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論語》、夢想和“寫作社群”


《論語》、夢想和“寫作社群”

我17年6月開始在網絡平臺練習寫文章。

第一篇文章,從早上寫到天黑,憋了兩百多字,我至今印象深刻。

後來就一直寫,到09年末尾,寫了兩年多的自嗨文。

也特想寫別的,比如自媒體文,書評影評,小說等,但是能力實在達不到。期間倒是生了二胎,卻沒能在寫文章上更進一步。

2020年春節,我許了個小願望:希望今年能開始寫書評影評。

人都是有上進心的,誰也不想總是原地踏步,總想更進一步,看看遠方未知的風景。

但是“想”和“做到”之間隔著很遠的距離。

有多遠呢?就像我的07年到09年那麼遠。

很漫長。

按這個速度,我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寫出不錯的書評。

也可能提前實現願望,更可能努力兩年還是一無所成。

以前想到這一點會特別焦慮和抑鬱,人近中年年紀一把,還期待通過努力很多年去成為夢想的那種人,是不是痴人說夢,是不是幼稚又好笑?

可是,如果不去做,幾年後,我們難道就會變得更好嗎?

也許終其一生我也不會成為夢想的樣子,但是我曾帶著一腔熱血和長久的努力去爭取過,這也是我生命裡的傳奇。

2

美好的體驗是需要有人分享的。

即使偷偷追求夢想,不好意思給周圍人知道,也很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靈魂互相慰藉和鼓勵。

我從一開始就選擇加入某些寫作社區,那些五湖四海素未謀面卻惺惺相惜的人,帶領著我,鼓勵著我,一直走到現在。

以文會友的體驗真的非常好。

直到最近一段時間,我開始精讀《論語》,當我看到開篇第一章: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突然醍醐灌頂。

像我現在的社群,一群熱愛學習的父母們,把自己通過在讀書、實踐、寫文交流學到的育兒知識,再更好的運用到生活裡,這個過程,不就是《論語》第一篇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嗎?

我們因此結識了來自各地的朋友,真誠不偽的交流分享,不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嗎?

每個人的觀點,可能會被贊同,也可能不被贊同,但我們並不因此而生氣惱怒,而是真誠接受改進成長,不正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嗎?

人生長河,有良師益友相伴十年,又有幾人能享有這樣的快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