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聂洼村: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蝶变”

天刚微亮,张红伟像往常一样,做好早饭,安顿好妻子,便早早来到了豆腐坊,只见他不慌不忙,井井有条,为今天豆腐的制作做着充足的准备工作。“我从豆腐坊开始运营的时候就在这里开始工作了,想想都两年多了,制作工序及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烂熟于心,我对这里感情深,把它当作自家的事情干哩……”提起这些,张红伟难掩心中那份感激和满足。

延安黄陵 | 聂洼村: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蝶变”

张红伟是黄陵县桥山街道办聂洼村的贫困户,妻子身患残疾,家中缺少劳动力,整个家庭重担全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我想出去务工,能挣的多一点,改变一下家里的经济现状,但想到病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我不放心呀。正好村上成立了这个豆制品加工坊,不仅离家近,还能挣钱贴补家用,一举两得,这样的好事,以前都不敢想,说真的,从心里很感激政府和村干部的照顾,是精准扶贫政策救了我,改变了我。”说到动情处,他眼睛已经泛红。

精准扶贫促使村貌换新颜

聂洼村是桥山街道办辖区的一个贫困村,人居环境、经济收入、基础设施等相对比较滞后。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包扶单位市委组织部、黄帝陵管理局、黄陵稽查大队及桥山街道办事处在反复调研村情民意、产业发展、收入来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邀请专家座谈讨论、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定向外出考察学习、多方调研论证等形式,为聂洼村理清了发展思路和规划,在各级帮扶单位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在聂洼村生根发芽。

延安黄陵 | 聂洼村: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蝶变”

如今的聂洼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土窑背变成了砖混窑背,走在聂洼的乡村小路上,家家户户门前养起了花,村庄巷道整洁、淡雅、美观。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乡村带给我们的静谧。

精准扶贫拓宽村民致富路

在聂洼豆制品加工坊,我们见到了负责人杨怀军,向我们讲述了豆制品加工坊的成长故事。“村上以前比较穷,村民生活困难,帮扶单位和办事处积极为改变村上现状想办法、谋出路,经过多次村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多方考察及多次酝酿,豆制品加工坊最终被作为发展村上集体经济确定下来。加工坊日常运作优先考虑、聘用村上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这样既为贫困户多谋了一条挣钱的路子,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又吸纳了村上富余劳动力,带动了整村集体经济发展。”只要说起豆制品加工厂,杨怀军就像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滔滔不绝。

延安黄陵 | 聂洼村: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蝶变”

“我们这个豆制品加工坊面积大约在200㎡左右,主要以制作豆腐为主,豆腐制作共包含洗豆、泡豆、磨浆、煮浆等7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我们聂洼豆腐的好品质、好口碑。目前正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们的豆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稳定单价,增加产量,努力满足县城供需。”杨怀军说。

精准扶贫激发脱贫动力

“我相信脱贫致富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美好生活是用点滴努力换来的。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我们村就像‘干渴的禾苗遇见了雨露’,抓住政策的契机迅速成长,但是我们只靠政府的帮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必须在发展中继续探索,反复实践,努力打造一条适合我村长远发展的致富之路。”聂洼村村书记田晓民说道。

延安黄陵 | 聂洼村:精准扶贫政策下的“蝶变”

聂洼村黄花菜加工厂续建、聂洼村采摘园、聂洼村“一分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党建聚力引领,建设特色四园”为思路的经济发展架构已见雏形。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收官之年,我们在借鉴聂洼村的发展思路上,继续咬定目标、一鼓作气,按照‘四个不摘’和‘村村过硬,户户过硬、全面过硬’的总体要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桥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晓军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