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蕭何和張良都位列於劉邦欽定的"漢初三傑"之列,但蕭何在漢初功臣表中位列第一,張良卻連前十都進不了,蕭何得到八千食邑,後來追加兩千,成為了萬戶侯,而張良只得到一個小小的留縣。

實際漢初功臣表中,蕭何能夠排第一,完全是劉邦壓著武將們的不服氣,強行把蕭何推上去的。如果再推一個張良上去,可能那些從底層爬上來的脾氣暴躁的武將,可能真的就不能忍了。那麼,蕭何為什麼能夠排第一?張良為什麼只分到留縣?二者之間既相互聯繫,又可以單獨解釋!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劉邦影視劇)

蕭何為什麼排名第一?

《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

其實,漢初三傑的功勞都很大,蕭何坐鎮關中大本營,為劉邦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這是劉邦多次被項羽擊敗,但始終屹立不倒的一大原因。而張良獻出的計謀都非常有遠見,算得上是劉邦戰略大方向上的指導師。韓信更不用提,一路下來打的全是神仙仗,硬生生讓漢軍完成了對楚軍的包圍。

可是,漢初三傑功勞雖然大,卻很難量化,蕭何的功勞大家心裡都有數,張良所提謀略重不重要大家也都清楚。可當要談論他們二人哪個的功勞更大,那就說不清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誰也說服不了誰。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蕭何張良戲劇扮演)

這就是無法量化所帶來的弊端,西漢的封賞說的是論功行賞,這裡的"功"一定要是可以量化的"功",比如說你在一場戰爭中取得了一百個敵方首級,而他只取得了五十個,那麼說你的功勞比他的功勞大,大家都心服口服。

但是量化也有不好的地方,韓信是大將軍,他教曹參、樊噲等人怎麼打、往哪兒打,那他的功勞肯定最大,但要論取得的敵方首級,韓信不一定比得過曹參。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劉邦在排漢初功臣名次的時候,一大把人都支持曹參第一,因為曹參作戰最勇猛,殺敵最多。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韓信蕭何聚會插圖

蕭何在這些武將的眼中,不過是龜縮在大後方的懦弱之人,哪裡能與衝鋒陷陣的曹參將軍相提並論呢?而張良就更讓他們不屑,蕭何好歹是獨當一面,坐鎮關中,你張良不就是漢王的跟屁蟲嘛,這也想騎在我們脖子上?兄弟們能答應嗎?肯定不能啊!

所以說,蕭何能排第一是劉邦強推上去的,對此武將們已經很不滿了,要是再推一個張良,那可能就要出亂子了,所以不能這麼幹。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劉邦影視劇圖片)

張良為什麼只得到了留縣?

不得不說,劉邦能做皇帝確實憑的是本事,功臣們覺得蕭何不行,張良不行,但劉邦對蕭、張二人起了多大的作用卻是心知肚明。

《史記.正義引括地誌》的記載:城父在汝州郟城縣東三十里,韓也。

第一功臣的榮譽稱號給了蕭何,但是迫於武將們的壓力,劉邦實在是不能再把張良也給推上去了。但是張良又確實是有功之臣,而且是有大功的臣子,不給出足夠的獎賞,哪裡還留得住人心呢?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蕭何影視劇)

於是劉邦讓張良自己選擇三萬食邑,三萬食邑是什麼概念?蕭何位列功臣表第一,劉邦給他的食邑是八千,其後的武將食邑都少於蕭何,而對於張良,劉邦是一口氣給了三萬,這是三個蕭何都比不了的啊!在籠絡人心這一方面,劉邦確實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呢,張良自己拒絕了這三萬食邑。

張良的政治嗅覺在漢初三傑中應該說是最敏銳的,秦朝滅亡意味著天下間的諸侯由盟友關係變成了競爭對手關係,及時意識到這一點的諸侯王都成大事了,沒意識到的都輸得很慘。而項羽滅亡則意味著劉邦要對其他人下手了,這裡的"其他人"自然是可以威脅到劉邦的人。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劉邦蕭何影視劇形象)

兩者之間的關聯性

《漢書》中記載: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對於劉邦來說,張良有多聰明,他是心知肚明,畢竟這一路走來,張良給他出的主意那是又多又好。可是,打天下需要的人才和治天下的人才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在亂世能安天下,但放到和平年代,那就是違法亂紀,擾亂治安的不良青年,張良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於是,張良就明白了,自己不能夠嘚瑟,雖然跟隨劉邦多年,二人彼此之間也是感情深厚,但是劉邦現在唸舊情,不代表以後還會念舊情,要想活得安心,那就得早做打算。劉邦的這三萬食邑恰好可以用來反打一張感情牌!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蕭何影視劇形象)

張良就告訴劉邦,我跟隨陛下多年,圖的是土地嗎?我張良追求的不是這些玩意啊!我第一次和陛下您見面的時候,是在留縣,從那裡開始,我們一起奮鬥,先滅秦再亡楚,如今天下已定,倒不如封我做個留侯,好好保存咱們的君臣之誼。

這一番話說出來,劉邦就是再心機,再腹黑,那也得感動得稀里嘩啦的啊,像張良這般脫離了低級趣味的賢臣何處去尋啊?因此,劉邦就應允了張良的請求,封他做了一個留侯。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張良影視劇形象

對於張良的排名,我個人倒覺得一點都不奇怪,張良是個才智過人的大儒,眼光獨特,他跟隨劉邦前,就是個高富帥,家境殷實,財富對他沒有誘惑力,張良的出身高貴,是貴族後裔,地位他也不稀罕。

《史記·留侯世家》的記載:後八年卒,諡為文成侯。

名利都不在乎的張良,更不會在乎劉邦的排名,而且估計當時劉邦是有安排張良進入前三的想法的,也許張良自己向劉邦推辭的。張良深知''鳥飛盡,良弓藏''的道理,從他後來的表現,我們就不難看出張良的想法,後來的張良遠離政治,一直說自己的身體不好,需要靜養,低調冷靜的張良靠睿智保全自己,因此排名靠後一點都不奇怪。

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成為萬戶侯,張良只分到留縣的真因

劉邦影視劇形象

劉邦從一開始的弱小勢力,被項羽一直壓一頭的狀況中,這些人一直不離不棄,跟隨到最後。這種忠心不是最後要求給個爵位和地盤,能夠相提並論的!蕭何排第一,是劉邦要做到自己心中的"論功行賞",這是劉邦的智慧,張良只得到了留縣,是因為要打一張感情牌,為日後早作準備,這是張良的智慧!

參考文獻:

1、 《史記》

2、 《漢書》

3、 《史記·留侯世家》

4、 《史記·蕭相國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