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歷史上存在於西北地區的大夏國,是怎樣滅亡的?

夏是十六國時期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的政權。赫連氏本是匈奴南單于後裔,內徙後,高攀和漢朝多次和親的關係,逐改姓劉。十六國時先依漢趙,後附前秦。及前秦苻堅滅亡代國後,命其首領劉衛辰督攝黃河以西(就是現在的陝西北寧夏一帶)。但自淝水之戰以後,苻堅的前秦很快瓦解了,這個劉衛辰趁機發展勢力,牢固佔據著朔方之地。晉太元十六年(391年)崛起的北魏殺了劉衛辰,其子劉勃勃(赫連勃勃)投奔後秦,當上了安遠將軍,劉勃勃是一個心狠手黑的傢伙。晉義熙三年(407年)劉勃勃襲殺自己的老丈人、後秦高平公沒弈幹,而後吞併了其部,自稱大夏天王、大單于,稱王后,決定不姓那個丟人現眼的劉姓,改回自己原來的姓——赫連,叫赫連勃勃,因為匈奴自稱是夏后氏後裔,所以建立的王朝稱為夏朝。


歷史上存在於西北地區的大夏國,是怎樣滅亡的?


赫連勃勃於407年(東晉義熙三年)建國後,新建統萬城(今陝西榆林西南,至今遺址尚存)作為國都,稱霸河套平原,向南佔據長安,兼併了原屬後秦的部分國土,雄居西北。425年赫連勃勃病亡,太子赫連昌即位,就在太子即位的前前後後,他們兄弟輩中為爭權奪位兵刃相見,鬧得不可開交。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此時他年僅18歲(就是一箇中學生),登基才三年,青年英才,雄才大略,他聽說大夏內部不穩定,就想乘機吞併它,如果成功了,就算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太尉長孫嵩說:"統萬城堅不可摧,夏軍拼死守城定能以逸待勞。同時,我們北方的勁敵柔然(族名),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如果乘虛來進攻咱們的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可吃不消啦!"太常卿崔浩則竭力贊同進軍大夏,長孫嵩堅持己見不服氣,兩個人大聲地吵嚷起來。拓跋燾大怒,藉機揪住長孫嵩的貪汙枉法的劣跡,怒聲斥罵,又命令殿中武士按著長孫嵩的腦袋往地上磕,撞得地咚咚響。長孫嵩是歷仕四朝的老臣,受不住這樣的侮辱,最後勉強認錯,同意攻夏。


歷史上存在於西北地區的大夏國,是怎樣滅亡的?


隨後,魏軍分幾路攻入大夏,拓跋燾親自帶領輕騎兩萬,準備直搗首都統萬城。這支主力軍從平城(大同)到了君子津(今內蒙古清水河西北),正臨隆冬季節,氣溫突然下降,北風怒號,波濤洶湧的黃河,一下子凍了厚厚的冰,真是天賜良機,魏軍從冰上飛越而過,五天就逼近統萬城。夏王赫連昌正在王宮裡過冬至佳節,正與群臣歡宴作樂,突然聽說魏軍到達的消息,渾身一個激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時呆若木雞。

幸好魏軍在離城還有三十多里的地方駐紮下來。赫連昌定神後,弄清楚了這不過是一支不大的隊伍,就率軍迎戰。一經交鋒才知道,好傢伙,北魏太武帝親自帶領大軍而來。魏軍猶如猛虎撲羊,勢不可擋!夏軍驚慌失措,大敗而回,倉惶逃回城中。城門還沒有來得及緊閉,拓跋燾的一個衛士叫豆代田的,一馬當先,帶著一批勇士衝入城裡,在宮門放起火來。這時守城門的夏軍趕緊關上城門,魏軍後續部隊無法進入,豆代田等人寡不敵眾,卻也殺開一條血路,從城頭跳下,返回大營。拓跋燾大大誇獎豆代田衝入夏宮的勇猛,當即拜為勇武將軍。拓跋燾當機立斷賞罰分明,年輕有為啊。


歷史上存在於西北地區的大夏國,是怎樣滅亡的?


統萬城非常堅固,尤其在嚴冬更難進攻。第二天,魏軍分兵掠奪城外百姓,殺死並俘獲了數萬人,獲得牛馬十餘萬頭。拓跋燾對將領們說:"這城暫且沒法攻下來,以後做好攻城準備,再和諸位來拿它吧!"於是,帶著一萬多戶居民隨軍撤回平城。

另一支魏軍順利攻佔了大夏的長安,赫連昌派自己的弟弟赫連定帶了兩萬精銳隊伍,要去奪回長安,兩軍在長安城外對峙。拓跋燾覺得機會又來了,統萬城去奪長安走了兩萬精兵,兵力減弱,決定乘機再去進攻。他先派出人馬砍伐樹木,製造攻城的工具,又派一支隊伍到君子津架設浮橋,準備再次西征。

過了半年後的427年五月,魏軍又從平城出發,三萬騎兵為先鋒,三萬步兵為後繼,另有三萬士卒專門運送攻城工具。他們飛速從浮橋上跨過黃河,在統萬城東北六百多里的拔鄰山(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南)築了一座城。拓跋燾下令留下輜重,輕騎三萬衝向統萬城。行前,臣僚們都勸諫道:

"統萬城非常堅固,不是一朝一夕攻得下的。不帶營幕和糧食,到那時攻城攻不破,撤退又沒有一點充飢的,怎麼得了?不如等待步兵以及攻城工具,一塊兒前進吧!"

按說大臣們說法有道理,可是,英年雄主拓跋燾卻說:"打起仗來,攻城是下策,非到逼不得已時才圍而攻之。如果騎兵和步兵、攻城工具齊頭並進,敵人一定畏懼退縮,堅壁清野,決心堅守。倘若那時不能很快破城池,糧食也吃完了,士兵也疲乏了,城外撈不到可以下肚的,那才真正進退兩難呢!不如輕騎直達城下,敵人看到步兵和輜重沒有來,必然輕敵,我再設計引誘他們出城而戰,就可以殲滅敵人。"


歷史上存在於西北地區的大夏國,是怎樣滅亡的?


按著拓跋燾的計劃,魏軍騎兵飛速前進。

魏軍逼近統萬城,將大部分騎兵埋伏在深谷中,只有少數人馬兵臨城下。拓跋燾這時得到情報:"赫連昌聽說魏軍再來,派人去召回反攻長安的赫連定。可是,赫連定認為統萬城堅不可摧,絕不可能一下攻破,再說,攻打長安也半年了,現在撤回去,前功盡棄,他要等打敗長安魏軍再回師統萬城。那時內外夾攻,魏軍必定束手待斃!赫連昌聽信了弟弟的計謀,一心堅守統萬城。"

拓跋燾得知了赫連昌堅守城池,不出城作戰,不免焦急起來,便將城下少數的魏軍撤回,以示虛弱。同時,派出五千騎兵在城外部落搶奪牛羊和糧食,供應軍需。

統萬城內的赫連昌嚴陣以待地和魏軍就就這麼耗著。這一日,有幾個"因罪逃亡"而投夏的魏軍士兵,到了城內,再看看這幾個人,個個面帶菜色,有氣無力,這幾個人說:"魏軍早就沒糧食吃了,士兵靠四處挖野菜度日,輜重還在遙遠的後面,如蝸牛般過來,步兵也還沒上來。"根據這些情況,赫連昌大喜!感到天賜良機,決定趁機襲擊魏軍,活捉拓跋燾。於是他一聲令下,三萬夏軍衝出城來,準備一鼓作氣消滅魏軍。

魏軍先鋒長孫翰等勸拓跋燾說:"夏軍來勢很兇猛,我們暫且迴避一下吧!"拓跋燾暗自竊喜,說:"我軍兩千多里跋涉而來,就是要一舉全殲敵人。擔心的就是他們不肯出城,如今他們傾巢而出,真是我想要的,我們還講客氣嗎?"拓跋燾仍是堅持原來的戰術,不去硬拼,他偽裝向西北逃跑,牽著夏軍鼻子走,等他們疲乏後再趁機反撲。

夏兵分為兩翼,一邊呼喊著,一邊追趕包抄。跑了五六里路,天氣驟變,颳起了東南大風,黃沙夾著雨滴,鋪天蓋地而來,刮的天昏地暗。拓跋燾的一個隨行官員說:"風雨隨著敵人壓向我們,這是天不助我!將士們現在又飢又渴,怎麼能打仗呢?還是撤退吧,來日再戰!"大臣崔浩在旁邊大聲訓斥說:"這是什麼話?我軍定下必勝的戰略,不遠千里而來,怎能禁不起一點風吹雨打?敵人現在瘋狂追趕,沒有留下後備,我們正應分兵繞道到敵人背後發起進攻。


歷史上存在於西北地區的大夏國,是怎樣滅亡的?


那時,風雨反為我們助威,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拓跋燾非常贊同,立即下令,將輕騎分為左右兩隊,繞道夾擊夏軍。就在此時,拓跋燾身上中了流矢,他帶著流矢身先士卒,奮力殺敵,魏軍將士都被拓跋燾的勇敢感動了,更是拼死衝殺不止,那真是以一當十,忘死戰鬥!夏兵終於全軍潰退。

魏軍一鼓作氣,追殺夏軍至統萬城北。赫連昌被追得暈頭轉向,來不及退入統萬城,而逃向西南,直奔一千多里外的上邽(今甘肅天水)。

統萬城內亂成一團,拓跋燾和魏軍沒有遇到抵抗就進入統萬城,俘獲夏的王公、將校、后妃、宮人及家屬幾萬人,戰馬三十多萬匹,牛羊數千萬頭,其他珍寶、車旗、財物更是無可計數。拓跋燾稚嫩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當初,赫連勃勃建築統萬城,宮內亭臺樓閣非常高大,棟樑和亭柱上都雕鏤著圖景和畫像,宮室內到處鋪掛著綺麗的繡緞,窮奢極侈。拓跋燾看後對左右臣僚們說:"這麼一個小國,就這樣浪費民脂民膏,怎麼能不亡國呢?"

隨後,魏軍由司空奚斤帶領,進攻逃往上邽的赫連昌,兩軍相持半年多時間,赫連昌終於戰敗被俘,送到平城。其弟赫連定就在平涼(今陝西華亭西)即夏王之位。

後來,赫連定多次被魏軍擊敗,最後被佔據黃河、洮水上游(今甘肅、青海間)的吐谷渾部所滅,大夏立國共二十六年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