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领悟“无为”的境界,什么是“无为而无不为”?

上一章我们品享了《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指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得知事态发展的变化,从这句可以看出,要达到“无为”就先要主动“为”,先把握、了解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这是前提。只要不偏离“天道”规律,了解事物本源,不脱离这个核心,就能做明白人、做明白事,自然可以达到“不为而成”。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无为”是道家主要哲学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思想的哲学核心,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道家所宣扬的“无为”而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指君主不与民争,不乱为、主动为。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领悟“无为”的境界,对于我们个人为人处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无为的前提是把握规律。经过有为的(主动)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妄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大成说道,品读《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白话文:

求学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最后到达“无为”的境地。如果能不妄为,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不骚扰民众为治国之本,如果以繁苛的政令侵扰百姓,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二,“无为”是主动为,不是消极。

《易经·乾卦》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奋图强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和上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天道”是永不停止运行的,道无时不在发挥作用。而人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道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需要做的事,但也必须去做该做的。作为普通人来说,天地日月运行我们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天道”就在运行,无时不在“为”。所以道的为是很平常的,是常态的运行,不因为我们不了解道他就没有为。

为何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三,“无为”是不妄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为”的最高境界。

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积极主动作为,天有天道规律,大地万物有其规律,人作为万物之灵更要遵循“天道”,敬天爱物,不妄为,不慵为、不懒为、不怠为,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该做的不合规律的不做,自然而然去做这就是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