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健康亟须关注

看点: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办学主体格局逐步形成,办“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成为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没有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搜狐教育本期“智见”专访对话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主任梁慧娟,探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健康亟须关注

搜狐教育:梁老师,您好!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则是学前教育。在您看来,发展幼儿教育有什么重要性?

梁慧娟: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或者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得很多,也已经达成了共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从个体发展来讲,学前教育为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在学前教育阶段养成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萌发和养成的对学习的积极兴趣和探究精神,与他人建立的良好社会情感,对他一生的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从教育发展来讲,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爱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

最后,从社会发展来看,学前教育是我国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

,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当然,上述学前教育价值的实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只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方具有以上价值,方能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健康亟须关注

搜狐教育:学前儿童的教育水平与幼儿教师的素养息息相关。请您简述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成因与对策?创新幼儿教师培养模式要注意哪些问题?

梁慧娟: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为,没有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2010年以来,在中央学前教育改革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总体学历水平、取得资格证的比例都不断得到提升;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质量保障机制也初步建立,如: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政策、幼儿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的研制及未来实施。

当然,有些困难还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教师队伍发展规模与学前教育事业大发展对教师的需求仍不相适应;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仍然不高;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心理健康状况亟须关注。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问题比较复杂,问题产生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还是要从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一“母体”的根本定位出发,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着眼于学前教育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在此基础上,针对幼儿园教师总量相比资源建设而言存在的巨大缺口,需要加大进一步加大幼儿园师资培养力度,增加高质量幼儿园教师供给;针对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大向全社会宣传幼儿园教师专业性的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学前教育财政专项经费的倾斜努力落实相同资质教师“同工同酬”;针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大的问题,应积极关注和解决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充分认识和强调幼儿园教师“保教结合”的工作特点,像对中小学教师“减负”那样,制订并落实为幼儿园教师“减负”的政策措施,确保幼儿园教师能将精力用于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上。

此外,关于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创新问题,我建议要抓住教育部推行“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在职前培养阶段,自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来,已经倒逼着高校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的培养质量必须不断提升。

这是很好的导向和进展。但是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养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在拓宽幼儿园师资培养渠道的政策施行后,不同规格的中职院校、高职院校都参与到幼儿园师资的培养队伍中来,但这些院校自身的培养能力、师资的专业水平、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与合理性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关于这类院校的专业认证工作尚未启动,培养质量堪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存在着师资数量缺乏、素质不高、实践指导能力不强、高校教师评价指挥棒的“科研导向”导致教师不专心、精心教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尤其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尚不高,专业毕业不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现象依然有一定比例。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的治理关系,加强协同;严把培养院校资质入口关;加强对高校学前教育师资质量的培养与监控;不断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努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健康亟须关注

搜狐教育:针对我国幼儿园教师政策重构存在的困难,相应的对策有哪些?

梁慧娟:关于幼儿园教师政策存在的问题,前面做了几点介绍。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对策。“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颁布以来,在中央和地方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有力推动下,长期以来存在于幼儿园教师政策方面的一些困难得到了较好地解决。如:学前教育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之已成为我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和重要的民生工程。学前教育地位的提高为幼儿园教师政策的调整与重构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制度基础;各级政府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责任得到了不断的明确和逐步的落实;相同资质教师的“同工同酬”问题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初步解决,这些政策措施在体制机制上都是重要的突破。

可以说,目前国家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各项政策已经初步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政策网络,因此,接下来要解决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与持续发展问题,关键就看政策的落实了。只有政策落实到位,幼儿园教师政策的问题才能真正被解决。为此,应加强调研,了解和厘清各地、各项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整合研究、实践和政府决策等各方力量,找准影响政策落实的深层次原因,努力提高政策执行的质量。

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健康亟须关注

搜狐教育:幼儿时期是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日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您看来,如何才能科学保教,把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还给孩子?

梁慧娟: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是国务院在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中突出强调的,也是中国学前教育质量在微观层面的最主要的价值追求。为了实现科学保教,我个人认为至少应关注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握科学的方向。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是科学的、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对此,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园教育如何落实“科学保教”的政策,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2016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我们的幼儿园保教工作者能够深入领会、准确把握这些政策的思想与精神,就能够把握学前教育的科学方向;

二是掌握科学的方法。这回答的是怎样实施科学保教的问题。在刚才提到的3个文件中,除了明确“科学保教”的方向与思想,还都对实施科学保教的做法提出了要求。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五个学习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根据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帮助幼儿达到理想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这些“指导要点”和“教育建议”为贯彻落实“科学保教”提供了具体方法,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实践中根据这些方法所反映的精神采用适宜的方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是培养专业的教师。科学保教的落实,有赖于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他们对科学保教相关政策的认识和领会程度是否到位?他们是否具备将科学保教理念转化为科学保教实践的教育智慧?等等,这些都有赖于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其中,尤其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专业能力,是决定科学保教能否落实到实践当中,进而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依然是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主题。

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很大,心理健康亟须关注

搜狐教育:构建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注意哪些问题?

梁慧娟: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解决好本土化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从理论构建来看,国际上已经研制了成熟的质量评价工具,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加以应用。因此,我国及各省市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应完全“白手起家”,而应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的质量评价体系,将研究重点放在“本土化”上。也就是说,从我国和各省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现状、前景等方面出发,对国际认可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修订,使其更有效地为本国、本地评价学前教育质量服务。

其次,从实践应用来看,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仅对质量进行“鉴定”,更重要的在于为“改进和提高”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依据。因此,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要以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服务为核心宗旨。不要将质量评价工作止步于仅仅“鉴定”质量水平的结果,而要从帮助幼儿园提高质量的目的出发,将幼儿园也视为主体,从帮助幼儿园自评角度对质量评价工具进行筛选和对幼儿园进行培训,是质量评价逐渐成为幼儿园主动改进自身保教质量的有效“抓手”。

(微信关注“搜狐教育”获取更多教育信息,微信ID:sohujiaoyu。搜狐教育独家原创稿件,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若有意洽谈搜狐教育采访、合作等事宜,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