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汽車關閉發動機,在密封車裡睡覺會窒息嗎?

奔跑的小輝哥


作為公務車駕駛員,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只要你的車不是在室內,就算開著發動機吹空調都沒事,因為我們經常怠速大半天在車裡睡覺


黑山老妖37625003


非常榮幸為你回答這個問題?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汽車關閉發動機之後,在密封的汽車裡邊完全可以睡覺!!!我經過實踐之後來回答你的問題。

重點來了,我們可是兩個人在車裡睡覺喲!根本就沒有憋和喘不上的感覺。

因為我是一個自駕遊愛好者(今天如果要出去玩的話,我一定會拍很多自媒體,前兩年我不會拍自媒體)

我經常出去窮遊,窮遊的意思就是自己開車,在車上吃,在車上住,連續住三天,第四天開個賓館洗個澡。以下圖片都是我在自駕遊時候照的照片,各位參考一下。

我的車是改成床車了,每到一個地方,我會先把車停好,然後我就會埋鍋造飯,吃完飯之後把後排座椅放倒,就是一個1米3×1米8的大床,然後把車窗戶全部用遮陽罩擋住,車窗封閉嚴實後,然後躺在車裡,開了一天車,躺下不到5分鐘就進入夢鄉,中途沒有因為缺氧憋醒。

2018年春節我們去喀什遊玩 (我自駕遊不喜歡一個人,我喜歡帶上老婆,一路上可以照顧我,給我遞水遞吃的,一路上還有人給你照相,還有人跟你說話,多好!)你想想看,我們兩個人住在車裡面,氧氣怎麼可能會吸光呢?2018年的春節,外面溫度是零度,我們在車裡邊睡覺,早上起來車窗戶上全是一層霜,是我們在車裡呼出的熱氣,因天氣冷,車內玻璃結霜。我們的車上有電熱毯,有羽絨被,所以說睡在車裡面非常暖和。

我把我汽車12V的電瓶80AH外加100AH副電瓶,通過逆變器轉換成220V的市電,這樣解決了手機充電,只要功率是1200瓦的家用電器都可以在車上用,我用500瓦的電飯鍋做過米飯,用900瓦的電壓力鍋燉過羊肉,用1000瓦的開水壺燒過開水。我早上從露營地出發,邊開車邊逆變,第一步讓老婆把開水燒好,灌到保溫杯裡,第2步做米飯,米飯做好之後,再燉羊肉,等跑上幾百公里之後可以坐下來吃飯了。你完全不用擔心在車裡睡覺會因為缺氧而死亡。











明月清風俠1975


放心,不會窒息的,相信你看到過在車裡睡覺而致死的,但是這些人都是在車輛沒熄火的狀態下且沒開窗而發生意外的,下面具體給你分析!

車內空氣夠一個人呼吸一晚上

跑過大貨車的朋友都明白,夏天夜晚睡覺會留點窗戶縫,而冬季夜晚睡覺根本不會留縫,而窗戶會徹底的關死,只要車子是熄火狀態,兩個成年大小夥子在裡面睡一晚都一點問題都沒有,若是開窗戶睡,第二天容易成雪糕!春秋天不明顯,但在冬季即便徹底把車窗全部關閉,還是會有各種小冷風颼颼的往車內灌,窒息?不存在的,別把汽車弄的像太空艙那麼高端,太空艙做密閉何其艱難?無論高級、低級車都會有無數的透風的位置,所以在不要擔心車內的氧氣不夠的問題了!也就是在車內睡覺,基本上不用擔心會被窒息死。

車內睡覺發生意外的原因

在徹底關閉車窗的車內出現死亡的情況只有兩點:高溫、一氧化碳中毒,說白了就是大夏天在密閉的車內會熱死;而不開窗在車內過夜一定要熄火、要熄火、要熄火,無論天氣有多麼冷,都要熄火,只要熄火車內就不會缺氧,而不熄火一氧化碳會搶佔你的血紅蛋白,即便氧氣充足,一氧化碳還是能搶走血紅蛋白,結果血紅蛋白運載的不是氧氣而是一氧化碳,人就失去了一切行動的能力,即便拉下車門這麼容易的事,一氧化碳中毒的人也無力做到,所以在車內過夜可以緊閉所有車窗,但一定要先熄火,只要熄火就不會出問題!

注意事項

雖說車內空氣夠用,但為了預防意外,最好還是把車窗玻璃開一個小口,不要開大了,防止車外人員伸手進來順走東西。其次,儘量選擇一個空氣流動大(有風)的地方,方便車內空氣流動。

再次提醒:一定要熄火,熄火、熄火、熄火


木易ai生活


汽車熄火後在車內睡覺是否會窒息——取決於車內有多少人

  • 車內的空氣容積

  • 空氣中的氧含量

  • 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

解析這一問題需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在不同區域答案會有差異(主要指海拔)。首先來計算一下車內的容積,以普通的緊湊級SUV為例,車身尺寸假設為4600*1850*1700,車內尺寸約為2800*1250*1110(平均值);內部的容積約為3.885立方米(m³),這一標準則為車內空氣的體積。

空氣中的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其中氮氣佔比78%,氧氣佔比約20.9%。也就是說1m³的空氣中約有210升的氧氣,車內容積則有約815.85升的氧氣。人正常呼吸的吸氣量約為500毫升,每分鐘平均呼吸約為16次;那麼一小時吸入的空氣量則為0.5m³,理論上3.885m³的總容量足夠呼吸7.77個小時,但這並不是標準值。


人的呼吸每一次吸入空氣中的氧氣並不會完全耗盡,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成分比例大致如下。

  • 吸入空氣氮氣78%,氧氣20.9%,二氧化碳0.03%,水蒸氣0.07%。

  • 呼出空氣氮氣78%,氧氣16.0%,二氧化碳4.2%,水蒸氣1.1%。

由此可見氧氣只消耗了4%,一小時吸入空氣中的0.5m³空氣氧含量也只是同比減少,所以理論上呼入與呼出氣體的均衡可以保證非常長時間的睡眠,但這也不是標準答案。因為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出現了140倍的增長。

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不過空氣中的濃度過高也會帶來嚴重的問題;在濃度超過1%時則會出現胸悶等感受,超過2%則會感覺到氣短心悸或多夢,超過3%後則會出現昏沉乏力,之後隨著濃度的持續增長會逐漸失去行動能力,最終會造成中樞麻痺導致缺氧性窒息而死亡。這是一個緩慢但是很難做出反應的過程。

人一小時呼出的氣體中含有0.021m³二氧化碳,於是一個人一小時的呼氣兩則會讓3.885立方米的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升至2.131%,因為常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佔比僅僅為0.031%,所以在車內短時間的休息理論上也會造成各種不適。不過實際情況卻是一個人在車內休息數小時似乎也沒有明顯的昏沉,原因不在於空氣各分子佔比的變化,而是汽車並不是完全密封。

車輛的車門縫隙,空調系統的內飾板,穿線管路的線束套等等位置,只要車輛外部有自然風則空氣仍可以緩慢地與車內空氣交換。這是在暢通位置停放車輛短時間修整不會出現問題的原因,如果車內人員過多則仍不能排除數小時即可出現二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很多車輛在滿載時長途駕駛使用內循環,連續駕駛1~3小時會感覺昏沉並不是因為疲勞,而是車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此時開窗通風換氣並不是冷風刺激了神經,而是新鮮空氣中的氧氣讓大腦得到了“源動力”。

總結:戶外自駕遊在車內休息儘量選擇空氣流通較好的位置,車窗或天窗可以適當留出縫隙保證內外空氣的交換。空氣流動的強弱要以車內成員數量決定,同時也要考慮到海拔對空氣氧含量的影響,比如在4000米的高原空氣氧含量實際只有12.5%左右,計算則需要重新來一遍了。




天和Auto


現在汽車工藝水平越來越高,汽車的密封很好。我們在汽車裡在窗玻璃都關嚴了的時候,車內氣流是通過內循環和外循環兩個按鍵來調節的。如果發動機啟動者,而車門和窗都關著,產生的二氧化碳在車內濃度很高,會很危險,。當我們關閉發動機,也要適當打開車窗,再在車裡睡覺,安全性就大多了。平時多注意,在車裡睡覺時,感覺有點不舒服就得開窗透氣。


大樹遮陰


關閉發動機,在密封車裡睡覺不會窒息

1,曾經有一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車輛在關閉所有車窗後,放進水裡面很快就灌滿了水,所以證明關閉車窗 車內仍然會有空氣流動,並不會窒息。

2,經驗:很多物流車的司機因為經常跑長途,會經常在密封車裡面睡覺。

3,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關閉發動機後可以駕駛位置的玻璃窗留丁點縫隙,右後車窗留丁點縫隙,便於對流。

切忌:打開發動機在車內睡覺,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容易進入車內導致中毒。


墨南003


網絡上有多個關於在車裡睡覺而死亡的報道,但是分析一下當時那臺車所處的環境可以得知,大多是在密閉的空間(車庫)發動機沒關閉而造成的二氧化碳中毒而亡的,還有的就是夏日的在陽光下,兒童被鎖在車內而被熱死的,相信成人是不會在夏天的太陽底下停車睡覺的

如果在空曠的地方,車頭迎風停下,打開空調外循環後關閉發動機,關閉車窗應該不會發生窒息而亡的情況,因為車子的空調進風口與外界是連通的,而在車子的尾部(後備箱處)有一個小窗戶連通外界,你可以試驗一下,在風大的時候把車頭迎風停下關閉發動機後,感受一下是否室調出風口有微風出來,我去年在汽車之家自駕遊論壇上看到一個北京的小女孩自己開著小波羅車去東北自駕遊了幾十天,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睡在車裡,有兩次他忘記把車窗留縫隙了,第二天發遊記的時候還特意提及了此事,不過我還是在這個論壇上看到有一夫妻倆開小車(三廂車)去西藏,在因為路上多次堵車,到安多符近已經半夜了,太困惓了,就找了個靠牆背風的地方睡車裡了,也是沒開窗,天亮後,女的下車洗刷後喊男人,那個男的就是嘴唇青紫,渾身無力幾乎難以動彈,開車門後緩了好一會才好起來,我分析了一下,估計一是車子小加上背風停靠,外界的空氣從空調入風口進來的很少,加上兩個人耗氧要大的多,所以車內二氧化碳含量超標了,而那個女的可能一是耐受缺氧性耐力高,再者就是她的那邊是臨風的,多年前的國產車,車門密閉性不是很好。

我也經常自駕遊的時候住在車裡,但是我的車為了睡在車裡特意加了雨眉,還買了四個窗紗,在車上睡覺的時候我會把車窗根據天氣情況留著一定的縫隙,因為車內空間畢竟有限,人的呼吸會把車內的溼度搞的很大,開點車窗就要好的多,有蚊蟲的時候可以裝好窗紗。





好老頭


說說自己的認知。

車的密封性是比較好的,但是在車尾有通氣的百葉窗,用來平衡關車門時氣壓差。關閉發動機在車內睡覺雖不會窒息,但不開窗會感覺很悶。

即使開著發動機,如果不是在密閉車庫內也不會有窒息的可能。

為了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好不要在車內長時間睡覺休息,如果需要最好關閉發動機,車窗開一點點透氣。


鉻陽極周輝


車裡睡覺死亡是窒息還是缺氧?

很多時候,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無法找到晚上休息的地方,唯一的辦法是在車內將就一個晚上。遇到大冬天的,不開空調那肯定是非常冷的,開吧,又會擔心會不會有安全隱患。畢竟現實中確實發生過很多次人員在車內睡覺不熄火最終死亡的悲劇。

車輛並不是完全封閉的,哪怕關閉門窗,依然會有空氣的流通,所以,理論上來說,車內氧氣會稀薄,但不會造成完全缺氧的狀態。但是長時間處在氧氣不充足的環境下,人同樣是會很難受的。窗戶緊閉,人一晚上會吸入大量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當氧氣含量低於一定比例時,就是件非常非常危險的事情了,會造成缺氧窒息。所以,最好還是給車窗留一條縫隙,這個時候安全比舒適更重要,不要去考慮什麼冷啊熱啊,再說開點窗戶透個氣,人其實也會更舒服一些。

那我們得到的這些車內人員死亡的案例又是怎麼回事呢?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因為車內人員貪圖舒適開著空調,因為車輛怠速的時候會排放出很多的尾氣,尾氣散發不掉,又會進入車內,導致車內一氧化碳濃度上升,再加上氧氣缺乏,就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

寶寶在車裡睡覺

不管什麼情況下,千萬不要把寶寶獨自留在車裡睡覺,關閉空調的情況下,夏天車內高溫也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必須要在車裡過夜,建議不要完全關閉車窗,留一點縫保持空氣對流,這是非常必要的。就算冷一點,也沒關係的,畢竟生命無價啊!


Ds樂


停車時門窗都關好後,車內空氣是靜止的,所以是非常危險的的一件事,車內氧氣消耗完,人也就報廢了。

還有更要命的是,冬季在車庫裡著車睡覺無疑也是加快缺氧的進程。人在缺氧環境下是不知不覺過去的,所以沒有反應時間。千萬不要這麼做。

還有在行車過程中,如果一直用內循環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車內空氣長時間不跟車外空氣流通也會缺氧,所以在長途旅行中應當主要以外循環為主,遇到外面空氣確實汙染嚴重時可短暫使用內循環。這是不管春夏秋冬那個季節都要這樣做。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