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南陽市淅川縣馬蹬鎮:疫情防控嚴落實 兩業發展不放鬆

映象網南陽訊(見習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冷新星 齊霞)

一年之計在於春。淅川縣馬蹬鎮黨委政府一手著眼疫情防控,一手著力恢復生產,緊抓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為疫情過後脫貧攻堅工作開局起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建強扶貧產業,鞏固脫貧質量

如何實現脫貧群眾實現持續增收,選準扶貧產業,無疑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舉措。因此,馬蹬鎮黨委政府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時,超前謀劃,提前佈局,在選取扶貧產業上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科學謀劃上來。

日前,馬蹬鎮扶貧辦的工作人員深入一下,為鎮裡的幾個大閘蟹養殖大戶協調行業部門幫助完善運輸手續,進而保證蟹苗能按時運送到位。淅川縣丹江桑梓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杜中斌介紹說,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將擴大大閘蟹養殖規模,進一步提升帶貧能力。

在馬蹬鎮金竹河村,7畝迷迭香育苗基地正在建設,據瞭解,育苗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後,將為全鎮提供400畝的迷迭香苗種。

而在傳統的豬、牛、羊的養殖上也呈現喜人局面。一些通過養殖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貧困群眾紛紛上報發展意願,表示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鞏固脫貧成效。

發展生態產業,提升經濟效益

連日來,在馬蹬鎮蘇莊村的500畝玫瑰長廊基地,二十餘名工人帶著口罩加班加點進行玫瑰種植。玫瑰基地建成後,不僅能成為觀光旅遊的好去處,還能通過玫瑰花瓣生產玫瑰精油,實現經濟效益。

近年來,在發展“生態經濟大鎮”戰略目標引領下,馬蹬鎮注重結合轄區內山清水秀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經濟。圍繞環庫公路打造2500餘畝油菜長廊、圍繞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四優四化”建設,優先安排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村建設高標準農田,打造萬畝高標準農田。一系列大手筆、大規模的生態經濟建設項目正有序推進。

在馬蹬鎮桐柏村的小雜糧基地,基地負責人也在忙著擴大種植面積,據瞭解已經完成土地流轉面積4200畝,今年將增加花生200畝,芝麻300畝,紅薯300畝的種植面積。

嚴格勞務輸出,助力群眾增收

持有本人身份證、提出個人申請、出具健康證明……連日來,馬蹬鎮根據全鎮外出務工群眾的意願和上級的部署要求,有序開展勞務輸出,幫助群眾增加經濟收入。

結合疫情防控出臺具體辦法,簡化程序辦理,採取一站式服務,集中送外出務工人員到南陽乘車(機),極大的方便了群眾。實行包村(社區)鄉鎮、街道幹部簽字、村(社區)支書籤字、村(社區)醫生簽字“三簽字”證明。與確診患者有過接觸史的人員,按防疫要求,醫學觀察14天后無症狀且進行7天居家隔離期滿,在落實“三簽字”制度基礎上,由個人申請,鄉鎮、街道衛生院出具健康證明,加蓋鄉鎮、街道和衛生院公章。

在馬蹬鎮勞保所,工作人員正在彙總有組織勞務輸出人員信息統計表,據瞭解,馬蹬鎮已經為500多名外出務工群眾辦理了相關手續,其中貧困群眾126名。

金竹河村孔中組村民孔得印,在上海務工,在前往南陽乘車時,因為沒有班車,未能成行,只得辦理了退票手續。後來村裡獲悉鎮裡即將協調專車運送外出務工群眾到市裡乘車時,及時通知了孔得印前來辦理相關手續,最終外出務工得以成行。

近年來,馬蹬鎮加大外出務工比例,為外出務工群眾創造就業機會作為為群眾增收,改善群眾經濟狀況的主要途徑,做好外出務工群眾的“孃家人”,贏得了群眾們的廣泛讚譽。

(映象網南陽新聞熱線:0377----60396959,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