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自我剖析如何读书?

“天下第一等事是读书,天下第一等好事是读好书”;毛主席也曾说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那么我们该如何读好书?

《大学》开篇即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新),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除了表明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之外;我认为它也指明了,我们做学问必讲究一个先后,得明白进阶必须有一个过程。

古语云:人有三六九等,书分经史子集。书的细分品类甚是繁多,根据个人用途和该书的普及程度来选择比较好。旧书新读,老典活用,可以作为一个读书标准给自己。当然,我们这里不谈用以消遣时间的书,书的用途和性质影响着读它的受众,最终的决定权在选择读它的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事必须得讲方法,得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读书也离不开方法,怎么读?如何读?要收获什么样的效果?读书前可以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最好能梳理一个自己的读书清单和框架。我个人比较喜欢读历史,我对众多史书进行了一个“游击战”的打法,然后确定自己下一阶段专门读的品类。即先广而大,再精而深。希望通过读书能让自己变得更充实,精神上更饱满。

读书三遍其义自见:第一遍读书可以快速阅读,第二遍进行精细阅读深耕章句,第三遍可以倒着读从最后一页向首页阅读。阅读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那么此前“博览群书”时,类似的书籍可以在心中进行比对总结,必要时可以写下笔记。读书过程中最好带一支笔,对重要章句进行勾勒,其中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小写在角落旁。假如你阅读电子书,你可以不这样做。那么你可能就会少了几分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时间和地点,个人认为不应该给读书这件事设定这样的程序框架。还是那句话,你对它爱有多深,你就会奋不顾身的想法设法的阅读它。其中不乏可以效仿古人阅读书籍方法,个别激进的方法不赞同,例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等。个人上厕所时候读过,在赶地铁通勤时候阅读过。所以喜欢读书和有没有时间读书不是对立的关系。时间不像海绵的水,管你你爱挤不挤;你只需要把书当作你的“女朋友”对待就行了。

因此我先读《秦汉史》(吕思勉先生著)接着阅读《秦并天下(易中天中华史)》感觉越读越有兴趣,继而搜索相关书籍《秦崩》(李开元著)还有其他书籍就不一一赘述了,正如一千个读史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司马迁,在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将易中天和李开元两位老师书中的历史线条交叉点进行对比阅读,例如对刘邦人物的评析,对秦始皇性格的解析,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读。

通过读史,我们不谈“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样近乎诡异的历史圆周率。我的出发点在于我想弄明白在我出生之前的那段悠长岁月里,到底发什么哪些让我感兴趣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经验的“历史”。

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言不仅仅要阅读本国的历史,还要放眼世界的历史,培养自己的世界历史观。关于怎么阅读世界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让我们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


自我剖析如何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