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項羽沒有定都關中在鴻門宴上又沒有殺死劉邦,真是致命失誤嗎?


項羽沒有定都關中在鴻門宴上又沒有殺死劉邦,真是致命失誤嗎?

鴻門宴



許多人一直說項羽在滅秦之後接連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沒有定都關中。

第二,在鴻門宴時沒有殺死劉邦。

可事實上,如果我們梳理史料就能發現,這兩則錯誤都很難說得上是真正的錯誤。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條,確實《史記》有記載,不但有人勸項羽定都關中,而且項羽沒有選擇定都關中時,關中老百姓還覺得很失望。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史記·項羽本紀》

後數日,乃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其宮室,火三月不滅。取其貨寳貨,略婦女而東。秦民失望。——《班馬異同論》

這裡順便說一句,現在許多人以小說《大秦帝國》所描繪的秦國當做歷史上真實的秦國,可史料顯示,關中民眾對秦朝並沒有什麼感情,項羽這麼一個在關中燒殺搶掠的人,關中老百姓還盼著他定都關中呢。

項羽帶著搶劫來的財富離開關中回彭城的時候,關中老百姓不但不覺得鬆口氣,反而有點失望。

說回正題,為什麼項羽不願意定都關中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很直接,就是經過六國諸侯軍隊的搶掠和殺戮,關中已經頗為殘破,已經不算是合適的根據地了。

這從《史記》記載就能看出來。

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史記·項羽本紀》

事實上這段史料,關鍵在前面:“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


項羽沒有定都關中在鴻門宴上又沒有殺死劉邦,真是致命失誤嗎?

今日長安


項羽並不是不知道關中地理位置優越性,但是關中殘破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恢復的,如果項羽定都關中的話,那麼,他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恢復關中經濟和民生問題,而不是爭霸天下了。

“關中大飢,米斛萬錢,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漢。”——《資治通鑑》

其實《漢書》中把關中地區殘破描繪的更加具體,可以說,從《漢書》這些相關史料就能看出,項羽滅秦後的關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其實是不具備作為根據地的物質條件的。

漢興,接秦之弊,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飢謹。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 ,就食蜀漢。——《漢書·食貨志》

第二個原因就是項羽是繼承者而不是開創者。

項羽雖然憑藉他蓋世軍功,坐穩了項氏家族領頭人的位置,但是他畢竟不是項氏家族開創者,他不具備叔叔項梁那樣的威望,別的不說,項伯作為他的叔叔,一旦擺出“老資格”面目,項羽也不能不受著。

要知道,項氏家族的根基都在彭城,就算項羽想要定都關中,他也要考慮軍隊裡項氏族人的感受。

雖然項羽通過斬殺宋義以及一戰滅秦的方式成為了項梁政治繼承人,但是從後來項伯內通劉邦可以看出,項氏家族內部並不是那麼服氣項羽。

也就是說對於項羽來說,關中雖好,但是他本人暫時還沒有精力吃掉關中,他還需要時間去統合項氏家族,去理順和楚懷王的關係。

更何況,關中在當時並沒有那麼好,非常殘破,他也就更沒有理由說服項氏家族其他成員,把根據地從富庶的彭城遷移到殘破的關中。

所以,項羽沒有選擇關中而選擇彭城作為自己的核心地區,是有道理的,並不是“無腦”選擇。

再說,項羽在鴻門宴為什麼不殺劉邦。

從項羽分封天下後的歷史走向看,項羽打的如意算盤是先整合項氏家族,然後吃掉齊國與趙國,這樣就讓他立於不敗之地。


項羽沒有定都關中在鴻門宴上又沒有殺死劉邦,真是致命失誤嗎?

兵馬俑


而項羽這盤棋,唯一變數就是劉邦,項羽並不是反對劉邦稱王,但是他不能容忍劉邦 “挾懷王以令諸侯”也擔心楚懷王“挾沛公以牽制霸王”,同時,他也不能允許劉邦獲得關中這塊戰略要地。

雖然前面我們說了,關中殘破,但是項羽不是白痴,他對關中地理優勢看得很清楚,他當然不願意讓劉邦佔據這麼重要的地區。

更為重要的是,項羽當時能控制的軍隊不會超過十萬人,和諸侯聯軍總兵力比起來,他並不佔優勢。

他的當務之急不是殺死尚算恭順的劉邦,而是要在諸侯和楚懷王中間樹立自己作為諸侯領袖的地位。

所以,在項羽的“大棋局”中,處理劉邦並不是當務之急,只要劉邦切斷自己與楚懷王的關係,並且放棄關中地區。

另外,以關中當時殘破的現狀,項羽把劉邦封為漢王,其實並不是懲罰,反而是一種妥協和獎勵。

大家知道韓信是怎麼從楚將變成漢將的嗎?

其實就是項羽為了補償劉邦放棄關中,特意給劉邦補充了三萬多人,而韓信很可能就是負責統帶這三萬多歸屬劉邦人口的將領。

綜上所述,項羽沒有選擇定都關中以及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死劉邦,並不是項羽失策,而是當時政治現實決定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