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前言

说起嘉庆皇帝,估计很多朋友都会想起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真的,除了扳倒和珅这件事,嘉庆的存在感还真的不高,很难拿出可圈可点的政绩。不过,嘉庆的死却是谣言满天飞,众说纷纭,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死得实在是太突然了,皇家的事情往往很神秘,本来就容易形成谣言,突然死去,谣言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关于嘉庆的死因,各种版本五花八门,其中最流行的当属“雷劈而死”,仅仅这一个说法就有很多个版本。那么,嘉庆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笔者不猜,愿以此拙文抛砖引玉,让大家一起来议一议。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清军入关示意图

清朝是个少数民族政权,所以,比起汉人王朝,皇家貌似缺了几分自信,唯恐一不小心失去天下,所以,放眼整个朝代,都显得异常的保守和古板,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关于皇家的谣言就特别的多,还特别的离奇,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连街头上说书的,很多内容也与清朝皇帝的野史有关,说得津津有味。作为处于清朝由盛转衰关键节点的皇帝,嘉庆皇帝的八卦新闻一点也不少,单单就一个“驾崩”就能写出几部大头书来。由于嘉庆皇帝的驾崩版本过多,在此我们也不可能一一赘述,咱就先从“雷劈”这个线索为角度,展开来聊一聊。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强行剃发

雷劈的第一种说法:嘉庆荒淫,搞同性恋,遭到天谴,被雷劈死

这个说法真是切中了八卦的要害,一个皇帝,居然搞同性恋,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一听,就是个超级有说头的故事。具体点说,故事是这样的。说是嘉庆表面上看起来很节俭务实,实际上却极其荒淫好色,不仅好女色,还喜欢俊美的小太监,大臣们屡次劝谏他都不听。后来,嘉庆去承德避暑,也带上了一位俊美的小太监。相对于规矩比天大的紫禁城,避暑山庄之内,皇帝的行为举止比在京城自由多了,于是,嘉庆就与小太监翻云覆雨,整天腻味在一起。一天晚上,大雨滂沱(此天气倒是符合正史的说法),突然之间,一个惊雷劈倒了嘉庆,尸体都烧焦了,惨不忍睹,以至于无法入殓。大臣们也很无奈,这毕竟是个丑闻,传出去不好听,于是就逼着一个与嘉庆身材相似的老太监自杀,打扮成嘉庆的模样入殓,把嘉庆本人那具烧焦的尸体放在最下面。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狩猎图

雷劈的第二种说法:嘉庆骑马,成了制高点,被雷劈中落马而亡

先不论真假,这种说法骑马比前一种说法要靠谱点。据说,一到了避暑山庄,嘉庆兴致大起,非得去狩猎。于是,嘉庆就带领八旗兵开始在园林里奔跑,说来也怪,那天猎物很少,嘉庆十分败兴。回去的时候,突然雷雨交加,嘉庆被雷劈落在地,当场身亡。为什么雷专门劈他呢?这里面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跟着皇帝,很多人都牵着马走,唯独皇帝坐在马上,他也就成了唯一的制高点,雷不劈他劈谁呢?

雷劈的第三种说法:嘉庆卧病在床,寝宫被雷其中,他当场触电身亡

具体过程很简单,就是嘉庆在山庄染上了病,正在床上休息,突然雷雨交加,一个闪电劈中了嘉庆的寝宫,在场的各位大臣、太监都没事,唯独把嘉庆给劈死了(劈得真准)。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皇帝行营

那么,这些说法靠谱吗?

事情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这些说法靠谱不靠谱还真的不好轻易下结论,但仔细品读一番会发现,雷劈的三种说法都像是人工杜撰的,尤其是第一种,简直是太离奇了,一个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玩弄几把小太监就被上天看不下去了,这至于吗?历史上有同性恋倾向的皇帝大有人在,比如汉朝的皇帝,几乎都有双性恋的癖好,也没听说谁是被劈死的。后两种说法也是神乎其神,好像是有人看见了一样。历史上的传言,只要没有正史佐证,说得越详细,基本上就越不可信,尤其是关于皇家的传言。能把皇帝的死因传得妇孺皆知,除非发起谣言的这个人不要脑袋了,所以,这个说法属于民间臆测的可能性比较大。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老外笔下的乾隆像

既然如此,嘉庆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先不着急去下最终结论,咱们不妨看看史书上都是怎么记载嘉庆的。

众所周知,嘉庆皇帝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而乾隆是个出了名的败家子,这个应该没有争议。乾隆死后,清王朝的大厦其实已经外强中干,腐朽得不成样子了。整个国家官场腐败横行,武备松弛,人民生活日益困顿。嘉庆刚刚登基,白莲教就已经成了燎原之势,朝廷竭尽全力,耗尽国库,经过长达九年的镇压,才最终把白莲教给平息下去。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天理教居然在天子脚下发动了突然袭击,差点占领了皇宫,可见,当时的国家已经糜烂到什么程度了,就连深居紫禁城的皇帝都已经没有了安全感。说这些就是为了表达一个观点:嘉庆皇帝接过来的是个烂摊子,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马戛尔尼笔下,清朝已外强中干

所以,嘉庆的死应该与过度劳累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方向去探讨。那么,关于这个问题,清朝的官方史书是怎么说的呢。咱先看看《清实录》的说法: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上至热河,圣躬不豫。诣城隍庙拈香。诣永佑寺行礼。(次日)上不豫,皇次子智亲王旻宁、皇四子瑞亲王绵忻,朝夕侍侧。上仍治事如常。(大约傍晚时分)上疾大渐,……戌刻,上崩于避暑山庄行殿寝宫。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说是嘉庆到了热河就感觉“不豫”,也就是不舒服,但是仍然去了城隍庙上香,并且去永佑寺拜见了列祖列宗。第二天,皇上依然感觉不舒服,智亲王旻宁和瑞亲王绵忻都在身边服侍,皇上还如往常一样,处理了一些政务。但是,到了傍晚时分,皇上的病就突然加重了,戌刻的时候,驾崩。从这里可以看出,嘉庆皇帝从感觉不舒服到驾崩,前后不超过四十八个小时,说他是猝死,并不为过。那么,我为什么说雷劈之说不靠谱呢?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那是因为,不管是《清实录》这类官方正史,还是当时在现场的大臣戴均元的回忆(主要来源于戴均元的墓志铭),都透露了一个细节:嘉庆皇帝临死之前还是嘱托了一些后事的,如果真的像传说中所言,嘉庆皇帝都已经被雷劈冒烟了,如此突然,怎么可能还能交办后事呢。更何况,皇帝的遗言有这么多的内容,即使官方史书想凭空乱编,也不容易把事情说得那么圆。所以,嘉庆皇帝的死,应该是急病所致。当然,我并不是凭空乱说,还有两个细节可以作为佐证: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处理政务

嘉庆皇帝晚年身体发福严重,加上年岁已高,经过长途跋涉的劳累,风险很高

查阅史料,虽然嘉庆皇帝并没有什么大病记录,但是,他身体发胖的事儿,史书却毫不讳言,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老年人瘦一点比较好,不容易患病,一旦胖起来,由于新陈代谢能力的下降,很容易造成各种疾病。更何况,那次去承德,他已经六十岁,在当时也算是年事已高了,长途旅途劳累后,得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很大。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身边脑梗塞患者的情况,根据观察,很多脑梗塞的表现与嘉庆表现非常相似。当时的医疗条件很有限,虽然贵为皇帝,有御医服侍,但脑梗塞这种病在现代尚且不好根治,何况当时。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道光帝画像

道光皇帝即位之后的人事任命细节,可以证明《清实录》关于嘉庆皇帝之死的记载是可信的

嘉庆皇帝死得太突然,连他自己也没料到大限之日。所以,皇帝由谁来继承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大家像无头苍蝇一样,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关键时刻,禧恩站了出来,把皇次子旻宁给狠狠地表扬了一番,极力拥护旻宁即位。可是托津、戴均元却犹豫不决,毕竟事关国家命运,没看到诏书,还真不好下决心。后来,关于立太子的诏书在一位小太监身上找到,这块石头才最终落地,大家一致拥立旻宁继承了大统。

道光皇帝即位之后的人事任命很值得玩味,红极一时的朝廷重臣托津、戴均元居然被逐出军机处,而禧恩却屡获提拔,得到道光帝的重用。这个细节已经很明显,说明《清实录》关于嘉庆皇帝死前和死后的情境描述应该是接近真相的,不然,道光皇帝初登大宝,稳定最重要,绝对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进行重大的人事调整。


雷电交加,真相迷离,嘉庆皇帝驾崩真正原因探析

道光帝行乐图

只是,巧合的是,嘉庆皇帝临死的那天,正好雷电交加,很容易让人把他的死因与雷电联想在一起,再加上,从嘉庆得病,到他驾崩,不过是一天多的时间,如此突然,更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也就产生了嘉庆被雷劈死的传说。后来,经过民间加工,这些说法就分成若干个版本,传得神乎其神,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

综上所述,嘉庆皇帝很可能死于高血压、劳累引起的脑血管疾病,而非死于雷劈。当然,这只是探讨,并不能说一定是真相,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