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寶寶快一歲半了還不會自己好好吃飯,應該怎麼教呢?

聊情說愛


寶寶快一歲半了還不會自己好好吃飯,應該怎麼教呢?

其實讓寶寶自己吃飯,一直都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是幾天內就能完成的。需要孩子自己的發現,也需要家長的引導。

“手抓飯”的第一個階段

Daisy大概6個月的時候,我們就開始給她添加輔食。孩子天生就有挺舌反應,我用勺子伸進她嘴裡時,她會本能的用舌頭向外推。8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學著讓她自己吃東西。我給她準備好了餐桌椅、圍兜、吸盤碗,食用都是一些手可以拿著的,例如:小塊胡蘿蔔條、雞肉丁、小塊麵包等等,讓她跟我們坐在一起,學著自己吃。這樣可以鍛鍊她的手眼協調能力。

不過你要提前做好思想準備,她們會弄的滿頭、滿臉、滿地都是,Daisy每吃一餐,我就要給她洗一次澡、換一次衣服、拖一次地。千萬不要怕麻煩,寶寶們已經開始進入自己吃飯的狀態,只是手跟嘴有點誤差而已。

晉升“文明人”的第二階段

1歲左右的時候,Daisy終於拿起了勺子,她發現一些事物用手送不進嘴裡,即使是用了勺子,飯也是經常送不到嘴裡,大多還是會掉到飯兜裡,這個時候千萬彆著急去幫她,一段時間後,我發現Daisy一碗飯已經可以有半碗吃到嘴裡了! 使用勺子可以鍛鍊寶寶手指的抓握能力。

這個階段跟上一個階段差不多,一樣會搞得到處都是,很多時候她們還是會扔掉勺子,用手直接吃。不過寶媽不用擔心,慢慢鍛鍊就會好的,寶寶現在基本已經會用勺子自己吃飯了。

技能進階——用筷子吃飯

寶寶總是對大人的時間充滿好奇,Daisy已經不能滿足只用勺子來吃飯了,她經常會搶我們的筷子,我也順勢買了一雙幼兒訓練筷給她,2歲多的時候已經可以熟練的夾豆豆吃了。

孩子的成長道路很長,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多一點耐心,少一點焦慮,寶寶良好的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小鬍子式吾空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寶寶大多數都不太會自己吃飯,記得我家老大小的時候,都二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呢,都是餵飯,可能是老大的時候比較嬌氣,家裡人對一個孩子都特別寶貝,很少讓他自己吃,而且擔心他吃的到處都是,比較麻煩,就一直選擇餵飯。

後來有了老二以後,家裡人沒有太多時間顧得上餵飯了,老二幾乎都是散養,快五個月了還沒有抱過,一直都是自己玩!

等到吃飯的時候也是,大概10個月,可以加輔食以後,幾乎都是自己吃,而且吃的是滿臉,滿身都是的那種,因為兩個孩子顧不上,只能自己吃!還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會用筷子了,而老大都上幼兒園了,筷子還不會用。

我覺得不用太刻意的教他怎麼吃飯,直接把飯給他準備好,放在小桌子上,自己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不用擔心他吃的到處都是,吃完再收拾好就可以了,吃不吃的飽也儘量不餵飯,那樣他就知道自己不好好吃飯,就會餓肚子,用不了一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他自己會吃了!

個人意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大乖二妞的生活


我家寶寶4歲半了,在家一般是我們喂,在學校就能自己吃,主要是在家,他吃飯的時候跑來跑去的,吃到最後飯都是冷的,你要是逼著他吃,他就一個勁兒要你喂。

我發現在學校,小朋友們一起的情況下,他還要乖很多,因為老師們都有規定要求的,他也知道不按要求做是不行的,但是在家裡我們就沒辦法做到老師那樣的有原則


元昊麻麻


一歲半的寶寶基本上還是不能自己自行吃飯的。還是喂他吃飯比較好。畢竟才一歲半,然後自己手的抓握能力還不是特別強。然後可能讓他自己吃飯的話,會把身上弄得特別髒,飯也不一定吃到嘴裡。嗯,我家寶寶也現在也是一歲半。我沒有讓他自己吃飯,我都是喂他等他再大一點可以讓他自己吃飯。然後有時候飯太熱呀,或者怎麼樣呀,她還太小都不懂,還是喂他吃比較好。如果非要讓他自己吃的飯,那她也吃不飽,然後把飯撒到哪裡都是這樣也不太好。


小云說育兒


有不少家長抱怨,每一次孩子吃飯就像要開展一場對抗賽,即便是恩威並施,使出了渾身解數,也依舊難以愉快地吃完一碗飯,為什麼寶寶會成為一個“飯渣娃”?是缺鋅、缺鐵、缺鈣造成的嗎?究竟該怎麼辦?其實很多時候寶寶不愛吃飯並不是孩子生病了,而是家長們平時餵養不當引起的。

寶寶從出生開始,各種能力就在不斷完善,吃飯這種能力也不例外,從剛出生時只能吸吮媽媽的乳汁,到1歲後開始吃普通食物,這一年裡寶寶要get許多新技能,在獲得每個新技能之前,寶寶都有一些信號提醒家長,抓住了這些“敏感期”,就能輕鬆養成吃飯不求人的乖寶寶。

把握寶寶吃飯敏感期

1、寶寶6個月

6個月左右寶寶不再只滿足純流質輔食,開始使用牙齦左右研磨,已經長牙的寶寶還喜歡磨牙、咬東西,抓住什麼都往嘴裡塞,這個時期如果沒有及時轉換輔食的性狀,寶寶可能就錯過了咀嚼的敏感期,使後期出現不愛嚼食物或者喜歡含飯等不良習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6個月開始逐步將輔食從泥糊狀過渡到細顆、粗顆粒、小丁、小塊狀,分階段鍛鍊寶寶咀嚼的能力,為1歲後吃正常的家庭食物做準備。2、寶寶8-10個月

8-10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出現自主進食的慾望,表現為搶勺子、搶食物、餵飯時扭頭躲開,有些家長誤以為寶寶進入了厭食期,其實是寶寶想自主進食了,這個時候應該引入手指食物,比如蒸軟的胡蘿蔔塊、小朵西蘭花、熟透的香蕉、牛油果等,一方面讓寶寶感受不同食物的性狀和質地差異,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動作。

3、寶寶1歲時

1歲左右寶寶開始喜歡自己拿勺子吃飯,這是鍛鍊自主進食的好時候,但這個階段寶寶的協調能力還不那麼好,經常吃得一片狼藉,家長們往往會採取餵飯的方式,讓寶寶錯失了自己學習吃飯的機會,更會讓寶寶覺得吃飯是“大人要我吃我才吃”。應儘可能地讓寶寶自主進食,準備飯兜及餐墊,冬天還可以穿一件罩衫在外面,便於清洗。通過自主進食,孩子能體驗到吃飯的樂趣,自然也就不會抗拒食物了。

如果孩子已經2、3歲錯過了這些敏感期,已經成為一名每天要追著喂、拿玩具哄還不好好吃飯的“飯渣娃”,又該怎麼辦呢?

飯“渣”娃解救大法

1、合理安排膳食成分

對於2-5歲的孩子,每天應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礎上還有兩次加餐。一般分別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時間比較早時,可在睡前2小時安排一次加餐。加餐以奶類、水果2、讓食物更有吸引力

變換做法讓食物看上去更吸引人、改變擺放的位置、換一個更漂亮的盤子、跟其他喜歡的食物混合等方法,吸引寶寶去嘗試。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吃米飯,家長可以使用一些飯糰模具,將米飯做成孩子喜歡的形狀,或者在米飯中加入一些青豆、玉米粒、胡蘿蔔丁,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3、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自己決定吃什麼、吃多少,媽媽負責準備種類豐富有營養的食物,由孩子自己決定怎麼吃,有時不妨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到買菜、洗菜和擇菜的過程,有自己勞動參與的食物往往更有吸引力。媽媽不要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吃,也不要因為這一頓吃得少或者某種食物沒有吃就去責備孩子,這樣都會打擊孩子吃飯的積極性。

4、讓孩子專注於食物

很多家長喜歡用玩具、動畫片誘哄,短時間可能有效,但是長期來看更不利於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因為寶寶的全部注意力都在玩的東西上面,張嘴吃飯對他來說就變成了一個機械的動作,這樣他就不會覺得吃飯是一件正式的、需要重視的事情,也更加不會有興趣。

應當收起玩具,在餐椅上坐好,讓寶寶意識到吃飯是一件需要被認真對待的事情,每餐限定時間,最多不超過20-30分鐘,準備一個小鬧鐘計時,告訴寶寶鬧鐘一響吃飯就結束。當寶寶多體會幾次“餓”的感覺之後,他就會更加理解“過了時間就沒飯吃”的含義。

5、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

家長們不要一到飯點就如臨大敵,不要天天唸叨“怎麼這麼挑食、怎麼就不能好好吃飯”,更不要因為吃飯的事情“大打出手”。要儘量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餐氛圍,孩子三餐最好跟大人的三餐同步,家長吃飯時可以用略微誇張的表情,看見大家都吃得很香,孩子也就會更有吃的願望。

值得注意一點,如果孩子長期吃飯不好,已經造成身高、體重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或者伴隨有其他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等,應當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排除其他疾病因素。





遠赴人間月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覺得一歲半了還不好好吃吃,應該是沒有培養好他的習慣

就跟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是一個道理

每一個寶寶都是很聰明,很乖的,應該是我們作為爸爸媽媽沒有教育好的原因

這裡給你一下建議,希望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堅持,至少堅持30天以上,你們的寶寶一定會聽話好好吃飯的

第一

給寶寶養成定時吃飯的好習慣,在吃飯前2小時不要給寶寶吃其他的東西,奶、零食什麼的都不要給他吃,讓寶寶有飢餓感

第二

吃飯的時候讓寶寶坐在家長的邊上,切記不要一邊玩耍一邊吃飯,讓寶寶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吃飯,這樣寶寶看大家都在吃飯,他就會去模仿,慢慢也就吃起來了。然後也可以讓寶寶拿著勺子,寶寶一邊自己吃,我們一邊給寶寶喂,這樣可以讓寶寶提高吃飯的效率

第三

每天、或者每頓吃的飯儘量不要一樣,換著花樣給寶寶吃,米飯、麵條、水餃之類的,這樣就會提高寶寶吃飯的興趣了

最後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幫助哈

還有我是一個新手奶爸,待寶寶確實需要很大的耐心,不能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了,至少堅持上30天,你們寶寶一定會養成一個好習慣的


打怪升級ing


孩子不好好吃飯,不會自己拿勺吃飯,不會自己拿著杯子喝水等一系列的吃飯問題,其實幾乎都不是寶寶的問題,也不是寶寶沒有這個能力,更多的是父母沒有給寶寶鍛鍊的機會,所以是父母培養的結果。那麼如何應該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呢?



父母要認識到寶寶的胃容量有限。

每個成人的飯量不同,同齡的幼兒飯量也會有大有小。飯量大小與諸多因素有關,胃重量就是因素之一。

有的人喜歡吃七八分飽,有的人喜歡吃十分飽,有的人吃飽後一口也吃不下去了,有的人吃飽後還能接著喝湯、吃水果,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幼兒也同樣如此。

三歲以後寶寶會告訴媽媽,他吃飽了一點也吃不進去了;會告訴媽媽她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會告訴媽媽她肚子不舒服,吃不下飯。

如果寶寶還小,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麼媽媽的任務就是給寶寶提供合理的膳食結構,做寶寶喜歡的飯菜,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孩子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媽媽切莫過多要求,更不要強迫,不可把吃飯作為籌碼,要尊重寶寶的食量。



尊重寶寶對食物的選擇。

每個孩子對食物都有自己的喜好,媽媽應該尊重寶寶對食物的選擇。如果寶寶這段時間不愛吃雞蛋黃,就換換鵪鶉蛋或鴿子蛋,或改變烹飪方法,做出寶寶愛吃的口味兒。如果寶寶不願意吃青菜,可以用青菜包餃子、餛飩和包子。



為寶寶製作可口的飯菜。

忙於工作的媽媽沒有時間為寶寶做可口的飯菜,代之以現成的食品或半成品。現成的食品或半成品新鮮度不夠,味道單一,寶寶容易吃膩,要儘量抽出時間來為寶寶做一些可口的飯菜。



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在培養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方面,有一點特別需要父母注意的,那就是父母的榜樣作用。寶寶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很多生活習慣都來源於對父母的模仿和追隨,父母想要讓寶寶有良好的健康習慣,父母自身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我是然然媽咪育兒,很高興能夠為你分享孕產、育兒、餵養、產後恢復知識和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點贊/轉發/關注,謝謝!!!


然然媽咪育兒


培養寶寶自己吃飯是很多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但是合理的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並不是非常困難。我家寶寶現在兩歲自己吃飯,不喜歡讓別人喂,以下是我們的經驗,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1. 不要追飯,不要追飯,不要追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孩子餓了會自己找吃的,從他出生開始就會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不用擔心會餓到孩子,這頓吃的少下頓會補上。
  2. 養成固定的用餐禮儀。例如給孩子準備兒童餐椅,飯前洗手,當他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就知道下面要做的就是吃飯啦。當寶寶開始玩食物的時候要讓他離開餐桌。
  3. 用餐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緒。不要因為寶寶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吃飯慢等問題去斥責孩子,讓吃飯對他來說變得恐懼。鼓勵孩子吃飯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很快你會看到孩子的進步。
  4. 為寶寶準備適合他口味的食物。有時候孩子不喜歡吃飯是因為他的口味和大人不同,寶寶有自己的偏好,多變幻幾種方式,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寶寶能夠自己吃飯對於寶寶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中間需要我們父母耐心的引導,然後你會發現寶寶的能力超出我們的想象。


進化中的蒙奇奇


其實教育孩子是一門說容易也容易,說複雜也複雜的過程,但是每個父母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如果寶寶不愛吃飯的話,那麼我覺得你需要控制他三餐的時間,不要離得太近,平時飯前一小時內少喂一點零食,基本保持一天有一次小點心或者水果就可以了。

給寶寶準備造型好看的碗勺,多做寶寶平時愛吃的菜餚,他不喜歡吃的可以換成其他的烹飪方法,搭配其他的配菜,或許有不一樣的效果。

吃飯的時候,儘量和寶寶一起,變現出很好吃的樣子,鼓勵寶寶也吃,一定要讓寶寶自己動手,慢慢學習吃飯,其實很多寶寶覺得自己動手吃飯會很有滿足感的哦。哪怕他前幾次吃的到處都是,你也不要罵他,這樣他會有挫敗感,而且影響消化。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相信也是不愛吃飯的。至少他學會自己喂自己了,要有一定的耐心。開始他可能吃的不多,但是慢慢的就會好好吃飯的。如果擔心弄得太亂太髒,可以穿上罩衣戴上圍兜。

還有如果寶寶不愛吃的一些菜,你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因為切的不夠碎,會容易卡嗓子吃了就吐出來,因為寶寶畢竟還小,雖然一口牙齒了,但是咀嚼能力還是不如大人的。可以試著切碎試試看。

帶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但是帶孩子的確比較辛苦,難免被小搗蛋弄的氣喘吁吁,但是請不要灰心,慢慢的他就會了,媽媽永遠是最偉大的。在他眼裡,媽媽就是他的全世界哦,不要輕易打罵他們哦。


大祖宗


首先,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寶寶。什麼是好好吃飯?端端正正的坐在飯桌前,安安靜靜的端碗拿筷,這是成年人認為的好好吃飯。用這個標準來要求寶寶就不太合適了。

一歲多的寶寶正是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的時候,手就是他萬能的工具,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吃飯對於寶寶來說就是玩,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吃飯,先從用手開始把飯喂到嘴巴里,然後慢慢學會用勺子,筷子。大人不僅要學會給寶寶去嘗試的機會,還要給寶寶做榜樣,讓他也融入到大人在一起吃飯的氛圍中,跟著大人學。

其次,寶寶吃飯時,大人要學會看的慣。剛開始寶寶吃飯時肯定會弄得一團遭,臉上,身上,地上全是需要大人打掃得戰場。越是這樣你越要鼓勵寶寶,讓他自己吃。不能因為怕弄髒,而不讓寶寶自己吃飯。當大人學會放手,你會發現寶寶成長的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