂


一 地理因素 这主要跟地理位置有关系,因为自从中国这块土地上有国家建立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占据中原,然后向四周扩散,魏国攻打匈奴,本身匈奴就是游牧民族,不占地盘,不住城池,茫茫草原有何用,

二 其他两国 这三国如果向外的话,其他两国趁机攻打怎么办

三 技术原因 吴国向海外的话,需要造更多的船,耗费巨大,并且造船行业不发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