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前3個月基本上所有的行業收入都受到了影響,會影響下半年的整體收入嗎?特別是房價?

一直奔波的冷


答: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很多本來就風雨飄搖的企業致命一擊。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企業恰恰這個機會,起死回生,在商言商每一次災難後面就會有商機。

那我們來盤點一下:

藉機發展的行業

1.醫療設備,醫療用品以及醫療相關的周邊行業。

2.防疫行業,包括各種消毒,口罩,體溫槍之類的企業。

3.這些企業或者行業的上游供應鏈,下游代理商都是整個利益鏈的受益者。

4.電商行業,由於購物會造成人多扎堆,很多人選擇網上購物,使得互聯網整個網購行業都得到了很大的流量提升。

5.自媒體行業,由於居家不能外出,手機終端成了大家唯一的消遣,而關注疫情等各種情況促使很多人依賴線上的消息,這個正好是自媒體的一個發展溫床。

受影響的行業

1.街邊店,包括飯店,零售店,五金店,理髮店等等。

2.傳統制造業,傳統企業,由於不能開工而導致租金,人工的巨大支出。

3.賓館酒店業,旅遊業。

我就不一一舉例了,總之好壞都有。

怎麼行對呢?收益的行業要考慮到疫情結束之後的危機,產能過剩,銷售蕭條等等

受影響的行業,因為很多支撐不下去了,你企業還活著也就意味著有更多機會流向你的企業如何抓住機會,順勢而上是最主要的。這次對於商人而言,其實就是一次大考,最主要的考題就是實力和智慧。

房地產呢,不會有什麼影響,價格還是會堅挺一段時間,但是相信一點超出合理市場的存在不會長久,國家發展未來一定是住房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也是這個行業的終結者,短期不可能!


熙熙火


第一,85.01%的企業賬上資金餘額最多隻能維持三個月。另外,34%的企業只能維持一個月,33.1%的企業能夠維持兩個月,能夠維持超過6個月的僅佔9.96%。

也就是說,如果此次疫情持續的時間超過三個月,那麼超過8成中小企業的賬上資金都不能維持!

第二,29.58%的企業預計此次疫情導致全年營業收入的降幅超過50%。另外,28.47%的企業預計下降20%-50%,17%的企業預計下降10%-20%。另外,無法預計的企業佔比為20.93%。

換言之,佔比超過五成的中小企業預計全年營收下降超過20%!

第三,62.78%的企業將主要支出壓力歸結為“員工工資及五險一金”,“租金”和“償還貸款”的佔比分別為13.68%和13.98%。

簡單的說,無論對於勞動密集型還是資本密集型企業來說,“員工薪酬”都是最大的壓力所在。

第四,面對現金流短缺的壓力,21.23%的企業會尋求“貸款”,16.2%的企業會採取“停產歇業”的措施。另外,22.43%的企業會磨刀霍霍向員工,採取“減員降薪”的方式。

結果就是,企業要麼變相裁員要麼舉債度日!

再說這份調研數據的可信度。

為了增加結論的真實性,調查問卷覆蓋了包括“加工製造業”、“零售和服務業”、“高科技”等八大行業,而且佔比比較分散。

而且,為了更加符合“中小企業”的特徵,在問卷調查的企業中,有63.08%的企業員工數都在50人以內,年營業收入在5000萬以內的企業佔比高達74.04%.

也就是說,這樣的問卷樣本具備很高的可信度。

02

中小企業為何會如此之難?

由前面的調研數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都很弱。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現狀呢?

先說宏觀層面的原因。

一方面,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市場復甦乏力,我國出口企業始終處在艱難生存的境地;另一方面,受經濟持續下行影響,國家開始大力採取去產能、調結構、降槓桿等舉措,導致民營企業面臨融資難、股權質押風險以及稅收社保強徵的多重壓力。

以銀行貸款為例。

截至2018年底,民營企業貸款餘額為32.8萬億元,佔總體企業貸款餘額的40.7%。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我國民營企業用40%的銀行貸款,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

除此之外,波瀾起伏的中美貿易衝突,讓中小企業難上加難。在這樣的背景下,疫情的突然爆發更是雪上加霜。

這也就不難解釋,佔比超過8成的中小企業現金餘額,最多隻能維持三個月!

再說微觀層面的原因。

中小企業無論在引進人才和引進資本方面,都不具備大企業的實力,因此只能走勞動密集型發展路線,靠著廉價的勞動力賺取市場利潤。

另外,在企業家才能、儲備的資源和技術方面,中小企業也不具備應對突發市場風險的能力。

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企業賬上資金最多維持三個月只是表面現象,深層次的原因是,在經濟長期下行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積貧積弱”的狀況長期存在,並且始終充斥著各種危機。

03

企業應對疫情的方法和建議

2月9日,工信部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型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

其中重點提到,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和金融扶持!

但問題也依舊存在。

一方面,財政和金融扶持儘管有效,但未必會對你的企業產生實質性影響;另一方面,儘管長期來看這樣的措施必然也有利於中小企業的復甦,但企業當前面臨的問題卻迫在眉睫。

那麼,企業到底該怎麼應對呢?

在我看來,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應對方法。

首先,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既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又要有與風險為伴的認知。

可以確定的是,即便宏觀層面會推出各種各樣的扶持政策,但對於企業個體來說,這樣的影響有限。

但是,市場的風險又無處不在。

因此,企業的經營者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潛在的市場風險。更重要的是,如果企業果真指望國家救助渡過難關,那麼大概率最終的結果會走向破產倒閉。

居安思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倘若具備這樣的素質,想必當這樣的危機來臨時也會淡然處之。

其次,有方式、有方法的降低成本。

誠然,在現金流短缺的背景下,減少開支降低運營成本是必須採取的措施。但是,不同的方式方法卻能夠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以降低員工薪酬為例。

就邊緣員工來說,可以選擇直接裁撤掉;就重要員工來說,協商延遲或者分期發放工資,並且以獎金為補償。既要讓其瞭解公司的困難,又要讓其感受到公司的誠意,以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核心員工來說,由於這類人的薪酬往往較貴,可以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讓其成為合夥人,以彌補當下薪酬的降低。

至於其他成本,在保證企業運營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壓縮。

再有,提高經營效率,對企業項目做“加法”和“減法”。

“減法”很好理解,畢竟當下的首要任務是保命。因此,需要持續性投入且沒有資金流回報的項目,或者前景相對不太好的項目可以選擇暫緩。

不過,也不是一概而論。

我們也要意識到,危機中任何企業都會採取“節流”的措施,因此如果能夠在競爭對手“壯士斷腕”的時候,在某一個項目上給與重點扶持和投入,或許會在疫情迷茫的硝煙下打開一扇窗。

當然,保證企業現金流健康是前提條件。

最後,任何代價的付出必須要以經驗的總結為回報。

比如,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差點死去的新東方,在那之後打開了在線課堂的大門;比如,人力成本佔比高的餐飲業,採取用“機器代替人力”的方式降低成本。

因此,對於企業賬上資金餘額只夠維持三個月,那麼應該在平時想方設法增加資金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在於,務必增強企業自身抵禦風險的才能,這是每個企業都急需思考的


ljb1234


從核心受影響的幾個行業到周邊行業對整體中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事件還在持續中甚至國外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現在講具體影響到什麼程度還為時尚早。

但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生活及社會分工都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和提升,大家已經習慣了專業化的分工、良好的服務、充分的商品供應和便捷多樣的生活。疫情對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會有非常大的影響,第二季度如果疫情結束,工作生活會快速恢復,第三第四季度會有很大可能報復性反彈,所以如果頂的過這幾個月,後面一定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

首先,疫情並沒有影響所有的行業,對於遠程辦公管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遊戲、社交等行業來說甚至是利好因素。

對部分提供無形產品(無法儲存)的行業,尤其是文化娛樂、度假旅遊行業,下半年即使能出現報復性消費反彈,大概率也無法完全彌補上半年的損失額。

關於對房價的影響,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具備稀缺資源的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疫情凸現了公共服務水平的差異與價值,會助推這類城市房價在疫情結束後的放量上漲;另一類是大量的三線以下城市,在城市圈人口虹吸效應和本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雙重影響下,下半年房價承壓,且容易加劇去化難度。

房價就是一個城市的股價,同時受宏觀經濟基本面和個體城市吸引力的影響,吸引力不僅包括對中遠程外來人口,也包括對城市自身腹地人口的吸引,一個常見的情況是,有的城市人口密集,對外地人毫無吸引力,但其腹地有大量的鄉村人口有進城買婚房的需求(河北、山東等地有大量類似情況的縣城),因此,當地的房價會相對堅挺,若土地供應量不足,房價甚至有較快上行的現象。

以上是我對此事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與幫助。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關注,評論,轉發。


經財人生


這次疫情是2003年非典以來對中國經濟影響最大的一次事件。從核心受影響的幾個行業到周邊行業對整體中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事件還在持續中甚至國外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現在講具體影響到什麼程度還為時尚早。

但是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生活及社會分工都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和提升,大家已經習慣了專業化的分工、良好的服務、充分的商品供應和便捷多樣的生活。疫情對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會有非常大的影響,第二季度如果疫情結束,工作生活會快速恢復,第三第四季度會有很大可能報復性反彈,所以如果頂的過這幾個月,後面一定可以恢復到正常水平。

這次也給企業和老百姓提了個醒,估計二三季度大家都會採取相對保守的財務管理預算,控制成本,開源節流。

疫情期間房間肯定有影響,過來疫情,還是會按照各個城市區域性的差異回到房價習慣的走勢上,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繼續穩步增長。



常紅亮深商財稅顧問


首先,疫情並沒有影響所有的行業,對於遠程辦公管理、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遊戲、社交等行業來說甚至是利好因素。

對部分提供無形產品(無法儲存)的行業,尤其是文化娛樂、度假旅遊行業,下半年即使能出現報復性消費反彈,大概率也無法完全彌補上半年的損失額。

關於對房價的影響,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具備稀缺資源的一線和準一線城市,疫情凸現了公共服務水平的差異與價值,會助推這類城市房價在疫情結束後的放量上漲;另一類是大量的三線以下城市,在城市圈人口虹吸效應和本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的雙重影響下,下半年房價承壓,且容易加劇去化難度。

房價就是一個城市的股價,同時受宏觀經濟基本面和個體城市吸引力的影響,吸引力不僅包括對中遠程外來人口,也包括對城市自身腹地人口的吸引,一個常見的情況是,有的城市人口密集,對外地人毫無吸引力,但其腹地有大量的鄉村人口有進城買婚房的需求(河北、山東等地有大量類似情況的縣城),因此,當地的房價會相對堅挺,若土地供應量不足,房價甚至有較快上行的現象。


文旅投資劉志敏


房價下半年被影響的可能性很小。

原因如下

能買的起房的人條件不會太差,起碼工資不會太差,很少有買房的人一衝動之下就去買房的,就算如此,起碼會預留一年以上的還貸和生活費以及一些應急的錢,那些成天說還房貸,車貸就沒錢在哭窮的人,現在這個時候應該餓死了吧?你們看下有幾個。

下半年買房的人肯定會少很多。但是房價下降的可能性很低,為啥?如果下降那之前買房的人怎麼辦?不得鬧事,所以開發商都要硬著頭皮頂上去,除非頂不住,崩盤了。

又回頭說你整個行業受到影響,會不會影響下半年,肯定的告訴你,一定會!

這次的災難性是全國的,所有的行業都受到了波及。

但是,這裡可以肯定的告訴你

下半年還是有幾個行業例外的。

娛樂,吃,酒店,景點,賣衣服行業這幾個行業肯定會非常火爆,想想全國多少人被關在家裡不敢,不能出來吧。一旦出來,這些人的消費能力,你自己想吧。


大熊和他的小熊


疫情雖然短期影響了部分行業收入,但是也不必悲觀哈,需要看到的是仍有較多的行業在疫情期間收入猛漲。

首先,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醫療以及口罩等醫療器械行業的公司,在此次疫情期間有了明顯的受益,行業收入基本上不受影響。

其次,遊戲以及在線視頻行業收入猛漲,遊戲下載量以及視頻瀏覽量爆發,宅經濟開始出現爆發。

還有生活必須消費品行業,比如說生活類超市,生鮮零售,掛麵以及熟食快消品行業的收入基本上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最後,關於對下半年整體收入的影響,其實也不必擔憂,疫情影響一季度整體行業收入,三月底各個行業就會陸續復工甚至達到滿產,這意味著二季度開始,行業就會進入修復期。而且從今年的各項優惠政策來看,經濟目標沒有改變,政策會對沖疫情的影響,下半年各個行業收入增速預計會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上來的。


吾股豐登國興旺


肯定會影響的,經過這次疫情,那些看過買了房後勉強維持的人對手上沒錢日子有多難過有了深刻的體會,便不會輕易的為了擁有一套房不管不顧,買房這事會變得更理性;炒房客經過這次疫情後會明白手上資產再多,遇上需要用錢的時候變現不了有多急人;開發商經過這次疫情後現金流出現了危機,為了生存十有八九要麼降價要麼變相降價以收回一部分救命錢!

綜上所述,今年房價下降的可能性很大,但若非手上資金稍微寬餘的剛需,想抄底的投機之人可能會被房子粘牢,名義上擁有數百萬房產,最後發現出租不易,變現更難!


6裴雯9


影響房價的是供需和貨幣。現在居民槓桿率已經達到110%超過美國,真心掏不出錢買房了,從這方面看房價漲不動了。另一方面,如果年內持續降息降準,貨幣一多,炒房客重出江湖,房價還得漲…


獨立財經愛好者


肯定會影響下半年整體的收入,但是房價剛開始可能會受一點影響,但是過了這段時間房價整體趨勢還是會上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