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近段時間以來,在2020臺灣“大選”中再次慘敗的國民黨,改革聲浪的喊得震天響。從黨務改革、組織再造、政策研擬、人才甄選到核心論述等各個方面均成為黨內議論的焦點。尤其在國民黨主席補選過程中,兩名參選人,也就是國民黨前副主席郝龍斌及國民黨現任“立委”江啟臣無不從各個層面提出改革國民黨的政見與方案。然而,對於一向被視為國民黨“殺手鐧”的“九二共識”,此次卻淪為國民黨內“倒戈相向”的攻擊標的。國民黨將“九二共識”視為其敗選的肇因,並開出對“九二共識”的“革新藥方”,著實讓外界錯愕不已。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隨民粹起舞 國民黨掉入綠營話語陷阱

“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間達成的“兩岸共識”,是兩岸互動的共同政治基礎。它對於穩定兩岸關係,推動臺海和平穩定發展做出了不俗的歷史貢獻。也是2008年和2012年,國民黨在臺灣“大選”中贏得主動權的一大利器。甚至在2018年“九合一”地方性選舉,尤其是高雄市長選戰中,“九二共識”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一度成為高雄市長選舉後,當地網絡的“熱搜詞”。基於此,國民黨的老對手民進黨將其視為“洪水猛獸”已成為應有之義,故而有策略分步驟地不斷加大對其的攻擊抹黑力度,試圖最大限度地將它“汙名化”,讓國民黨的“殺手鐧”難以發揮應有的功效,無疑是包括民進黨在內的綠營勢力夢寐以求、極欲達成的政治目的。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後,剛慘敗的民進黨在大陸於次年一月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後,便大舉發起猛攻,將“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表明雙方在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進程中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的“九二共識”等同於“實現國家統一後的制度安排”的“一國兩制”。由於“一國兩制”之前在臺灣島內已被綠營不斷“汙名化”,部分臺灣民眾對其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與偏見,民進黨藉機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混為一談,誤導矇騙臺灣民眾,讓他們對“九二共識”產生錯誤認知,乃至形成刻板印象。再加上,去年6月香港爆發“修例風波”,包括民進黨在內的綠營,不斷渲染和營造“反中恐共”島內輿論氛圍,大肆炒作民粹,升高對大陸的“敵意螺旋”。最終不少臺灣民眾尤其是臺灣年輕族群被民進黨成功誤導,在臺灣“大選”中,將票集中投給了該黨。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顯然,從臺灣島內的角度來看,國民黨的敗選是綜合性結構因素影響下的結果,並非其兩岸核心論述出現方向性問題。而是民進黨刻意營造虛假島內社會氛圍,加劇兩岸對抗,煽動敵對意識,試圖削弱國民黨兩岸關係強項,攻擊其兩岸核心論述。被誤導的臺灣選民展現出了非理性的政治價值傾向和做出了被刻意引導的投票行為。而面對一時的敗局,國民黨在選後的檢討過程中,同樣產生了認識偏差。該黨不是強力捍衛自己的兩岸核心論述,導正臺灣民粹的扭曲視聽,而是甘於被民粹裹挾,隨綠營設定的話語起舞,甚至調轉槍口對準自己的核心論述。如此一來,國民黨的核心競爭力很有可能會被民進黨最終消解,在今後的臺灣政黨競爭中,喪失兩岸關係話語優勢的國民黨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與民進黨比賽迎合綠營一方煽動的島內民粹,將不難預見。只是如若如此,喪失“品牌區隔度”的國民黨,如何振衰起敝儼然已成問題,更奢談能否引領島內民意風潮了。

“破窗效應”致國民黨“習得性無助”

所謂“破窗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的是如果一個房子的窗戶破了,如果不趕緊補好,很快其它窗戶也會被人打破。在筆者看來,國民黨目前正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當中。該黨在今年的臺灣“大選”中可謂“慘敗”,敗選後出現了諸多自我否定的現象。比如:再度出現將“中國國民黨”黨名“去中國化”的聲浪;對自己的兩岸核心論述“磨刀霍霍”;不斷對大陸“出言不遜”以示“愛臺灣”等等。目前,國民黨因敗選正在醞釀“各種革新”,在外界看來,不少所謂改革方案其實是“自殘式”的“揮刀自宮”,不但難以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反而會導致該黨在臺灣政黨政治中逐漸式微,甚至被邊緣化。近段時間,有輿論質疑,若國民黨喪失了兩岸話語主導權,將來就連宣示“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及其旗下的臺灣民眾黨都可能比拼不過。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國民黨因2018年“九合一”選舉大勝而群雄並起,很快又因2020年臺灣“大選”慘敗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該黨不去探究被民進黨成功翻盤的真正因素,而是開錯藥方反被綠營請君入甕。而在高票連任繼續主導臺灣當局後,民進黨在第二個任期,對非綠營陣營發起更為激烈的猛攻,對藍營人士加大“政治追殺”力度,已然擺上了桌面,國民黨陷入的窘境只會更加險惡,如何生存已是個棘手的問題。筆者認為,國民黨因陷入“破窗效應”很可能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習得性無助”。這裡所謂的“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從科學工作者對動物或人類的研究實驗中總結出來的。該實驗簡單地說,若對實驗動物或人不斷進行電擊,讓其產生難以擺脫的困境,長期下來,若有機會逃離時,因習慣性被電擊,實驗動物或人也可能會喪失主動性,誤判外界環境,產生錯誤認知,因此同樣不會或者無力跳脫險境。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當下,國民黨因2016及2020兩次“大選”均慘敗,產生嚴重背離島內“民意”的錯誤認知,認為應調整並進行革新來迎合“民意”。在2月12日國民黨主席補選政見說明會上,參選人之一的江啟臣拋出了“‘九二共識’已過時”的論調,並且表態稱 “應尊重臺灣‘民主’,所以未來兩岸關係的任何調整,須先爭取‘臺灣民意’的授權,不是任何人能片面決定。”而另一參選人郝龍斌在不同時間和場合宣稱“‘九二共識’已非‘共識’”。2月26日,郝龍斌甚至表示“國民黨又老又紅的標籤要拿掉”。國民黨兩名黨主席參選人均表示要對其兩岸核心論述進行“革新”以迎合臺灣“新民意”,然而誠如以上所言,臺灣的所謂“新民意”事實上是民進黨長期營造出來的民粹。國民黨在被“電擊”兩次後,呈現出誤判島內及臺海局勢的舉動,要展現出發揮有效引領和導正島內民意的勇氣與擔任,估計需要耐心靜候了。

國民黨若“自毀長城” 恐將萬劫不復

在臺灣2020選戰中,國民黨籍候選人韓國瑜儘管敗選,卻依舊拿下552萬張選票,這顯然是藍營再起的根基。而他的敗選是綜合因素作用下的結果,國民黨針對敗選展開檢討,並拋出各種提議或方案,不少是期望國民黨乃至藍營徐圖再起的良善用意。然而若急病亂投醫,甚至“請鬼拿藥單”,不但難以真正實現改革初衷,甚至會導致支持基礎崩盤、藍營裂解的反效果。假若接下來,國民黨的核心論述轉向跟進民進黨的步調,並向綠營政治價值認同傾向靠攏,該黨的藍營基本盤將逐漸喪失凝聚力,而不認同國民黨轉向的政治人物可能會與之分道揚鑣,畢竟支持者或藍營立場堅定者估計很難認同“山寨民進黨”,更遑論綠營支持者了。而相對較為理性的臺灣“中間選民”及經濟選民由於國民黨的“自毀長城”,很有可能會厭惡感倍增,轉向支持非綠陣營的其它政黨。

國民黨“開錯藥方”或病入膏肓

民進黨從2016年上臺至今,由於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倒退,兩岸政治互信基礎嚴重缺失。這是民進黨的軟肋,也是該黨目前難以跨越的屏障。若國民黨自棄兩岸論述優勢,為迎合綠營煽動的民粹,而轉向調整該黨的核心價值論述,勢必只會作繭自縛。畢竟,兩岸互動需要兩岸間達成的“兩岸共識”作為基礎,而尋求藍綠難以真正達成的所謂“新臺灣共識”難度不但不小,更不用奢望以此為基礎與大陸建立新的共識。國民黨若放著行之有效的“九二共識”不用,為迎合島內民粹而進行標新立異,如果不是自欺欺人,就是異想天開,更是對形勢的誤判。如此一來,不但不能達到“革新”的成效,反而會加劇頹勢,最終病入膏方。(作者楊昆福系廈門市臺灣學會理事;本文來源:《臺海》雜誌)


(注:本文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